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技巧 » 巴菲特買第一隻股票
擴展閱讀
洛杉磯富豪怎麼買股票 2025-07-28 14:48:00
股票漲跌價格如何計算器 2025-07-28 14:37:17

巴菲特買第一隻股票

發布時間: 2022-10-21 03:20:52

Ⅰ 巴菲特 都買了中國哪些股票

巴菲特買了中國二隻股票,一隻是港股中石油,是港股中石油第二大股東,在中石油上交所上市時已賣出,賺了八倍多。還有一隻是比亞迪股票,至今還持有。

Ⅱ 巴菲特選「超級明星股」的十大名言

巴菲特選擇“超級明星股”的十大名言:我們偏愛那些未來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的公司和產業。一座城堡似的堅不可摧的經濟特許權正是企業持續取得超額利潤的關鍵所在。對於投資來說,關鍵不是確定某個產業對社會的影響力有多大,或者這個產業將會增長多少,而是要確定所選擇企業的競爭優勢,更重要的這種優勢的持續性。我們想要購買的目標企業不僅要業務優秀,還要有非凡出眾、聰明能幹、受人尊敬的管理者。企業經理人最重要的工作是資本配置。我買入企業的基本標准之一是:顯示出有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我寧願要一個收益率15%、資本規模1000萬美元的中小企業,也不願要一個收益率5%、資本規模1億美元的大企業。我們選擇具有如下經濟特性的企業:每1美元的留存收益最終能夠轉化為至少1美元的市場價值。內在價值盡管模糊難辨卻至關重要,它是評估投資和企業的相對吸引力的惟一合理標准。我們在買入價格上堅持留有一個安全邊際。我們相信這種安全邊際原則是投資成功的基石。

巴菲特選股10大准則:1、超級長期穩定業務准則;2、超級經濟特許權准則;3、超級持續競爭優勢准則;4、超經明星經理人准則;5、超級資本配置能力准則;6、超級產品盈利能力准則;7、超級權益資本盈利能力准則;8、超級留存收益盈利能力准則;9、超級內在價值准則;10、超級安全邊際准則。

巴菲特選股7大經典案例:可口可樂、GEICO、華盛頓郵報公司、吉列、大都會/美國廣播公司、美國運通、富國銀行

巴非特是個偉大的投資人,人們常稱他為股神。他投資時常常買下整個公司。這世界上所有買股票的人里,我想再沒有誰能比巴非特更配得上“投資人”這個稱號了。巴非特生於1931年,他從小就對資本市場和數學很有興趣。他在11歲時就開始在他父親的券商公司里工作,用$38.25買了他人生的第一隻股票Cities Services。他在這只股票漲到$40時就賣掉了。結果Cities Services在幾年後沖破了$200,這使他有了長期投資的理念。巴非特在1951年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碩士,他在著名經濟學家Benjamin Graham教的那門Security Analysis(證券分析)課里拿到了Graham一生中只給過一次的A+。在他65年的投資生涯里,巴非特創造了多個奇跡。從幾乎白手起家,到去年他宣布將把高達440多億美元個人財產的85%(370億美元)捐給多個慈善機構。

巴非特的投資策略主要是value investing(價值投資),同時他往往買一個行業里有優勢、所賣的商品有特質、漲價不會失去顧客的公司。巴非特的估值投資理念來自於一代大師Benjamin Graham,所以做估值投資的人都應該讀一讀Graham的名著《》(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人)。巴非特的這兩個理念在他買See‘s Candies這家糖果公司的投資里顯露無遺。巴非特開始投資時只是買一些股票,到他35歲時,他已經是個百萬富翁。到後來他常常就買整家公司,等同於實業投資了。

1972年,See’s Candies是加州的一家品牌糖果公司。它的糖果和巧克力賣得也不算太貴,一磅$2的樣子。每年的銷售量為1600萬磅。巴非特覺得Sees在糖果業里有它獨特的優勢和名聲。大家在給情人或親朋好友送禮時都愛買它,因為味道確實很好。原來擁有See‘s Candies的家族在尋找買家時沒考慮到名聲的因素,只是按當時市面上所賣的一磅$2來給自己的公司估值。巴非特當即買下See’s。然後他就通知公司管理層給See‘s的糖果漲價。在其後的幾十年裡,每逢聖誕節See’s的糖果都漲價。這個交易給巴非特和他的合夥人Charlie Munger 帶來了他們早期創業重要的幾桶金之一。到2007年,現在See‘s的糖果都已漲到$14一磅了。

