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隻股票為什麼總賣量大於總買量還會漲成交量和換手同步放大,未來走勢最可能會怎麼樣
成交量:
內盤+外盤就是成交量(所有的成功交易量)。
內盤:以買入價成交的交易,買入成交數量統計加入內盤。
外盤:以賣出價成交的交易,賣出量統計加入外盤。
內盤,外盤這兩個數據
大體可以用來判斷買賣力量的強弱,若外盤數量大於內盤,則表現買方力量較強,若內盤數量大於外盤則說明賣方力量較強。
通過外盤、內盤數量的大小和比例,投資者通常可能發現主動性的買盤多還是主動性的拋盤多,並在很多時候可以發現莊家動向,是一個較有效的短線指標。
看成交量變化能判斷出運行趨勢的變化,指數在低位整理一段時間後,成交量持續明顯放大,指數有向上翅,這時買入信號明確是上升趨勢開始。經過一段上升後,當均線開始走平,成交量也相應減少,將是賣出信號有轉為向下趨勢可能。
1、成交量有助研判趨勢何時反轉,價穩量縮才是底。
2、個股日成交量持續5%以上,是主力活躍其中的標志。
3、個股經放量拉升橫盤整理後無量上升,是主力籌碼高度集中控盤拉升的標志。
4、如遇突發性高位巨量長陰線,情況不明時要立即出局,以防重大利空導致崩潰性下跌。
⑵ 股票的總買量大於總賣量
總買量是以買方價格成交的交易
總賣量是以賣方價格成交的交易
相加等於交易量也等於總買入量、總賣出量
⑶ 總買量明顯超過總賣量,換手率明顯放大,成交量放大,後市一般走勢會如何
按理說應該是漲
不過這么簡單的指標誰都會看
難道你機構不懂這個道理嗎
餡餅和陷阱 有人看是餡餅 有人看是陷阱
這幾天的海通證券 大小非解禁了 是誰在砸盤?大家以為是大小非嗎?
其實是機構在砸盤 使勁這么一砸 大小非一看就不捨得賣了
成交量有時候是騙人的
這個行情看換手要找換手超過10% 突然放大量
一般這是機構要拉升股票的信號 但也不絕對 但成功率超過80%
但注意風險 發現這個信號以後立刻進場 獲利5%以上找機會跑掉
別給機構套你的機會
⑷ 一隻股票頻繁大量買進賣出量說明什麼
如果大家都看好一隻股票,由於供求關系的影響,更想得到這只股票的人會出更高的價格,當然價格就會漲。如果都看空一隻股票,害怕股票賣不出去,都會用低價把股票賣出去,買漲賣跌也是這個道理。
股票的內在價值是公司利潤和發展前景決定的,但是股票的價格往往會偏離價值。在股市裡,流動性,投資者預期或其他因素的推動價格呈現波動性。如果有人炒作,坐莊一隻股票,那麼價格會遠遠偏離價值。所以一隻股票股價為什麼變化得根據當時的情況分析,或者是因為上市公司收益好,或者是因為國家政策,或者是因為投資者盲目跟風,或者是因為游資的加入和出逃,得具體問題具分析。
2、股票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如果你有很多錢,就可以隨便的買,你買的價錢,就決定了股票現在的價錢,因為別人也有想賣的,所以,有的時候你需要更多的錢,所謂的更多的量
3、股票交易就是買和賣的關系,你賣出他接盤,如你賣出的價格沒人要,你又想賣,哪你是不是得降低價格,降到有人要的時候的價格時候才能成交,多人買的時候,價格自然向上升了
⑸ 一支股票總賣量大於總買量,但外盤又大於內盤,應如何操作
做股票最重要的是看趨勢。
看趨勢上升,跟進,趨勢下降,及時收手。如果都願意買進,價格則上升,如果都急著要賣出,價格則下降,所以最重要的是看趨勢,而不是什麼總賣量大於總買量,外盤大於內盤。這些等等都有可能是莊家在搞鬼,作為散戶一定要看明白:要追尋價格變化的趨勢,短周期服從長周期,多周期共振(同發出買入信號或同發出賣出信號)。
