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叫猴子股
猴子股從書面解釋來看就是跳來跳去的股票 固不穩定。可事實情況如何呢?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一天,村莊里來了一個陌生人。他告訴村民,他將以每隻10元的價格收購猴子。村莊附近的森林裡有很多猴子出沒,村民們開始對它們進行大肆捕捉。收購人以每隻10元的價格,收購到了幾千隻猴子。當猴子的數量減少的時候,村民停止了捕捉。 這時,收購人放出話來,每隻猴子的收購價格提高到20元。這個價格可是原來的兩倍,村民們重新投入了捕捉的行動。 不久,猴子的數量更少了。村民們再次停止捕猴,開始恢復它們的耕作。收猴人把每隻猴子的收購價提高到25元,但是森林裡的猴子已經很少了,村民們努力一天,也很難抓到一隻猴子。 後來,收猴人把收購價提高到了50元。不過,他說自己必須回到城裡處理一些事情,收購猴子的事將由他的助手代理。 在收猴人回城之後,助手指著被他的老闆收購來的幾千隻猴子對村民們說:「我們來做一筆交易吧,我以每隻猴子35元的價格賣給你們,等我的老闆從城裡回來,你們再以50元的價錢賣給他。」 村民們拿出所有的積蓄買下了所有的猴子。但是,他們再也沒看見收猴人和他的助手出現。從此,森林裡又到處都是猴子的身影。 現在,朋友,您對猴子股有沒有一個更深的認識了呢?
❷ 股票的猴市是什麼意思
你好,股市上漲叫牛市,下跌叫熊市,善於創造名詞的人們把這二者之間的運作狀態稱之為猴市,也就是說從大盤來看沒有一個明確的上漲或下跌方向,市場分化比較嚴重,展開的波段也較多,反復的大幅震盪,猴子總是蹦蹦跳跳的,所以就用它來比喻股市的大幅振盪。
猴市的形成情況比較復雜,就個股而言,當莊家洗盤時會形成震倉猴市;莊家高位清倉時會形成出貨猴市。就大盤股指而言,當各種對證券市場影響重大的消息或政策密集出台時,會導致股指猴性大發;當指數經歷過長時間、大幅度的上漲或下跌後,也容易形成猴市。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
❸ 我想學習買買股票不知道有哪位大師能夠教教我
股市是一個喧囂嘈雜的地方,很多在生活中比較明白的人一進股市便耳目失聰;股市又是一個充滿誘惑的地方,很多在工作中較為理性的人一進股市便方寸大亂;股市更是一個不確定性很大的地方,這個世界的變數和搏弈太多太多。因此,投資股票需要獨立思考,沉著鎮定;需要化繁為簡,棄小就大,抓住主要矛盾;需要耐心持有,「以不變應萬變」,達到「不戰而勝」的至高境界。
人性是有弱點的,我也走過很長一段彎路,屬於比較愚笨之人。總結自己的投資過程,1999年到2002年期間特別重要。為了清算1999年前因盲目投機幾乎導致破產的錯誤,連續三年讀了幾百本書,上千份財務報表,重點調查了十幾家上市公司,在對投資的思考上可謂絞盡腦汁,幾經痛苦,然而幾番實踐後「柳暗花明」,發現投資的道理其實非常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四條經驗,即:投資要大氣,選股要嚴格,買股要隨時,持股要耐心。
投資要大氣
股票投資應大氣。在市場價格潮起潮落、漲跌不定的氛圍之中,在牛市、熊市更迭交替、利多利空層出不窮的環境之下,應該高屋建瓴,抓住核心問題,以此為指導,就容易解決賺錢的一切問題。核心問題是,從長期而言,社會是不斷進步的,經濟是不斷發展的,股市是永遠向上的。不管經歷多少風風雨雨,都改變不了股市長期向上的本質。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上個世紀初是100點,現在已經超過了13000點;上證指數1990年是100點,現在已經躍過了5000點。作為一個投資者,只需要嚴格的選股,簡單的買入並持有就行了。
具體而言,投資要大氣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思想上不要計較小的利益。比如一截波段,一點差價,甚至買入賣出時講究掛低掛高幾分錢等等。關注蠅頭小利而成天炒來炒去的人難以成就大事業。有些股民盡管也知道某個股票有極為良好的成長性和發展前景,十年能漲十倍,但卻在買入後老是盯著起起落落,計較幾塊錢的差價,倒來倒去,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再也買不回來了,因小而失大。比如貴州茅台、中國石油、招商銀行,很多股友都跟著我在極為低廉的價格買到過,但一直持有到現在的人卻極少。事實上,世界頂尖的投資大師沒有一個是炒短線的。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知道,既然股市總體趨勢永遠向上,投資者就應有遠大的目標,牢牢抱住優秀公司的股票不為所動,立志賺足利潤,依靠時間最終成為億萬富翁。
