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平台 » 煙台股票交易的歷史
擴展閱讀
2000塊買股票嗎 2025-09-13 19:07:31
3板市場股票價格 2025-09-13 19:06:14
漲幅的股票怎麼看 2025-09-13 19:06:02

煙台股票交易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7-13 14:57:03

⑴ 怎麼找到個人股票歷史交易記錄

登陸兩大交易所網站,交費可以查詢歷史交易記錄。怎樣操作網站有提示。你也可以咨詢券商。

⑵ 有關煙台歷史

煙台歷史
煙台歷史2008年05月12日 星期一 00:29煙台歷史悠久。夏朝,東夷族建過國;商朝,置萊侯國;西周初,置萊子國;秦朝,先為齊郡地,後為膠東郡地;西漢,置膠東國;東漢,置東萊郡;唐朝,置登州、萊州;宋朝,仍置登州、萊州;明朝,升萊州為萊州府,隸屬山東行中書省;清朝,登州府、萊州府治所遷至煙台;民國初,撤銷府、州,設膠東觀察使。1938年至1942年,設膠東行署;1948年,成立煙台市人民政府;1955年,設文登、萊陽專員公署;1958年,萊陽專暑改為煙台專區行政專員公署;1978年更名為煙台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撤銷煙台地區行政公署,組建煙台市人民政府至今。
悠久的歷史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距今4000多年至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悠久的歷史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距今4000多年至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悠久的歷史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距今4000多年至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距今4000多年至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煙台市是中國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位於山東半島東部,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煙台市轄5區、1縣、7個縣級市,總面積1.3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3O多萬,其中市區人口15O多萬。
煙台是一座美麗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這里年平均氣溫在12度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在900多公裏海岸線上,有"人間仙境"蓬萊閣、秦始皇東巡遺址養馬島等眾多的名勝古跡,每年吸引數百萬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煙台物產富庶,是全國著名的漁業基地、水果之鄉,是中國重要的黃金產地。
煙台是中國十大商貿港口之一,有便捷的交通、通訊,已進入"全國投資硬環境4O優城市"行列。8O年代以來,煙台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沿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到199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8位。煙台市的科學教育文化等事業也比較發達,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第一個教育改革試驗區,是"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作為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煙台市已成為外商投資與貿易的熱點地區。特別是1997年6月,煙台市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亞太經合組織國際貿易博覽會,向世人展示了新興亞太經貿城市的形象。在邁向21世紀的過程中,煙台市將積極順應世界尤其是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趨勢,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經濟發展,力爭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和奮斗,建成現代化國際性港口城市。

80年代以來,煙台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沿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到199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8位。煙台市的科學教育文化等事業也比較發達,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第一個教育改革試驗區,是「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作為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煙台市已成為外商投資與貿易的熱點地區。特別是1997年6月,煙台市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亞太經台組織國際貿易博覽會,向世人展示了新興亞太經貿城市的形象。
在邁向21世紀的過程中,煙台市將積極順應世界尤其是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趨勢,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經濟發展,力爭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和奮斗,建成現代化國際性港口城市。

物產資源
煙台市依山傍海,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物產資源十分豐富。沿海有廣闊的漁場,全市海岸、海島曲線長達900多公里,15米等深線內的淺海水域有60多萬公頃。盛產對蝦、海參、鮑魚、扇貝等海珍品。地下礦藏豐富,已探明可供開採的有金、銅、鋅、鉛、鋁、菱鎂、煤、滑石、大理石、銀、鐵、石墨等30多種,其中黃金儲量和滑石儲量分別佔全國的1/5,大理石儲量居全國第二位。這里還是著名的煙台蘋果和山東大花生的集中產區,柞蠶絲綢、龍口粉絲、萊陽梨、大櫻桃等土特產品,也都遐爾聞名。

工業
煙台市工業基礎比較好。現已建立起輕工、食品、紡纖、機械、建材、絲綢、電子、儀表、化工、冶金、煤炭等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生產體系,是山東省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擁有鄉鎮以上工業企業2700多個,主要工業產品2000多種,有450多種工業產品銷售國外。張裕葡萄酒、北極星木鍾、三環牌鎖頭是煙台三大傳統工業名產,汽車、車用空調器、導電玻璃、電子網目板、電子元器件、工程機械、動力機械、冷凍機系列產品、氨綸絲、綿綸絲、計算機等新興的名優產品也已具規模,並已建成全國最大的聚氨脂原料生產基地和合成革生產基地。1987年,煙台市被國際葡萄和葡萄酒局命名為中國第一個「國際葡萄和葡萄酒城」。「北極星」牌木鍾、鬧鍾、「三環」牌掛鎖、台虎鉗、冷凍機、柴油機、齒輪箱、五金工具以及抽紗、燈芯絨服裝、至寶三鞭丸(酒)等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都享有較高的聲譽。

