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為什麼會漲股票真的是買的人多了就漲.拋的人越
股票買的人多了,其實這句話的含義主要指的是主動買入。在股票中,因為其總量是固定的,所以只有出現對手的買賣盤,才會形成成交。因此有買必有賣。而這就很難反映人們對於該只股票的態度。因此,出現了主動買入和主動賣出,用來判斷人們對於該只股票的預期。所謂的主動買入一般指的是以賣1價格成交的買賣過程。主動賣出則反之。因此,當主動買入盤增多的話,勢必會推動賣價提升,致使股價上揚。所以你說的股票買的人多了股價就漲,指的是主動買入的人增多了。
❷ 股票上漲是因為有人不斷以高於現在的價值買入的對么
當前股市有些情況是這樣的,但也完全是100%的投機。如果公司盈利大幅增加 ,可以進行分紅,讓股東得到實惠,正因為這一樣,投資者會積極買入該公司的股票,從而股票價格也會隨之上漲,這就是投資價值。
「那如果公司的流通股 是1000股 1元一股 我全買了 」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❸ 為什麼股票漲的時後也有人買
漲了還可以再漲,有人買,是因為他繼續看好後市.
反之,跌了再跌,一樣有人賣出股票,因為他看空後市.
什麼是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金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股票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分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得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過轉讓收回其投資,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不是債權債務關系。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分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責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❹ 股票的上漲是因為買入的人多還是因為利好
股票的上漲分為短期和長期
短期的上漲和下跌是正常的波動,買的多了 就上漲 賣的多了 就下跌
長期的話 要看公司的實際情況 業績比較多 或者有利好的消息的話 長線是會上漲的
❺ 股票出現漲停板時,為什麼還有人想買
一般情況下,今天漲停的股票,第二天沒什麼意外都有幾個點的上沖,統計發現今天漲停的票第二天平均上漲在3%左右,所以很多人就敢於冒這個風險去買漲停板,但他們早已想好策略,明天怎麼操作!何況明天說不定還會漲停,連續漲停的股票比比皆是,冷靜沉著,勇敢果斷,智慧敏捷並存才能制勝,但這需要很深的功底,需要經驗和分析能力,需要你在股市身經萬戰,不要憑運氣,不然你就會短線變中線 中線變長線。
股票市場有風險,股市行情時刻在變,謹慎為好
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更為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大。
股票市場的前身起源於1602年荷蘭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橋上進行荷屬東印度公司股票的買賣,而正規的股票市場最早出現在美國。股票市場是投機者和投資者雙雙活躍的地方,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金融活動的寒暑表,股票市場的不良現象例如無貨沽空等等,可以導致股災等各種危害的產生。股票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時時刻刻都是變化的。中國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兩個交易市場。
❻ 股票漲高了,有人買嗎
不好意思,如果你運氣不好,想買的股票當日漲停了,而且排隊買的人特別多.那你就別想買的到了,如果該股票有重大利好,第二天,第三天你也買不到.因為該股一開盤就有大單封住漲停的位置了!
相反賣時也一樣,如果該股有重大的利空,而你手上又有如果一開盤就是跌停開出來,你又沒有掛單,那要排隊等人買了,如果排不上隊,就要等第二天,第三天!
道理很簡單!想想就明白!
❼ 上漲的股票想賣出,一定有人買嗎沒人買怎麼辦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❽ 每隻股票不論是上漲或下跌,為什麼都總會有人不斷地賣出買入
無論股票漲跌,都有不斷的買入賣出主要是因為:
1、中國股民數量基數巨大,據近期統計有一億左右股民。
2、因為人們對股票的未來預計是不同的,所以無論漲跌基本都人買入。
3、股票莊家或是主力資金對股票價格施加影響對股民的判斷都是有影響的。
注意:這也是股票市場能夠持續前進的動力所在。
❾ 股價上漲說白了就是有人出高價錢買同一個股票吧(就是在一定時期內.股票總量是固定的)
基本正確,總股本在一般情況下都是不變的,目前大部分股票開始全流通,所以供需直接決定了價格的變化。就像買東西一樣,貨物量是固定的,如果需求超過供給,供給方自然會提高價格賣出,道理是一樣的。
❿ 為什麼股票買入的人多,股票就會漲,兩者有什麼必然聯系呢
買入的人多,也不一定是漲!股市的規律少數人賺錢
----------------
同意,買的人多不代表會漲.股票運行是按規律張跌的,和買賣人的多少不是絕對關系.
從長線角度講,股票漲主要還是看大市和公司業績,畢竟炒家只能在短線上興風作浪,長線上他們的力量可以忽略不計.
從短線角度講也不是買的人多股票就漲的,當股票走勢接近波峰時,少數大買價會撤出,但會有很多散戶跟風接盤,這時無論人數還是資金量都比波谷時大,但還是有可能會跌!(題外話,這時會有兩種情況,1是走勢刺破阻力線,那麼就真的會上漲2是走勢刺不破阻力線,那麼就會跌,這幫散戶和他們的資金就會被套牢了)
所以漲跌和人數無必然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