二是操作中不要講究小的技巧。比如高拋低吸、止損、底部頂部、金字塔結構、時間之窗、黃金分割位、包括所謂的牛市策略、熊市策略等等都不外乎是技巧方面的東西,而不是智慧方面的東西。在技術分析中有100多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指標,裡面充滿著各類看似精妙的技巧,就象賭場里的《21點必勝法一樣》,其實都是一些雕蟲小技,以此操作成功的能有幾人?其中波浪理論最為典型,大浪裡面有小浪,小浪下面有細浪,走向永遠有無數種可能,你怎麼操作?我後來投資股票,自定「五不主義」(曾經講過三不主義):不依大盤,不聽消息,不作預測,不重技巧,不信技術。技術分析最致命的問題是脫離公司的基本面,空對空地以價格變化去解釋一切,也就是本質和現象相脫離,或者是離開本質談現象。投資者應該擯棄一切技巧。這並不是說過頭話,而是重要的理念問題。古代項羽說過:「學劍,一人敵;學書,萬人敵!」將軍可以不是神槍手,但能指揮千軍萬馬。真正的蓋世高手是不要任何武器,空手就能致勝。買入並且長期持有雖然簡單,卻是智慧層面的東西。智慧高於技巧。人的一生當中其實只要長期擁有極為優秀的幾只好股票,就享用不盡了,就象香港持有萬科18年而成為巨富的劉元生那樣。
三是心態穩。不去理會大盤的波動漲跌,也不要害怕類似「9·11」、金融危機以及最近的美國次級債券危機等等這類突發性事件。心態不穩是長期投資的大敵。健全穩定的神經系統是投資制勝的一個重要條件。同時也不要去預測短期的走勢而自尋煩惱,那其實是為股市算命。股民一預測,上帝就發笑。我一直主張不要看盤,不要去看價格的紅綠跳躍,只要關心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就行了。1999年前我做了5年技術分析,下的功夫遠超過當年讀大學,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短期走勢無法預測,也不用去作短期預測。要說底部頂部,改革開放前就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底部」,而「頂部」這輩子是看不到的。我們只應關心是不是優秀的公司,著眼的是公司的未來,選擇的是長期持有,注重的是長期回報。
四是眼界高。氣魄大,眼界就高,就不會老盯著平庸的和失敗的公司,也就是不會去買垃圾股,就會下決心只擁有最優秀公司的股票,就會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本領,磨練出一雙鷹一般銳利的眼睛,去辨別各種各樣的公司。我們要挑選的應該是極優秀的公司,不只是在行業中最佳,而且要在國內市場中最佳,最好還要將它們放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考察比較。要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選擇公司上面,要盡力使自己股票品種全是最好的,打開帳戶,鮮花盛開,而不是雜草叢生。
投資要大氣很重要,否則學價值投資就學不到精華。學價值投資當然比學技術分析和聽小道消息好得多,但並不等於就是學巴菲特,學巴菲特是要在價值投資的基礎上追求卓越,追求大氣,有了大氣的思維,在思想意識上才有遠大目標,目光才可能長遠,思想才可能崇高。做好人,買好股,把資金投到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公司中去。榮毅仁先生的家訓中有一句話很值得我們效仿:「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首先強調的也是立志要遠大。這是指導思想和投資理念中很重要的東西。
選股要嚴格
嚴格挑選股票是股票投資中的主要矛盾。投資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用較低的風險取得較高的回報,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選好股票。什麼是投資哲學?這就是投資哲學。
回顧歷史,在所有傳統的股票投資理論中,最基本的理論就是「長期好友理論」了。這一理論有句名言:「隨便買,隨時買,不要賣」。它抓住了股市永遠向上這一關鍵問題,但可惜方法不夠嚴謹,思想不夠卓越。我主張批判繼承這一經典:反對「隨便買」,因為「隨便買」會影響長期的收益水平,流於平庸;有些贊同「隨時買」,因為「隨時買」適合大多數人;完全贊同「不要賣」,因為「不要賣」抓住了投資的大方向。我的格言是「嚴格選,隨時買,不要賣」。
世界上許多投資大師的輝煌業績證明,嚴格選股是極為重要的。下面著重談「嚴格選」的問題。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隨機漫步理論」,這種理論莫名其妙的非常出名,它為了證明市場是有效的、投資者的選股功課是徒勞的,經常舉出猴子擲飛鏢的例子來說明買股票用不著花工夫去認真選擇,選擇的結果與猴子亂擲的結果也差不了多少。這實驗雖然非常有趣,卻並不科學,並不能證明「隨便買」正確。因為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被實驗者引向了猴子,卻忘了與猴子做類比的投資者是些平庸的投資者(准確地說是些華爾街的股評家)。因此,巴菲特嚴肅地指出,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的話,我們這些人只有去喝西北風了。
要成為一個卓越的投資者,就必須嚴格挑選極為優秀的公司。我曾對采訪我的記者反復說過,投資者要有「股不驚人誓不休」的精神。