農業
煙台市有廣闊的農村腹地,耕地面積45萬多公頃。生產水平較高。主要作物有花生、小麥、玉米、薯類等。著名的煙台大花生,生長期長、果型大、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高,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暢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煙台果業發達,素有「水果之鄉」的美稱,是中國北方水果重點出口基地之一。盛產蘋果、萊陽梨、長把梨、葡萄、山楂、大櫻桃、板粟等。煙台蘋果栽培歷史悠久別具風味,年產量190多萬噸,佔全國蘋果總產量的1/9,出口量佔全國的1/4,是全國最大的蘋果經濟栽培區。煙台市農村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其中從事工副業生產的100餘萬人。農村鄉鎮企業已發展到5萬多個,產值已佔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的2/3以上。現已有570多個鄉鎮企業的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全市農村勞動力充裕,勞動費用低廉,特別是鄉鎮企業素質比較好,機制活,市場觀念和應變能力強,發展三資企業、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擁有巨大的潛力。

交通
煙台市交通運輸發達。早在春秋時期,煙台就是南北洋航錢上的重要停泊點。近代又是我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全市有大中港口9個,其中有煙台、龍口、蓬萊、萊州等4個一類對外開放的港口,有萬噸級以上泊位22個,港口吞吐量達2473萬噸。煙台港碼頭岸線長5216米,現有泊位3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5個,97年貨物吞吐量1350多萬噸,其中集裝箱運輸量為10萬TEU。煙台港三期工程建設包括兩個集裝箱泊位在內的7個深水泊位,已於97年8月開工建設。煙台港客輪直達天津、大連等港口,與韓國釜山、群山有「紫玉蘭」號輪往來,貨輪與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港口通航,現已開辟了煙台與日本、美國、加拿大、韓國、香港、新加坡的定期集裝箱運輸業務。煙台境內藍(村)-煙(台)鐵路與國內主要干線相連接,火車可直達北京、上海、濟南、青島等城市。煙台公路四通八達,全市現有通車里程5172公里。公路質量比較高,已溝通所有縣、鄉(鎮)和村莊。煙台航空運輸有了很大發展,已建成的萊山機場達到4D級標准,被國務院正式批准為對外籍飛機開放的國際空港。已有飛往北京、上海、廣州、沈陽、哈爾濱、深圳、大連、西安、廈門、武漢、汕頭、溫州、成都、海口等全國各大中城市的20多條航線,同時,還開通了煙台直飛香港、澳門、韓國漢城的國際航線和地區航線。其中,香港航班每周有3班,漢城航班每周有6班。國務院規劃的「兩縱兩橫」大通道縱橫煙台南北。其中公路大通道一同三線。北起黑龍江同江,南到海南三亞,在我市從芝罘島三里橋汽車滾裝碼頭,經過福山、棲霞、萊陽到日照方向。可謂逢海輪渡,遇河架橋。陸上與高速公路相聯接:另一條是鐵路大通道,從黑龍江的哈爾濱經大連輪渡煙台,穿越藍煙線,直抵上海黃浦港。雨大動脈貫通後。煙台將成為溝通華東、東北兩大地區及山東、遼東兩個半島,輻射內地、面向海外,連接沿海城市的交通樞紐。

郵電通訊
煙台市擁有先進的郵電通訊網路,同全國和世界各地的通訊十分方便快捷。97年末全市電話機裝機客量110餘萬門,電話有權用戶可直撥國內各大中城市和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移動通訊電話網和無線尋呼網,97年底又開通了煙台衛星地球站。目前全具備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光纜、微波、衛星通信三大傳輸手段,基本建成了一個電話交換網、數字傳輸網、移動通信網、數據通信網為主要框架,包括支撐網、接入網、智能網在內的多功能、高科技、大容量、高層次、海陸空立體化的信息傳輸網路。使煙台的通信傳輸達到了世界最先進的水平。

