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技巧 » 創60日新高的股票還能買嗎
擴展閱讀
蘋果20年股票價格 2025-07-30 21:28:23
趙新聞買股票有哪些弊端 2025-07-30 20:39:39

創60日新高的股票還能買嗎

發布時間: 2025-07-30 07:09:05

Ⅰ 錢江摩託大成價值090001盤中創60日新高,華西證券二日前給出「買入」評級

錢江摩托(000913)盤中創60日新高,華西證券給予「買入」評級的分析如下

  1. 股價表現

    • 錢江摩托(000913)在今日盤中創下了60日的新高,收盤報13.5元。這一股價表現顯示出市場對該股票的積極態度,可能受到多種利好因素的影響。
  2. 華西證券評級

    • 評級內容:華西證券研究員崔琰在2022年5月22日發布的研報中,對錢江摩托給出了「買入」評級。這一評級是基於對公司基本面、市場前景以及未來盈利能力的綜合評估。
    • 評級依據:研報中調整了公司2022-2023年的營收和EPS預測,並新增了2024年的營收和EPS預測。盡管有所調整,但華西證券仍認為錢江摩托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因此維持「買入」評級。
  3. 分析師盈利預測准確度

    • 證券之星數據中心數據顯示,該研報作者崔琰對此股的盈利預測准確度為47.1%,雖然這一準確度並非極高,但仍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具備預測公司盈利能力的能力。
  4. 投資建議

    • 對於投資者而言,華西證券的「買入」評級提供了一個積極的投資信號。然而,投資決策應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公司的基本面、市場環境、行業趨勢等。
    • 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前,應進一步了解公司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以及未來發展規劃,以便做出更為明智的投資選擇。

綜上所述,錢江摩托在盤中創下60日新高,並獲得了華西證券的「買入」評級。然而,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應謹慎考慮多方面因素,以確保投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Ⅱ 突破60日均線的意義是什麼

60日均線是根據股票60個交易日的成交價格的平均值編制而成的曲線,當股票上漲突破60日均線時,意味著在多空較量中,多方佔主導地位,個股股價受60日均線的壓製作用失效,股價即將開啟上漲趨勢,創立新高,是一種買入的信號。反之,股價跌破60日均線意味著,在下跌過程中,空方占據主導地位,個股可能會繼續下跌,是一種賣出消息,投資者可以趁此拋出手中的籌碼。

拓展資料:
如果個股在跌破60日均線之後,個股繼續下跌,股價跌到120日均線附近時,受到120日均線的支持反彈時,投資者可以適量的進行建倉操作。
除此之外,投資者可以結合60月均線和120月均線一起使用,當60月均線從120月均線的下方往上穿過,形成金叉,是一種買入信號,反之,形成死叉,是一種賣出信號。
60日均線即是某支股票在市場上往前60天的平均收盤價格,其意義在於它反映了這支股票60天的平均成本。60均線一般是中長期走勢,60日均價是最近兩個月的收盤平均價,對個股後期走勢有重要意義,很多技術指標已經明了,所以個股如果有效跌破60日均價,大多後市看跌。
60日均線是明確股價中期反轉趨勢的,稱之為決策線。突破和跌破該均線都是代表一波牛市或熊市的到來,這時候,投資者們到了需要做出決策的時候了,決策線名字也由此而來。對於指數也適用。
當股價在60日均線下方持續震盪之後突破,就是股票買入的時機,一般說來會有一波主升行情。當行情結束以後,股價一般會在60日均線附近出現反彈,當股價跌破60日均線,這時候就必須要出逃了,接下來可能較長時間股票處於震盪低走的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在60日平均線以下的個股也有可能會走出上升行情,但是它們往往在60日平均線處會受到強大的壓力,並重新進入下跌通道,我們稱這種個股行情為反彈行情。反彈行情往往曇花一現。
根據相關的統計,因為80%~90%的個股走勢與大盤的走勢高度相關,所以對一般的投資者來說,只有正確判斷大盤的走勢並在每一輪大的行情中積極操作,才能夠獲得最大的利潤。對於趨勢的判斷,均線雖然有滯後性,但中期均線對大盤大趨勢的反映還是非常清晰,也比較容易把握。投資者有時候在股票軟體上設了很多條均線,有時也並非是5日、10日等普通均線。
但如果有時一條簡單的均線就能說明問題,此時不妨試一試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來觀察一下大盤的趨勢。