那麼,什麼樣的股票才是驚人的呢?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在有生之年能擁有幾只漲幅達到100倍的股票。我已經用五年時間擁有了幾只漲幅十幾倍的股票,相信能有那麼一天,某隻股票在我的珍藏下漲幅能超過100倍。我已年過50,深感覺悟太晚,所以只敢提100倍。我對女兒的要求就不一樣了,是要在有生之年擁有幾只漲幅超過300倍的股票。第二層意思是選擇的股票必須要「萬千寵愛在一身」,就是要擁有多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考察公司,無論怎麼苛刻,都挑不出影響公司長期成長和收益的毛病來,它是那樣地卓越和超群。
很多人一聽100倍會有些吃驚,其實稍微舉幾個例子就能說明這並不罕見。比如沃爾瑪和微軟公司上市也不過20~30年,股價都已漲了500~600倍之多,我們身邊的萬科按1990年的原始股股價一元計算,則已漲了1400多倍。
具體應該怎麼來選擇這樣的優秀上市公司或股票呢?是不是要多看財務報表呢?我要強調閱讀財務報表只是價值投資的一個基礎方面。我自己就走過一段彎路,還差點鑽進牛角尖。注意研讀財務報表只是表明關心基本面,這與專看K線圖和聽小道消息確實不一樣,但這還不算是價值投資,更不等於是學巴菲特。我認為,調查和思考企業的重大問題,比如持續競爭優勢問題,盈利模式問題,自主定價權問題,未來利潤增長點問題,行業特點問題,管理層問題,市場價格和內在價值的差異問題等等,才是價值投資的首要步驟和關鍵內容。這些問題財務報表上沒有,或者說不直接反映。閱讀財務報表含在調查裡面。要通過閱讀財務報表去思考企業的重大問題。「我思故我賺」,思考的重要性就在這里。因為要選擇極為優秀的公司,光閱讀財務報表是遠遠不夠的。好的投資者應該是董事長,而不是會計。
要從大處著手,首先考慮公司有沒有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這個「獨一無二」極其重要,你會一下子就把優勢公司和一般公司篩選出來。我有個習慣,如果用半個小時都找不出一個「獨一無二」出來,我就要放棄它了,盡管它可能看起來股價較低。如果有人問我某隻股票怎麼樣,我先會反問:「它有什麼獨一無二的優勢?」
說到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很多人會以為這就是常說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它包括核心競爭力,但不光是核心競爭力。嚴格說,核心競爭力是管理科學的概念,這個概念是兩個美國管理科學家在1990年提出來的,主要是指企業的研究開發能力、生產製造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是在產品創新的基礎上,把產品推向市場的能力。它強調的是核心能力和技能。這種能力,只屬於我所說的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的一種,僅以此來作為評判企業優劣的標準是遠遠不夠的。管理學是科學,投資則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在投資學上,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含義要豐富得多。否則就無法理解什麼是「傻瓜都能賺錢」的公司了。
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有很多種,為了更加易於理解「什麼是好股」,我歸納了主要的六種,可能互相之間會有點重合或者互為因果。
第一,壟斷優勢。按照經濟學上的「壟斷」的含義,是指單一的出賣人或少數幾個出賣人控制著某一個行業的生產或銷售。我用自己的話說,就是獨家生意。或者說得長一點,是獨家經營,或者重要產品、服務的最先推出和獨家擁有。香港交易所和澳大利亞交易所就是獨家生意,在本地區本國獨此一家,別無競爭。美國輝瑞葯廠的偉哥剛推出來的時候,也是獨霸天下。當然,壟斷除了獨家生意以外,還有一種叫寡頭壟斷,我們在市場上經常能發現,80%的市場和利潤被兩至三家最大的生產組織所擁有。銀行信用卡大部分必須通過萬事達或維薩兩家國際組織的網路,世界上的碳酸性飲料的市場基本上就被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所壟斷。國內牛奶的市場最大的兩家是蒙牛和伊利。不過,我更推崇的是獨家壟斷。
第二,資源優勢。資源就是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諸要素。很多公司都擁有各自的資源。資源的關鍵在於稀缺,按照稀缺的程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級。比如江西銅業擁有銅礦,但卻還不具備獨占的優勢,因為很多銅業公司也有銅礦,不能算是最高等級。中國石油的等級就要高一些,南非的黃金鑽石等級更高一些,而鹽湖鉀肥所擁有的鉀鹽礦,則佔全國總量的近90%,這種資源的優勢就具有獨一無二的性質。又比如離開了茅台鎮就生產不了茅台酒,那麼茅台酒廠資源優勢就具有獨占性質。我最喜歡的是具有獨占性質的資源優勢的公司。
