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平台 » 持股平台股票套現成本
擴展閱讀
有買有賣股票為什麼會漲 2025-09-12 13:59:09
600496股票價格 2025-09-12 12:48:30

持股平台股票套現成本

發布時間: 2021-07-16 09:45:50

Ⅰ 股票持股成本問題的計算方法 要有過程謝謝

這個按你提供的信息不能完全准確計算,成本價簡單計算公式就是交易金額(含規費、傭金、印花稅)/成交股數,根據你提供的信息,只能知道買入成本21744元(這裡面是否含手續費也不清楚,如果是你買入價是9.06,那就不含手續費;如果是在交易軟體上看到成本價顯示為9.06,那就已經包含手續費);接著是你平倉,平倉的價格也未提供,只能計算出你後來又買入是花了29104(這個顯然只是委託金額,未計算手續費)。
請詳細描述下交易過程,與券商約定的手續費率,交易的股票是滬市還是深市(滬市無過戶費,深市有),然後才可以幫你計算成本價

Ⅱ 關於股票持倉成本的計算問題

在股市投資的過程中,通常莊家會使用各種手段誤導投資者的判斷,不管是信息、技術、指標等,會進行「假突破」「假支撐」「假破位」等等方式,促使普通投資者「接盤」或「割肉」,進而達到莊家的目的。

哪買,在股市中哪些指標或數據莊家做不了假呢?

1、財務指標,莊家很少去「觸碰」。
有的投資者認為,莊家可能會與上市公司產生關系,進而改變財務指標或者信息等。不排除有這種可能,但是隨著兩市三板的完善(較十年、二十年前,現在的股市成熟太多了)。兩市三板中,莊家已經很少,能與上市公司產生關系的莊家就少之又少了。

在股市中投資,沒必要去「較真」,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將這樣的「庄股」過濾掉就可以了,如果沒有被過濾,說明也是符合自己的選股條件,可能有著助力的作用。

財務指標,莊家「觸碰」的概率很低很低。如果是技術、指標,可能通過改變即時的股票價格進而改變技術、指標的呈現,干擾投資者判斷。

但是,財務指標的時間並不是即時,有著季度以及審核。所以,財務指標,莊家能夠「觸碰」的概率很低。

2、流動性強的股票,莊家難做假!
如果認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也存在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如何呢?

選擇流動性強的股票,更加合適。為什麼?因為市值、盤子大,莊家很難有那麼大體量的資金,再加上流動性強,一旦進行「假突破」「假支撐」「假破位」等,很容易發生莊家手中的籌碼被別人「搶光」。

所以,一般流動性強的股票,莊家很難做假。

並且,流動性強的股票,市值一般比較大,審查會更加的嚴格,不僅僅是上市公司自身的體制,還會受到多方面的查檢。

如果說流動性強的股票,技術、指標存在「假」,但是財務指標不會出現,因為對於大市值、流動性強的股票而言,做假已經十分不劃算了。

所以,流動性強的股票,莊家是很難去「制假」的。

3、堅持價值投資,假不了。
經常有投資者認為,兩市三板就沒有價值投資,有著各種理由。十幾年前是這樣,十幾年後仍舊是這樣。

但是,翻看兩市三板的價值股,十幾年來股票價格卻能夠翻漲幾倍、幾十倍,甚至百倍,又不得不感嘆價值投資的魅力。

而價值股,之所以能夠股票翻漲,主要的原因是這家上市公司「出色」的經營,具有著高價值。價值影響價格,所以呈現的則是常年累月的上漲,就算是一時間股票價格出現了下跌,未來也能夠很好的補漲回來。

