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技巧 » 金融股票配資看融創配資
擴展閱讀
bg投資股票行情 2025-08-15 15:43:10
跟著好的基金買股票 2025-08-15 15:34:13
李愛軍 2025-08-15 15:22:31

金融股票配資看融創配資

發布時間: 2025-08-15 14:04:38

⑴ 地產大佬在艱難9月

撰文 / AI 財經 社 李逗

編輯 / 游勇 董雨晴

許家印人生中的很多個幸事,都離不開飯局。

2018年的秋天,許家印在恆大深圳總部攢了一個飯局,邀請了萬科的郁亮、碧桂園的楊國強和融創的孫宏斌共進晚餐。幾個「首富」輕車簡行,沒有了往日的高調和喧囂。

大家都心事重重。郁亮說,萬科不再是房地產公司,把萬科定義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楊國強說,後悔當老大,不再爭銷量第一。

許老闆此時是最適合做東道主的人選。他手裡握著超3000億現金,擁有隨時可以實現的配資、杠桿,資本調度能力龐大。而他的事業版圖不斷展現出更多可能,沒有人能斷言他的能力邊界。

但其他老闆們就不好說了。那個秋天,一股秋意開始橫掃整個地產行業。

剛剛經歷過一輪輿論風暴的楊國強,開始主動降速,土地投資力度減了一半。郁亮不再重點關心房地產,而是張口閉口談起了新興業務;往常以大膽著稱的孫宏斌,罕見地把安全二字掛在口邊,盡管綠燈亮起時還是會忍不住踩上一腳。

這次聚會的前一年(2017),許家印剛剛超越「二馬」登頂中國首富。也是那一年,恆大以3700億銷售額超越萬科,成為宇宙第一房企,激動不已的許家印,企業開會時特地奏響音樂,慶祝了這個 歷史 時刻。

誰又能想到,3年後的今天,用許家印的話說,「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難,全體恆大員工都經受著從未有過的嚴峻挑戰」。

寒風乍起的2021年,並不是只有許家印一人輸在這個棋局。難,已經成為地產大佬們的常態。進入三季度的9月份里,大佬們已經開始急尋「救護機」,有著區域地位的地產大佬們,寄希望於躲在「大而不倒」的保護傘下,但對於多數大佬來說,他們正在暴雷的邊緣徘徊掙扎。

許家印的私人飛機起飛了,這次據說是許老闆親自北上求援。

左右逢緣的許老闆不僅錢多,朋友也多。他能從河南太康走出來,除了 歷史 機遇,遇到了房地產市場大爆發,也與他本人廣結善緣、長袖善舞有關。2017年,恆大打算在A股借殼上市,融資額1300億元,背後站著數十家頂級投資人和投資機構,這不是一般人能夠擁有的能量。

剛剛進入9月的第一天,恆大又上了熱搜,當天它舉辦了一場「保交樓軍令狀簽署大會」,許家印出席了這場會議。他不僅公開表態,還簽署了官方文件,召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簽約儀式。半天時間里,這個話題在微博實現了半億閱讀。

更細心一些的人還會發現,接下來9月的每個節假日里,許家印都不忘給公眾打一針強心劑。9月10日(教師節),許家印承諾:「我可以一無所有,但恆大財富的投資不能一無所有!」9月22日深夜11點,恆大集團召開「復工復產保交樓」專題會。許家印對參會的4000多名各級領導強調,全力以赴抓好復工復產的重要性。

這是一種戰術性的考量。「這是許家印的高明之處,越是這種時候越高調。」 一位券商人士分析道。頻繁的曝光量,讓許家印的名字如雷貫耳,但在最關鍵的恆大債務的推進上,還在等待許家印解答。

許家印的危機還沒化解前,來自中原大地的地產大佬胡葆森,也罕見地發出了求助信號。

相比王石、潘石屹等地產大佬,胡葆森的名氣並不算大。他面容和善而堅毅,有著豫商的中庸底色,更是被馮侖視為忠厚長者。在地產圈中,他與馮侖、王石共稱為「中國房地產三君子」。但如今,馮侖、王石已經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71歲的胡葆森始終還奮斗在一線。