第三,品牌優勢。有品牌的企業很多,有了品牌並不等於有了獨一無二的優勢。品牌優勢的獨一無二簡單地說就是要強大,強大到行業第一。茅台號稱國酒,同仁堂號稱國葯,耐克公司那簡單的一勾,就是世界最好的體育用品公司和運動產品的標識,已深深為全世界特別是年輕一代消費者所喜愛。這種優勢也是巴菲特的最愛,他叫做消費獨占,我有時把它叫做消費者心理霸佔,就是把消費者的魂勾去了。比如同樣的產品,人家就要買這個牌子的,哪怕這個牌子貴了一大截。
第四,能力技術優勢。也就是大家講得最多的核心競爭力。能力指的是公司團隊在決策、研發、生產、管理、營銷等方面的技能,比如萬科公司,它在品牌強大之前,主要是管理團隊極為優秀,能力太強,堪稱地產界第一。煙台萬華的MDI製造技術獨家擁有。微軟的技術優勢簡直是世界老大,任何軟體產品不適用WENDOWS系統,你就麻煩了。1997年我第一次接觸到招商銀行的一卡通時,就深為他們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所震動。一張卡片,居然可以活期定期本幣外幣全包含,而且比存摺易帶,又不暴露存款數字。這在當時可是全國領先。其後他們還不斷推出金融服務創新品種,一直在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這就是能力技術優勢最直觀的例證。
第五,政策優勢。政策優勢主要是指政府為加強相關產業的戰略位置,制訂有利於發展的行業政策與法規,使相關產業形成某種具有限制意義的優勢。除了專利保護和減免稅優惠政策外,有個原產地域保護政策也很有意思。例如香檳酒。香檳是法國一個地方,只有這個地方生產的氣泡酒才能叫香檳,別的地方就不行。政策優勢,就是指這種具有限制性質的優勢。雲南白葯,片仔癀,馬應龍三個公司的產品被列為國家一類中葯保護品種,在很長時間內別人都不能生產,甚至也不能叫這個名字。茅台鎮上也有別的酒廠,但只有茅台酒廠的酒才能叫茅台這個名字。
最後,行業優勢。行業分析是投資者作出投資抉擇很重要的一步,有時甚至是投資成功的先決條件。因為有些行業牛股成群,投資的贏面高;有些行業卻牛股稀少,投資獲勝的概率低。這是因為基本面確實如此:有些行業就是有先天優勢,有些行業註定要吃虧。有些行業就是穩定增長,沒有周期性,比如食品飲料業;有些行業就是門檻高,大部分企業進不來,比如航天業;有些行業就是有提價能力,不會你殺價我也殺價,比如奢侈品行業;有些行業的產品就是不怕積壓,甚至越積壓越值錢,比如白酒葡萄酒;有些行業就是集中度高,它們的優勢就是競爭對手少,比如銀行業、保險業,更不要說交易所和銀行卡國際組織。有專家喜歡用行業利潤永遠趨向平均化的經濟學理論與我辯論,意思是當一個行業擁有暴利的時候必然會引起更多的人和企業進入,從而帶來行業利潤最後平均化。其實這只是一般而論,很多情況並不如此,因為行業壁壘是客觀存在的。
當然,擁有其中一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還不能構成買入這家公司的充分條件。有了其中一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就有了關注的前提。接下來要考慮的是這種優勢能不能形成極強的贏利能力?比如自來水、電力、燃氣、橋梁、高速公路、鐵路等公用事業公司,雖然具有明顯的壟斷優勢,可是價格受管制,沒有自主定價權,能賺大錢的不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中,廣深鐵路表現不佳,11年只漲了一倍多。鐵路是高度壟斷行業,業務好的不能再好,它不太賺錢就是因為事關民生票價不能亂提。張小泉是著名的剪刀品牌,當沒有能乾的管理層去經營去繼續開發的時候,它根本就贏不了利。很多公司擁有資源優勢,但當國際商品資源價格處於低潮時,它也是一籌莫展。我們投資股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它有沒有良好的收益,所有的優勢最終也還得落實在收益上。
那麼,極為優秀的公司平均每年的利潤增長率至少應該是多少呢?我前面說過要「股不驚人誓不休」。好股票應該具有數十倍的成長潛力和前景,平均每年的利潤增長率不能低於20%,當然,能超過30%就更好。茅台,招商銀行,萬科就超過了30%。蒙牛在前幾年甚至達到了驚人的90%。
有了某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又有極強的贏利能力,是不是夠條件了呢?還是不夠,還要看它的優勢和盈利能力能不能長期保持。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持續競爭優勢。這一點難度更高,更有技術含量。買股票就是買未來,長壽的企業價值高。一個公司在某一年賺錢不難,難的是一輩子賺錢。BB機剛出來的時候風光無限,但沒幾年就不行了。柯達、樂凱等生產膠卷的公司由於數碼相機的出現變得非常被動。這就需要我們的眼光更為長遠,思想更為深刻。這就需要這個公司「萬千寵愛在一身」,也就是多種競爭優勢都具有。
可能會有人說,您說的公司近乎完美,好像很難尋覓。其實在我的持股名單中符合的就不止一個,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用條件套一套。要做到「股不驚人誓不休」,當然不會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你發了上等願,至少能結中等緣吧。我主要是提供一個嚴格的思路,在挑選股票方面要精益求精,錦上添花,沒有止境。這才是追求卓越,這才是無懈可擊。