堅持價值投資,尋找到兩市三板的價值股,也就能夠更好的規避莊家所製造的「假」。

總結:技術、指標都有可能被莊家所「制假」,通過對於股票價格的控制,進而改變技術呈現、指標呈現。但是,對於財務指標,莊家一般「觸碰」不到,財務指標的反應更為真切。

要想更好的避免莊家的「假指標」,可以選擇流動性強的股票,堅持價值投資,這樣的方式能更好的規避莊家「制假」的風險。

Ⅲ 股票持倉成本價計算:你的股票成本價到底是多少

你好,在一個時期內連續分批(買入、賣出)交易某金融產品或衍生品(例如股票或期貨)後的交易總成本減去浮動盈虧的數額除以現持有數量得到的數值,即(單位)持倉成本。
股票的持倉成本就是流通盤在不同的價位有多少股票數量。對股票進行持倉成本分析具有極其重要的實戰意義。持倉成本能有效地判斷成交密集區的籌碼分布和變化及能有效地識別主力建倉和派發的全過程,所以投資者一定要全面掌握持倉成本的分析方法。
在交易中券商使用的委託系統中股票持倉成本價均使用以下兩種方法計算:
1、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
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持股期間不考慮賣出股票有盈利。
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舉例:
用戶某日以10元買入某股票1000股,交易費用50元,則成本價為(1000*10+50)/1000=10.05
如用戶第二日賣出此股票的一部分,剩餘部分股票的成本價不變,賣出部分股票直接計算盈利,不攤薄到剩餘股票的成本價。
舉例:
用戶第二日以11元賣出此股票500股,交易費用25元,兌現金額為500*11-25=5475,此時盈利部分直接計入資產總額,持有股票的成本價不變仍為10.05元。
如用戶第二日繼續買入此股票,則持有股票的成本價會根據其買入的成本情況,進行攤薄。
計算公式:成本價=(第一次買入金額+第二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2、成本價計算持股期間賣出股票盈虧
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如持股期間賣出股票有盈利,則買入金額需要扣除這些金額。
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盈虧金額)/持股股數
說明:
1、公式中的盈虧金額包括賣出股票的盈利或虧損金額。
2、如盈虧金額為負值,即為虧損,公式中減負值則為加正值,因此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大,成本價增加;反之當賣出股票盈虧,盈虧金額為正值,則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小,成本價減小。
3、如買入金額小於盈虧金額,則成本價為負值,此種情況需要T+0操作,進行高拋低吸。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Ⅳ 股票交易軟體裡面的成本價是怎麼回事

給你舉個例子:
假設能買賣一股且忽略手續費:現在股價10元,你買了2股,共用了20元(現在成本價是10元)。過一陣股價變成7元了,你賣了一股,相當於,你現在賠了3元,成本價就會顯示13元。也就是說成本價就是在那個價位賣了你不會賠錢,如果低於成本價全賣了,這只股票你會賠錢。是能保證和你初始投資資金 持平的 價格

Ⅳ 關於股票交易軟體裡面的成本價問題

不考慮手續費,計算結果如下:
(26*1400-18*700)/(1400-700)=34元

Ⅵ 股票成本價在交易系統中如何得來的

股票買賣費用是:
1)交易費率:交易金額×0.1%
2)傭金:交易金額×0.18%(交易金額低於2800元按5.0元收)
3)過戶費:1.0(深交所不收)

具體買入費用:
交易費率:11。11*2000×0.1%=22。22
佣 金:11。11*2000*0。18%=40
過戶費 :1.0
所以你買入後交易金額加上買入費用,你的股票成本價為(22220+22。22+40+1)÷2000= 11。14

多了:11。14-11。11=0。03元,是你買入的費用

你賣出時還要這么多的費用

所以你的成本就是:11。11+0。03*2=11。17元。

Ⅶ 請問股票交易軟體里買入股票後顯示的成本價會不會和真正的成本有出入

在第二天的網上交易系統中的確可以查交割單(或歷史成交),那裡顯示的費用明細才是真正的費用。
我認為券商說的是對的,不會是忽悠您。

Ⅷ 為什麼員工持股平台 選擇 有限合夥企業

隨著國內並購重組以及「新三板」等資本市場的持續火熱,如何搭建適合自己的「持股平台」廣受投資者關注。持股平台的搭建需要考量眾多因素,諸如,稅收成本、投資者的近期以及遠期目標、目前公司的股權結構、法律風險隔離、行業監管要求,等等,但是,稅收成本一定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本期,華稅律師結合為客戶服務經驗為您解讀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持股平台(本文主要基於稅負的視角)。

基於稅負成本以及資本運作等方面的考慮,跨國公司在全球投資過程中,無一不重視架構的搭建,選擇適合自己的持股平台,比如,很多跨國巨頭通常把香港、新加坡作為進入東亞以及東南亞市場的「橋頭堡」,搭建持股平台公司。一般而言,「持股平台」的搭建應著重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稅負成本。運營、資本運作、投資退出各階段的稅負成本是否最優。

2、法律風險。比如,選擇合夥製作為持股平台的類型需要充分考慮它「無限責任」的屬性帶來的潛在法律風險。

3、現有架構。對於已經運營的公司而言,頂層設計通常不現實,現有股權架構是一切搭建的基礎。

4、未來功能。常見的如,股票「套現」、境內外收購等等。

一、自然人直接持股型

這一組織形態,在各個階段的稅負成本分析如下:

(1)在運營階段,公司層面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個人分紅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2)在資本運作:自然人股東作為主體進行並購重組,交易雙方無法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的要求,交易稅負成本巨大;整體來看,由於現有公司承載基本運營功能,該架構不利於公司橫向、縱向的擴張,也無法進行避稅的安排。

(3)在投資退出過程中,股權轉讓退出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尤其,並購重組出現三級子公司後,投資退出,需要先交納一道25%的企業所得稅,然後再繳納一道20%的個人所得稅,稅負較重。

當然,這種架構,其實算不上持股平台,是很多創業者最初採用的組織形態,也是最為廣泛的一種模式,對於安安穩穩「過日子」的公司而言,基本滿足需要,老老實實納稅,踏踏實實做人。

二、有限合夥型持股平台

由於合夥企業在稅收上被視為「透明實體」,直接針對股東納稅,實行「先分後稅」,因此,本質上與第一種類型並無實質差異。並且根據《關於合夥企業合夥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9號)的規定,合夥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稅額的范圍是「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合夥企業分配給所有合夥人的所得和企業當年留存的所得(注意:這意味著,即使不分配利潤,也要交稅,華稅遇到很多這種案例)。