巴非特擁有20%的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也是他投資方法的一個體現。首先他覺得飲料不像鹽或一般的料糖,人們是講究牌子的;其次是因為可口可樂沒有味覺停留效應,你早上喝,下午喝,或晚上喝,感覺味道都不是一樣的,喝的人不會膩;三是因為喝可樂的人對它都有一定的依賴性(含可卡因的緣故)。出於上述考慮,當可樂公司的股票市盈率(每股價格除以每股盈餘的比值)低於20時,他當然就會考慮買了。你可以把20的市盈率想像成是你花20萬元買了一棟房子去出租,每年的租金可以收1萬元。就算租金不隨著時間往上漲,你20年回本,還擁用一棟房子。這兩個投資幾乎是一個道理的。由於上述的三點原因,巴非特覺得給可樂每年漲價也是可行的,特別是在經濟好的時候。

Ⅲ 請問一下 誰知道 巴菲特買入的第一支股票的具體時間 (做研究用)非常感謝!!

1942年 巴菲特累積了120美元,為自己和多麗絲(姐姐)買了人生第一隻股票-城市服務公司,3股花了114.75美元。

「我買的時候並不懂那隻股票」,他說。

1942年6月,市場走勢低迷,一路向下。巴菲特的股票由38.25美元跌至27美元,他表示壓力很大!後來股票回升的時候,他40美元賣掉,但後來竟然高漲至202美元。

Ⅳ 股神巴菲特購買的第一支股票是什麼他是怎樣賺到他的第一桶金的

他請教了當時的以為高手侯富成.受他的教誨,果斷地賺到了第一桶金.

Ⅳ 靠100美元起家26歲實現財富自由,股神巴菲特的開掛人生有多牛

電影《西紅柿首富》中,沈騰為了花光十億元,請了股神巴菲特來共進晚餐,一共花了300萬,那麼巴菲特到底是誰呢?光請他吃個飯,就花這么多錢。

巴菲特12歲,因家庭原因搬家到美國首都華盛頓,13歲開始第一份工作賣報紙,憑借對數字的絕對敏感和聰明才智,小小年紀的巴菲特對此游刃有餘。

受家庭的影響,以及對數字的敏感很小的巴菲特就對股票感興趣,11歲買了人生第一隻股票,第一隻股票雖然只賺了六美元,但是對小小的巴菲特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後來不斷嘗試積累經驗, 21歲時已經在股票獲得了9800美元,這筆錢為他今後的股票投資奠定了基礎。

後巴菲特自主創業,當時美國經濟處於低谷,很多行業處於虧損狀況,股票也不外如是,但我們的主人公巴菲特迎難而上,低價買入別人轉手的股票後高價出售

不只是“股神”,他也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1965年,以合作的方式買下當時處於瀕臨破產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有了自己獨立的投資公司後,不斷收購紡織公司,百貨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

後來的巴菲特向大家證明,當時他的決定毫無疑問是成功的。

Ⅵ 巴菲特的起始資金是怎麼來的他發家的第一桶金是怎麼來的

巴菲特大學畢業後,開了一家「巴菲特投資有限公司」,資產是炒股得來的4萬美元,開公司的起始資金是4萬美圓;
第一次買股票是114美圓,11歲時,他鼓動姐姐與自己共同購買股票,他們合資買了3股「城市服務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如果從這時算起,巴菲特的起始資金是只有100美元。
參考:
巴菲特被稱為華爾街的「股神」,他是世界上靠股市暴富的世界第二大富豪,他的公司股票近期創下天價,每股價格超過10萬美元。

Ⅶ 股神巴菲特是怎樣起家的

巴菲特是美國「股神」。

從20世紀60年代用低價收購了瀕臨破產的伯克希爾公司開始,巴菲特就連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想像的投資神話。在美國,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排名第五,其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成就,就是因為巴菲特一直信奉這樣一條定律:在眾人相中的地方投資,是不可能發財的。

簡單而樸素的價值投資策略(買入估值便宜的好公司),給巴菲特帶來了長期年化20%的收益率。而巴菲特的幾個經典投資案例,包括可口可樂,吉列,富國銀行等也常常被投資者津津樂道。

