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菲特股神從小就有賺錢的慾望
少年巴菲特: 成功的小企業家, 從零到9800美元 巴菲特在青少年時期(1930年~1950年),通過創辦了一系列小企業。巴菲特從小就有強烈的賺錢慾望,12歲時發誓要在30歲之前成為百萬富翁:「如果成不了百萬富翁,我就從奧馬哈最高的樓上跳下去。」 6歲時夏天晚上他挨家挨戶地去兜售批發來的可口可樂,他還把鄰居都給動員起來去撿別人打飛的高爾夫球,清潔整理轉手加價賣出。 13歲開始送《華盛頓郵報》,後來又送《華盛頓時代先驅報》一共建立了五條送報路線,每天早上要送將近500份報紙,同時他還推銷雜志來提高收入,這個業余兼職的初中生每個月可以掙到175美元,相當於一個標準的白領。1945年時他只有14歲,就拿出自己積攢的1200美元,買了一塊40英畝的農場,當上了小地主。 讀高中時,巴菲特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小公司,買了好幾台舊彈子球機,放到威斯康星大道上的理發店裡,按小時收費,和理發店老闆五五分成,結果每周都能掙到50美元。巴菲特於1947年6月從高中畢業時已經遞送了差不多60萬份報紙,掙到了5000多美元。上大學前他把彈子球公司轉手,賣了1200美元。 讀大學他又找到了一份送報的工作。開著一輛1941年款福特車在西南部奔波,為《林肯周報》監督六個縣城的50個報童每天的送報工作,巴菲特成為一個管理者。 1949年冬天,巴菲特又搞了一個「巴菲特高爾夫球公司」,到1950年7月,他一共銷售了220打高爾夫球,從中賺了1200美元,巴菲特既是老闆,又是經理人。 巴菲特大學畢業時把他各項經營的總收入加起來,他已經攢下了9800美元,比那些全職工作的成年人的收入高得多,這個萬元戶,在當時算得上一個小小富翁。 這時的巴菲特年僅19歲,卻已經有13年的商業經驗。正是這些寶貴的經驗,使巴菲特對企業經營有著深入的了解,而分析企業經營的競爭優勢,正是巴菲特一生投資成功的根本所在。 青年巴菲特: 成功的投資家, 從9800美元到2500萬美元 巴菲特在青年(1951年~1969年)時期,通過股票投資成為千萬富翁。 巴菲特的父親是一個股票經紀人,他經常到父親的辦公室,從小就對股票交易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他十歲就開始進行股票投資,但一直到巴菲特大學畢業前,他和大多數散戶一樣,也是看圖表,做技術分析,猜股價趨勢,到處打聽小道消息,追漲殺跌,業績也普普通通。 在1950年大學快畢業時,巴菲特讀到了格雷厄姆的投資名著《聰明的投資者》,一下子頓悟,原來真正的投資之道是價值投資。於是他到哥倫比亞大學格雷厄姆門下讀了研究生。1951年畢業後回家在父親的經紀公司做了三年經紀人後,終於得到機會到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工作了兩年,在導師的言傳身教下,他的投資業績大大改善,個人財富也激增到14萬美元。 1956年春天,格雷厄姆解散了投資公司,巴菲特回到家鄉創辦了自己的投資公司。到1969年巴菲特因為股市過於狂熱而解散合夥人公司為止,在1957年~1969年的13年期間,取得了30.4%的年平均收益率,遠遠超過了道瓊斯8.6%的年均收益水平。這13年裡,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了5次,而巴菲特的合夥投資公司卻從來沒有發生過虧損。 1969年,巴菲特決定解散合夥公司,因為他認為股票市場正處於高度投機的狂熱之中。在牛市最高峰很早之前就徹底離開股市,這是巴菲特理性的最高體現。
Ⅱ 巴菲特買什麼股票
關於中國市場,巴菲特談論過很多,其中有兩句話最為重要:
1、中國市場的估值比美國低,股票更便宜!