水電供應
煙台市水資源比較豐富。距市區10公里處的大沽夾河,其匯水面積達1000多平方公里,年水流量可達3.5億立方米。距市區23公里的門樓水庫,興利庫容達1.26億立方米。有一座日凈化水15萬立方米的地表水廠。沿大沽夾河下游有向市區供水的6座地下水場,設計能力共計為35萬噸。煙台市用電由煙台電廠、龍口電廠和山東電網三部分保證供應。其中煙台電廠現有2台5萬千瓦發電機組和2台10萬千瓦熱電機組並網發電,1997年國家計委和電力部決定將整體煤氣聯合循環(IGCC)示範機組項目定點在煙台電廠,現正在籌備中:龍口坑口電廠,規劃裝機客量100萬千瓦,已建成投運。全市發電量85.6億千瓦時,年用電量71億千瓦時。煙台市區用電可靠率達99.96%。

綜合實力
煙台市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中列第33位,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排名中列第18位。1997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25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12萬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5元,農民人均收入2852元,成為山東省四個率先跨入小康的地市之一。

對外經貿
煙台是我國北方經濟比較發達的一個地區,是全國出口商品綜合基地之一。現在全市有糧油、食品、五礦、抽紗、服裝、紡織、輕工、化工、機械、煙台市進出口公司、煙台開發區進出口公司、煙台對外經濟技術貿易公司、煙台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及牟平、蓬萊、龍口、招遠、萊州、棲霞、萊陽、海陽、長島等縣市外貿進出口公司和煙台北極星鍾表集團、煙台張裕等170多家企業擁有進出口經營權。出口商品達17大類、600多個品種,銷往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均進出口貿易額在30億美元,其中出口23億美元,進口7億美元。自1984年實行進一步對外開放以來,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和規模日益擴大,現已同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德國、香港、澳門等近5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國際上通行的各種經濟技術合作。截止1997年底。煙台市共成交利用外資頊目5042個,合同外資額62.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3億美元。興辦外商投資企業3928家,其中有1830家企業投產運營,絕大多數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積極實施萬家企業對外開放戰略的同時,注重構築「大高外」經濟格局。目前已同日本的三井物產、三菱、日商岩井、伊藤忠、豐田、電裝、東棉公司、韓國的大宇公司、美國的羅斯登一普瑞納、鐵姆肯、菲爾普斯、道奇公司、法國ELF、道達爾公司、德國GB公司、台灣聯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新世界、中銀、招商局、華潤公司等30多家世界著名的大商社、大跨國公司、大財團建立了合作關系。

⑶ 煙台的歷史發展

煙台名稱,源於煙台山。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當地軍民於臨海北山上設狼煙墩台,也稱「烽火台」。發現敵情後,晝則升煙,夜則舉火,為報警信號,故簡稱煙台。煙台山由此得名,煙台市也因此而得名。

⑷ 請介紹中國股票交易所的歷史。

深交所,成立於1990年12月1日,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由中國證監會直接監督管理。深交所致力於多層次證券市場的建設,努力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本所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和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職能。
作為中國大陸兩大證券交易所之一,深交所與中國證券市場共同成長。16年來,深交所藉助現代技術條件,成功地在一個新興城市建成了輻射全國的證券市場。15年間,深交所累計為國民經濟籌資4000多億元,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傳播市場經濟知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准,2004年5月起深交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設立中小企業板塊,是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邁出的一個重要步驟,是黨中央、國務院從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大局出發做出的重要決策,也是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以及《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的一項具體部署。深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的領導下,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牢牢把握「監管、創新、培育、服務」八字方針,開拓努力拚搏,銳意創新,把中小企業板塊建設好,為開辟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譜寫新篇章!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開業,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歸屬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秉承「法制、監管、自律、規范」的八字方針,上海證券交易所致力於創造透明、開放、安全、高效的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其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證券交易所的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

上證所下設辦公室、人事(組織)部、黨辦紀檢辦、交易管理部、上市公司部、會員部、債券基金部、國際發展部、產品開發部、市場監察部、法律部、投資者教育部、技術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中心、財務部、稽核部、行政服務中心等十八個部門,以及兩個子公司上海證券通信有限責任公司、上證所信息網路有限公司,通過它們的合理分工和協調運作,有效地擔當起證券市場組織者的角色。