(7)巴菲特買第一隻股票擴展閱讀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漲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2008年9月,在拋甩股權為主流、持有股權為找死的亂世里,伯克希爾用1.03美元(8港元)價格吃進了2 .25億股比亞迪股票,成本約為2.32億美元。僅僅一年後,比亞迪的股票就猛漲到了88港幣,一年實現11倍收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菲特

Ⅷ 巴菲特投資理念是什麼有哪些我們學習

巴菲特投資理念精華
巴菲特作為投資界的神話一直被模仿,而他的投資理念也一直是被大家封為信條一樣的遵守,巴菲特有哪些投資理念,為什麼大家都這么執迷於巴菲特投資理念?讓我們一起來看巴老的幾條投資理念精華。
一、賺錢而不是賠錢
這是巴菲特經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投資的第一條准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准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因為如果投資一美元,賠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錢,除非有百分之百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否則很難回到起點。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過於在1965年到2006年間,歷經3個熊市,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現虧損。
二、別被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蒙騙
巴菲特更喜歡用股本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來衡量企業的盈利狀況。股本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是用公司凈收入除以股東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潤占股東資本的百分比,能夠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長狀況。
根據他的價值投資原則,公司的股本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應該不低於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樂的股本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超過30%,美國運通公司達到37%。
三、要看未來
人們把巴菲特稱為"奧馬哈的先知",因為他總是有意識地去辨別公司是否有好的發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後25年裡繼續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說,要透過窗戶向前看,不能看後視鏡。
預測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辦法,是計算公司未來的預期現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錢。這是巴菲特評估公司內在價值的辦法。然後他會尋找那些嚴重偏離這一價值、低價出售的公司。
四、要賭就賭大的
絕大多數價值投資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資股市的620億美元集中在45隻股票上。他的投資戰略甚至比這個數字更激進。在他的投資組合中,前10隻股票佔了投資總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級股票分析師賈斯廷富勒說:"這符合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不要猶豫不定,為什麼不把錢投資到你最看好的投資對象上呢?"
五、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裡換手,那麼可能錯失良機。巴菲特的原則是:不要頻頻換手,直到有好的投資對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傳奇棒球擊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話:"要做一個好的擊球手,你必須有好球可打。"如果沒有好的投資對象,那麼他寧可持有現金。據晨星公司統計,現金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配比中佔18%以上,而大多數基金公司只有4%的現金。
六、堅持投資能對競爭者構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預測未來必定會有風險,因此巴菲特偏愛那些能對競爭者構成巨大"經濟屏障"的公司。這不一定意味著他所投資的公司一定獨占某種產品或某個市場。例如,可口可樂公司從來就不缺競爭對手。但巴菲特總是尋找那些具有長期競爭優勢、使他對公司價值的預測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紀90年代末,巴菲特不願投資科技股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個公司具有足夠的長期競爭優勢。
巴菲特的熊市投資理念
