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斯巴达300勇士 说的是希腊的真实事件么
在古希腊的城邦中,斯巴达无疑是最知名的之一。十几年前,有一部美国拍的电影《斯巴达300勇士》,让很多人感动流泪。世人又把目光投向历史深处,寻找属于斯巴达的悲壮史诗。
斯巴达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他们崇尚野性,讲究纪律,类似二战时的德国和日本。斯巴达的生存方式:暴力摧毁对手的抵抗,无论是结束于公元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还是结束于公元前480年的温泉关之战。
如果没有温泉关之战胜利的话,斯巴达很可能等不到伯罗奔尼撒战争,他们征服了希腊。温泉关之战,斯巴达征服的则是波斯人统治西方的野心。
波斯帝国很早就有吞并希腊的想法。在温泉关之战的前十几年,著名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曾打过希腊,一次没成功。
大流士一世驾崩后,新王薛西斯一世再次把屠刀对准希腊各城邦。
别看希腊各城邦平时勾心斗角、打来打去,但外敌当前,他们都会同仇敌忾站在一起。斯巴达是各城邦中陆战实力最强的之一,江湖威望高,七十多个城邦公推斯巴达和雅典为武林共主,共抗外侮。
没想到这些人都是假把式,波斯大军一到,很多城邦都投降了。不愿投降的各城邦退到雅典以前的德摩比勒山口,他们认为只要守地势险峻且临近海湾的德摩比勒山口,就能打败波斯。
德摩比勒山口,有一个非常好听且具有东方风格的名字——温泉关。
波斯人并没有因此而惊慌失措,他们决定派舰队通过附近一处海峡,从后路抄到温泉关,反客为主。更何况,波斯这次带来的军队有二十多万,而希腊各城邦的军队,加一起也就七千人。
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有理由认为自己会笑到最后。薛西斯一世知道斯巴达人善于陆战,但得到斯巴达此次只派了300名卫队前来的消息时,轻蔑地笑了。
斯巴达国王列奥达尼同样相信自己会相到最后,即使自己只带了300名士兵。这300名士兵是斯巴达最为精锐的战斗人员,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汉。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公民出身,为了自己的荣誉,他们必须拼死作战。
斯巴达人做好一切战斗准备,而薛西斯一世则幻想他们主动投降。列奥达尼只说了一句:想得到你想要的,就需要你亲自来拿!
残酷的战争打响了,人数劣势的希腊联军众志成城,再加上周边险峻的地势,波斯大军根本施展不开。薛西斯一世够狠,他让非波斯人组成的杂牌军,用人海战术和希腊联军耗人数,等希腊人撑不住的时候,波斯主力可一战夷之。
杂牌军善射,只是复杂的地形,让他们的射击成果大打折扣。就在这时,列奥达尼认为他的300名斯巴达勇士可以出动了。
大盾加长枪的战术,让波斯人吃足了苦头。波斯人不断被斯巴达的长矛刺死,无数波斯人冲上去,但始终拿三百个斯巴达人毫无办法,反而损失惨重。
薛西斯一世决定智取,就是收买叛徒,抄一条平时牧民用来放羊的小道,绕到了温泉关后面。波斯奇兵面对的不是斯巴达人,而是战斗力不强的佛西斯人,很快就被波斯人打跑。波斯人的目标,还是列奥达尼的300名斯巴达勇士。
波斯士兵黑压压地向斯巴达人杀去。此时再骂佛西斯人已毫无意义,斯巴达人被波斯完全包围,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屈膝投降,英勇战死。
列奥达尼和斯巴达人选择了后者,斯巴达人固然英勇,但人数太少,抵挡不住波斯人如潮的攻击。所有武器都打光了,甚至连生命都交给了历史。但是,没有一个斯巴达人背叛自己的国家与信仰,包括国王列奥达尼。坚守到最后的斯巴达人,就像靶子一样,任凭波斯人把箭射向他们。
温泉关之战,薛西斯一世赢了。但在与300名(实际上是298人)斯巴达的战争上,薛西斯一世输得非常彻底,他输给了一种永恒的精神。薛西斯一世问投降的希腊其他城邦的人,你告诉我,如果斯巴达来的不是这300人,是另外300人,他们是不是也会这样战死?