但在2021年9月中旬,胡葆森開始坐不住了。一份建業地產向河南省政府發出的《救援報告》暴露了他的窘境。報告重點是壓力陳述,在水災和疫情雙重影響下,建業的各項經濟損失逾50億元,懇請政府盡快償還多年來由於各種原因拖欠建業的各類款項逾50億元。

這則救援報告發出後,建業高管們也反復強調,這是河南當地的「萬人助萬企」活動背景下產生的。「目前建業集團多數業態基本恢復到了災前的生產經營狀況。」但你細品,再細品,事情也沒那麼簡單。

胡葆森與許家印都是河南老鄉,但兩人的機遇卻完全不同。1992年,許家印離開家鄉選擇到深圳發展,2008年,當恆大上市受阻時,許家印連續3個月,每周都到香港富豪鄭裕彤家裡打牌,絞盡腦汁地打入了香港富豪圈,獲得了鄭裕彤的家族資金支持。渡過資金危機的許家印,在此後轟轟烈烈地開啟全國化擴張。

而胡葆森卻帶著在香港磨礪10年的地產經驗,返回了家鄉河南。打從創業一開始,胡葆森就堅定了「深耕河南」的決心。與許家印的全國化擴張不同,胡葆森反其道而行之——只堅守河南。胡葆森要向下走,往小里做,一直做到河南的小城鎮。「河南省有1億人口,只要我能佔到10%以上的市場份額,就有干不完的活,賺不完的錢。」胡葆森說道,他自嘲為一個「樸素的狹隘的河南主義者」。

事實證明,往大做有大了的弊端,往小做也有小的好處。剛剛過去的2020年,建業成為河南省第二大納稅大戶,在河南雄霸一方。深耕河南20載,胡葆森成為當之無愧的河南房地產大佬。

但在地產行業的真正寒冬來臨之際,胡葆森需要為建業做好過冬准備。

整個9月,許家印和恆大頻頻上熱搜。但實際上,不只是恆大,地產商的日子都不好過。

中秋節當天,新力地產老闆張園林突然從一個境外投資者群里退出。群內的新力工作人員急忙回應,老闆操作失誤退了群,但靈敏的投資者們很快意識到風向不對,認為張老闆准備躺平、逃債,懷疑新力能否兌付10月份到期的2.5億美元債。

很快,最壞的結果出現了。一天時間內,新力的股價從4元跌到5毛,市值創 歷史 紀錄地蒸發了87%。縱觀港股房地產市場,新力創下了第二次一天跌出超八成股票的紀錄。上一個單日跌破8成的房企,還是2019年時的佳源國際。

張園林的身價也瞬間蒸發近百億港元。一年前,張園林和妻子還以110億元的身家,躋身全球地產富豪榜。

兩年前,一切都不是這番光景。新力控股成為登陸港交所的最年輕內地房企,年僅43歲的張園林成為最年輕的上市房企創始人。他特地換了個新發型,鏡頭里的他,咧著嘴,露出一口大白牙,笑著的雙眼眯成了一條縫。

與其他地產大佬相比,張園林的發家之路相對「神速」。他2010年創業,短短幾年就在南昌積累大量土地,年銷售額從零到千億只用了十年。

但與許家印、王健林、王石這些熱衷拋頭露面的大佬不同,張園林異常低調,幾乎不接受媒體采訪,也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悶聲發財。曾有業內人形容:「張老闆的低調像其屬相龍一樣,隱介藏形。」但在這位老闆刻意低調的同時,新力卻在房地產行業逐步進入上升期。

不過,形勢轉瞬即逝。這也難怪。張園林走的是黑馬房企們的經典擴張路線:加杠桿、全國化、高周轉,這一套路現在已經不適用了。

股價暴跌前,張園林的日子已經不太舒心了。今年7月,一封網傳的「新力地產老闆求救信」在網上發酵, 這封信聲稱,張園林陷入了一個由5人合夥的金融詐騙圈套,被詐騙團伙誘導借錢,掏空財產。