2006年有限合夥制度確立後,其被廣泛應用到VC、PE等投資公司平台,主要原因在於,相比較於公司型投資平台,尤其在投資退出時,只交納一道個人所得稅,有其特殊的優勢。典型案例如:

1、兆馳股份。2011年9月,控股股東深圳市兆馳投資有限公司遷往新疆,更名為新疆兆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2、海康威視。第三位和第五位的大股東於2011年6月將注冊地由杭州變更為新疆烏魯木齊市,成為有限合夥企業。

三、公司型持股平台

相比較於自然人直接持股,該類型在資本運作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持股平台公司僅僅作為投資擴張、資本運作的平台,在實現橫向、縱向擴張時,對現有實體運營公司架構不會造成沖擊,同時,可以積極申請特殊性的稅務處理,降低交易的稅負,降低交易雙方的交易成本,有利於資本運作的順利推進。

現行稅法規定,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無需繳稅,所以對公司的分紅,不會增加稅負,缺陷在於,投資退出過程中,需要交兩道稅。典型如,一些公司股改上市,基於《公司法》的特定要求,數百人甚至數千人的公司員工通過持股公司持有的股份,公司上市後,限售股解禁,公司層面先要交一道25%的企業所得稅,個人層面還需要交一道20%的個稅。

現實中案例,如2007年中國平安公司數千名員工股東通過三家持股公司代持數百億市值的股票,3年後,限售股解禁,按照稅法規定需要交兩道稅,迫於稅負壓力,持股公司進行稅收遷移,將注冊地由深圳遷移至西部地區,才解決了這一難題。

四、引入低稅負地區持股平台

在前述持股平台的基礎上,可以將持股平台注冊到有稅收優惠(以及財政返還等)的低稅負地區,尤其部分地區對符合條件的公司出台了免稅以及財政返還的政策。尤其,對於注冊於低稅負地區的公司型持股平台,不僅可以實現資本運作的便利性,同時,可以享受投資退出的低稅負,也為合理限度內的避稅安排提供了廣闊空間。近期,典型的案例有:

1、上市公司「北京匯冠新技術股份」控股股東「北京丹貝投資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西藏丹貝投資有限公司」;

2、上市公司「廣東金剛玻璃」控股股東「汕頭市金剛玻璃實業有限公司」變更為「拉薩市金剛玻璃實業有限公司」;

3、上市公司「焦作萬方鋁業股份」的控股股東「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吉奧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更名為「西藏吉奧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目前,國家國家針對西部地區尤其自治區,出台了較多的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力了眾多的東部公司紛紛注冊,進行架構調整。

部分新設基金公司,直接將注冊地選擇在西部地區,如近期國內首家由專業人士發起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直接將注冊地放到拉薩的柳梧新區,與前三個公司注冊地址在一棟樓上。

Ⅸ 股票持倉成本

6元 1000股 市值6000元 加入手續費 千分之三 18元 你6元 補倉 需花費 6018元 在加上 你第一次 的成本總數 7.953元 乘以1000股 等於7953
把2次的價格 加起來 等於 6018+7953=13971元 在用 一共投入的資金 除以 你股票總股數 2000股 最後 你每股成本6.9855元

計算公式(這是本人按自己的辦法,算出的100%准確)

用(每股價格)乘以 (股票數量)等於 股票買入花費 在加上 千分之三手續費 最後等於 一共投資的 金額 在除以股票數量就等 你持倉每股成本
股市有風險 入市須謹慎

Ⅹ 股票持倉成本到底怎麼算出來的

持倉成本價,有的只算買進的手續費,也有的是算上全部雙向的手續費。
在一個時期內連續分批(買入、賣出)交易某金融產品或衍生品(例如股票或期貨)後的交易總成本減去浮動盈虧的數額除以現持有數量得到的數值,即(單位)持倉成本。
持倉成本簡單的理解就是你買入股票或基金單價的成本;比如一次或幾次買入同一隻股票,那麼賬戶上顯示的持倉成本,就是指你購買股票最低保本價格(含手續費和傭金)。
本金就是你購買該股票或基金的成本總和,也就是總共花了多少錢。
1、假如你買的10元一股的股票有二股,總市值是20元;現在跌60%時你的總市值是8元,此時你賣掉其中的一股,剩下一股的市價是4元,每股成本是16元,但你手上有4元資金,總資金(含虧損)還是20元沒變;
2、但如股價跌到2元時再買回來賣出的那一股,雖然股票的市值也是4元,每股成本是9元了,但你手裡有2元的資金,總資產還是20元;
3、其實股價在2元時你可以買到2股的,這樣3股的市值是6元,每股成本是6.67元,虧損是14元,但總資產還是20元;
4、一旦反彈你就有3股在反彈,假如股價反彈1元,那你的股票市值就是9元了,虧損就是11元了,總資產還是20元;你若不做這種操作你的2股從2塊反彈到3塊,你的總市值只有6元,虧損是14元;
5、假如在3元時賣出2股,你手裡的資金就有6元了,但股價再到2元時你就可以買到3股了,4股的總市值是8元,成本就是5元了,虧損是12元;但你的4股再反彈到3元,總市值就是12元,虧損就成8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