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中如何看莊家是否出貨
判斷莊家是否出貨,應該從多方面研判.
莊家出貨,需要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後,一般在30%左右,才能出貨,當然也有
一些短庄有了10%利潤也會跑掉.
如果股價現在是經過大幅下跌後的底部,需要區分震倉和出貨,這時一般
都處於建倉期,股價往往會反復的震盪,當然也有築底失敗的,這時我們
要以底部的下箱體的支撐為止損位.其實這時的30日均線往往由下跌漸漸
的走平.
反之當30日均線由上升變為走平時,此時要密切關注該股,看成交量是否
有明顯放大,回調後,再上升時成交量卻無法再放大,若有一天股價跌破
整理平台,或是跌破30日均線時,這時莊家的出貨意圖就較為明顯了.
同時也可以用K線組合來研判,如果說單根K線不夠可靠的話,可以用K線組
合,如在一個K線區域內連續出現見頂的K線組合,如射擊之星、穿頭破
腳,黃昏之星、烏雲蓋頂、傾盆大雨等,那麼研判莊家為出貨的意圖,
就十分的可靠。
② 如何看出股票里莊家是進還是出
③ 從成交量上看,怎樣判斷出主力進貨和出貨
股市中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打實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
1、溫和放量。這是指一隻個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續低迷之後,突然出現一個類似「山形」一樣的連續溫和放量形態,這種放量形態,還稱作是「量堆」。個股出現底部的「量堆」現象,一般就可以證明有實力資金在介入。但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就可以馬上介入,一般股價在底部出現溫和放量之後,股價會隨量上升,量縮時股價會適量調整。此類調整沒有固定的時間模式,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個月,所以此時投資者一定要分批逢低買入,並在支持買進的理由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有足夠的耐心用來等待。需要注意的是,當股價溫和放量上揚之後,其調整幅度不宜低於放量前期的低點,因為調整如果低過了主力建倉的成本區,至少說明市場的拋壓還很大,後市調整的可能性較大。
2、突放巨量。對此種走勢的研判,應該分作幾種不同的情況來對待。一般來說,上漲過程中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盡,後市繼續上漲將很困難。而下跌過程中的巨量一般多為空方力量的最後一次集中釋放,後市繼續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線的反彈可能就在眼前了。另一種情況是逆市放量,在市場一片喊空聲之時放量上攻,造成了十分醒目的效果。這類個股往往只有一兩天的行情,隨後反而加速下跌,使許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進的投資者被套牢。
還有一點大家要注意,主力資金在吸籌的時候,成交量並不一定要有多大,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在底部多盤整一段時間就行。而主力要出貨的時候,由於手中籌碼太多,總得想方設法,設置各種各樣的陷阱。因此應該全面考察該股長時間的運行軌跡,了解它所處的價位、量能水平和它的基本面之間的關系,摸清主力的活動規律及個股的後市潛力,通過綜合分析來確定我們介入或出貨的時機。
雖然技術分析的指標多達上百種,但歸根到底,最基本的無非就是價格與成交量,其他指標無非就是這兩個指標的變異或延伸。大家知道量價關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價是果;量在先,價在後」,也就是說成交量是股價變動的內在動力,由此人們導出了多種量價關系的規則,用於指民具體的投資。但在實際中,人們會發現根據量價關系來進行具體買賣股票時,常常會出現失誤,尤其是在根據成交量判斷主力出貨與洗盤方面,失誤率更高,不是錯把洗盤當出貨,過早賣出,從而痛失獲利良機,就是誤將出貨當洗盤,該出不出,結果是痛失出貨良機。那麼,在實際投資中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正確判斷出主力的進出方向,或者說,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准確判斷出主力是在出貨還是洗盤呢?