盡管辟謠了,但不到兩個月,A股還沉浸在中秋假期的歡快氛圍中,在港股上市的新力地產卻被資本爆錘,讓剛剛獲得喘息之機的張園林,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劫難。

張園林想著斷臂求生,甩賣資產,等待白衣騎士,無論如何也能活下去,這已經是他最壞的打算了。

但他低估了當下房企收並購市場的形勢。張園林很缺錢,缺救命錢。早在9月初,市場上有關龍湖收購新力物業的消息,就已經傳的沸沸揚揚。但輾轉近一個月,新力物業的買家,遲遲沒有現身。

甚至連融創的孫大膽都不敢輕易出手:「甭管你開什麼價,是沒法收並購的,並購進來500億債消化不了,並購1000億債更要死人了。」

這也怪不得孫宏斌。無論從行業形勢,還是地產監管力度而言,2021都比以往嚴峻太多。2017,曾經陷入債務危機的王健林,還能找到一幫馳援天團幫他渡劫。

那時,只用了短短一個月時間,王健林就搞定了孫宏斌和富力的李思廉,賣掉了200億元的資產,盡管摔了個酒杯,鬧得不是很愉快,但終究是從泥潭中抽出身來。

然而時移勢易,2018年泰禾暴雷了,2019年福晟和華夏幸福沒能挺過去,2021年恆大和藍光走到了懸崖邊上。

退出微信群的張園林,之後再也沒有在朋友圈發聲。不止是他,去年還熱熱鬧鬧的房企收並購市場,今年變得異常安靜。此前熱衷在收並購市場「買買買」的世茂許世壇,到了今年也提出要以「賣家」的身份,出售非核心資產。另一家巨頭萬科也開始變得極為挑剔,考察了藍光、恆大等一眾房企後,又都拒絕了。

人人都在等待白衣騎士,但白衣騎士也得面對現實。三道紅線的金融監管下,大佬們都忙著優化自家的負債數據,手中的余糧早就不多了。在相當一段長時間內,人們很難再見到地產收並購市場的「大玩家」。

甚至曾經的「並購王」孫宏斌,那句「除了我們以外,誰都有可能暴雷」都要食言了,9月24日,網上傳出一封融創紹興分部向當地政府發出的求助信,引發融創美元債下跌。信件內容的首條,赫然列著幾個大字——是紹興目前投資額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公司。

大家都火燒眉毛的時候,並購這條路基本無望。地產大佬們環顧四周,發現靠人不如靠己。

剛剛過去的中秋佳節,「富力雙雄」李思廉及張力為公司獻上了一份厚禮,自掏腰包80億元給公司還債。也是同一天,碧桂園服務以不超過100億元的價格,把李思廉及張力口袋裡的富力物業,收入囊中。

熟悉富力雙雄一貫玩法的人都知道,這並不尋常。

李思廉和許家印一樣,都喜愛玩德州撲克。這是一種冒險者的 游戲 ,不僅投資圈愛玩,地產圈也很熱衷。但據說許老闆牌品不好,牌友們對他的印象一直不佳。

賭桌之外,李思廉把這種冒險精神,或多或少用在了商場的賭局中。

在香港長大的李思廉,切身感受到了香港房地產市場繁榮的過程,目睹了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等房地產帝國的商業傳奇。這些香港地產前輩們的經驗,成為李思廉日後的經營思路,讓富力有了一個快速成長起來的路徑。

鼎盛之時的富力地產,曾經站在過房企們的山頂。富力曾經是華南五虎之首,就連恆大、碧桂園當年都要喊它一聲大哥,但現在,富力已然被甩到了身後。

富力最近的一次高光時刻在2018年,與萬達達成世紀大交易,花了200億買了萬達的77個酒店。

很多人還記得雙方在發布會前,砍價摔酒杯的事情。事後看來,王健林摔杯子是有道理的,不僅酒店的價值遠超過交易價格,關鍵是發布會的海報都打出去了,再來砍價,換誰都會不爽。

