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平台 » 最後一個計利稅交易日某股票
擴展閱讀
基金控盤股票好嗎 2025-09-12 09:54:36
華寶石油股票行情 2025-09-12 09:48:11

最後一個計利稅交易日某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7-16 19:50:25

A. 某人買了1000元的股票,過了一星期後,賣了1200元,在股市交易中買賣均需交1%的利稅,則這個人共盈利

1200-1000=200-(1000+1200)*0.01=178

B. T2日至前20個交易日的日均股票市值達到一萬元以上,T2日至前20個交易日這句是否是22個交易日

T-2往前推20個交易日即可

就是本交易日往前推2交易日之前的20個交易日,不含非工作日

比如今天7.20 周一,

因為7.19和7.18是周末,再

推2個交易日就是 從7.15開始往後推 20個交易日

滬市20個交易日平均10000, 深市平均5000申購一個新股號

滬市和深市的市值是分開算的,按每個交易日收盤持倉計算

賣掉當天就不計入股票市值

在前6天買了深市股票20萬元 ,如果一直這個市值,日均就是1萬,可申購深市新股1000股

如果是每天20萬,20X6除以20.日均就是 6萬,可申購深市新股6000股

但最大申購量不超過各新股申購的上限

C. 關於股票的買賣問題。

可以!白天在來解答你的問題
1、在交易時間,我出價12.52,是不是要等到股價降低到12.52時自動買入?
是的,價格到了12.52主動買入會優先成交,也就是有人在12.52直接買入的話,他會先成交,成交之後如果還有12.52的賣單,你就可以成交,如果主動性買入 把12.52的 賣單 全部買完了,那麼價格就會上升到12.53,你的委託買單就不能成交了..
買進股票的時候 現價買入的 主動性買單 會優先於 委託買單 成交..
2、當天如果沒有最低也沒有低於12.54,我的單就費掉了?
是的,沒有低於12.54,你掛的12.52就低了,不可能成交的..你的委託單無效
3、在交易時間,我出價12.57,是不是直接就可以購入?
是的,交易所 主機 撮合 成交 遵循 價格優先,主動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
比如 現價是 12.56,有多個人 掛單,甲12.56現價買入,買入時間9:30:25秒,乙掛委託單12.56買入,掛單時間9:30:15秒,丙掛12.56現價買入,買入單時間9:30:55秒,而你掛單12.57委託買入,掛單時間9:31:20秒;
按時間,乙 最早, 按 現價買入 和 委託單買入,甲丙 主動性 買入,優先於 乙..
那麼誰最先 成交呢?
第一個 原則 是 按照價格優先,所以你的12.57 是最優價格,你最先成交,第二個原則 主動優先,所以是甲和丙 的 主動性 買入 優先於 乙的 委託買單...第三個原則 時間優先,所以甲 先成交..
所以成交順序 你 >甲 >丙 >乙;
4、在非交易時間,我也做一次買入12.52,提交訂單,這支單在下一個交易日系統自動為我申請?
一般的委託買入都是 當天有效...第二天就失效了..
想要 在一段時間內 都有效,可以到營業部填寫書面委託單,不過行情一旦變化 ,你還要去撤銷委託..所以還是每天按照行情 掛 委託單...
(1)當日委託。即指委託人的委託期限只於當日有效的委託。

(2)五日有效委託。五日有效委託即指開市第五日收盤時自動失效委託。

(3)一月有效委託.一月有效委託即指每月末交易所最後一個營業日收時自動失效的委託。

(4)撤銷前有效委託.撤銷前有效委託即指客戶未通知撤銷,則始終有效的委託.產生此種委託的理論認為,有的客戶深信市場力長期發展的作用,因而無須計較暫時的得失,也不計較較長時間的等待。
以委託性質劃分,委託可分為買進委託或賣出委託。前者指可戶委託證券商買進某種證券,後者指客戶委託證券商賣出某種證券。

券商的工作人員接到客戶的委託指令後,應立即填寫委託書。

深圳證券交易所規定,委託,買進的委託書必須紅色印製,屬於賣出者以藍色印製.委託書應記載委託人姓名、股東代碼、委託日期時分、證券種類、股數或面額、限價、有效期間、營業員簽章、委託人簽章、委託方式(電話、電報、書信、當面委託),保管方式(領回證券、集中保管),並應附註下列各款內容:

未填寫」有效期限」者視為當日有效。

委託方式應予標明。

書面或電報委託者應粘附函電。

未填寫「限價」者視為市價委託。

5、我想等到股價漲到13.65賣出,在交易時間我提交一支訂單,是不是系統幫我申請,如果滿足條件即可自動賣出?
你的委託單 會存在 交易所的交易主機裡面,當價格到了13.65,交易所住機會讀取 你的 委託賣單,進行 撮合成交....
6、如果沒有漲到我的期望價格,這支單還存在嗎?
當天一直存在,價格未到,你的委託單會存在 交易所交易主機里...到了你的價格 就自動讀取,進行成交
7、在非交易時間我提交了賣出訂單,在次日系統即可按我的期望價格賣出?
不同的公司 規定不同,有的要求 24:00之後 才可以提交委託 賣單,有的 證券公司可能 20:00之後 就可以提交了..
保險起見,你可以在早上 再提交 委託賣單,那麼系統就會按照你 的期望價格 賣出.
(前提是 漲到了 你的 期望價格)
8、在交易時間,我賣出價為12.54,是否可以直接賣出?
是的,,價格優先 原則..現價 12.56,你的價格比它低,當然可以成交了,,,就好比 市場上 蘋果 都賣12.56一斤,你突然賣 12.54一斤,當然先買你的,所以你會優先成交,,

