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票里的中樞怎麼理解
股票里的價值中樞就是人為設計的一組數據,如果股價大幅下跌後這些數據就失去了其真實性。所以炒股不可太相信技術指標,因為有些技術指標可能是莊家故意作出來的。
⑵ 股票中什麼是中樞,是怎麼定義的
中樞是某級別走勢類型中,被三個(段)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部分構成的價格平台。中樞是有級別的,一般把最小中樞固定在1分鍾圖的3個K線重疊上。
所謂盤整,就是任何完成的任意級別走勢類型中只包含一個該級別中樞;
所謂趨勢,就是任何完成的任意級別走勢類型中包含二個以上依次同向的該級別中樞。
所以,把上述兩種情況歸納起來就是:任何完成的走勢必然包含一個以上中樞,也就是說,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類型,都至少由三個(段)以上次級別走勢類型構成。把上面的結論演繹開來,就是任何連續中的走勢都可以分解成盤整、下跌、上漲三種走勢類型的連接。
走勢只有上漲、下跌、盤整三種類型。比如下跌一旦完成,即前後趨勢力度發生背馳,就會轉化為盤整或上漲,不管是哪種,這個轉折點就是第一類買點,此後走勢出現第一次次級別回調製造的低點就是第二類買點。賣點的情況反過來就是。買賣點也是有級別的,既然大級別走勢由小級別合成而來,那麼大級別的第二類買賣點在對應的小級別圖里就是第一類買賣點。
由中樞的定義知道,在盤整中,無任離開還是返回中樞的走勢類型必然是次級別以下的,否則會成為中樞延伸的一段;同樣,在趨勢中,連接兩個同級別中樞的也必然是次級別以下級別的走勢類型。
當一個次級別走勢離開中樞,其後的次級別回調走勢其低點不破中樞區間高點,即不重新回到該中樞內,則離開成功,其回調低點就是該中樞對應級別走勢的第三類買點,賣點反之。成功離開中樞後,會產生新的同級別中樞,當前後兩同級別中樞的波動區間沒有重疊時,該級別趨勢產生。否則,前後兩中樞將擴張為更大級別的一個中樞。如離開不成功,就沒有第三類買賣點,該級別盤整將延續。
⑶ 股票中的中樞是指哪裡啊要怎樣才能看出來
中樞,指的是單位時間內平均價格;如20天均價,10天均價;
指的是單位時間內平均成本,反應套牢壓力或上漲支撐
單純知道什麼是中樞,沒什麼大意義。還需要知道周期、背離等很多的東西。中樞不用專業術語,只用最簡明的語言表達,就是股票在一個K線周期內,如日線,或30分鍾周期圖,形成的一種W或M式的寬幅的波動,就構成了這個級別股票的一個中樞。N形調整,不構成中樞。
選股需從多方位去分析,能及時掌握股市行情是至關重要的,現在的手機模擬炒股軟體可以隨時隨地的查詢股市行情,了解股市動態,好做出相應的對策。炒股我一直都是用牛股寶手機炒股軟體來幫分析選股,還不錯。股票理論博大精深。涉及選股、操作、心態等多方面。希望對你有幫助。祝您炒股順利!
⑷ 怎樣尋找股票的中樞
簡單看是長期震盪的一個區間
在李彪的解說中,是均線纏繞的區間
其實中樞是一個價值區間,市況不同,則估值區間不同,相應的中樞位置也不同
⑸ 如何找出A股價值中樞
A股的價值中樞到底在哪裡呢?
當年曾經有記者問股神巴非特:如果用單一指標判斷美國股市,您採用什麼指標?巴非特沉思後回答說:可以用股市的總市值與美國GDP的比值。當這個指標大於1時就需要小心了。
今天,滬指已經站上了5000點,A股的總市值大致是64萬億左右。2014年GDP是63.6萬億。基本上兩者相當,比值是1,按照巴非特的理論基本上處於安全區域。而如果按照7%的增速計算,2015年底中國的GDP是70萬億左右。似乎還略低於1,那麼5000點是A股的價值中樞嗎?
