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技巧 » 沈騰買股票是什麼電影
擴展閱讀
為啥買的股票多了就漲了 2025-09-14 18:46:40
怎樣看游資參與的股票 2025-09-14 18:27:08

沈騰買股票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9-14 17:10:09

⑴ 靠100美元起家26歲實現財富自由,股神巴菲特的開掛人生有多牛

電影《西紅柿首富》中,沈騰為了花光十億元,請了股神巴菲特來共進晚餐,一共花了300萬,那麼巴菲特到底是誰呢?光請他吃個飯,就花這么多錢。

巴菲特12歲,因家庭原因搬家到美國首都華盛頓,13歲開始第一份工作賣報紙,憑借對數字的絕對敏感和聰明才智,小小年紀的巴菲特對此游刃有餘。

受家庭的影響,以及對數字的敏感很小的巴菲特就對股票感興趣,11歲買了人生第一隻股票,第一隻股票雖然只賺了六美元,但是對小小的巴菲特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後來不斷嘗試積累經驗, 21歲時已經在股票獲得了9800美元,這筆錢為他今後的股票投資奠定了基礎。

後巴菲特自主創業,當時美國經濟處於低谷,很多行業處於虧損狀況,股票也不外如是,但我們的主人公巴菲特迎難而上,低價買入別人轉手的股票後高價出售

不只是“股神”,他也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1965年,以合作的方式買下當時處於瀕臨破產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有了自己獨立的投資公司後,不斷收購紡織公司,百貨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

後來的巴菲特向大家證明,當時他的決定毫無疑問是成功的。

⑵ 《西虹市首富》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我覺得電影從開頭到結尾全程都是爆笑點,電影題材卻充分反映了社會現實,一個人從窮光蛋到富翁,社會人看你的眼光發生了很大改變,從瞧不起你,處處創業失敗,到全社會圍著你轉,做什麼都能成功。

在電影的最後多金王多魚和夏竹旅遊回來之後准備把錢都捐了,他們有絲猶豫考慮為自己的下一代留多少資產,最後也不確定王多魚把錢都捐了還是沒捐。現實生活中有幾個能做到像比爾蓋茨那樣灑脫。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既不能拼爹又不是拆二代,我們還是收起自己的個性,努力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加油!

⑶ 《西虹市首富》觀後感

《西虹市首富》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西虹市首富》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西虹市首富》是18年暑假上映的由開心麻花拍攝製作的一部喜劇電影。該片由沈騰主演,講述了一個三流球隊守門員忽然被上帝眷顧,被選中繼承300億遺產,但需要接受一個月內花光10億且不留下任何資產的挑戰,該片主要圍繞此挑戰講述了一個既有愛情,有探究人性的故事。

故事中沈騰飾演的王多魚在被球隊開除後,忽然被天降財富砸中,就此開始了他啼笑皆非的花錢路。為了花錢,他無所不用其極,高價租全市最貴的酒店,吃龍蝦,喝最貴的紅酒,花天價去和業內第一比賽,甚至開了一家投資夢想的公司,專門買跌停的股票,投資一些看上去簡直無可救葯的「夢想」,為了花錢去追求女會計師,鋪天蓋地的廣告,滿城綻放的煙花,專門舉辦的演唱會,等等等等。開心麻花用其一貫搞笑的風格,生動幽默的展現了王多魚的花式花錢法。影片最後對戰業內第一的球隊,在我看來是一個升華,也是在表達無論一個人是否擁有財富,他終究要有自己的夢想與堅持,否則擁有再多財富也只是行屍走肉而已。在影片結尾處,王多魚面臨了最後一道也是最艱難的'一道考驗,在心上人與巨額遺產之間做抉,擇,從影片可以看到王多魚的掙扎和糾結,這是人性與慾望的戰爭。最終,王多魚選擇了人性,但放棄了遺產,卻通過了最後的考驗,拿到了夢寐以求的遺產,也收獲了愛情。

該片通過這種看似無厘頭的考驗,其實是在傳遞一金錢觀和人生觀,有錢固然是好,可若為了有錢而去傷害別人,或者見死不救,抑或丟掉自己的初衷與夢想,甘為金錢的奴隸,這便是丟掉了人性,也失去了生而為人的尊嚴與個性。