Ⅲ 剛創歷史新高的股票能買嗎

最好不要買,原因如下:
近幾年市場總體低迷,A股已經持續了多年的熊市狀態。很多人問我:秋實的天空,怎麼在熊市裡面選對股了能賺錢?我的回答是選那些朝陽行業中前景光明、業績逐年增長的成長性企業,可是很多人仍然不會分辨。那麼我只能再縮小范圍說比如醫葯白馬類股,甚至點名指出了是哪些股。可是得到的回復總是:那些股股價高了,不敢買了。很久之後,那些股翻倍了,同樣的人又會來問同樣的問題。那麼今天,我換個思路來回答大家:在熊市買入近期首創歷史新高的股票,你就會賺錢。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法則不是100%的准確。之所以加了個熊市兩個字,因為這可以保證你的准確率在90%。大牛市裡面的股票創新高了,那多半都是在創造泡沫,所以類似2007年的那種牛市的情況下不適用於本文探討的范圍。而熊市裡面能創新高的股票,絕大多數都是由於基本面發生了改變,正在往好的方面加速發展,比如經營拐點、業績改善或者凈利潤大幅提升,當然也有極少數概念炒作或重組炒作的情況。如果你能通過結合基本面來按此操作,並嚴格執行基本面萬一變壞之後的8-15%以內止損操作,你的准確率就會在90%的基礎上再提升,達到95-100%。試問,這樣賺錢還難嗎?你再也不用管什麼行業什麼股票了,僅僅就需要判斷當前是熊市嗎?當前你關注的個股創新高沒有。
空說無憑,我們得來看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事實。
巴菲特在2012年股東會上說,高盛和通用電氣這樣的交易不是伯克希爾的立足之本(即尋找便宜貨),伯克希爾的成功是建立在像購買可口可樂和IBM這樣的公司之上的(即尋找估值合理的偉大公司)。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巴菲特買入這兩家公司的時點和價位。可口可樂1962年到1987年股價盤整了25年,巴菲特1988年買入可口可樂,正好在其股價三年翻倍創歷史新高的時候;IBM在1999年到2010年股價盤整了11年。而巴菲特2011年3月買入IBM,正好也是其股價兩年多翻倍創歷史新高的時候。換句話說,伯克希爾的立足之本是購買估值合理、股價正在創歷史新高的偉大公司。
傑克.德瑞福斯則是點陣圖表專家,他買股票完全基於該股票的市場表現,只在該股票突破阻力位,創下新高的時候買入。瑞福斯基金(Dreyfus Fund)在1957年-1959年表現卓越。當時,德瑞福斯基金是一個相當小型的基金,其所管理的資金大約只有1500萬美元,然而在傑克·德瑞福斯的經營下,該基金的投資報酬率卻是其他競爭對手的兩倍。於是有人根據該基金的季報,研究其投資方法。仔細分析了幾年來德瑞福斯基金新買的100多個股票,驚奇地發現每個新增股票的買入價是上年該股票的最高賣出價。而且該股票在創下新高之前,形態比較好。
歐奈爾也有一項重大理論,即是要購買上漲潛力雄厚的股票,盡量不要選擇價格已經跌到接近谷底的股票。更多的時候,創新高價的股票前景可能更是海闊天空。歐奈爾認為,在新一輪牛市開始之前的熊市裡,成長性好的公司往往最早發動,並成為大盤的領漲股,在此期間,這些股票通常屢創新高。一旦大盤結束調整,最先向上反彈回升創出新高的股票,幾乎可以肯定就是領先股。後來無數事實也證明了這個理論的正確性。
可是,無論在70年代,還是80年代,或者90年代,歐奈爾問過許多個人投資者,98%的人認為他們不會買入創下新高的股票,他們認為價格太高了。在A股市場,我們今天面對的是同樣的所謂的「理性」「不追高」的投資者。這也就決定了大多數人虧錢的必然結局。
舉國外市場的例子你會說這不具備代表性,不能說明什麼。可是實際上,A股市場完全一樣,除去掉2007年的大牛市和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在3000點以上時候的階段性牛市創新高的個股不談。在大市不好的2008、2010年下半年之後到今天的時間里。如果你買入首次創歷史新高的個股,秋實初略統計了一下,後來繼續新高漲30%以上的概率大於90%,那些牛股後來翻倍的概率都在60%以上。即使有些股票由於基本面走壞後來跌下去了,你在首次新高時買入仍有大賺甚至翻倍的機會(比如些酒類股)。秋實記憶最深刻的是雙鷺葯業曾經在2008年底的大熊市裡在大盤下跌4000多點後逆市創了歷史新高,成為了當年最大的明星抗跌股,而如今雙鷺葯業又漲了多少大家可以自己欣賞。
遠的不說,筆者剛好找到了一張去年8月10日當時統計8月上旬創歷史新高股票的一個匯總圖片如下。我們驚奇的發現,如果你在當天「追高」買入這些股,24支股票一支買4%的倉位,9個月後的今天,你的收益達到了70%多。你會發現,像大華股份、歌爾聲學、上海家化、樂視網,藍色游標,康得新、天士力這些大牛股不僅是新高不斷,而且再次翻倍有餘或接近翻倍了。
熊市經典選股法:買入創歷史新高的股票
再者,我們回到本博一年前推出的股池《秋實50ETF成分股》來看,同樣可以看出,如果買入那些首次創新高的股票,也是相當可觀的收益,且有不少股票實現了翻倍。而少數沒創新高的股票,反而長期比較低迷。
實際上,秋實的天空認為,好的價格就是正在創階段新高或者歷史新高的價格。不斷創新低的價格,哪裡都不是好價格。不斷創新高的價格,哪裡都是好價格。我們要多做基本面研究,少做技術分析,但是當一隻股票正在創階段新高或歷史新高的時候,應該格外引起我們的注意。因為任何一隻大牛股都是在股價不斷創新高的過程中誕生的,無一例外。在熊市裡,某家公司的股價創新高總是有足夠的理由的,買入就一般不會錯。而要是能在本身大概率的前提下加上基本面的輔助分析和必要情況下的止損操作,你出錯的概率就是極低極低了。
從投資戰略戰術思路上來看,買入不斷創新高的股票與買入超跌反彈股甚至創新低個股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思路。搶反彈買新低股是一種消極思路,把自己的僥幸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自以為很聰明。買創新高的股票則是對未來的一種積極預期下的主動進取思路。也許在偶爾的較短時期內,買創新高的股票收益不如超跌反彈股或創新低個股收益高,但是由於其視野開闊目標明確,加上持股心態好,反而會取得更好的投資效果。新高後買入,等待你的,還會是無數個新高再新高。