問題補充:

我可能不滿足每天時刻都盯在電腦前的條件,最需要的就是提交一支賣出單,設置一個價格,達到我這個價格,系統就可以自動幫我賣出;或者設置一個止損價格,跌破我的底線就會自動賣出。望高人幫我提供方法。謝謝!

這個 去 營業部 填委託單,有效期 根據需要 寫長一點..就可以了///
但是股市變幻莫測,也許一天就 跌很多,一天漲很多..對於你 的 長期有效委託
沒意義. 你所指的 委託方式 只適合 做中長線的人,他們可以無視 股市一定幅度的下跌..一般都會設定一個 底線,然後在設定一個 目標值..他們的底線 可能會是 跌30%才止損,漲到25%就賣出..
你呢?如果你的 止損 止盈 設置的太小,委託就沒有意義..基本上當天就可以成交了..股票每天的波動幅度 都不會太小的.

D. 請教一下各位:往年的國慶前後股市是何走勢國慶前夕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歷史情形是怎樣的謝謝解答!

數據顯示,2001年-2004年的「大熊市」期間外,「十一」前一周A股市場均呈現下跌走勢,但波動幅度不大,而節後走勢漲跌各半。

2001年:國慶節前的A股市場走勢是下降通道,雖然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收於1764.87點,幾乎平盤報收,但節後第一個交易日高開後就直線走低,最終收於1726.53點,急跌2.17%。

2002年:國慶節前的A股市場走勢也運行在下降通道中,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以1581.62點報收,小跌0.38%。節後第一個交易日則低開低走,收於1562.99點,急跌1.18%,隨後A股市場繼續調整。

2003年:國慶節前的A股市場走勢同樣運行在下降通道中,但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已止跌企穩,收於1367.16點,小漲0.87%。節後第一個交易日承接節前的止跌企穩走勢,低開高走,收於1371.69點,隨後就藉助於「五朵金花」的彈升而走出一波跨年度的彈升行情。

2004年:國慶節前的A股市場出現過井噴的「9-14」行情,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收於1396.56點,急跌1.65%。但長假過後,可能受到「9-14」行情餘威的影響,上證綜指出現大漲走勢,收於1422.93點,大漲1.89%。但隨後多頭寡不敵眾,最終再度調整。

近8年A股十一前後漲多跌少

統計過去十餘年「十一」前一周的走勢發現,除了2001年-2004年的大熊市期間外,從2005年-2012年這大幅震盪的8年時間里,「十一」長假的前一周市場以上漲為主。只有2009年和2011年出現下跌,2009年在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之下,加上創業板上市,從2009年8月初到9月底這段時間里大盤以回落為主,當周市場維持了前期的下跌走勢,並創下了階段性低點,「十一」假期之後就出現一波近三個月的上漲行情,累計漲幅在20%左右。「十一」前一周漲幅最大的是2008年,2008年「十一」假期之前,政府出台了多項救市政策,其中重磅利好是下調印花稅,「十一」前一周大盤累計漲幅高達10.54%。

E. 股票交易的交收時間是T+1 16:00,也就是交易後的第二個交易日收盤後才完成交收。

目前,我國A股實行的是T+1交易制度。我想你的理解應該有誤,只有以前深市權證交易才實行過T+1到16:00交收。
首先我們要明白兩個概念:【清算】和【交收】(【交割】)
【清算】是指對應收應付證券及價款的軋抵計算,其結果是確定應收應付凈額,而並不發生財產實際轉移。
【交收】是指對應收應付凈額(包括證券與價款)的交收,發生財產實際轉移。也就是賣方向買方交付股票,而買方向賣方支付價款。

在A股而言,交易的過程是……
在T日,表面上我們看到當時買入(或賣出)股票,資金就被轉出(或轉入),其實當時只是完成一個初步的過程,就是買股票的先扣起你的錢,賣股票的先扣起你的股票。
到了收盤後16:00時,通過結算系統【清算】確認無誤後,才把交易確認下來,並最終通過【交割】把股票向買方轉入(並登記股權等),把資金向賣方轉入(並轉移股權到買方)。
到了T+1日,完成清算交割後,我們才真正擁有股票(或資金)的所有權。

F. 節前最後3個交易日要不要賣股票

根據滬深交易所的春節休市安排,2月15日(除夕)至2月21日休市。這意味著在下周,A股市場在春節前僅剩下3個交易日(2月12日至2月14日)。

一位券商營業部的投顧總監,近期有很多投資者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咨詢,主要就是詢問大盤後市走勢如何,究竟是應該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

「海外市場在春節期間竟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確會影響A股市場在節後的表現,現在也不好妄加猜測。但是從近期的市場表現可以看出,在市場波動加大的同時,個股分化也更加明顯,大家沒有必要過於糾結於持股還是持幣過節。」這位投顧總監認為,如果是對自己持有的股票沒有十足信心,那麼完全可以賣掉股票持幣過節,畢竟股票不是生活的全部,利用春節假期開開心心地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的股票基本面和成長性都沒有問題,而且也已經發布2017年業績預告,並且股價和市盈率均不是高位,那麼持股過節也未嘗不可。

「持股過年」仍然可行?