本人認為,A股的價值中樞應當在4000點左右。我們要注意到中國與美國資本市場的不同。實際上,中國的資本市場是非常分散的。最大的是A股,其次是香港和中國台北股市,最後是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由於目前內地在中國台北股市上市的公司極少,所以可以忽略之外,其餘兩地上市的內地上市公司市值大致上有10萬億左右。無論是誰漏統計了在美國上市的阿里與在香港上市的騰迅,都是一個錯誤。
現在5000點的A股市值64萬億,加上10萬億就等於74萬億已經超過2014年低63.6萬億的GDP。當然動態的看,目前的市值74萬億大致與2015年底70萬億的GDP相當,具備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價值中樞意味著上下都有空間,所以我認為價值中樞應當打80%的折扣。5000點的80%大致是4000點。
滬指4000點A股總市值對應2014年的GDP總量是70%,假設A股慢牛是一個箱體區域,那麼我們直接找A股的下限就可以直接得到上限了。可以說2005年的股改是牛市的起點,之前的股市並非全流通,庄股橫行,沒有統計意義,而2005年的最低點是998點,4000減去998大致是3000點。中樞是4000點加上下箱體3000點等於7000,則滬指今年最高理論漲幅不會超過7000點。顯然,滬指的5000點,已經過了半山腰。
現在是否要賣出股票呢?
首先,我們計算的是價值中樞,並非真實的指數漲幅,牛市的瘋狂有時會超過想像。就像2007年滬指的價值中樞也就是2500-3000點,而實際漲到了6124點。
其次,一般來說,股市總市值等於GDP是安全的,超過1.5倍則意味著風險很大,需要賣出。如果說5000點的動態GDP比是1來測算,滬指的賣出點應當在5000*1.5,至於是否能見到,何時到,誰也不知道。
第三,牛市的後期利潤是最大的。假設你是2000點建倉,則如果漲到7000點,指數是上漲了3.5倍,個股基本上是指數漲幅的2倍(除非你買了跑輸指數的大盤藍籌股),你的盈利可以達到7倍。如果你在5000點賣出,雖然安全,但是盈利只有是2.5倍,何況你未必敢像我們一樣在2000點下買股票,大部分人則是過了3000點才知道牛市來了,則你的實際盈利恐怕也就是1-2倍。對於2000點堅守到7000點意味著從5000-7000還會再翻一倍。指數從2000-3000可能會漲3年,從5000-7000可能僅需三個月到半年。
⑹ 股票怎麼判斷是上漲中樞還是下跌中樞
股價的高點一點比一點高,低點也是隨之抬高的,比如10元到13元,13到11元,11元到15元,15到13元,取他們的重合線段,就是中樞,這是上漲中樞,下跌反過來便是,希望對你有幫助。
⑺ 股市 中樞是什麼意思
長期來看,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上市公司的價值是股市的價值中樞,股價基本是以公司價值為中軸而上下波動。我指的「長期」是以5年、10年、20年、30年為周期,周期越長越符合價值分析理論。
短期來看,股市波動決定於多種因素,包括公司業績預期、資金供需,市場情緒,群體心理等等。眾多因素本身就難以量化,又交互影響作用,互相博弈變化,使得短期波動幾乎無法預測。
歷史的車輪總是不斷往復運動的,過去的一切常會在現在和未來重現,股市也一樣,人們往往可以通過研究過往走勢來預測未來,這的確有一定成功率,但失敗的概率其實也很大,這也就是所謂技術分析的原理和風險所在。所以相對來說,公司價值分析是長期來看比較靠得住的投資方式。
如果有人非說他能一天幫你抓一個漲停板,或者他的軟體可以半年幫你把資金翻一番,我勸你最好捂緊錢袋快快離開。
⑻ 怎樣找到股票的價值中樞
主要指標用PB PE來估算是否合理。PE需要用動態(滾動)來看。
也可以按5年債券利率來比對,比如:5年期利率是5%的話,查看股票的利潤總額(未扣稅),利潤總額/總股本=每股收益,算出合理股價=每股收益*市盈率20(以每股收益*5年期利率5%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