在影片中,柳建南這個角色便是如此,他與王多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王多魚看似渾不吝,但卻有自己的堅持。在影片剛開始,他拒絕了別人的收買,即使是自己的生活無比困窘,他也有自己的堅持,自己的底線。而柳建南則剛好相反。在之前,他是西虹市十大傑出青年之一,事業有成,愛情順利,擁有一切成功人士的標配,甚至還帶有對金錢至上之人的鄙視。而在與王多魚的談話中,一開始表現得高傲自矜,卻在王多魚提出資助其演講後,態度180度大轉彎,開始對王多魚倍加推崇,甚至逢迎王多魚,而且在看出王多魚的「暴發戶」本性後毛遂自薦,想利用其賺上一筆,女主也因此看透了其為人,和其分手。而在有人想要收買他之後,在對方拿出足夠籌碼後,立刻變節。

其實這是一種諷刺,金錢之下,那些原本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所謂精英卻是毫無原則,在金錢面前卑躬屈膝。反而,類似王多魚這種混跡於社會底層,在那些所謂「精英」眼中的社會「渣滓」卻堅持住了自己。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底層這些人沒有擁有過,所以無畏無懼。而那些所謂上層人,他們擁有很多,金錢,地位,權力,也正是因為擁有了,所以面對這些誘惑時,反而無法抵抗。這便是諷刺了。

同樣,在唾手可得的驚天財富和喜歡之人的抉擇中,我無法想像如果是自己會如何,或許可以在這種虛幻的假設下理所當然的說自己會救人,哪怕不是愛人,即使是不認識之人,出於人道主義精神也會救。但這終究是在假設的前提下,若真有這么一天,真的如王多魚一般,我無法想像自己會如何選擇。電影也終究是電影,男主人公也終究是會選擇救女主,但現實呢,我不敢想。

如今的社會,一個博士或許還沒有一個僅僅初中畢業的人生活的好,當然,或許一個博士也不見得會比一個文盲心地善良,遵守原則。這個社會如今就是如此,很多事情簡直不可思議。柳建南有句話沒有說錯,在這個浮華的社會,人們對的金錢觀已經逐漸扭曲,人們已經分不清究竟是為了賺錢而生存還是為了生存而賺錢了。很多人,在一窮二白時,堅持夢想,努力奮斗,卻在生活無憂富足之時,安於現狀,不敢前進,逐漸沉淪,墮落。

本人觀看《西虹市首富》後所感至此,特記此篇。

;

⑷ 《西虹市首富中》為什麼沈騰能花錢把巴菲特請來

沈騰倒是想請來股神巴菲特啊,但是因為沒錢只能請來拉菲特。電影里請來的人是拉菲特,但用的梗是「巴菲特的午餐」,西虹市首富本來就是架空故事背景的,所以並不能真的用巴菲特這個名字,所以就把股神改名為拉菲特。

其實這個電影戳中了很多人當下的點,誰不想一夜暴富,工作又累又苦逼卻掙不到錢,這不是當下年輕人的焦慮嗎?人總是在年輕時需要各種資源,但是奈何沒有,等歲數大了以後,不再那麼迫切需要了,卻一切都有了,這就是擁有和需求的倒錯規律。

巴菲特午餐是一項慈善活動,從2000年開始的,03年轉為網上拍賣,中標者可以和數名同伴一起和巴菲特共進午餐。這項活動的核心價值在於:中標者可以向巴菲特提出一些問題,從交談中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和理念。中國人第一次拍下巴菲特午餐是在06年,中標者是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OPPO和vivo手機的大老闆),他曾經公開表示,與巴菲特的談話讓他受益匪淺。值得一提的,當時段永平的同伴有一位名叫黃崢的留學生,他現在是著名的拼多多創始人。

還有就是,只是一個電影情節而已,並非真人到場參演。筆者看《西紅柿首富》的時候,感覺拍攝的還是挺好的,或許在每個窮人的心理,都有一夜暴富的夢想,而在現實中,這種情況根本就是不現實的,即使真的給你十億元,不準買賣固定資產,不準捐獻的情況下,不得干違法亂紀的事,要在一個月花完基本不現實,當然電影只是電影,並不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