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股票市場買一個公司的股票算是這個公司的股東嗎
當然算 股票就是資本市場
只不過一般買的都比較少 上億的流通股 如果買的不到一百萬股 一般在股東大會上是沒有話語權的。
㈡ 買了某個公司的股票就意味著成為該公司的股東了嗎
是的,是流通股股東,享有流通股股東一切權利。
㈢ 購買一張股票算不算公司的股東
當然算股東,只是要參加股東大會,持股比例要達到3%
㈣ 買了某個公司的股票算不算股東了
股東是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購買了某公司的股票,自然是該公司的股東,享有股東的權利與義務。
㈤ 我買了某上市公司股票,是股東還是散戶有人說不是股東
是的,買了他們的股票就是股東,咱們小散對應的就是小股東,某些機構對應的是中股東,前十持股的叫大股東,散戶,機構,主力只是股市裡的名詞
㈥ 在證卷公司買入某公司的股票 我可以算是該公司的股東嗎 可以參與分紅嗎
不管您買入該公司100股還是1萬股,只要您手中有該公司的股票,您當然就是該公司的股東,可以參加公司的分紅,前提是您在公司股權登記日之前(含當日)一直持有手中的股票不要賣就行。紅利會直接在分紅日當天給您的股票賬戶上加上去的。
㈦ 是不是持有某個公司的股票就是該公司的股東
是。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持有股票就擁有公司的一份資本所有權,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
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東權利的大小,取決於股東所掌握的股票的種類和數量。股東可以申請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者分享紅利等。
(7)買某公司股票算不算是他公司股東擴展閱讀:
證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是由證券管理部門批準的,為證券的集中交易提供固定場所和有關設施,並制定各項規則以形成公正合理的價格和有條不紊的秩序的正式組織。
(1)股票是一種出資證明,當一個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公司參股投資時,便可獲得股票作為出資的憑證;
(2)股票的持有者憑借股票來證明自己的股東身份,參加股份公司的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發表意見;
(3)股票持有者憑借股票參加股份發行企業的利潤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分紅,以此獲得一定的經濟股票市場的影響作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股票一般可以通過買賣方式有償轉讓,股東能通過股票轉讓收回其投資,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不是債權債務關系,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責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㈧ 買了某公司的股票是不是就等於買了他的股份啊股東是用什麼辦法分紅呢是不是每年所得的盈利全部分
買股票差不多就是買好公司的成長性。下面我舉例說明,以之前的格力電器為例。如果從他1996年上市就耐心持有格力電器十幾年即使你不做任何操作其收益也遠遠超過其他自以為聰明無數次買賣進出的投資者。為什麼?因為由於它的業績總體向上增長不斷地送股分紅,當初的你買1萬股變成現在的40萬股了,股價復權翻了100倍,而這個收益靠短線折騰天天止損止盈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僅僅是舉例,不是薦股。類似的還有五糧液貴州茅台萬科雲南白葯東阿阿膠青島海爾青島啤酒等等,不勝枚舉,關鍵是看你能不能徹底理解領悟。盡管如此,但是要靠價值投資創造奇跡也非一般人所能成功,因為那確實需要非常人的忍耐力和信念。
㈨ 炒股的股是不是公司的股票,那我也算股東比如我炒股,買了一個公司的股票,那我是不是股東
買入股票你自然成為公司的股東了,可以行使股東相應的權利。開股票大會你也可以投票,只是影響力比較小。這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你賣股票的錢就是買你股票的人給你的咯~有人賣就有人買,有人認為要漲就有人認為要跌,所以股票市場才會出現博弈~
㈩ 如果我買了自己工作的公司的股票,是不是我也是股東了
從很多投資的理論來說,普通員工其實是不應該主動增持自己公司股票的。原因很簡單:你不能陪著公司一起跳坑,得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但這話半年前說,會被無數互聯網公司員工出來打我的臉,因為人家都覺得近水樓台,幹嘛不買?
從有良心的經營者的角度來說,企業管理者也不應誘使員工購入本公司股票。這個邏輯是:公司的運營責任,以及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如何,其實都取決於管理層在經營上的策略方針。基層員工領到的是工資,完成的是份內的工作,沒有理由將自己的勞動所得再貼補到公司的股票里,為公司撐台。這么說雖然略顯自私,但企業與員工的關系本就應該公私分明,不應該用感情來綁架或者利誘員工。
你買了,公司股票漲了,你賺,是你自己的事情;同樣,公司股票跌了,賠的也只是你自己。
當然,很多朋友都不傻,可以說:「我看到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對公司未來有信心,我為什麼不買?」這就牽扯到了一個「系統性風險」的問題。
恰好目前系統性風險正大,所以我也不用舉太多例子:A股幾乎全盤腰斬的局面里,難道裡面都是爛公司?公司業績再好,你也只能把它和年終獎掛鉤,但股票,該跌還是要跌的。好公司並不代表好股票,這是炒股的第一節課你就該學到的。
話說回來,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是一種什麼體驗?
普通員工里也有不少加入了「員工持股計劃」的,這就是所謂的「期權」。擁有期權的普通員工,盡管在嚴格意義上不是直接持有股票,但你擁有的是「定價購買權」,隨你心意可以折換差價兌現期權,或者直接用現金買入這部分股票。對於很多互聯網從業者來說,這已經是很常見的事兒了。
我曾經先後拿過兩家公司的期權,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一家在東京A證上市。拿期權的滋味其實沒有拿股票爽,因為大多數期權條款里都會規定「如果你提前滾蛋了,那麼期權全部收回」。這就是所謂的 One Year Cliff ,拚死拼活你也要干滿一年,否則期權對你來說就是白紙一張。
大多數期權的全額兌現時間設為3-5年時間,即使董事會批給你5%股份的期權,如果你只幹了2年就走,可能也只能兌現1%左右的水平。這其實是董事會對公司的保護條款:如果聘任的人不符合公司要求,或者公司臨時覺得這個人請的太貴了,那麼就早點兒讓他走人,少分點兒錢給他。
對於普通員工來說,拿著期權也不是想套現就能套現的----所有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都需要受到證監會的監管,在公司公布季報、年報、並購、拆分、重大事項之前的2周左右時間之內(各國規定不一),所有內部員工的持股和期權的交易都會被列為「內幕交易」的調查范疇。很多公司乾脆直接在這段時間里關閉交易。而可以交易的時間段,被稱為「窗口期」。
嗯,所以盡管你看到公司股票飛漲,但是也無法套現;或是價格跌破你的期權行權價格,但還是沒法出逃,看著期權變成廢紙-----這就是員工持股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