張力後來對這筆交易很滿意:「這筆收購非常好,已經賺了百億」。

靠著萬達的77個酒店資產,富力成為了擁有全球最大豪華酒店的業主,而富力的資產規模也躋身行業前十。但幸福來得快,去得也快。

時間到了2021年,行業風向對富力不甚友好,李思廉及張力的故事開始有了新的方向。3年前的那筆震驚業內的「世紀交易」,並沒有給富力帶來轉機,反倒更多造成了資金上的拖累。今年的年中業績會上,富力也開始盤算著轉讓資產的事宜。

當然,與恆大的負債相比,富力的債務只是小巫見大巫,李思廉尚有騰挪空間。除了物業這張牌,大灣區舊改項目儲備,讓李思廉有著足夠的翻身底氣。

回看這些富豪的際遇和選擇,其中暗合了某種相似性。他們都明白一個不言自明的規則——高投入,賭一把;喘口氣、再投入,再賭一把。乃至更多地產同行,大都是這樣過來的。挺過某個時期後,他們的人生又幸運地變成了金色。

然而,無數個 歷史 故事,商業帝國在巨大勢能聚集資源的同時,又往往會以超越想像的速度潰不成軍。樓起樓塌的故事,在今年的房地產行業上演的格外多。

房地產「夜壺論」的信仰,正在這輪猛烈的調控節奏中逐步瓦解。當然,還會有許多大佬懷念房價魔幻上漲的舊時光,但行業底層邏輯、未來的地產格局都在2021年中悄然改變。那些靠賭的房企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

僅僅是一年前,這些地產大佬中的許多人,還被視為房地產企業中的領軍人物。而一年後,他們的夢想、PPT、商業構想都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但行業終歸還是要回到正軌上,房企告別高周轉、高杠桿的「年少輕狂」,將房住不炒作為長期發展目標,在規模與安全上找好自己的平衡。屆時,房地產行業也將迎來更好的「中年時期」。

房企們的求救與自救行動還在進行中,相信在這場危機之後,他們將更加認可安全的重要性,將重心回歸到產品和服務上。

宴會早已曲終人散,矗立在南山區的恆大超級總部,依然如初見那般的新奇和美麗。夜空中,整座大樓如往常一樣的燈火輝煌,這里的歡聲笑語或許還有回來的一天。

⑵ 融創配資(配資是什麼意思)

配資是指投資者通過借款的方式增加自己的投資本金,從而放大投資收益和風險的一種金融操作。以下是關於配資的詳細解釋:

1. 配資的基本概念

  • 配資是指投資者在自有資金的基礎上,向配資公司或相關金融機構借款,以增加自己的投資本金。
  • 投資者通過配資可以放大自己的投資杠桿,從而有可能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投資風險。

2. 配資的操作方式

  • 在實際操作中,投資者需要與配資公司簽訂協議,約定借款金額、利率、還款方式等條款。
  • 配資公司會根據投資者的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提供相應的借款額度。
  • 投資者在獲得借款後,可以將這部分資金用於股票、期貨等金融產品的投資。

3. 配資的風險與監管

  • 配資操作增加了投資者的杠桿比例,因此也放大了投資風險。一旦市場出現不利波動,投資者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損失。
  • 為了防範配資業務中的風險,監管機構會對配資公司進行嚴格的監管,包括資本充足率、風險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 此外,投資者在選擇配資公司時,也需要注意公司的信譽、資金實力以及合規經營情況等因素。

4. 配資與復雜交易的區別

  • 配資通常是通過簡單的借款關系實現的,不涉及復雜的交易結構和層層嵌套。
  • 而香港金融管理局與香港證監會聯合調查的保證金融資復雜交易,則涉及內地銀行在香港以私募基金形式進行的層層嵌套貸款操作,這種操作方式更為復雜且風險更高。

5. 配資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 配資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場的活躍度,但同時也可能加劇市場的波動性和風險。
  • 因此,監管機構需要密切關注配資業務的發展情況,並採取必要的監管措施以防範潛在風險。

綜上所述,配資是一種通過借款增加投資本金的金融操作方式,雖然有可能帶來更高的投資收益,但同時也面臨著較大的投資風險。投資者在選擇配資操作時,需要充分了解相關風險和監管要求,並謹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