內盤外盤,股市術語。內盤常用S表示,外盤用B表示。
內盤:在成交量中以主動性叫賣價格成交的數量,所謂主動性叫賣,即是在實盤買賣中,賣方主動以低於或等於當前買一的價格掛單賣出股票時成交的數量,顯示空方的總體實力。
外盤:在成交量中以主動性叫買價格成交的數量,所謂主動性叫買,即是在實盤買賣中,買方主動以高於或等於當前賣一的價格掛單買入股票時成交的數量,顯示多方的總體實力。
⑹ 股票中如果成交量突然放大,一下子幾萬手的買單,為什麼又會有幾萬手的賣單
盤中經常會出現大單成交,我們很容易就把這些單子認作是主力的單子,特別是當這些大單是買單的時候。由於現在主力已經不太可能大規模建倉,因此一般都會認為主力護盤或即將拉升股價。其實市場本身也會產生許多大單子,因此對於任何一張大單子的出現都不能簡單地認定為主力的單子,更何況有許多個股本身也許並沒有主力。
雖然並沒有確切的方法來鑒別大單屬於市場還是主力,但我們能根據交易時的一些細節進行研判,比如以下案例:
某股成交比較清淡,均僅幾十萬股,盤中掛單以兩位數為主,成交也以幾百幾千股的居多。現在第一賣出價位出現500手掛單,接著出現150手成交,又是240手成交。這幾筆單子如何研判?
500手賣單對於該股的交易現狀來說確實是一張大單,但僅以大單為由認定是主力的掛單顯然缺乏底氣。再看買單,兩筆買單也可算大單,但也沒有明顯的跡象可以說明是市場的單子還是主力的單子。我們之所以有可能把這幾筆大單子看作是主力的單子只是因為主力為了吸引市場的注意力有時候會進行一些大單對倒之類的交易罷了,所以這兩筆成交只是有可能來自主力。不過我們同樣知道,在成交清淡的時候簡單的幾筆大單成交並不會馬上吸引市場的跟風盤,而要讓市場參與進來最主要的方法是讓股價上漲,尤其是放量上漲,因此如果確實是主力所為的話接下來股價一定會被拉高。所以研判的關鍵在於後面的股價變化。
如果接下來成交恢復平靜,股價波動不大,那麼可以認定至少大買單是市場所為。如果大壓單被打掉,股價上沖並伴有新的大買單掛出,毫無疑問,前面的大單是主力乾的。研判的關鍵在於後面股價是否上漲。
對於這一交易細節來說,當我們確認是主力時股價已經上漲,似乎放棄了一次乘船的機會。不過這種拉升只是短暫的,如果主力確實有啟動一波行情的打算也不會將股價一路直接拉高,還會有回調。關鍵是僅靠這一細節我們還難以把握主力真正的意圖,主力有時只不過是為了維持股價整理的態勢。
如果盤中確實有主力,那麼通過更多的細節觀察我們是有可能揣摩出主力的意圖的。
⑺ 股票總賣比總買大很多,但資金卻是流入的,而且股票是上漲的,這能說明什麼嗎
莊家誘空吸籌 賣檔是即時的 那邊幾個操盤手隨掛隨撤 不真賣
⑻ 股票每天賣的跟買的總手數不是相等的嗎那又怎麼會出現專家說的:賣盤比買盤稍微放大。該怎麼理解這句話
你說的很對,股票買賣是對手游戲,有多少股份被買就有同樣數量的股份被賣。
專家們說的買賣盤及其多少是有特定涵義的。這種涵義是產生數量差異的原因,而且基本准確。解釋如下:
買盤---是指以賣出價格成交的數量,被視為主動買盤(因為別人賣出掛單如果成交,一定有人主動去買)。
賣盤---是指以買入價成交的數量,被視為主動性賣盤(道理同上)
利用電腦很容易分辨這些數據,也就有了相應的統計數據。人們利用這種數據結合價格變化,來判斷股價變化方向與趨勢。
例如:股票被連續大單以賣出價成交的結果,就是股票價格不斷上漲,我們經常會看到1筆大單連續吃掉5個賣出價格的情況。反之,賣出時也有這種情況。
這樣解釋不知理解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