一般說來,當主力尚未准備拉抬股價時,股價的表現往往很沉悶,成交量的變化也很小,此時研究成交量沒有實際意義,也不好斷定主力的意圖。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價時,主力的行蹤就會暴露,我們把這樣的股票稱為強庄股,此時研究成交量的變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此時,如果能夠准確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盤跡象,並果斷介入,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非常理想的收益。實踐證明,根據成交量變化的以下特徵,可以對強庄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盤作出一個較為准確的判斷:
首先,由於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沉悶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推動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了價升量增的態勢。然後,主力為了給以後的大幅拉升掃平障礙,不得不將短線獲利盤強行洗去,這一洗盤行為在K線圖上表現為陰陽相間的橫盤震盪,同時,由於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資者出局,因此,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明顯的「頭部形態」。
其次,在主力洗盤階段,K線組合往往是大陰不斷,並且收陰的次數多,且每次收陰時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象主力正在大肆出貨,其實不然,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當出現以上巨量大陰時,股價很少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短期移動平均線對股價構成強大支撐,主力低位回補的跡象一目瞭然,這就是技術人士所說的「巨量長陰價不跌,主力洗盤必有漲」。
再次,在主力洗盤時,作為研判成交量變化的主要指標OBV、均量線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特徵,主要表現為:當出現以上大陰巨量時,股價的5日、10日均量線始終保持向上運行,說明主力一直在增倉,股票交投活躍,後市看好。另外,成交量的量化指標OBV在股價高位震盪期間,始終保持向上,即使瞬間回落,也會迅速拉起,並能夠創出近期的新高,這說明單從量能的角度看,股價已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
④ 怎麼才能看出一隻股票莊家在出貨
莊家出貨的第一種前兆:該漲不漲. 在形態、技術、基本面都向好的情況下不漲,這就是要出貨的前兆,莊家出貨的第二種前兆:目標達到. 什麼叫目標達到?即加倍取整的理論.簡單地說,我們准備買進一隻股票,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加倍和取整的方法聯合起來用, 當你用幾種不同的方法預測的都是某一點位的時候,那麼在這個點位上就要准備出貨.當然, 還可以用其它各種技術分析方法來預測.故當預測的目標位接近的時候,就是主力可能出貨的時候了.莊家出貨的第三種前兆:放量不漲.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只要是放量不漲,就基本可確認是主力出貨.莊家出貨的第四種前兆:正道消息增多. 正道的消息增多,就是報刊上、電視上、廣播電台里的消息多了,這時候就要准備出貨.上漲的過程中,媒體上一般見不到多少消息,但是如果正面的宣傳開始增加,說明莊家已萌生退意,要出貨了.
莊家出貨的 第五種前兆:傳言增多. 一隻股票你正在操作,突然這個朋友給你傳來某某消息,那個朋友也給你說個某某消息,這就是主力出貨的前兆.為什麼以前沒有消息呢? 因為對很多莊家來說,出貨的早期是不需要成交量的. 所以如果有了以上徵兆的一種或多種,那麼一旦出現股價跌破關鍵價位的情況,不管成交量是不是放大,就應該考慮出貨. 從成交價區的位置來加以辨別