談了這么多,一直沒有談到價格,價格不太重要嗎?不是的,價格當然重要,「安全空間」這個詞簡直是價值投資者的口頭禪。好公司加上好價格才是好股票。我曾經把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概括為十二個字:好股,好價,長期持有,適當分散。就已經把好價包括在內了。但我們談的主要問題是優秀公司的問題。同時我認為,相對價格來說,好股是第一位的。先好股,再好價;先定性,再定量。這也是一種投資哲學。
買股要隨時
買股要隨時,就是主張「隨時買」。必須申明,這是針對大多數人尤其是有穩定後續資金的工薪階層而言的。
經常有人面容嚴峻地向我提出:「隨時買,價格不用管了嗎?萬一買到高價的怎麼辦?」其實,提問題的朋友沒有深思熟慮過,價格問題是個復雜的問題,在實踐中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問題,能力圈之外的問題。你如果有幸常能在入市時遇到「9·11」或者金融危機之後這樣的大機會,當然是件美事,然而股市牛熊難測,風雲莫辨,不確定性是主流,必須「以不變應萬變」來對付。我的經驗是,努力捕捉機會也會喪失機會,放棄這樣努力也許就逮住了更多機會。多想想方法,而不要動太多的腦筋去想買入時機的問題,也不要成天去盤算市贏率的高低。不同的人參加工作有先後,入市時間有早晚,一旦決定投資,難免會買到高點低點,但有了嚴格選和不要賣,即使是不那麼幸運,最終還是會大獲全勝。
有的股友引用巴菲特先生坐擁幾百億現金不出手,並表示願意一直等下去(等到合適價格)的例子,來反駁我的「隨時買」,甚至指責我有背離巴菲特的嫌疑。然而我經過再三思考,堅信這並無大錯,尤其是這么多年,眼見很多朋友一再等待貴州茅台、招商銀行、港交所等股票的價格跌到他們的心理價位,結果或者是永遠無法買到,或者是失去耐心買得更高的事例,更能感受到學習巴菲特不能教條的重要意義。不要忘了,在美國投資界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組成人員狀況的調查中,盡管頂尖的往往是職業投資者,但人數比例最高的恰恰是在二戰以後簡單買入並且長期持有的普通投資者。
❹ 專家選股真的不如猴子嗎為什麼事實上絕大多數人對於自己的運氣和能力抱有愚蠢的自負
迷而不覺,智慧都被貪嗔痴迷糊住了,當然就看不清方向和真相了,人的愚痴並不比動物少,而且人還有強烈的貪心,更容易失去理智,所以專家選股不如猴子就沒什麼奇怪的。
❺ 如何選擇好股票
股市是一個喧囂嘈雜的地方,很多在生活中比較明白的人一進股市便耳目失聰;股市又是一個充滿誘惑的地方,很多在工作中較為理性的人一進股市便方寸大亂;股市更是一個不確定性很大的地方,這個世界的變數和搏弈太多太多。因此,投資股票需要獨立思考,沉著鎮定;需要化繁為簡,棄小就大,抓住主要矛盾;需要耐心持有,以不變應萬變,達到不戰而勝的至高境界。
人性是有弱點的,我也走過很長一段彎路,屬於比較愚笨之人。總結自己的投資過程,1999年到2002年期間特別重要。為了清算1999年前因盲目投機幾乎導致破產的錯誤,連續三年讀了幾百本書,上千份財務報表,重點調查了十幾家上市公司,在對投資的思考上可謂絞盡腦汁,幾經痛苦,然而幾番實踐後柳暗花明,發現投資的道理其實非常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四條經驗,即:投資要大氣,選股要嚴格,買股要隨時,持股要耐心。
投資要大氣
股票投資應大氣。在市場價格潮起潮落、漲跌不定的氛圍之中,在牛市、熊市更迭交替、利多利空層出不窮的環境之下,應該高屋建瓴,抓住核心問題,以此為指導,就容易解決賺錢的一切問題。核心問題是,從長期而言,社會是不斷進步的,經濟是不斷發展的,股市是永遠向上的。不管經歷多少風風雨雨,都改變不了股市長期向上的本質。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上個世紀初是100點,現在已經超過了13000點;上證指數1990年是100點,現在已經躍過了5000點。作為一個投資者,只需要嚴格的選股,簡單的買入並持有就行了。
具體而言,投資要大氣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思想上不要計較小的利益。比如一截波段,一點差價,甚至買入賣出時講究掛低掛高幾分錢等等。關注蠅頭小利而成天炒來炒去的人難以成就大事業。有些股民盡管也知道某個股票有極為良好的成長性和發展前景,十年能漲十倍,但卻在買入後老是盯著起起落落,計較幾塊錢的差價,倒來倒去,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再也買不回來了,因小而失大。比如貴州茅台、中國石油、招商銀行,很多股友都跟著我在極為低廉的價格買到過,但一直持有到現在的人卻極少。事實上,世界頂尖的投資大師沒有一個是炒短線的。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知道,既然股市總體趨勢永遠向上,投資者就應有遠大的目標,牢牢抱住優秀公司的股票不為所動,立志賺足利潤,依靠時間最終成為億萬富翁。