薛西斯一世得到的回答是:是!陛下。
2. 斯巴达三百勇士这故事是真的吗
是真的
这是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战役之挽救西方世界的战役——萨拉米斯海战
公元前549年,波斯一代英雄居鲁士统一伊朗高原。并灭亡了刚刚兴起不久的新巴比伦王国。虽然后来波斯发生内乱一度衰败,但到了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在大流士一世强有力的王权下,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波斯统治者被自己的赫赫武功所鼓舞,将目光投降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对手,也是欧洲文明的代表——希腊。
从大流士一世到薛西斯,始终梦想征服西方文明的象征——希腊。于是就有了漫长的希.波战争。
波斯的第二次远征希腊,作为波斯统帅的波斯王薛西斯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波斯本来没有海军,但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和埃及以后,波斯人用他们组建一支强大的舰队。同时,和当时地中海的海上强国迦太基结盟,让他们牵制住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西拉丘斯。
在波斯帝国强大的武力威慑下,众多希腊城邦国家无耻的投降了侵略自己的波斯帝国。更派兵派船参战。准备就绪后,公元前480年,薛西斯自小亚细亚起兵50万,经赫拉斯滂海峡进入欧洲,通过色雷斯和马其顿,开始远征希腊。
在陆地战场,斯巴达王李奥尼达亲自率领本国精兵300人及伯罗奔尼撒半岛其他城邦的7000人负责防守希腊的第一道防缐 ——温泉关。
面对如此危局,李奥尼达下令让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军队先撤,而自己则和300名斯巴达勇士死守温泉关,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斯巴达全军覆灭。李奥尼达壮烈殉国。斯巴达勇士虽然战败,但他们英勇的事迹流芳千古,被历代希腊人所传送。
斯巴达勇士的殊死抗击为盟军雅典军主帅特米斯托克利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波斯军虽然在温泉关战后速占领了希腊三分之二的土地,但当他们进入雅典城时,却发现雅典只剩下一座空城,全城居民早已撤走,结果波斯军只得焚城以泄愤。
希腊陆军虽然失败,但海军主力没有任何损失。公元前480年9月,在希腊海军统帅特米斯托克利斯指挥下,雅典300多艘战舰在萨拉米湾集结。
公元前480年9月,希腊海军统帅特米斯托克利派人假装逃兵,向波斯王薛西斯谎称雅典舰队内讧,应即时出兵,薛西斯当即上当,下令波斯海军全部600多艘巨型战舰驶进海湾。萨拉米斯海战正式打响。
交战地域萨拉米斯海峡入口处被萨拉米斯岛阻挡,造成水道狭窄,波斯巨型战舰由于体积庞大笨重,一次之能通过几十艘,这使波斯海军被迫采用军事家最忌讳的添油战术,逐次投入兵力。
波斯舰队排成几个纵列进入海峡。这时正值涨潮,海峡内暗流涌动,波斯巨型战舰尾大不掉,很难控制方向。还没等波斯战舰们向左调转船头,等候已久的希腊舰队就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上来。
此时进入海峡的波斯战舰大约只有一百多艘,而希腊联军有三百七十艘战舰,形成以众击寡的局面。波斯舰队最外围的战舰横向面对希腊战舰的冲击,几乎全部被撞沉,这样后面的波斯战舰才终於转过身来,和希腊舰队绞杀到一起。
萨拉米斯海峡狭窄的水面上挤满了战舰,交战双方都很难移动,这时雅典战舰上的重装步兵开始发挥作用,他们运用接舷战战术,纷纷爬上敌舰和波斯士兵格斗。波斯战舰上的士兵基本是弓箭手,根本根本无法抗击身披重甲的雅典步兵的凌厉攻击,往往十几个雅典步兵就能够毫不费力地制服一艘敌舰。
萨拉米斯海战,希腊联军海军损失约四十艘战舰,波斯人的损失没有详细记录,史学家普遍认为超过六百艘,而人员伤亡数万。而当时波斯帝国参战的舰队一共只有六百艘。这就表明波斯海军已经全军覆没!