Ⅳ 股票上漲突破60日線意味著什麼

60日均線是根據股票60個交易日的成交價格的平均值編制而成的曲線。
當股票上漲突破60日均線時,意味著在多空較量中,多方佔主導地位,個股股價受60日均線的壓製作用失效,股價即將開啟上漲趨勢,創立新高,是一種買入的信號。

拓展資料:
60日均線即是某支股票在市場上往前60天的平均收盤價格,其意義在於它反映了這支股票60天的平均成本。60均線一般是中長期走勢,60日均價是最近兩個月的收盤平均價,對個股後期走勢有重要意義,很多技術指標已經明了,所以個股如果有效跌破60日均價,大多後市看跌。
根據相關的統計,因為80%~90%的個股走勢與大盤的走勢高度相關,所以對一般的投資者來說,只有正確判斷大盤的走勢並在每一輪大的行情中積極操作,才能夠獲得最大的利潤。
對於趨勢的判斷,均線雖然有滯後性,但中期均線對大盤大趨勢的反映還是非常清晰,也比較容易把握。投資者有時候在股票軟體上設了很多條均線,有時也並非是5日、10日等普通均線。但如果有時一條簡單的均線就能說明問題,此時不妨試一試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來觀察一下大盤的趨勢。
縱觀2004年以來的滬市綜指走勢圖,相比10日、30日、120日等均線,顯然 60日均線 更能清晰地顯示出行情大的變化趨勢,同時又不過於敏感或過於滯後。這在單邊趨勢明顯的2006~2009年的股市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在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牛市見頂之前,指數只在2006年8月和2007年6~7月間3次短暫跌破60日均線 。
而2007年11月見頂跌破60日均線後,指數只在2008年1月短暫反彈沖上60日均線,其後在一路跌到1664點的時間里,反彈最多接近但都沒有超越過60日均線。本輪上升行情在2009年1月有效站穩60日均線後,一直到8月17日才自高位回落跌穿60日均線。從更長一點的滬市歷史來看,股市長期受壓在60日均線之下運行,表明市場在弱勢盤整或者長期下跌的過程中,缺乏系統性機會,風險大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