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用電腦炒股是哪一年
中國用電腦炒股是1989年。中國股票市場從1989年開始試點,嚴格來說,證券交易所的設立和運作開始允許股票集中交易。因此,中國股市實際上是從1990年12月開始的。深交所試運行時間是1990年12月1日,而上交所的成立時間是1990年12月19日。但在深交所和上交所成立後交易所,中國股市真正拉開了交易的序幕。為了使中國股市走向正規化、合法化的道路,中國證監會也成立了。
拓展資料:
1、我國股市於1989年逐步實行,堅持先行先得,不行就停止的核心理念。因此,在1995年以前的股市運行中,主要的利空消息一般是中國股市的示範點將被停止,股市將被關閉。後來,受「3月27日期貨事件」影響,1995年我國商品期貨進行了全面整頓,我國股市成為政策扶持的對象。此後,股市進入真正的利好消息,進而進入大發展階段以上是股票開始的年份。
2、中國股市的最大特點是法人股和法人股的服務承諾在出售時不流通。因此,在市場上只按股票價格交易每股股票的市值,而按總市值對指數值進行加權,從而形成股票交易「以少控多」的特點。為更好地抑制個人過度投資,避免銷售市場過度大起大落,證券交易所要求每天交易中當日股票交易價格圍繞前一個股票交易時間的基本收盤價波動。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已經實施了10%的漲停未完成股改的ST股、S股上漲幅度限制在5%以內。
3、最早開通電話傭金需要100元開通費;開通網路交易需要200元開通費。就像搶錢一樣前一天晚上可以掛單。您在 9:15 到 9:25 期間看到的都是電話競價。上交所和深交所定於上午9點15分至9點25分將大量買賣某些股票的信息輸入電腦,但此時電腦只接受信息,不匹配信息.在正式開市前一刻(9:30),電腦開始工作。十多秒後,電腦設定了價格。根據交易量最大的第一個確定價格,生成該股票當日的開盤價並及時反映在屏幕上。這種方式稱為集合競價(下午開市時沒有集合競價)。通過集合競價,可以反映股票是否活躍。如果是活躍的股票,集合競價產生的價格普遍高於前一交易日,說明賣盤熱情,股票有上漲趨勢。如果是不活躍或冷門的股票,集合競價產生的價格普遍低於前一天,賣單較少,股票有下跌趨勢。
2. 從哪年可以在家裡用電腦交易a股
A股的交易一開始是在櫃台上進行的,後來呢,有了自助的電腦設備,然後很快就開通了互聯網和A股交易。
最早的A股在家用電腦上網路交易應該是1997年。我自己最早使用網上交易A股是在1999年。
A股的互聯網交易方便了廣大的股民,但實際上對於很多散戶來說,未必是好事,因為他助長了快進快出的短線操作。有句話說得很好,長線是金啊。
3. 網路和PC沒普及前怎麼買賣股票
手上持有股權證,在交易大廳看報價,然後去櫃台進行買賣。
4. 老股民,股市什麼時候開始電腦交易的
95年以前,大戶室貴賓室可以電腦交易
96年開始,散戶大廳有了自助委託機
在營業部之外可以網上交易,也是從96年下半年開始的,一開始是通過電視閉路線、專用卡在電腦上收看行情(年費一千多),通過電話委託交易
97年之後,互聯網逐步普及,電腦交易和現在完全一致,只是沒有現在這么多的交易軟體
最早的櫃台交易,每一次委託收費10元,後降至5元,直至免費;最早開通電話委託,要100元的開通費;開通網路交易,要200元的開通費。都和搶錢差不多
5. 股票網上交易什麼時候開始的
股票網上交易始於上世紀90年代。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技術的發展,股票網上交易成為現代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關於股票網上交易起始時間的
股票網上交易的初步發展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網路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股票市場開始逐漸向在線交易轉型。初期的網上股票交易主要限於特定區域的證券交易系統內部。這時,投資者可以通過電腦終端接入股市網路,進行實時的股票交易。這一階段是網路交易的一個起點,標志著證券交易開始向電子化邁進。
全國性的股票網上交易興起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紀初,隨著全國范圍內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和網路技術的成熟,股票網上交易逐漸興起並普及開來。投資者只需通過互聯網平台,即可實時獲取股市行情信息,並在線完成股票買賣操作。各大證券公司也相繼推出網上交易平台,為用戶提供便捷的交易服務。
股票網上交易的現代形態
發展至今,股票網上交易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體系。投資者可以通過手機APP、電腦端等多種方式隨時隨地進行股票交易。在線交易平台不僅提供實時行情、交易功能,還提供了投資咨詢、數據分析等多元化服務。股票網上交易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金融市場的活躍度和投資交易的便捷性。
綜上所述,股票網上交易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逐步發展並普及,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互聯網的普及,現已成為現代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 什麼時候可以從網上炒股的
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開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投資者逐漸可以通過網路平台進行股票交易,即網上炒股。
具體分析如下:
時間節點:網上炒股的具體起始時間難以精確界定,但大致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這一時期,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金融行業也開始利用網路技術進行創新和變革,網上炒股應運而生。
技術基礎:網上炒股的實現依賴於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和普及。隨著網路帶寬的提升、網路安全技術的加強以及金融交易系統的數字化改造,投資者得以通過電腦或手機等終端設備,連接到證券公司的交易平台,進行實時的股票買賣操作。
交易平台:早期的網上炒股平台可能較為簡單,功能相對有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類證券公司和金融機構紛紛推出功能更為強大、界面更為友好的交易軟體,如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使得投資者可以隨時隨地查看行情、下單交易。
風險與機遇:網上炒股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交易方式,但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風險。投資者需要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和風險承受能力,以便在股市中做出明智的決策。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避免遭受網路詐騙等風險。
總結:網上炒股是我國金融市場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而興起的一種新型交易方式,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為便捷、高效的交易渠道。然而,投資者在享受便捷的同時,也應關注潛在的風險,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