波斯军队在萨拉米斯海战中的失败,是波斯彻底丧失了在爱琴海的制海权,由于是远离本土的跨还远征,波斯王薛西斯极其害怕被希腊海军切断他与本土之间的联系造成全军覆没。于是立即率领波斯军撤离希腊。至此希腊取得第二次希.波战争的胜利。
前479年,波斯王派大将统率50000大军最后一次远征希腊,斯巴达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与波斯陆军在希腊普拉提亚进行决战,此战希腊联军击毙了波斯大将,波斯军大败,最终撤回东方。
公元前480年爆发与波斯和希腊之间的萨拉米斯海战,是整个希.波战争的转折点。在此以前,希腊方面始终处于防守地位。此战后希腊转入全面反击。并最终将波斯击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
3. 斯巴达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电影介绍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率50万铁骑攻向希腊。数月之战,希腊已沦陷过半,骁勇善战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被众城邦选出担任守军统帅。英明神武的他力排众议,亲率300斯巴达勇士死守希腊中部的门户--温泉关。此一战力量悬殊,然而数万波斯精锐强兵,却不能攻下列奥尼达与300壮士用性命筑起的防守。直至最后一位斯巴达壮士血溅当场,波斯才最终胜利,然而300壮士的勇猛刚强,却为后世永远铭记。
一部弗兰克米勒的漫画已经拍成电影,2007年3月9日上映,目前已公布预告片。影片片名叫做《300》,国内翻译作《300斯巴达勇士》。故事讲述的是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士兵前往军事要塞温泉关,与百倍于己的侵略者展开血战。波斯人大兵压境,斯巴达将士泰然自若,浴血会战3日后,以斯巴达王列奥尼达斯为首的勇士们全部壮烈牺牲。
预告片开始时候斯巴达国王吼出的那句话并不是:“Tonight,we die in HELL!”。一个国王当然不可能在鼓舞战士的时候说我们今晚会死在地狱里。他说的是:“Tonight,we DINE in HELL!",今晚,我们在地狱用餐!效果如同《黑客帝国3》里面人类对机器的进攻进行防守前机械队长说的一样:"If we have to give our lives to these basterds,we give them HELL before we do!"。
影片所创造的场景是无论现有或者搭建的外景都无法相媲美的,一种历史,一种勇猛和残败的沧桑都呈现在面前。同时,动作设计也相当凌厉,从演员的跳跃,厮杀等都可以感受到那种杀红了眼的氛围。整体看起来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沧桑历史风格,极其令人期待。还有一点,影片的音乐用的不是西洋交响乐,而是现代的电子摇滚。大家都是知道,西洋交响乐在表现宏大场面时候效果是一流的,《星球大战》的原声已经成为不必多说的经典了。但是,交响乐肯定无法表现那种急促爆发的厮杀场面,尽管场面也很宏大,但主要讲述的是300名斯巴达勇士和百倍于己的波斯战士的奋战,不必太多大场面。所以,用现代电子摇滚乐,表现爆发,泄愤,血腥,都是超级棒的。这部影片绝对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很令人期待。
幕后故事
新片《300 斯巴达勇士》的主演阵容周一在洛杉矶参加了影片的首映礼,之前竞争奥斯卡的Djimon Hounsou和金球奖提名者Aaron Eckhart均亮相红地毯。这部影片是教会传奇人物Frank Miller最喜欢的小说的改编作品。导演Zach Snyder对于能够在洛杉矶举行这部耗资6000万美元的影片的首映礼十分兴奋,他说:“星球大战就是在这里首映的,我很荣幸。”
影片中,由Gerard Butler扮演的斯帕塔国王率领军队与入侵的波斯人战斗,Butler说:“我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太幸运了,反正拍起来十分顺利。影片画面很美,而且很感人。”
由于影片中一些人物穿着很少,看上去很性感,影片里少数的主要女性演员Lena Headey开玩笑说:“在第一周之后,我感觉有点闷,但能够看到那些男演员的性感演出很有趣,他们一点儿也不不好意思,他们简直是故意在显示自己的美体。”
战争影片自然少不了血惺和政治,演员Rodrigo Santoro表示,影片的主题与现在的国际形势有点联系,所以观众们应该买张票去看。
4. 斯巴达的战争过程
争霸希腊