上證所市場交易採用電子競價交易方式,所有上市交易證券的買賣均須通過電腦主機進行公開申報競價,由主機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自動撮合成交。目前交易主機日處理能力為委託2900萬筆,成交6000萬筆,每秒可完成16000筆交易。

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上海證券市場已成為中國內地首屈一指的市場,上市公司數、上市股票數、市價總值、流通市值、證券成交總額、股票成交金額和國債成交金額等各項指標均居首位。至2007年12月底,上證所擁有860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1125個,股票市價總值269839億元。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

邁入新世紀後,上證所肩負著規范發展市場的艱巨任務,也面臨著進一步推進市場各項建設的良好機遇。憑借一流的硬體設施和浦東優越的區位優勢與強大輻射力,憑借上海經濟良好發展勢頭和特有的龍頭效應,憑借國企改革和金融中心建設對上海資本市場的積極推動,上證所將按照堅定信心、加強監管、保持穩定、規范發展的思路,在技術、監管、人才、服務等方面多管齊下,為建設一個規范透明、高效開放、充滿生機活力的世界一流交易所開啟新的篇章。

⑸ 股票市場的歷史

股票簡介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它伴隨著股份公司的出現而出現。隨著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種方式來讓公司獲得大量的資本金。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股票終又促進了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 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在1611年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就進行著股票交易,並且後來有了專門的經紀人撮合交易。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最基本的企業組織形式之一;股票已經成為大企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基本選擇方式;股票市場(包括股票的發行和交易)與債券市場成為證券市場的重要基本內容。 (1)股票是一種出資證明,當一個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公司參股投資時,便可獲得股票作為出資的憑證; (2)股票的持有者憑借股票來證明自己的股東身份,參加股份公司的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發表意見; (3)股票持有者憑借股票參加股份發行企業的利潤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分紅,以此獲得一定的經濟股票市場的影響作用。 股票持有者憑股票從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是股息。股息的發配取決於公司的股息政策,如果公司不發派股息,股東沒有獲得股息的權利。優先股股東可以獲得固定金額的股息,而普通股股東的股息是與公司的利潤相關的。普通股股東股息的發派在優先股股東之後,必須所有的優先股股東滿額獲得他們曾被承諾的股息之後,普通股股東才有權力發派股息。股票只是對一個股份公司擁有的實際資本的所有權證書,是參與公司決策和索取股息的憑證,不是實際資本,而只是間接地反映了實際資本運動的狀況,從而表現為一種虛擬資本。

歷史:
1916年,孫中山與滬商虞洽卿共同建議組織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擬具章程和說明書,呈請農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總商會開創立會.2月6日交易所召開理事會,選舉虞洽卿為理事長。農商部終於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設立證券物品交易所,運作模式引用日本所,還聘請了日本顧問。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7月-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1991年8月28日-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打開潘多拉魔盒:從國有股減持到股權分置改革 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2001年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暫停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出售國有股 2001年6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2006年下半年到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高達6124.04點,隨後隨著國際金融局勢急轉直下,美國次貸危機 ,世界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閉,中國股市特有的大小非現象使得上證指數一路下滑,至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跌至1664.93點,跌幅超70%。 2009年上證綜指年內上漲62.19%,個股漲幅甚至接近2007年的水平,股價創新高的A股有330多隻(不包括新股),占總數的20%,而股價回升到6000點水平的股票,占總數的50%。 2010年年初開盤指數既告不利,上證指數在最初上漲了一段之後,又於1月27日跌破3000點。

