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購買基金的這幾個誤區90%的人都沒在意,看後少走
購買基金的這幾個誤區90%的人都沒在意,看後少走:
買基金天天看,頻繁操作。許多人都會時刻關注自己的基金是漲了還是跌了,如果是漲了就高興的手舞足蹈,如果跌了就會十分的傷心進而更換基金。這樣的做法是一個誤區,因為基金理財不是炒股,基金是我們把錢交給基金經理,讓他去投資股票,所以自己也沒有必要去時刻關注。
不僅如此,基金基本上是一種中長期的投資工具,短期波動性較小。而且,每次調倉的時候都有申購、贖回的手續費,頻繁調倉不僅不會賺錢,還會增長成本。所以,進行基金理財的時候,切記不要天天看,頻繁的操作。
自己沒有底線,沒有設置基金的止盈點。很多人在購買基金的時候,沒有給自己設置一個止盈點,這一點是不明智的,因為市場變化非常大,購買基金也是有風險的,我們在購買基金的時候要有舍又有得。當一支基金達到我們的理想收益的時候,就需要考慮調倉,這樣也是考慮到降低投資的風險,讓自己在投資方面更加的成熟。
綜上所述,我們在進行購買基金理財的時候,一定要理性、慎重且不畏首畏尾,避免上述投資基金的誤區,要讓自己的投資更加有價值。
⑵ 怎樣才能成為股票高手
太多的朋友常問如何成為高手,記得央視二台采訪一個賺大錢的朋友,問他如何才能走到他的地步。他回答:把錢虧的血本無歸。
還看到前幾天一個帖子說,為何科班出身的證券金融的學生極少成功?答案:他們學的不是交易。
高盛國內公司招聘的操盤,很奇怪的招收體育優秀生,原因來自這是個艱辛的行業。
為何斯坦利克羅能做出讓世人敬佩的一單。他給自己的理由是:研究十幾年的 livermore。
最後說一下,為何證券的成功者如此之少?原因簡單,太多人從不尋求根源,喜歡細枝末節。鼠目寸光,洞小;鷹擊長空,天大。
如何成為高手:
http://www.yangsou.com/by/by-0811-006.htm
散戶喜歡天天看股票走勢圖原因如下:
1、散戶喜歡短線投機,即利用個股短期內的走勢,進行高拋低吸,賺取差價,從而會導致他們喜歡天天看股票走勢圖,利用個股的走勢,來選擇買賣點。
2、散戶的患得患失心理,即在買入個股之後,擔心個股下跌,帶來較大的損失,則在沒有買入個股時,害怕錯過個股的上漲,因此,會導致他們天天看股票的走勢。
⑷ 炒基金有哪些大忌
「炒基金」與「炒股票」一樣,就是通過對股票、基金的炒作,從中獲利,說的都是一種投機行為。其實,我們還是應該抱著「投資心理」去入市(進入投資市場),而「投機心理」往往會因焦慮、急躁而患得患失,失去了投資樂趣。
當然,要忌的還有許多,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上面四個,如果能夠成功迴避上述的「大忌」,應該會有所收獲的。
買基金的學問可在實踐中體悟,這里可以提示幾點:一是買國家大力倡導的產業方面的股票基金,比如新興科技產業、消費產業等,至於逐步被淘汰的產業就不要投了。二是如果風險承受力較低的,可以買混合型基金,這種基金既買股票,也買債券之類。三是基金可以多買幾只,可以買三五隻這樣,要買不同行業的,比如買一個科技產業的,買一個消費行業的等。四是買了基金後要心態平和,漲跌不驚,因為每天不是漲就是跌,沒必要大驚小怪的。也沒有必要天天看。本來買基金就是把錢交給專業人士打理的,投資人就不必就費心勞神了。最好的辦法是:買過基金後,該幹嘛幹嘛,等待盈利達到預期了贖回就是!