二是操作中不要講究小的技巧。比如高拋低吸、止損、底部頂部、金字塔結構、時間之窗、黃金分割位、包括所謂的牛市策略、熊市策略等等都不外乎是技巧方面的東西,而不是智慧方面的東西。在技術分析中有100多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指標,裡面充滿著各類看似精妙的技巧,就象賭場里的《21點必勝法一樣》,其實都是一些雕蟲小技,以此操作成功的能有幾人?其中波浪理論最為典型,大浪裡面有小浪,小浪下面有細浪,走向永遠有無數種可能,你怎麼操作?我後來投資股票,自定五不主義(曾經講過三不主義):不依大盤,不聽消息,不作預測,不重技巧,不信技術。技術分析最致命的問題是脫離公司的基本面,空對空地以價格變化去解釋一切,也就是本質和現象相脫離,或者是離開本質談現象。投資者應該擯棄一切技巧。這並不是說過頭話,而是重要的理念問題。古代項羽說過:學劍,一人敵;學書,萬人敵!將軍可以不是神槍手,但能指揮千軍萬馬。真正的蓋世高手是不要任何武器,空手就能致勝。買入並且長期持有雖然簡單,卻是智慧層面的東西。智慧高於技巧。人的一生當中其實只要長期擁有極為優秀的幾只好股票,就享用不盡了,就象香港持有萬科18年而成為巨富的劉元生那樣。
三是心態穩。不去理會大盤的波動漲跌,也不要害怕類似9?11、金融危機以及最近的美國次級債券危機等等這類突發性事件。心態不穩是長期投資的大敵。健全穩定的神經系統是投資制勝的一個重要條件。同時也不要去預測短期的走勢而自尋煩惱,那其實是為股市算命。股民一預測,上帝就發笑。我一直主張不要看盤,不要去看價格的紅綠跳躍,只要關心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就行了。1999年前我做了5年技術分析,下的功夫遠超過當年讀大學,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短期走勢無法預測,也不用去作短期預測。要說底部頂部,改革開放前就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底部,而頂部這輩子是看不到的。我們只應關心是不是優秀的公司,著眼的是公司的未來,選擇的是長期持有,注重的是長期回報。
四是眼界高。氣魄大,眼界就高,就不會老盯著平庸的和失敗的公司,也就是不會去買垃圾股,就會下決心只擁有最優秀公司的股票,就會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本領,磨練出一雙鷹一般銳利的眼睛,去辨別各種各樣的公司。我們要挑選的應該是極優秀的公司,不只是在行業中最佳,而且要在國內市場中最佳,最好還要將它們放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考察比較。要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選擇公司上面,要盡力使自己股票品種全是最好的,打開帳戶,鮮花盛開,而不是雜草叢生。
投資要大氣很重要,否則學價值投資就學不到精華。學價值投資當然比學技術分析和聽小道消息好得多,但並不等於就是學巴菲特,學巴菲特是要在價值投資的基礎上追求卓越,追求大氣,有了大氣的思維,在思想意識上才有遠大目標,目光才可能長遠,思想才可能崇高。做好人,買好股,把資金投到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公司中去。榮毅仁先生的家訓中有一句話很值得我們效仿: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首先強調的也是立志要遠大。這是指導思想和投資理念中很重要的東西。
選股要嚴格
嚴格挑選股票是股票投資中的主要矛盾。投資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用較低的風險取得較高的回報,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選好股票。什麼是投資哲學?這就是投資哲學。
回顧歷史,在所有傳統的股票投資理論中,最基本的理論就是長期好友理論了。這一理論有句名言:隨便買,隨時買,不要賣。它抓住了股市永遠向上這一關鍵問題,但可惜方法不夠嚴謹,思想不夠卓越。我主張批判繼承這一經典:反對隨便買,因為隨便買會影響長期的收益水平,流於平庸;有些贊同隨時買,因為隨時買適合大多數人;完全贊同不要賣,因為不要賣抓住了投資的大方向。我的格言是嚴格選,隨時買,不要賣。
世界上許多投資大師的輝煌業績證明,嚴格選股是極為重要的。下面著重談嚴格選的問題。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隨機漫步理論,這種理論莫名其妙的非常出名,它為了證明市場是有效的、投資者的選股功課是徒勞的,經常舉出猴子擲飛鏢的例子來說明買股票用不著花工夫去認真選擇,選擇的結果與猴子亂擲的結果也差不了多少。這實驗雖然非常有趣,卻並不科學,並不能證明隨便買正確。因為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被實驗者引向了猴子,卻忘了與猴子做類比的投資者是些平庸的投資者(准確地說是些華爾街的股評家)。因此,巴菲特嚴肅地指出,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的話,我們這些人只有去喝西北風了。