2007年10月,當中國股市一片火熱的時候,巴菲特曾表示,泡沫化已經出現。他連續8次拋售手中持有的中石油股票,最終以旁觀者的姿態迎來了泡沫的破裂,並伺機選擇更具投資價值的低價股票進行下一步計劃。因此不少人認為,在全球股市競相跌落的時候,巴菲特的存在特別有意義。
「在熊市,巴菲特會興奮得一塌糊塗。」一位對巴菲特深有研究的學者說,這種目光長遠的投資戰略,並不是投機的把戲。」
「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知道誰一直在裸泳。」這是理性的巴菲特所遵循的原則。
一、巴菲特在熊市做什麼?
巴菲特在牛市時候,覺得股票已經明顯高估,會把大部分股票拋出去,這時候他很閑,因為找不到被低估便宜的股票,但是到熊市反而特別忙。在熊市,巴菲特會興奮得一塌糊塗。巴菲特1956年開始做私募基金,到1966年賺了倍,大盤十年才漲了一倍多。十年之後,從1967、1968、1969這三年開始,美國開始一波大牛市,美國股市首次突破1000點時,那時候巴菲特反而非常憂傷。
二、如何成功從熊市出逃?
巴菲特買股票與普通人購物是一樣的,他買股票就像去超市購物,商品打折了,就沖進去大買一番,股市越跌打折也越多。
巴菲特在他投資生涯當中經歷過四次大跌,1970年大跌、1973~1974年大跌,2000年網路泡沫以及這次的次貸風波,他都能在股市遠遠沒有達到頂點,就選擇了退出。到熊市大跌時巴菲特早就准備好滿滿的現金了,任何時候他就像一個把彈葯准備足足的獵手,就等著大象出現,一旦大象出來了就一槍。
巴菲特不會等到大象肥得流油的時候再出手,比如1970年大跌,1969年就清倉了,1973到1974年那次大跌,三年之前他就已經空倉了。除了1969年基本是空倉,其他三次都不是。為了等待一個熊市來臨,他會攢幾年的現金,就等著大跌的來臨,巴菲特有非常多的現金。
只有極少數股票巴菲特是死了也不賣,就像1987年大跌之前,他把所有股票都清倉了,就留下三隻股票,華盛頓郵報、黑客保險,還有一個就是大都會ABC。
三、價值投資的區別
散戶認為價值投資就是長期持有,認為長期持有就是不管拿什麼股票,只要拿到一定年限就有出頭之日,其實在巴菲特的理念中這種理念是不存在的。很多時候巴菲特不是在做股票是在做公司,他成為很多公司的長期持有者,擁有的股份足以變成一個長期股東,他也參與到公司的經營過程,還給予一些公司經營建議,這是散戶做不到的。
巴菲特堅決不住紐約,而居住在自己的老家——美國中部內羅拉加斯州,相當於中國貴州、河南的一個小城市,城市人口只有40萬。他這樣做為的目的就是遠離市場,保持獨立和清醒的頭腦。巴菲特說,天天在嘈雜的市場里,想要依靠巨大的定力免受市場誘惑是很困難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與市隔絕,但不是與世界隔絕。這是噪音理論,噪音太強了會影響自己的思想,其實巴菲特也是人,如果把巴菲特放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也有可能會做錯。
四、巴菲特選股的標准
第一是公司長期競爭優勢非常明顯,業務一流。第二點公司管理非常優秀,管理一流。第三點就是公司業績非常突出,遠遠超出市場平均水平,業績一流。同時具備這三點,巴菲特才會選擇,而且他買這種公司的時候,一定等到股價被嚴重低估的時候。
五、巴菲特會割肉嗎?
巴菲特買入股票很少割肉,也不是等賺了才走。他極少去選股,做了52年投資,選的股票只有22隻,重倉股一共才有7隻,差不多7年才能選出一隻重倉股票。可以說效率很低,但是一旦選中巴菲特就會投很多錢在股票上,當然也會賺很多,而且他的重倉股票投資無一失誤,而且每個都非常成功,為什麼呢?巴菲特認為投資的關鍵是避免重大的錯誤,這有點像我們人生,人生關鍵的時候只有幾步,只要這幾步不走錯就行了,巴菲特認為選對重倉股就可以了,50%、60%的資金投的股票都對了,剩下10%、20%稍微錯一點沒有關系,所以說巴菲特不需要割肉,因為要避免割肉、避免虧損的最好辦法就是根本不犯錯誤。
巴菲特為什麼不投資黃金
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請讀者想像一下,把世界上所有黃金庫存融化成一個每個邊長為21米的立方體,按照當時的價格計算,其價值在萬億美元。投資者可以購買美國所有的農田、16家相當於埃克森美孚的公司,他們還剩1萬億美元左右的「零花錢」。
一個世紀過後,農田仍在生產寶貴的作物,而那些黃金「大小不會變化,仍然無法生產任何東西」。

Ⅸ 「股神」巴菲特是如何從白手起家,到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的

沃倫·巴菲特說起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而且沃倫·巴菲特在股市當中也被封為神一樣的人物。就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財富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今日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股神”巴菲特是如何從白手起家,到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的?

股神之路:

他是一個父親的職業,本身就是一名政治家,他的父親也當過股票經紀人,所以在他父親的辦公室中,他第1次接觸到了股票。因為股票的盈利,巴菲特自然也就喜歡上了,還希望可以將股票作為自己的收藏品。可是他自己八成都沒有想到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讓他這輩子和股票結下了緣。

巴菲特用自己掙來的錢和姐姐一起購買了第一隻股票,完成了對於股票的初體驗後,巴菲特開始一步步加深對股票的理解。但是讓巴菲特成為股神的關鍵所在就是他選擇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在那裡,他開始了“追星”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