⑸ 股民心裡讀後感怎麼寫
答:轉摘:
很多人一旦開始炒股,就從此和幸福絕緣了。股票跌了他郁悶,股票不漲不跌他糾結,股票漲了他又擔心啥時候要跌,拿不住要賣。炒股之後就從來沒有心裡踏實過。更倒霉的是,在承受了這么多心理壓力之後,發現竟然沒賺到錢,大牛市裡還賠了。為啥會這樣呢?
我發現,99%的股民都具有以下這六大心理特徵,這些奇怪的心理可以確保你賺不到錢,你中槍沒有?
平均值謬誤
請先做一道測試題,在以下四個選項中,選擇你認為最符合自己的一項:
A,我的智力非常高超,遠勝過多數人;
B,我的智力並不算特別出色,只是中等偏上水平;
C,我的智力比較弱,只能算是中等偏下水平;
D,我的智力非常差勁,遠弱於多數人。
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選項B,既然絕大多數人都是中等偏上的智力水平,那麼什麼才是平均水平呢?平均值謬誤在於,多數人都會認為自己比平均水平更高,在一項調查中,有82%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比平均水平更高,很明顯,其中有很多人是錯誤的。這一謬誤在股市上更加誇張,因為每個人去炒股都是認為自己能夠賺到錢,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會虧錢而去炒股的,而且多數人對自己盈利的預期都是跑贏大盤,事實上連多數基金都做不到跑贏大盤。
那些過分自信的人通常會表現為頻繁的交易,不停的買進賣出,他們對所獲得信息的准確性以及自己的判斷能力都非常自信,曾有經濟學家專門研究過券商的帳戶數據,他們發現更高的交易量並不能帶來更高的回報,事實上買賣頻繁的人平均而言回報更低,因為他們都把利潤貢獻為傭金和印花稅了。
「替罪羊」效應
在股市上,最好的替罪羊就是所謂的「莊家」和政府,任何人只要虧了錢就說莊家太壞了,莊家太狡猾了,這樣似乎就能減輕自己的責任。事實上並沒有莊家這一說。至於政府嘛,反正大盤好的時候,股民對待政府的態度就是:要你管?要你管?大盤不好的時候,股民對待政府的態度就是:你要管!你要管!
替罪羊還體現在,如果某人買了一支股票,接著市場下跌了,他就會對自己說:並不是我買錯了股票,而是大勢本身就不好,所以不是我的問題,因為其他股票也在跌。於是他一次次放棄了止損的機會,最後的損失將遠比想像中的大。
賭徒效應
在賭場中,哪種賭徒最容易下大注?答案是兩種人,一種是已經賺了很多錢的賭徒;另一種是已經虧了很多錢的賭徒。前者會這么想:既然我已經賺了這么多錢了,說明我的運氣非常好,或者我特別聰明,而且,既然是賺來的錢即使虧掉一些也沒關系。因為他似乎在玩別人的錢,而不是自己的錢,所以更容易下大注。後者會這么想:我已經虧了這么多了,如果再不想辦法翻本,那就真的都虧光了,所以無論如何我還要賭下去,而且還要壓上更多,這樣我才有希望翻本。配資被爆倉的人,真的會吸取教訓嗎?我猜多數情況下,他會繼續借錢再回股市來翻本的。
最有害的想法就是翻本的念頭,這位虧了很多的朋友已經損失大半,還想著把最後那點本錢都壓上去,其結果沒有懸念,除了虧損更多不會再有其他結果了。曾有人對期貨交易員做過一個調查,他們發現凡是在上午虧錢的人,下午的時候都更具備賭性,但其結果多數都是虧得更多。
一個賭徒如果贏了很多或者輸了很多就意味著他已經深陷於此不能脫身了,那些小賺或小賠的人則超脫得多,所以那些被套牢的人常常會這么想:如果股價回升到我的買入價,那我就拋售離場,再也不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