要成為一個卓越的投資者,就必須嚴格挑選極為優秀的公司。我曾對采訪我的記者反復說過,投資者要有股不驚人誓不休的精神。
那麼,什麼樣的股票才是驚人的呢?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在有生之年能擁有幾只漲幅達到100倍的股票。我已經用五年時間擁有了幾只漲幅十幾倍的股票,相信能有那麼一天,某隻股票在我的珍藏下漲幅能超過100倍。我已年過50,深感覺悟太晚,所以只敢提100倍。我對女兒的要求就不一樣了,是要在有生之年擁有幾只漲幅超過300倍的股票。第二層意思是選擇的股票必須要萬千寵愛在一身,就是要擁有多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考察公司,無論怎麼苛刻,都挑不出影響公司長期成長和收益的毛病來,它是那樣地卓越和超群。
❻ 股票投資的特點有哪些,如何根據這些特點去炒股呢,你怎麼看
專業從事股票投資的人,因為這是他的工作,他接受了特殊的培訓,他知道股票投資的各個方面。所以他知道如何做得很好,至少比普通人更了解自己。對於收入穩定的人來說,股票投資的收入本質上只是錦上添花,也就是說,抓住機會將你現有的資產擴大幾倍或幾十倍。如果你以此為生或作為唯一的收入來源,你需要超越普通人的努力,也就是說,你需要達到專業投資者的水平。本質上,這與第一類人沒有什麼不同。
股票的走勢是反人類的。如果心理素質不好,抗壓力弱,絕對超不了股票。因為每天股票的漲跌趨勢都會影響你的每一個神經。有時讓你快樂,有時讓你興奮,有時讓你崩潰,你必須處理它。就像看到危險的特種部隊,可以不怕危險。有些人可以很好地分析股票,但他們可能無法很好地炒股票。例如,有些人在比賽中是正確的。但一旦你進入戰場,你就會被蒙蔽。沒有現場經驗。特種部隊必須經過無數的現場訓練,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必須進攻、攻擊和防守,才能成為國王。
❼ 股票市場的猴市詳解
猴市是最近兩年才呈現的新名詞,那麼什麼是猴市呢?股票市場中的猴市是什麼意思?猴市作為有異於牛市和熊市的第三種市場形狀,是用來描述股市的大幅振動的狀況,是我國股票市場共同的形狀。那麼猴市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為我們帶來股票市場的猴市詳解。
在炒股時,信任大部分股民投資者都聽說過牛市或熊市,可是對於猴市信任許多朋友是生疏的,了解的少之又少。
股市上漲叫牛市,跌落叫熊市,長於發明名詞的人們把這二者之間的運作狀況稱之為猴市。也就是說從大盤來看沒有一個清晰的上漲或跌落方向。市場分解比較嚴重,打開的波段也較多,重復的大幅震動,山公總是蹦蹦跳跳的,所以就用它來比方股市的大幅振動。
猴市,描述股市的大幅振動的狀況,股市上漲叫牛市,跌落叫熊市,把這二者之間的運作狀況稱之為猴市,也就是說從大盤來看沒有一個清晰的上漲或跌落方向,市場分解比較嚴重,打開的波段也較多,重復的大幅震動,所以就用它來比方股市的大幅振動。
猴市描述股市的大幅振動的狀況,是一種股票市場的形狀。
熊市漲不起來。 牛市上漲趨勢。 猴市不穩定。鹿市遠景不明朗。虎市兇相畢露,不敢容易入市。
上漲叫牛市,跌落叫熊市,長於發明名詞的人們把這二者之間的運作狀況稱之為猴市,也就是說從大盤來看沒有一個清晰的上漲或跌落方向,市場分解比較嚴重,打開的波段也較多,重復的大幅震動,山公總是蹦蹦跳跳的,所以就用它來比方股市的大幅振動。
猴市的構成狀況比較復雜,就個股而言,當莊家洗盤時會構成震倉猴市;莊家高位清倉時會構成出貨猴市。就大盤股指而言,當各種對證券市場影響嚴重的音訊或方針密布出台時,會導致股指猴性大發;當指數經歷過長期、大幅度的上漲或跌落後,也容易構成猴市。
股市並非只是只有牛熊之分。還有上竄下跳、劇烈振動的猴市和窄幅動搖、溫文整理的羊市。在猴市中。總是神往著大牛市的投資者。往往多次被套在階段性頂部;而記憶猶新熊市的投資者。也常常失去一次次波段行情的時機。
❽ 何謂股市的熊市、牛市、猴市、鹿市、虎市
牛市:象牛的脾氣,頭向上沖頂,股價節節上升,長期看好 熊市:象熊的脾氣,頭向下慢慢爬行,股價連連下跌,後市不好。 鹿市:投資人短線行為較多,使股市漲跌幅度很大,前景不明朗。 猴市:我國股票市場獨特的形態,股市很不穩定,象猴一樣上竄下跳。 虎市:虎視眈眈,不敢輕易入市。
❾ 請問買股票要注意哪些問題
炒股三大紀律
一大紀律:
炒股階段,不可看、聽、讀任何股評,也不能聽任何人的建議、忠告等,最好像某些操盤手那樣,「上班」時,關掉手機,獨居一室,不與任何人接觸。試想,如果不是聽了股評,你會在熊市已然成形之後,還不賣出股票嗎?你會在不斷地下跌當中進場「抄底」嗎?你會在明明底部已經來臨時,一會兒買進,一會兒又割肉逃命嗎?每個人,只要是人,很難不受外界影響,這種影響足以影響一個人的正常判斷。尤其在股市,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聽上去都非常有理,最容易擾亂你的判斷和視聽,動搖你的空倉或持倉信心。結果,聽來聽去你就糊塗了,對的決定卻進行錯誤操作。怪股評?還是怪自己吧!不聽、不看、不讀,只研究、關心公司基本面,同時根據走勢決定買賣點,你會發現:炒股本來是一件比較簡單容易的事情。