波斯战争后,斯巴达为了与雅典争夺霸权,因此统率其主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火,最后斯巴达获胜。但双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结果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后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其后再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从此走向衰亡。
伯罗奔尼撒战争(Πελοποννησιακός πόλεμος)
斯巴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实行对外扩张。公元前590年,斯巴达进攻提吉亚,经过30年战争,提吉亚终于被迫成为斯巴达的“盟邦”。如遇战争,提吉亚必须向斯巴达提供兵力参战。公元前546年斯巴达进攻亚哥斯,夺取了塞里亚提斯平原,迫使亚哥斯放弃了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霸权。从此在斯巴达武力威胁下,除亚哥斯、阿卡地亚北部和阿卡亚以外,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邦都接受了斯巴达的领导,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其中包括科林斯、西息温和麦加拉。
这个同盟被希腊人称为“斯巴达人及其同盟者”,充分表明了斯巴达在这个组织中的霸主地位。同盟规定斯巴达有权召集会议,其决议虽须经大多数入盟国同意后始能生效,但实际上由斯巴达操纵一切。同盟还规定对外作战时,各邦必须提供一定兵力和军费,由斯巴达指挥。伯罗奔尼撒同盟是斯巴达控制加盟城邦的一种形式,凭借这个同盟,斯巴达常常干预希腊各邦的内政,充当了维护希腊贵族政治的堡垒。
波希战争(μποέμ παράδεισος πολέμου)
斯巴达人的骁勇善战。在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700名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了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长达三天,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不得寸进,并且死伤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当地的居民背叛希腊阵营,带领波斯军队沿着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希腊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与700名底比斯志愿军垫后。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垫后的志愿军全军覆灭,但成功阻慢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所统率的大军前进,结果最后希腊战胜了波斯,斯巴达人应记一功。有关300士兵战胜波斯大军的历史,华纳电影公司在2007年将有关历史改编拍成了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不过为了顾及电影效果的关系,和史实会有出入,包括人物造型等。
一部弗兰克米勒的漫画已经拍成电影,2007年3月9日上映,已公布预告片。影片片名叫做《斯巴达300勇士》,国内翻译作《300斯巴达勇士》。故事讲述的是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士兵前往军事要塞温泉关,与百倍于己的侵略者展开血战。波斯人大兵压境,斯巴达将士泰然自若,浴血会战3日后,以斯巴达王列奥尼达斯为首的勇士们全部壮烈牺牲。预告片开始时候斯巴达国王吼出的那句话并不是:“Tonight,we die in HELL!”。一个国王当然不可能在鼓舞战士的时候说我们今晚会死在地狱里。他说的是:“Tonight,we DINE in HELL!,今晚,我们在地狱用餐!效果如同《黑客帝国3》里面人类对机器的进攻进行防守前机械队长说的一样:If we have to give our lives to these bastards,we give them HELL before we do!。
萨拉米斯海战(Σαλαμίνα ωκεανό πολέμου)