假如一隻股票的股價突然大幅度下跌,幾乎接近跌停,跌到最低價時放出量來,尾市卻收回一半,從技術分析上來看,K線形態很像一隻弔死鬼,如果光從表面上來看,的確很像是莊家正在出貨了。
如果進行深入的研究,就會發現實際上有時候並不一定是那麼一回事。比如,如果第二個交易日全天的成交價區基本上比前一天的最低價位還高出一些,這樣的走勢形態說明,前一天的低位下跌只是中小投資者的恐慌性拋盤而已,並不是莊家在出貨。
如果當時的大盤走勢又是不太好的話,某隻股票的股價偏偏經過下跌之後還能夠站穩在前一天的成交密集區上,更能說明問題。要知道,莊家出貨時也會決不手軟的
⑤ 股市莊家的成本要怎麼判斷
莊家建倉成本的幾種計算方法
由於其中大部分類型的成本是我們無法算計的,我們僅僅能夠探索的只是莊家的建倉成本 (1)平均價測算
莊家若通過長期低位橫盤來收集籌碼,則底部區間最高價和最低價的平均值就是莊家籌碼的大致成本價格,此外圓形底、潛伏底等也可以用此方法測算持倉成本。莊家若是通過拉高吸籌的,成本價格會更高一些。
一般而言,中線莊家建倉時間大約在40-60天,即8-12周,取其平均值為10周,則從周K線圖上,10周均價線我們可客觀認為是主力的成本區這種演算法有一定的誤差,但不會偏差10%。作為一個莊家,其操盤的個股升幅最少在50%%以上,多數為100%。一般而言,一個股票從一波行情的最低點到最高點的升幅若為100%,則莊家的正常利潤是40%,我們把主力的成本算出以後,然後在這價位上乘以150%,即為莊家的最低目標位,不管道路是多麼曲折,股價遲早都會到達這個價位,國為莊家若非迫不得已,絕不會虧損離場,莊家資金大,有時候會進出兩難。
(2)統計換手率測算
對於老股,在出現明顯的大底部區域放量時,可作為莊家建倉的成本區,具體計算辦法是計算每日的換手率,直到統計至換手率達到100%為止,以此時的市場平均價,作為莊家持倉成本區。對於新股,很多庄
家選擇在上市首日就大量介入,一般可將上市首日的均價或上市第一周的均價作為莊家的成本區。
(3)最低價測算
在最低價位之上的成交密集區的平均價就是莊家建倉的大致成本,通常其幅度大約高於最低價的15%~30%。
(4)股價測算
以最低價為基準,低價股在最低價以上0.5~1.5元左右,中價股在最低價以上1.5~3.0元左右,高價股在最低價以上3.0~6.0元左右。
(5)用SSL指標測算。SSL指標是顯示股價的成交密集區和支撐位、壓力位,成交密集區內平均價位附近對應的巨大成交量的價位就是莊家的建倉成本。
(6)莊家持倉成本=(最低價+最高價+最平常的中間周的收市價)÷3。作為莊家,其控盤的個股升幅最少應在50%以上,大多數為100%。一般而言,一隻股票從一段行情的最低價到最高價的升幅若為100%,則莊家的正常利潤是40%。
(7)新老股測算
①新股上市後,股價的運行一直保持較為強勢的特徵,如果在連續好幾個交易日股價總體向上,換手頻繁,並且一周之內達到了100 %以上,這種情況下,股票的平均價格就大致接近莊家的成本。
②上市當日換手率超過60%的新股,莊家的成本線在上市首日開盤價與收盤價之平均值附近。這是因為,新股上市當日,一級市場申購專業戶大量拋售套現,此時正是收集籌碼的最佳時機,看好該股的莊家常進場大肆吸貨。因此,一旦上市首日換手率超過60%,當天的平均價必然是莊家進貨的成本價。尤其是在弱勢時,一些中大盤股或行業屬性一般股不被散戶看好,上市低開低走,莊家正好趁機大量吸貨。一旦莊家收集過程完成,日後的拉抬幅度往往是首日收盤價與開盤價之平均值的2至3倍,甚至4至5倍。散戶只要在此區域進貨,又能捂住3個月乃至半年以上,常有驚人的獲利。
③上市首日換手率不足50%的次新股,莊家成本一般在60日均線與120日均線之間。大多數莊家收集籌碼不可能集中於一日,上市若首日未能拿足籌碼,莊家需要一定的時間吸貨。對大多數剛上市新股,莊家如果立即拉高吸貨,往往成本較高,需慢慢吸納。據我觀察,大多數莊家一般收集籌碼需要2至4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收集完畢之後,在大市適度活躍時擇機拉抬,發動一波行情。因此,60日均線與120日均線之間的價位往往是莊家成本區域,散戶在這個區域擇機介入,取勝的把握較大。