國泰君安在最新的研報中表示,當前「持股過年」仍然可行。一方面,上市公司業績地雷的現象以個案為主,相反,業績虧損企業數量仍在改善,且基金重倉股相對於2016年已明顯集中於業績預告良好的股票,市場對大小「風格切換」疑惑的消除,反而可能讓優質資產繼續獲得流動性溢價。另一方面,其認為前期全球調整主要基於流動性的擔憂,但國內從2017年已經步入金融去杠桿和基礎貨幣投放趨緊的通道,預期上反而存在修復空間。同時,增量資金入市趨勢仍然明顯,而全球流動性的調整其實是來源於經濟復甦,因此不用過度悲觀。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目前的行情波動較大,上證指數連退3500點、3400點、3300點、3200點等整數關口,同時部分上市公司股東爆倉,已經是最壞的時候。如果是已經持股的投資者,此時如果選擇離場,那麼賬面損失就變為實際損失。如果投資者在現階段處於持幣狀態,考慮到近期行情波動不確定性很強,加之即將進入春節長假,因此還是繼續觀望為上。

「投資者要相信此次行情深度回調是外盤波動及降杠桿、擠泡沫、資管新規等系列政策的綜合影響,不需要對資本市場的未來失去信心,風清氣正的市場環境會帶來更多機會。」沈萌說。

「最近幾天市場波動比較大,很多人都不敢持股了,但是我們認為實際上現在恰恰是布局全年的好時機。」招商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侯春曉表示,十多天前,也即上證指數處於3500點上方的時候,很多人都給出了市場看多的理由。現在回看一下不難發現,其實之前看好市場的那些理由並沒有發生變化,只不過是現在很多股票的價格又便宜了很多。

侯春曉說,招商證券在半個月前的周報中就認為,2017年四季度,證金定製基金大幅減倉,前期漲幅較高的白馬藍籌股遭到不同程度減持。數據顯示,去年二季度以來基金倉位連續下降至20.16%,處於歷史最低水平。五隻基金在四季度重點配置低估值藍籌股,在季末不同程度減持。目前市場情緒總體偏樂觀,市場指數回升。但歷史數據顯示,春節前幾周A股交易活躍度大概率會下降。未來市場如出現劇烈波動,當前的低倉位將有利於國家隊靈活操作,維護市場總體穩定。

「上證指數從3587點調整以來,調整的最大幅度已經超過10%左右,調整的空間基本已經到位,但是時間上可能還不太夠。」侯春曉說。

哪類股票更安全?

侯春曉和他的同事對過去15年(2003-2017)春節前後A股的表現進行統計後發現,春節前後A股大概率會上漲,春節前五個交易日至春節後五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上漲概率為93%,平均漲幅4.5%。其中,春節前五個交易日上漲概率93%,平均漲幅2.8%;春節後五個交易日上漲概率87%,平均漲幅1.7%。

究其原因,包括:一季度銀行信貸擴張,保費收入一季度佔比最高,年底至春節前居民手中可支配資金增加,兩會前後政策預期提升和主題炒作氛圍濃厚。具體而言,今年2月份監管政策落地節奏或有放緩,對市場情緒和流動性的邊際影響會有所減弱。疊加前述的一系列季節性因素,春節效應或將再現,在短期的回調休整以後春節前後市場反彈概率較大。

「從過去幾年的情況來看,上證綜指在春節之後基本都會上漲,而且往往上漲的時間不止是一個星期,有時會長達5個星期,從2月份一直漲到4月份。」

對於選擇持股過節的投資者,侯春曉建議應該盡量選擇每個行業當中規模較大,估值較低的龍頭公司。中小創公司一定要是那種市值在200億元至300億元以上,市盈率在30倍以下的品種。而主板標的則是要尋找那種市值在500億元以上,市盈率在行業里處於較低水平的公司。

國泰君安在研報中認為,春節後獲得超額收益的幾率高的行業主要分為兩類:消費(及其中游材料行業)、周期行業。表現良好的消費類包括紡織服裝、農林牧漁、家電,由於我國春節傳統的消費習慣,上述行業具有明顯的節日效應,近十年來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升,使得上述行業在春節旺季不斷創下新高。表現良好的周期行業包括有色金屬、化工、建材、電氣設備等。

「選擇持股的投資者一定要跟蹤國家政策,選擇承擔重要國計民生的國有股、藍籌股、大盤股以及具有戰略新興產業背景的、含金量高的、基礎扎實的科技股。」沈萌則表示。

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