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怎麼買跌
「A股與期貨、港股不同,只能進行單向交易,即只能進行做多操作,不能進行做空操作,但是投資者可以通過融資融券許可權,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再賣出證券,賺取股價向下跌的差價。」
1,標的股票的價格是否在均線之上。
2,今天的上漲是否放量了,有大資金流入。
3,今天買的要想明天繼續上漲,有獲利出局的空間,今天的15分鍾級別走勢不能形成「頂部結構」,特別注意「15分鍾級別」!
4,這種今天買明天賣的方法,一般是早上開盤30分鍾內或尾盤1小時左右買,盤中臨時追漲風險很大!
❷ 股票有幾種買法有沒有買跌股的,就是股票價跌的越多,你賺的就越多
股票只有一種買漲~~認估權證屬於看空的這種 正股跌的越厲害認估權證漲的越厲害
但權風險很大,不推薦進入。。
一般來說,股票的漲跌是和大盤有著密切的關系。大盤的漲跌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個股的走勢。影響大盤漲跌因素很多,主要有市場資金量、國內政治面、天災人禍等。
拋開大盤,單說個股,主要還是股票在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左右:供過於求的時候就跌;供不應求的時候就漲。
打個簡單的比方:
某公司發行10000股股票。每股5元。由於公司發展前景比較好,凈資產會增多,股民對他很有信心,競相購買這10000股的股票。但在實際交易中,交易規則規定,出價高的可以優先購買。在股票數量有限的情況下,為了買到這支股票,股民會委託比較高的價格(就好比拍賣會上的叫價)希望優先搶奪購買權,股票供不應求,造成股票價值上升。
相反,公司不景氣,或遇突發事件:如災害、廠房火災、董事長被抓……是股民對公司失去信心,競相買出手中的股票,買出的條件是必須有人去買才行。在實際交易中,交易規則規定,賣出股票的委託價越底,就可以優先買出,而且價底也才可能會有人收購。這樣,10000股的股票就供過於求,而且買出的人越多,股票越貶值
❸ 可以買漲買跌的股票有幾種

在投資股票過程中,很多股民都遇到「買進就跌,賣出就漲」的情況。其實,這就是股民個人的交易心態,因為人性是貪婪的,是有情緒的。而主力機構也是因為掌握了股民的這樣的心態,來讓廣大股民高位接籌,低位割肉。事後又發現好像被機構在牽著鼻子在操作一樣。倘若每個股民都遵循著自己的投資理念不變,不按機構下的套路走,自然會很少出現「買進就跌,賣出就漲」的情況了。
❹ 股市買跌原則有哪些
你好,股票買跌五原則:
1、重殺20輕12理論。牛市之中的回落整理,極限為10%~12%。從盤中能見到的最高點開始算,一般極限的回調價格相當於其最高價格的88%。很多強勢的牛股都具備這樣的特徵。而那些主力比較兇狠的個股,極限的殺跌一般是20%左右,即最低點的價格大致相當於最高價格的80%。但這個理論在應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是牛市初期的股票回落,而不是老牛股的回跌。在回落過程中,成交量是最重要的參考因素,絕對不能容許成交量突然放大。只有跌勢起來後,成交突然縮小的個股才有機會。
2、跌市四段論。跌勢起來的時候,多數個股從最高價格起算的第一跌幅就是20%,有的一般要超過。所以,超過20%的跌 幅的個股,應作為觀察對象。隨後的目標一般是33%,再往後,則是50%,67%。在大跌市中,首選應該是跌幅最大的系列個股。尤其那些跌幅達到了20%或33%後徘徊不動的個股。
3、遠離密集區。有的時候,盡管有些股票從最高點起跌了20%甚至50%,但一直沒有放量,反而在跌去50%的時候才大幅度放量,那麼,這個時候要注意迴避,選擇買的價格一定要遠離成交區。比如從120多元下來後,股價一直在跌,後來在28元左右才放巨量,表明市場多數持有者在28元才集中出貨,那麼,你選擇買的時候,要注意遠離這個價格才考慮。後來,該股實際跌到了16元多才初步見底。
4、大牛之後兩年無戲。一隻個股或板塊,被嚴重透支炒作,股價上漲200%以上,持續時間一年以上的,一旦熊市來臨,或主力機構出貨,原則上,從見頂那天起,一年內絕對不買,兩年內納入視線。要注意此類股票一般在見頂之後兩年內無大的行情。
5、技術可輔助,真跌是英雄。研究買跌的個股,一般可以用長期移動平均線進行實證研究。還可以用其他一些指標來判斷超跌的個股,這個應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