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票的錢 都去哪裡了
關於資金去向的問題,有幾種不同說法,有說本身即是泡沫,被蒸發掉了;
但我更傾向於另外一種觀點,即被高位拋出籌碼的人們變現了。
但股票不全是零和游戲。
零和游戲就是有人賠,必有人賺。並且賠的與賺的數值相等,例如賭博、期貨。
股票是虛擬經濟,在股票上漲時,幾乎所有人的都賺錢,在股票下跌時,幾乎所有人都賠錢。
例如,您有一個古董,有專家稱值10萬元,過一段時間,有人說值100萬元,您的財富(虛擬)增加了,但並沒有人賠錢。又過了一段時間,又有人說只能值50萬,您的財富(虛擬)減少了,但也沒有人賺錢。
大盤在狂跌之中,基本沒人賺錢,股民們虧的錢,是由於對股票的重新定價。
但如果您把古董100萬賣出,50萬買進,您應當是賺了50萬,所以股市的資金被高拋低吸或低吸高拋的人賺去了一些
⑵ 散戶炒股虧的錢到底去哪了錢真會憑空消失嗎
股市就是一個泳池,而這個泳池永遠注不滿的水,由於水會蒸發,同時也會被他人抽走,所以這個水池永不滿水的。
股市又是一個資金再生分配的市場,大家把資金投入到股市,然後通過股票的交易買賣,資金會發生轉移,這些錢要麼到自己手裡,要麼到他人手裡,當然還有一些人是不交易,光收台費的。
所以股市就是一個泳池,而泳池裡面的水就是資金,所有投資者把真金白銀都拿進股市後,通過股票交易買賣實現再生分配,虧錢的就往股市送錢,盈錢的就從股市拿錢,最終是盈是虧憑借個人投資能力。
按照這個例子答案很明確,散戶炒股虧的錢並不是蒸發的,更不會消失,而是他被他人拿走了,進了別人的口袋。錢不會蒸發和消失,真正會蒸發的只有市值,股票的市值會被蒸發,憑空消失。
舉例子2
張三用10萬元全倉一隻10元的股票,總之市值是10萬元;但隨著這只股票持續陰跌,當股價跌到5元之時,張三股票市值只有5萬元,已經被蒸發5萬元了。
其實這5萬元並沒有被誰拿走,確實是屬於被蒸發的,市值已經憑空消失了,這就是股票市場深奧之處。
最後得出結論,股票市場是一個神奇的市場,是機構的提款機,是散戶的收割機,是股票的蒸發機,股市就是一個多功能的市場。
股市有分析,入市需謹慎!
⑶ 股票市場的錢都去了哪裡
股市的暴跌其實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受益者。但是對於一個零和游戲的股票市場而言,股市一旦暴跌那就意味著市值的整體減少,減少市值的部分就相當於消失不見了,損失慘重就是這些持股人了。
⑷ 買股票輸掉的錢都到哪裡去了
被公司消滅或被其它股東賺走了.
我來打個比方:
A(公司)發行股票100股,每股為一元錢;
B,買了80股,花了80元,C買了20股,花了20元.
B想讓股價上去,開始對倒.左手進右手出。就這樣從1元錢海到5元,然後開始下跌 .如果只有B一個人,除了手續費外.資金沒有變化.的目只有一個,讓股價波動,吸引其它人。
假設,這時C 2元時賣出了20股,C獲利20元。 共20股嗎,
這20元那裡來的呢?假設就只有B和C,那就是B那裡搶來的唄.很明顯現實里不是這樣.
B呢,80*2=160元,當然的賣出才行.不過也得有人敢買.
其實就是股東之間的財富轉移。資金也就是在B、C、D、E,F……之間流動,也就是說有人賺,就會有人虧,賺與虧始終是相等的。與A沒有直接的關系,
通常B賺的最多,很明顯
還有就是公司出問題,虧了,
公司的價值就減少了,
股票就變成真實下跌.