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战役。公元前549年,波斯一代英雄居鲁士统一伊朗高原。并灭亡了刚刚兴起不久的新巴比伦王国。虽然后来波斯发生内乱一度衰败,但到了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在大流士一世强有力的王权下,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最终发展到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包括埃及,西北到达欧洲巴尔干。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疆域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波斯统治者被自己的赫赫武功所鼓舞,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对手,也是欧洲文明的代表——希腊。从大流士一世到薛西斯,始终梦想征服西方文明的象征——希腊。于是就有了漫长的希波战争。
波斯人的进军并不顺利。波斯帝国第一次对希腊的远征,在马拉松战役中被希腊雅典击败。使大流士一世抑郁而终。而作为他事业的继承者的他的儿子薛西斯,继承了他父亲的未尽事业。发动了第二次远征希腊的战争。
波斯的第二次远征希腊
作为波斯统帅的波斯王薛西斯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波斯本来没有海军,但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和埃及以后,波斯人组建一支强大的舰队。同时,和当时地中海的海上强国迦太基结盟,让他们牵制住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西拉丘斯。另外,在划分欧亚的赫拉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修建了两座浮桥。在色雷斯境内沿路建立多个后勤基地。在波斯帝国强大的武力威慑下,众多希腊城邦国家投降了侵略自己的波斯帝国。更派兵派船参战。公元前480年,薛西斯自小亚细亚起兵50万,经赫拉斯滂海峡进入欧洲,通过色雷斯和马其顿,开始远征希腊。
作为交战另一方的希腊,当时处于城邦格局状态。当时慑于波斯的强大武力,大部分北方希腊城邦国家纷纷投降。只有希腊两个最大的城邦国家雅典和斯巴达和其他少数城邦决定联合抵抗波斯的入侵。
在陆地战场,斯巴达王列奥尼达亲自率领本国精兵防守希腊的第一道防线——温泉关。列奥尼达和他的希腊勇士们面对数百倍与自身的敌人毫不畏惧,拼死抗击,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没有丝毫进展,而且伤亡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的叛徒引导波斯军队抄小路进攻列奥尼达的后方,而防守后方的希腊城邦盟军未做任何抵抗就逃跑。导致列奥尼达腹背受敌,面对如此危局,列奥尼达下令让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军队先撤,而自己则和300名斯巴达勇士死守温泉关,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斯巴达全军覆灭。斯巴达勇士虽然战败,但他们英勇的事迹流芳千古,被历代希腊人所传颂。而更重要的是,希腊军队在温泉关对波斯军队顽强的阻击为盟军雅典的海军展开和后方希腊民众的撤离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因此,没有斯巴达勇士在温泉关对波斯的顽强阻击,很难预料后来战局会是如何。
斯巴达勇士的殊死抗击为盟军雅典军主帅特米斯托克利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波斯军虽然在温泉关战后速占领了希腊三分之二的土地,但当他们进入雅典城时,却发现雅典只剩下一座空城,全城居民早已撤走,结果波斯军只得焚城以泄愤。
希腊陆军虽然失败,但海军主力没有任何损失。公元前480年9月,在希腊海军统帅特米斯托克利斯指挥下,雅典300多艘战舰在萨拉米湾集结。萨拉米斯岛位于希腊半岛和波罗奔尼撒(半岛之间,东面和希腊半岛仅仅相隔一条海峡。萨拉米斯海峡曲折狭窄,最宽阔的地方不过两公里,当时属于雅典领土。
公元前480年9月,希腊海军统帅特米斯托克利派人假装逃兵,向波斯王薛西斯谎称雅典舰队内讧,应即时出兵,薛西斯当即上当,下令波斯海军全部600多艘巨型战舰驶进海湾。萨拉米斯海战正式打响。