④冷門老股的莊家成本在底部反復拉抬、箱形震盪最高價與最低價之均值處。一些股票因利空調整得十分充分,股價已跌深跌透、無人關照,此時有心莊家正好趕來收集破爛然後施展手法變金子。但要想哄出散戶手中廉價籌碼並非易事。唯一辦法是反復拉抬、打壓。這時股價K線圖及成交量特點是:K線小陰小陽或連綿陰線伴隨萎縮成交量之後,突然來一兩根大陽線同時伴隨成交量的放大。然後,又是萎縮成交量和連綿陰線或小陰小陽,如此反復幾次,股價上下箱形震盪,成交量間隔性放大。莊家的成本就在箱頂與箱底之中位附近。散戶在箱底或箱子中位進貨埋伏,一旦莊家籌碼收集完畢發力上攻,升幅甚為可觀。 ⑤慢牛股莊家成本通常在10日均線與30日均線之間的黃金通道內。有些朝陽行業潛力股,主力機構因看好該股基本面在裡面長期駐守,耐心運作,只要該股基本面不發生重大變化,莊家就不會出局。其走勢特點是股價依託10日均線、30日均線震盪上行,緩慢盤升,莊家手法不緊不慢,不溫不火,股價偏離5日均線過遠則回調,技術整理幾天,一碰到30日支撐線就上行,然後再次觸及5日線又回調,成交量既不放得過大,也不萎縮太小,始終保持一個比較適中的水平。這種慢牛股的莊家成本區域就在10日均線與30日均線之間。散戶在此區域進貨,賺錢的概率極大。
(8)通用方法
選項擇吸貨期內趨中的最低價與最高價瑞加上平均價之總和,然後再除以3,這種方法簡單實用。一般吸貨建倉越長則利息、人工、公關、機會成本都會增加。一般要略為上浮15%以下,如有達到兩三年的建倉莊家時,則成本合算會要再加上20-35%為宜一般一年取用10%較合適。
⑥ 從換手率怎麼看莊家進貨和出貨
換手率的實戰方法
我們可以依據換手率的高低把股票活躍度分成三個級別:
第一類:冷清(換手率《3%》:
有兩種可能,一是該股沒有活動的莊家,屬於散戶行情,另一種情況是莊家已經高度控盤,而他現在並不想吸引大家跟風賣進。
另一種交易冷清的情況:以極小的換手率橫盤,莊家控盤。他不放量,說明他並不想出貨
三類:熱烈(換手率大於7%,常常超過10%)
這是侯籌碼急劇換手,如果發生在高位,尤其是在高位縮量橫盤之後,很可能是莊家出貨,這是往往有相應的消息配合,如果發生在底位,尤其是發生在第一個阻力區的時候,很可能是強庄積極進貨。
某股以15%的換手率通過前期高位24元,而此時股價距離底部才20%,可以判斷為強庄積極進貨。
日常選股過程中,我們可以把10日平均換手率大於3%作為一個基本條件,對於達不到這個標準的股票可以節省大量時間精力,選股效率大大提高(當然,對該度控盤的股票要另外注意)。尤其對於那些10日平均換手率大於5%的股票,如果縮量至換手率低於3%,應重點關注。
換手率在不同位置的意義
一本教散戶如何炒股的書上是這樣說的:換手率是指某隻股票在一定時間內的成交股數與其流通股本之間的比值,換手率高的股票表明資金進入量相對較多,屬於熱門股;反之,則屬冷門股。
換手率實際上是股價運動過程中發出一種股市語言,這種語言在不同的時間、不同位置表達出不同的內在涵義
低位高換手率。這種語言在說:有機構在吸貨、屯積籌碼,籌碼正在由分散持有的散戶手裡向機構大戶倉里集中,該股日後必將有一波上漲。
高位高換手率。也就是說,有機構在對倒放量,吸引散戶跟進,在高位派發高價籌碼,籌碼正由莊家集中持有的倉庫流向散戶的小口袋裡分散持有,該股日後必跌。
橫盤區間里,如果主力仍想向上做,定會選擇大角度向下洗盤,而不會高換手橫盤了。短線,逃命。。。。。。。。
利空中低位高換手率。這種語言在說:市場上的有心人在股價的中低位正趁利空大口吞吃散戶因恐慌而割掉的廉價籌碼。敢於在出利空時屯積貨物還說明,這種利空是暫時的,後市必有好戲。
利多高位高換手率。
這種語言在說:參與該股的機構正在利用好消息在高位派發高價籌碼,宴席即將散去,吃得酒足飯飽的先知先覺者利用好消息瘋狂逃跑,後知後覺的散戶正好趕來付款結帳。
波段性底部與回擋低點時的低換手率
此狀況的低換手率,與上述不同點在於當前行情是處於多頭市場,即72,120或250日均線呈多頭上行排列,主力資金已積極介入並持有了一定的籌碼,回調僅是技術性的震倉或洗盤,目的是再次吸納或清出浮動籌碼,提高參與者的平均持股成本等,以便未來拓展獲利空間。當行情作波段性調整時,大多喜歡用傳統技術指標或黃金比來預測可能的下跌位,但一些重要的技術點位常常被主力刻意打破而失效的情形是常有的事,使人在技術上產生諸多疑惑。而『換手率』在此時卻顯得極有效真實,往往成為行情分析的主要控制因素——試想,當平均成交量(換手率)已萎縮到某一極限,表明多空雙方力量衰竭,已沒有多少再原參與買賣。此時的低換手率,通常在技術形態上會出現大家熟知的『散兵坑』或『芝麻點』,一旦價格企穩帶量上漲,豈不是介入良機?這種例子隨入可見。
次高位高換手——次高位,
如按莊家平均成本價的2倍(即漲幅度為100%),是莊家最可能出貨的目標價計,則當漲幅小於30%—40%的高點,可稱為次高位。機構或莊家除運用常規手法洗盤外,在次高位的『高換手洗盤』的方式也常被採用,且顯得更為有效:連續幾日長陽上漲,最後一天再度高開甚至快速沖漲停,但支持不久被打開,全天一路低走,換手陡然放大。這種次高位的高換手走勢行情,其市場意義當是十分明朗的。