2、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會有很多人參與到股市,人們會更加投機。
巴菲特依然表示,現在還是買入股票的好時機,但要做好長期應對疫情的准備,可能買了還會跌。「我們依然願意做一些非常大的事情,比如300億-500億美元的交易。
巴菲特 :買入股票,和好的公司一起成長
在巴菲特的理念中,買入股票盡可能長時間的持有一直是巴菲特所信奉的投資真理。比如在投資可口可樂這件事情上,從1988年開始巴菲特就開始買入,並且一直持有到現在,在投資可口可樂這幾十年間,其股票已經給巴菲特帶來了豐厚的價值。
按照巴菲特的邏輯,第一必須要有一定的資金;第二要持有的足夠久。
選股要牢記這3點: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
第一,行業前景夠不夠大公司行業前景夠大,公司才能不斷做大市場份額。如果行業非常小眾,就算是市場份額達到了90%以上,也很難再做大,那麼這些上市公司業績無法繼續增長。
第二,公司有沒有競爭力任何行業都會遵循叢林法則,優秀劣汰是常態,我們投資上市公司,實際上就是去尋求擇優的結果。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經營情況越來越差,市場份額不斷下降,業績不斷虧損,價值就會不斷下降,就很難有投資回報。
只有那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才能在行業中將其他公司甩開,也就是價值投資經常說到的「護城河」,比如說有技術專利、獨家配方,或者有先進的組織架構和創新機制等等,能夠為公司在行業中競爭形成壁壘,鞏固龍頭地位,提升市場佔有率,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持續創造新增價值,帶給投資者回報。
第三,是否有合理的價格投資一家公司,能不能有回報,不但取決於公司能否成長,有沒有競爭力,還取決於我們購買的價格,也就是投資的成本。比如說一家公司當前市值為500億,而凈利潤只有2千萬,市值與利潤比即市盈率達到2500倍,如果按照這個業績水平保持不變,需要2500年才能回本。
假設公司在未來五年高速增長,凈利潤增加9倍至2億,對應的市盈率依然高達250倍,依然是很高的估值水平。那麼很可能在現在買入,5年後業績大幅增長,很可能市值還不足500億,無法帶來回報,甚至可能出現虧損。原因就是買入的成本實在太高了,提前透支了業績,即便是上市公司業績持續五年增長,也無法追上估值的泡沫。
Ⅲ 巴菲特早期怎麼買賣股票
巴菲特年輕時也曾經幼稚的迷信技術分析,其實這也是多數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18歲的巴菲特先後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尼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學習經濟學。
3年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師從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
巴菲特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定股票價值。
另外有些人一知半解的認為巴菲特就會長期持有。愚蠢的把「價值投資」和「買了不動」劃上等號(鬼知道48塊6買中石油的人什麼時候才能解套)。
有興趣樓主可以直接網路一下
Ⅳ 巴菲特買股票數量如此巨大,為什麼不去一級市場買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巴菲特的股票絕大部分是不通過二級市場買的,只不過賣的時候大部分通過二級市場,是中國的股民自以為是的認為他和我們一樣是二級市場的操作者。
巴菲特的理論是投資價值理念,他通過自己的一些隊伍(巴菲特不是個人炒股,是他的公司),了解和分析上市公司的信息,然後在他覺得合理的情況下在一級或二級市場買入。還有作為有影響力的公司,會有上市公司主動找他增發。在巴菲特的書里從來沒有說過他的股票都是從二級市場買的。
至於買入後的手續,包括通報等,在美國肯定是有的。只不過媒體神話了他,這些細節是不會寫出來的。
所以,巴菲特不是普通股民可以做到的,只是他的理念可以作為參考而已。
Ⅳ 巴菲特炒股票嗎
巴菲特的財富帝國根本不是炒股炒出來的,而是投資實體經濟的利潤積累而來的。巴菲特是20世紀世界最成功的投資家,並成為2008年世界首富。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著名的投資商,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從事股票、電子現貨、基金行業。
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財富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在第十一屆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賣到263萬美元。
2010年7月,沃倫·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機構捐贈股票,依當前市值計算相當於19.3億美元。這是巴菲特2006年開始捐出99%資產以來,金額第三高的捐款。
2011年12月,巴菲特宣布,他的兒子霍華德會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中扮演繼承人的角色。
2012年4月,患前列腺病,尚未威脅生命。
2013年福布斯財富榜以530億美元排名第四位。
2014年美國當地時間9月29日,《福布斯》發布美國富豪400強榜單顯示,憑借670億美元財富排名美國富豪第二名,沃倫·巴菲特自2011年起就一直保持這個排名。
2015年3月2日,福布斯發布2015全球富豪榜。
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別為比爾蓋茨、卡洛斯·斯利姆、沃倫·巴菲特,財富數分別為792億美元、771億美元與727億美元。
Ⅵ 為什麼巴菲特11歲就能買股票
巴菲特八歲時,開始閱讀他父親放在家裡的股票相關書籍,他對股市一直保有濃厚的興趣,甚至製作表格追蹤股價的漲跌,他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我對一切與數字和錢有關的東西都非常著迷,1942年,十一歲的巴菲特,開始買進小額股票,巴菲特當時已開始觀察股市動向,他漸漸意識到自己對股市的了解似乎比一般人敏銳,他在父親的證券經紀公司充當記錄員,從那時起,他就對股票產生了興趣,他什麼都做,研讀股票投資秘訣
Ⅶ 巴菲特多大年齡開始踏入股市界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沃倫·巴菲特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他鍾情於股票和數字地程度遠遠超過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滿肚子都是掙錢的想法,五歲時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紅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余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游戲機出租給理發店老闆,掙取外快。
1941年,剛剛跨入11周歲,他便躍身股海,並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Ⅷ 巴菲特投資忠告:有些人天生不適合買股票,你是如何看待呢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買股票,但我知道是否買股票「,真不愧是股神,簡明扼要一句話就把股市投資的真諦闡述地淋漓盡致。
對於巴菲特的觀點我還是較為認同的。
投資經常虧損的朋友是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
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在股市中生存?
自己是否真的具備投資理財的能力?
自己是否真的能夠駕馭住「沖動」,堅定自己的投資信念?
我不禁反問一下身為「老韭菜」的自己,這10年投入股市究竟換回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我們花費了如此多的時間、精力以及金錢到底是否真的值得?
或許真的應該考慮退隱江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