A. 能断金刚般若般罗波蜜的能断是什么意思
能够理解、修持
B. 求《般若般罗密多心经》原文,有解释的话再找一下解释。
《般若般罗密多心经》原文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653109.html
C. 歌曲-----兄弟在远方 般罗演唱
好难啊 对不起 我不知道 但近来给你加点人气吧...................................................
D. 求般若般罗密多心经的解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般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依般若般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般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般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般罗密多咒.
即说咒曰:噶得噶得,布如噶得.布如僧噶得.菩陀娑诃.
--------------------------------------------------------------------------------
译文: 观自在菩萨,修行至“般若般罗密多”时。冥想之中,得到五蕴皆空,度化一切苦厄的舍利子。舍利子,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亦是色。一切受,想,行,识,也空色之辩一般。
舍利子是一切法“空”相。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干洁,没有污垢,不会增加,不会减少。所以,在“空”相之中,没有表象,没有感受,没有意识,没有行为,没有识知,没有身体的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见色闻声嗅香得味肤触幻境,没有眼界,乃到没有意识,没有明减,也没有明减的穷尽,乃至于没有老死变化,没有老死变化之穷尽,没有痛苦聚集毁灭之道,没有思考也没有知。因为没有得的缘故,菩提萨缍依照般若般罗密多修行,心中没有挂碍。因为没有挂碍,所以没有恐怖,远离世生浮梦不实,追究到极境而得圆满。
三世诸佛,依般若般罗密多修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知道般若般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够度消一切苦难,真实不虚。所以说般若般罗密多咒.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诃”
E. 大般若般罗密多经卷第四百四 第二分观照品第三之三 第一段 如何翻译、解释
文字并没有什么疑难,
舍利子问佛,大乘菩萨从何处往生到人间来。人间菩萨死后又到什么地方去。佛说转生到人间菩萨有三种,一种是从其他佛土来。二是从睹史多天(兜率天)来,三是从人间转生到人间。
从其他佛土来的菩萨。是菩萨摩诃萨疾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般若密多相应就是能快速的证得见道位,用禅宗的话来讲就是开悟,但是还没破末关。这种菩萨是已得法身,但是还没到八地,来人间修道的。
二是从睹史多天没,转生到人间。一生所系,即是最后一生。由人间证佛陀果位。所以佛说于六波罗蜜多常不忘失,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皆得自在。
三是,若从人中没,转生还在人间。有两种,一是不转退菩萨,即八地菩萨。此大菩萨可以自在往生,可以从人间没再转生到人间,转生后示现贤与不肖等皆为度众生而化。所以经上说除不退转外,菩萨其根昧钝,不能疾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皆未自在。这就是菩萨修行未到见道位的资粮位菩萨从人间死往生到人间,由于未见道,故不能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皆未自在。就是修行的时候于诸法门与定境不能通达无碍。像修行禅宗没有开悟,和其他宗派(非净土)未到见道位皆是此类。
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菩萨摩诃萨,从此间没,当生何处。就是在人间证到见道位,得见法身的菩萨转生到那?就是转生到其他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
这段经文就是说明修行大乘佛教(除净土宗)的转生的方向,一般的修行人修习过般若密多但未修到见道位,除犯下必定转生三恶道的引业外。基本都是往生到人间。也就回答了一般修行禅宗,唯识宗,天台宗的人未得成就。他们死后转生到那?就是转生到人间。取得成就的就是转生到佛土,他们与那个佛陀结下因缘,就可能转生到此佛陀的佛土。
F. 只念般若般罗密是什么意思
般若,是接近佛性的大智慧。
波罗密,是忍辱的意思。
比如,忍辱波罗蜜,忍到彼岸。
好好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G. 谁知道般若般罗密多心经的那几句怎么念请注拼音。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注拼音版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观 自 在 菩 萨 。
xíng shēn bō ré bō luó mì ō shí 。
行 深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时 。
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dù yī qiē kǔ è 。
照 见 五 蕴 皆 空 。 度 一 切 苦 厄 。
shě lì zǐ 。sè bù yì kōng 。kōng bù yì sè 。
舍 利 子 。色 不 异 空 。空 不 异 色 。
sè jí shì kōng。 kōng jí shì sè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色 即 是 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
yì fù rú shì 。 shě lì zǐ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
亦 复 如 是 。舍 利 子 。是 诸 法 空 相 。
bù shēng bù miè 。bù gòu bù jìng 。 bù zēng bù jiǎn 。
不 生 不 灭 。 不 垢 不 净 。 不 增 不 减 。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是 故 空 中 无 色 。 无 受 想 行 识 。
wú yǎn ěr bí shé shēn yì。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
无 眼耳 鼻 舌 身 意 。 无 色 声 香 味 触 法 。
wú yǎnjiè 。nǎi zhì wú yì shi ji
无 眼 界。 乃 至 无 意 识 界 。
wú wúmíng 。yì wú wú míng jìn 。
无 无 明 。 亦 无 无 明 尽 。
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lǎo sǐ jìn 。
乃 至 无 老 死。亦 无 老 死 尽。
wú kǔ jí miè dào
无 苦 集 灭 道 。
wú zhì yì wú dé 。 yǐ wú suǒ dé gù 。
无 智 亦 无 得 。 以 无 所 得 故 。
pú tí sà ǒ 。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ō gù 。
菩 提 萨 埵 。 依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 。
xīn wú guà ài 。 wú guà ài gù 。wú yǒu kǒng bù 。
心 无 罣 碍 。无 罣 碍 故 。无 有 恐 怖。
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 。jiū jìng niè pán 。
远 离 颠 倒 梦 想 。 究 竟 涅 盘 。
sān shì zhū fó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ō gù 。
三 世 诸 佛 。依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 。
dé ā nòu 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
得 阿耨 多 罗 三 藐 三 菩 提 。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ō。 shì dà shén zhòu 。
故 知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是 大 神 咒 。
shì dà míng zhòu 。 shì wú shàng zhòu 。
是 大 明 咒 。 是 无 上 咒。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 。néng chú yī qiē kǔ 。zhēn shí bù xū 。
是 无 等 等 咒 。 能 除 一 切 苦 。 真 实 不虚 。
gù shuō bō rě bō luó mì ō zhòu 。jí shuō zhòu yuē 。
故 说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咒。 即 说 咒 曰 。
jiē dì jiē dì 。 bō luó jiē dì 。
揭 谛 揭谛 。 波 罗 揭 谛 。
bō luó sēng jiē dì 。pú tí sà pó hē 。
波 罗 僧 揭 谛 。 菩 提 萨 婆 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