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漢能為何強制向員工「融資」建移動能源產業園
從消息人士處獲悉,近期漢能集團要求員工購買非公開定向發行的理財產品,最低認購起步20萬元;崗位級別越高,需要認購的額度越多,年化回報率預期10%。該產品資金擬投向遼寧省營口市與漢能集團合作建設的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
在整個光伏行業進入急凍期的階段,漢能大規模擴張招人本就讓人非常不解,整個集團的業務開展或許根本不需要那麼多人。如此情況下,直接裁人就可以了,就像困境中的特斯拉一樣。
那麼,為什麼還要向員工發行債卷?首先,可能是漢能由於融資成本太高不想從銀行貸款了,向員工借錢利率應該要遠低於融資成本。其次,依靠此手段,可以使員工自行離職,減少離職支出。最後,凡是購買的員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穩定性必然高於不購買的員工,如果能渡過行業寒冬,也許,這批人中能選出未來的基石。
在2017年,漢能與多個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訂立大額設備及服務銷售訂單。截至2017年12月31日,已經有四川綿陽、山西大同及山東淄博產業園項目向漢能購買薄膜生產線,銷售合同總金額約人民幣113億元。漢能表示,預期此等創新業務之拓展,將讓公司收入更加多樣化,並減少本集團與漢能聯屬公司之關連交易,讓證監會進一步釋除疑慮。
曾經的李河君,從默默無聞到一舉成為中國首富。
無論其個人經歷、發家路徑,還是財富結構都透著暗黑的神秘。 在2015年5月20前,漢能薄膜被資本市場的熱捧,股價兩年內大漲1800%,港股市值一度超過3000億港元,48歲的李河君以財富1600億元成為新一屆中國首富,王健林在萬達商業地產和萬達院線成功上市後回到第二,馬雲因阿里巴巴股價下跌排至第三。
這是傳統行業最後一次力壓互聯網企業。漢能未來將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澎湃新聞網
2. 漢能私有化後股票怎樣買賣
漢能私有化過程應該是比較復雜的,一旦私有化成功,香港股票可以以每股5元賣回給漢能或隨之轉入國內A股繼續持有。
漢能是在香港上市,目前處於停牌狀態。無論繼續維持停牌是出於香港證監會設置障礙還是漢能為了規避目前萎靡的股市環境,這種停牌狀態都區別於一隻正常交易中的上市公司私有化進程,手續會稍微復雜些。私有化完成但沒有回歸A股上市之前,是無法交易購買股票的,因為還沒發行。而完成私有化又不等於立刻就可以在國內A股掛牌,即使是屬於獨角獸也是有一定的時間,是否借殼上也還不一定。總之漢能私有化後必須在A股或其他股票交易平台掛牌後才可以繼續買賣。現持有的漢能股票個人覺得可以持有,畢竟漢能在薄膜太陽能技術是全球領先的,而美國、歐洲、日本已經早已推廣使用這二代太陽能發電技術了,中國還是處於低端市場為主體的市場環境,但未來使用薄膜太陽能是大勢所趨不可避免的。漢能要私有化就證明對國內市場信心十足,事實上與國內薄膜太陽能萬億市場相比,目前漢能的股價市值是嚴重低估的,畢竟類似於壟斷的優勢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