交易市場
股票的一級市場 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也稱為發行市場(Issuance Market),它是指公司直接或通過中介機構向投資者出售新發行的股票。所謂新發行的股票包括初次發行和再發行的股票,前者是公司第一次向投資者出售的原始股,後者是在原始股的基礎上增加新的份額 。 一級市場的運作過程 (一)咨詢與管理 1. 發行方式的選擇:股票發行的方式一般可分成公募(Public Placement)和私募(Private Placement)兩類。 2. 選定作為承銷商的投資銀行。 3. 准備招股說明書。 4. 發行定價。 (二)認購與銷售 具體方式通常有以下幾種:1.包銷 2.代銷 3.備用包銷 二級市場 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也稱交易市場,是投資者之間買賣已發行股票的場所。這一市場為股票創造流動性,即能夠迅速脫手換取現值。 二級市場通常可分為有組織的證券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市場,但也出現了具有混合特型的第三市場(The Third Market)和第四市場(The Fourth Market)。 第三市場 第三市場是指原來在證交所上市的股票移到以場外進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場,換言之,第三市場交易是既在證交所上市又在場外市場交易的股票,以區別於一般含義的櫃台交易。 第四市場 第四市場指大機構(和富有的個人)繞開通常的經紀人,彼此之間利用電子通信網路(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CNs)直接進行的證券交易。 證券交易所 證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是由證券管理部門批準的,為證券的集中交易提供固定場所和有關設施,並制定各項規則以形成公正合理的價格和有條不紊的秩序的正式組織。 場外交易市場 場外交易是相對於證券交易所交易而言的,凡是在證券交易所之外的股票交易活動都可稱作場外交易。由於這種交易起先主要是在各證券商的櫃台上進行的,因而也稱為櫃台交易(OTC,Over -The-Counter); 場外交易市場與證交所相比,沒有固定的集中的場所,而是分散於各地,規模有大有小由自營商(Dealers)來組織交易; 場外交易市場無法實行公開競價,其價格是通過商議達成的; 場外交易比證交所上市所受的管制少,靈活方便。 二板市場 二板市場(the Second Board)的規范名稱為「第二交易系統」,亦稱創業板(Growth Enterprise Market),主要是一些小型高科技公司的上市場所,是與現有主板(the Main Board)相對應的一個概念。 二板市場的特徵: 1、前瞻性市場; 2、上市標准低 ; 3、市場監管更加嚴格; 4、推行做市商(Market Maker)制度; 5、實行電子化交易。

⑹ 煙台的輝煌歷史有哪些

煙台市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環渤海經濟圈內以及東亞地區國際性港城、商城、旅遊城
煙台自然資源豐富,是全國重要的漁業基地之一,盛產海參、對蝦、鮑魚、扇貝等70多種海珍品;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水果產地,煙台蘋果、萊陽梨、大櫻桃等享譽海內外;是中國重要的黃金產地,黃金儲量位居全國第一(縣級市中招遠和萊州位居前列產量)佔全國的1/4以上,其他可開採的礦藏30多種。
秦始皇三次東巡的地方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
獲得過「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 」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2009年全國最美麗的城市」

⑺ 煙台的歷史有多久

煙台歷史悠久。夏朝,東夷族建過國;商朝,置萊侯國;西周初,置萊子國;秦朝,先為齊郡地,後為膠東郡地;西漢,置膠東國;東漢,置東萊郡;唐朝,置登州、萊州;宋朝,仍置登州、萊州;明朝,升萊州為萊州府,隸屬山東行中書省;清朝,登州府、萊州府治所遷至煙台;民國初,撤銷府、州,設膠東觀察使。1938年至1942年,設膠東行署;1948年,成立煙台市人民政府;1955年,設文登、萊陽專員公署;1958年,萊陽專暑改為煙台專區行政專員公署;1978年更名為煙台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撤銷煙台地區行政公署,組建煙台市人民政府至今。
悠久的歷史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距今4000多年至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悠久的歷史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距今4000多年至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悠久的歷史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距今4000多年至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距今4000多年至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煙台市是中國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位於山東半島東部,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煙台市轄5區、1縣、7個縣級市,總面積1.3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3O多萬,其中市區人口15O多萬。
煙台是一座美麗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這里年平均氣溫在12度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在900多公裏海岸線上,有"人間仙境"蓬萊閣、秦始皇東巡遺址養馬島等眾多的名勝古跡,每年吸引數百萬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煙台物產富庶,是全國著名的漁業基地、水果之鄉,是中國重要的黃金產地。
煙台是中國十大商貿港口之一,有便捷的交通、通訊,已進入"全國投資硬環境4O優城市"行列。8O年代以來,煙台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沿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到199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8位。煙台市的科學教育文化等事業也比較發達,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第一個教育改革試驗區,是"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作為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煙台市已成為外商投資與貿易的熱點地區。特別是1997年6月,煙台市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亞太經合組織國際貿易博覽會,向世人展示了新興亞太經貿城市的形象。在邁向21世紀的過程中,煙台市將積極順應世界尤其是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趨勢,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經濟發展,力爭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和奮斗,建成現代化國際性港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