次高位高換手洗盤後,股價通常會回擋,但也有例外。如遇控盤力較強的大庄或已被高控盤的大牛股,次高位高換手洗盤會在當日盤中完成,翌日股價再創新高,繼續強趨勢性上漲。
⑦ 怎麼才能知道一隻股票莊家在出貨
從成交價區的位置來加以辨別
假如一隻股票的股價突然大幅度下跌,幾乎接近跌停,跌到最低價時放出量來,尾市卻收回一半,從技術分析上來看,K線形態很像一隻弔死鬼,如果光從表面上來看,的確很像是莊家正在出貨了。
如果進行深入的研究,就會發現實際上有時候並不一定是那麼一回事。比如,如果第二個交易日全天的成交價區基本上比前一天的最低價位還高出一些,這樣的走勢形態說明,前一天的低位下跌只是中小投資者的恐慌性拋盤而已,並不是莊家在出貨。
如果當時的大盤走勢又是不太好的話,某隻股票的股價偏偏經過下跌之後還能夠站穩在前一天的成交密集區上,更能說明問題。要知道,莊家出貨時也會決不手軟的
⑧ 怎樣判斷出主力進貨和出貨,從成交量上看
一、關於量?
量之要,其一在勢也。高位之量大,育下落之能;低位之量大,藏上漲之力;
二、成交量的五種形態
股市的核心要素是量、價、時、空,成交量排在首位,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成交量永遠都不會說謊,是最客觀的市場信號,沒有之一。
1.市場分歧促成成交。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會達成,光有買或光有賣絕對達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後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後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會成交。
2.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存在分歧,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3.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容易出現突破或破位的走勢。
4.堆量。當主力意欲在底部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
5.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後又沒了後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所為,旨在吸引眼球。
三、市場成交量與價格的關系
1.確認當前價格運行趨勢:市場上行或下探,其趨勢可以用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進行確認。逆趨勢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縮減或清淡成交量進行確認。
2.趨勢呈現弱勢的警告:如果市場成交量一直保持銳減,則警告目前趨勢正開始弱化。
3.區間突破的確認方法:市場失去運行趨勢時即處於區間波動,創新高或新低即實現對區間的突破將伴隨成交量的急劇增加。價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預示市場尚未真正改變當前運行區間,所以應多加謹慎
4.成交量催化股價漲跌:一隻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該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當更多的人或更多的資金對股票未來看好時,他們就會投入資金;當更多的人或資金不看好股票未來時,他們就會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引起價格下跌。但是無論如何,這是一個相對的過程,也就是說,不會所有的人對股票「一致地」看好或看壞。
⑨ 請問股票莊家大戶短期進貨的時候怎麼看的出來
一般短期的進貨比較強,連續性的大買單頻繁出現,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