二大紀律:
長期跟蹤目標股,其他股再好再多你就當沒看見。股市中見異思遷往往像猴子瓣包穀,沖進去揀一個買進,還沒嘗出滋味就扔了,然後再追另一個,同樣淺嘗輒止,這樣忙來忙去,往往難有所獲,換來的經常是左右挨耳光,自己看好的股票買入後不漲,恨恨地拋掉去追熱門,不想熱門的開始跌,不漲的開始發飈。長期跟蹤的好處很多:一般來說,在牛市中,所有的股票(只要不是差到極點)都有上漲的機會,漲幅大小相差並非特別懸殊;熟悉的股票對其「股性」較易把握,進出操作往往恰到好處,不容易出現大的失誤;跟蹤一隻股票就會一直跟蹤這家公司,對其基本面了如指掌,從而心中有數,對漲跌心裡有底,就不會亂聽消息,四處打聽,受騙上當。
三大紀律:
根據自己特點炒股。有的人沒時間沒精力沒能力炒短線,卻偏愛短線操作,往往做錯,也難獲利。沒條件炒短線,最好做中長線,底部明確時進場,頂部明確後離場,其他時間只「業余」關心一下即可。不論短炒還是做中長線,都還得尊重「時令」,就好象農民種莊稼,不能天天到地頭去看今天漲了多少明天漲了多少,那樣會急瘋的,難免會犯拔苗助長的幼稚病,或者容易產生失望、絕望情緒。在冬天來臨時,就不能太勤快,非要下地種出大米棉花來,這樣做,不但只會獲得絕對的損失,還肯定會是一種笑話。
八項注意
一、注意節制:
只能投入部分錢或閑錢到股市,最好抱著「存款」的心態去擇股擇時入市。把買股當存款,你就會選擇「利息」「收益」高時進入,而在「利薄」時退出。什麼時候高呢?指數、股價低時,上漲的可能大,上漲的幅度大,就是「存入」的好時機。把買股當存款的另一個好處是:你不會選那些「危險」或明顯「不值」的股票。從而保證你「存款」到期時會有正的收益。
二、注意防虧損:
尤其嚴禁大虧。在股市裡行走,一次都不虧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不大虧,不傷筋動骨,就有翻身機會。所以防大虧是股市生存之道,只有做到先不虧,先不死,有了生存能力,才能進而獲利和發展。否則,今天賺的明天還會賠出去,最後賠得本錢也沒了,還炒什麼股?不賺錢不要緊,關鍵是不賠錢。所以不要信不要聽「踏空的損失巨大」等騙人的話,我沒買,我損失了什麼?那些沒炒股的人都虧了大錢?放屁!
三、注意保持好心情:
當然這樣在沒虧錢又賺錢的情況下才容易做到。在情況不利時,要以自保為首要選擇,把贏利放到一邊先別想別管。不要認為把虧錢的股票賣出損失就無法挽回了,情況不利時先跳出來觀望,待看明白之後再返身介入,就算出現「踏空」一段的情況,也比明明情形不對還在裡面「死抗」好!這就好象你到了一間屋子,覺得不對勁,就應該先退到外面,待判明情況後再進去不遲。做到收放自如,就能比較輕松。
四、注意別迷信:
不論什麼技術呀基本面分析呀等都有局限性,否則懂技術研究時間窗和波浪理論以及易經陰陽的人就都把錢賺去了,我們也就沒有了任何機會。對這些東東應該懂,可以懂,但都別當真,只能作參考。有用的時候用一下,沒用的時候當笑話玩玩。關鍵還是要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當然,有些推廣的比較適用的符合股市規律的類似於種莊稼的技術和理論大家都還是要懂的,否則怎麼能夠在股市這塊「莊稼地」里耕作並收獲呢?
五、注意走正道別想歪道:
投機也能賺錢,但往往冒很大風險,弄不好就雞飛蛋打。而要想做大做好做長遠,就得走正道。股市的「正道」就是「價值投資」。什麼炒消息啦,炒概念啦,炒題材啦,可以聽,可以看,可以小部分參與,但主要地還是走正道,才能越走越遠,越做越大,而且人也因「正派」而有氣度,做出的決策也往往比較正確。「行端走正」往往好運相伴,至少不會有多少危險。而行、入賭、偷、騙等邪道者,又有多少會有好結果呢?有朋友買ST,後虧到不看,轉三板交易,幾乎虧到零,後再不炒股;有老者炒權證,不知馬上到期,十七萬買進去待漲,後發現不交易了,才去問,不想錢已經全部打了水漂!
六、注意善待「俘虜」:
不少人往往對股市裡賺的錢「不尊重」,有點像賭徒,對贏來的錢不當回事,亂花狂消。股市裡呢,我們往往因為賺了錢就膽大起來,狂妄起來,好象有了虧的資本、輸的本錢,原先謹慎、認真的投資被放棄了,轉而進行各種「大膽」操作,結果這里虧一把,那裡虧一堆,三下五除二就把賺的錢又全吐了回去。
七、注意一切行動聽指揮:
既要聽自己的指揮,不能朝令夕改,肆意妄為,要堅定地按計劃行事,按自定的規則或股市規律辦事;同時要聽黨的話,要看大勢大局,不可自以為是地與之相抗。不論中外,「政策市」都難免,我國更甚。指數、股價已經跌很低了,政府又出面「救市」,就不要不「領情」甚至還學中金「自作高明」地說股指肯定會跌到什麼什麼點位了吧!而在股市處高位,明顯泡沫時,政府出面打壓,就不要再當勇士使勁地看高萬點以上了吧!
八、注意有錯就改,不能錯到底:
股市裡的對錯很容易判斷:賺錢就是對,虧錢就是錯。不能虧了錢、虧了大錢還說自己很正確,怪市場錯誤。錯不要緊,一方面必須及時改進,以防止出現更多更大虧損,一方面需要盡快總結錯在哪兒、錯的原因,以防止下次犯同樣錯誤。知錯就改並知道錯在哪兒,不久就能成為股市高手或熟手,成為熟練工人或技師,之後就不太容易出現「工傷」,更難發生斷胳膊斷腿攔腰斬半掉腦袋等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