波斯王薛西斯亲临战场督战,准备亲眼目睹这伟大的时刻。当时的波斯战舰普遍高大,属于大型战舰。而希腊海军战舰通常有三十五米长,宽五米,舰艏有金属包裹的冲角。战舰平时使用风帆航行,战斗时收帆放桨,以求速度和机动性。有桨手170名,水手15名,军官5名,以及士兵15到20名,士兵装备弓箭和标枪,希腊海军战舰追求的是高机动性。通常远用弓箭标枪射击,近则以舰艏冲角撞击敌舰。这成为其后几百年中海战的主要战术。
交战地域萨拉米斯海峡入口处被萨拉米斯岛阻挡,造成水道狭窄,波斯巨型战舰由于体积庞大笨重,一次只能通过几十艘,这使波斯海军被迫采用军事家最忌讳的添油战术,逐次投入兵力。波斯舰队排成几个纵列进入海峡。这时正值涨潮,海峡内暗流涌动,波斯巨型战舰尾大不掉,很难控制方向。还没等波斯战舰们向左调转船头,等候已久的希腊舰队就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上来。
此时进入海峡的波斯战舰大约只有一百多艘,而希腊联军有三百七十艘战舰,形成以众击寡的局面。波斯舰队最外围的战舰横向面对希腊战舰的冲击,几乎全部被撞沉,这样后面的波斯战舰才终於转过身来,和希腊舰队绞杀到一起。萨拉米斯海峡狭窄的水面上挤满了战舰,交战双方都很难移动,这时雅典战舰上的重装步兵开始发挥作用,他们运用接舷战战术,纷纷爬上敌舰和波斯士兵格斗。波斯战舰上的士兵基本是弓箭手,根本无法抗击身披重甲的雅典步兵的凌厉攻击,往往十几个雅典步兵就能够毫不费力地制服一艘敌舰。没有被占领的波斯战舰纷纷掉头逃跑,但都被接踵而至的后续舰队堵住回路。而此时海峡外面其他波斯战舰并不知道海峡里面的战况,依然争先恐后地向海峡里冲击,希望在他们的国王薛西斯眼前表现一番。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波斯海军在海峡里被消灭一批,再进来一批,再消灭一批,再进来一批....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全军覆没。
萨拉米斯海战,希腊联军海军损失约四十艘战舰,波斯人的损失没有详细记录,史学家普遍认为超过六百艘,而人员伤亡数万。而当时波斯帝国参战的舰队一共只有六百艘。这就表明波斯海军已经全军覆没!战后,波斯战舰的残骸和溺毙的士兵被海潮冲到萨拉米斯岛对岸海湾里,在几公里长的海滩上堆积如山,让人触目惊心。此战以后,波斯海军一蹶不振,将爱琴海的制海权拱手相让。
波斯军队在萨拉米斯海战中的失败,使波斯彻底丧失了在爱琴海的制海权,由于是远离本土的跨海远征,波斯王薛西斯极其害怕被希腊海军切断他与本土之间的联系造成全军覆没。于是立即率领波斯军撤离希腊。至此希腊取得第二次希波战争的胜利。
前479年,波斯王派大将统率50000大军最后一次远征希腊,斯巴达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与波斯陆军在希腊普拉提亚进行决战,此战希腊联军击毙了波斯大将,波斯军大败,最终撤回东方。同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反攻波斯,攻入小亚细亚,攻占了地中海进入黑海地区的咽喉拜占庭。原先臣服与波斯的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纷纷脱离波斯的统治。公元前478年,波希战争以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而告结束,波斯帝国从此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并且将其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波斯帝国由此走向衰败。
公元前480年爆发与波斯和希腊之间的萨拉米斯海战,是整个希波战争的转折点。在此以前,希腊方面始终处于防守地位。此战后希腊转入全面反击。并最终将波斯击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
斯巴达人信仰的神是赫拉之子战神阿瑞斯,阿瑞斯也被称作是军神,这也和斯巴达人好战、残忍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斯巴达人和马其顿人都认为自己有大英雄赫拉克罗斯的血统,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中也出现过讲述这个血统的台词。在PS2游戏中《战神》阿瑞斯被斯巴达人“奎托斯”杀死而成为了新的战神,所以在现代的很多斯巴达迷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把“奎托斯”当作是斯巴达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