⑸ 股民用錢買了股票,那些錢去哪裡了
花在了以下方面
1交易成本:印花稅收。
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從普通印花稅發展而來的,是專門針對股票交易額徵收的一種稅,目前採用的是徵收1‰的單邊印花稅。
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突然宣布將兩市證券交易印花稅由千分之一上調至千分之三,引發市場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個交易日內滬指由29日收盤的4334點跌至3404點。2008年4月24日,財政部又出手「救市」,將印花稅下調至千分之一,當日滬指暴漲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財政部又將印花稅改為單邊徵收,當日兩市A股全線漲停報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也就是傭金,每家券商針對不同投資者給的傭金費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還有支付給證券登記清算機構的過戶費,支付給基金的管理費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後,上市公司就成為投資大眾的投資對象,就能向大眾籌資。我們先忽略投機的行為,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分析。公司必須給持股人定期分紅,即把公司的利潤分一部分給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紅的收入可能會遠超過認購股票的支出。
3、「投資高手」、游資、熱錢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證券市場上的資本交易是一種「零和博弈」,一方賺錢,也有一方輸錢。我們繼續以本文開頭的例子接下去解釋這個問題。實際上,該例子提到的總市值減少的這400元並未「蒸發」,而是被別人賺走了。
⑹ 我買股票的錢去哪裡了
第一個問題!
上市公司 融資一般大部分錢是在 一級市場得到的!
你買到的 應該是 二級市場的 就是流通股!
這股票是 隨時可以交易的 ! 當然中國股市 T+1制度!
你當天買的 第二天才可以賣
公司 業績不好 股價要跌! 當然 中國股市也有例外!
因為中國股市投機性大!
如果你 買進了 這家公司的股票! 10元每股買的!
公司 業績 越來越好! 股價一直漲 漲到15元每股
那你賣掉 就每股賺5元了(當然股票交易還有各種稅費) 我舉這個例子 就是簡單的說明下!
第二個問題 融資
簡單的理解就是 要錢 來讓公司能更好更快的發展!
別人會給你公司錢 是因為看好你公司的未來
下面是我 從網路找來的 融資的方式 您參考下!
負債資金的籌集:
1、銀行借貸:
按照提供貸款的機構分類:政策性銀行貸款、商業銀行貸款、其他金融機構貸款。
按照有無擔保:信用貸款、擔保貸款
銀行借款的優點:籌資速度快、籌資成本低、借款彈性好
銀行借款的缺點:財務風險大、限制條件多、籌資數額有限。
2、發行債券:
發行債券優點:資本成本較低、具有財務杠桿作用、可保障控制權。
發行債券的缺點:財務風險高、限制條件多、籌資額有限
3、融資租賃。
權益資金的籌集:
1、吸收直接投資
2、發行股票
3、企業內部積累
混合性籌資:
1、發行優先股
2、發行認股權證
3、發行可轉換債券
⑺ 買賣股票的錢到哪裡去了
1交易成本:印花稅收。
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從普通印花稅發展而來的,是專門針對股票交易額徵收的一種稅,目前採用的是徵收1‰的單邊印花稅。
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突然宣布將兩市證券交易印花稅由千分之一上調至千分之三,引發市場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個交易日內滬指由29日收盤的4334點跌至3404點。2008年4月24日,財政部又出手「救市」,將印花稅下調至千分之一,當日滬指暴漲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財政部又將印花稅改為單邊徵收,當日兩市A股全線漲停報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也就是傭金,每家券商針對不同投資者給的傭金費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還有支付給證券登記清算機構的過戶費,支付給基金的管理費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後,上市公司就成為投資大眾的投資對象,就能向大眾籌資。我們先忽略投機的行為,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分析。公司必須給持股人定期分紅,即把公司的利潤分一部分給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紅的收入可能會遠超過認購股票的支出。
3、「投資高手」、游資、熱錢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證券市場上的資本交易是一種「零和博弈」,一方賺錢,也有一方輸錢。我們繼續以本文開頭的例子接下去解釋這個問題。實際上,該例子提到的總市值減少的這400元並未「蒸發」,而是被別人賺走了。
⑻ 買股票的錢是去哪了,賣股票的錢又從哪裡來這中間資金的流動跟上市公司有什麼關系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公司發行股票是為了融資。一般的股票交易中,買股票的錢是給賣股票的人了,賣股票的錢當然就歸賣股票的人了。上市公司發行了股票,這個資金和上市公司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可能影響股價,進而影響上市公司的市值,即總資產。還有不明白,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