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每天每支股票都有人交易
原因是
1、股票市場比較很廣闊的,投資者和上市都是很多的。(主要是利益的驅使,投資者都希望套利,上市公司都希望融資)
例子:根據《新京報》報道,截至15年4月17日,A股賬戶數為1.98億戶,其中主力為「一人一戶」,按每人都擁有滬深賬戶計算,約1億中國人是股民。毫無疑問,股民積極參與交易會帶動A股市場的人氣,對推動近期大盤走勢具有積極作用。
2、電子化的交易方式也是促進股票交易不斷進行的重要原因(交易成本大大的減小,交易更加便捷)。
注意:股票並非是每天都交易,法定節假日都是不交易的,場外市場除外
也不是每隻股票都能交易的,比如停牌的股票。
㈡ 股市是什麼每時每刻的起伏是誰來操作呢
股票市場就是個倒騰股票的地方。不同的人對股票的預期不一樣,有些覺得某些股票會漲,他就會選擇買入,等待股票價格漲高,賣出。有些人覺得股票會跌,那他就會選擇賣出,等股票跌到一定程度,再買回來~~~
股市也是個市場,價格的變動是股票的供求變化引起的~~~
㈢ 股票的成交是誰在敲定的
交易所終端電腦,以價格優先時間優先數量優先排序自動搓合成交,只要滿足條件即時成交,具體時間以前看過報道,好像上海交易所的終端是目前全球最快的,幾萬分之一毫秒還是幾十萬分之一毫秒搓合一次,反正很快啦
㈣ 每支股票每天都有人在買賣嗎
不是每天都有人買賣
股票只有在交易日才有人進行買賣,一般周末,節假日股市都休市不能進行買賣
根據證監會《關於2015年部分節假日放假和休市安排的通知》要求,上交所今日發布了2015年全年休市有關安排通知。
一、休市安排
元旦:1月1日至1月3日休市,1月5日起照常開市。另外,1月4日為周末休市。
春節:2月18日至2月24日休市,2月25日起照常開市。另外,2月15日、2月28日為周末休市。
清明節:4月5日至4月6日休市,4月7日起照常開市。另外,4月4日為周末休市。
勞動節:5月1日至5月3日休市,5月4日起照常開市。
端午節:6月20日至6月22日休市,6月23日起照常開市。
中秋節:9月27日休市,9月28日起照常開市。另外,9月26日為周末休市。
國慶節:10月1日至10月7日休市,10月8日起照常開市。另外,10月10日為周末休市。
二、有關清算事宜,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安排進行。
三、有關春節、國慶節測試事宜,上交所將另行通知。
㈤ 股票到底是誰在操控股民賺的錢又是從哪來的
不排除有坐莊的股票,但是股市裡不可能每隻股票都被莊家控盤。說到底股價的漲跌,就是由股市的供求關系決定的。大家都看好一隻股票都去買,自然就把股價抬上去了,反之也一樣,大家都拋售一隻股票,自然就促使股價下跌。因此說股市裡的游戲就是零和游戲,股民賺的錢是從賠錢的人手裡賺來的。
從宏觀看,股市是個零和游戲。社會的資金進出股市,進入多,股市漲;退出多,股市跌。但無論漲跌,社會資金或財富總量是不變的,只是股票和資金的持有人通過交易變換一下位置。
那股票是怎麼漲跌:
股票的價格是通過交易活動確定的。在一個價位只要發生了交易,這個價位就被確定為所有股票的價格。問題是,一次交易的最低額只要一手即可,也就是說,確定價格的行為只需要極小的交易量就能做到,完全不需要所有的股票都以相同價格跑過來交易一遍。這就造成一種錯覺:漲的時候股票的市值增加了,那就要相應的資金在那裡「站崗」等著;而跌的時候股票市值減少了,相應的「站崗」的資金也減少了。增加和減少的資金二者一相減,問題來了,一部分資金不見了!於是我們就會一頭霧水--這不見的資金去了哪裡:
其實是我們的邏輯犯了錯誤。市值的確定只是經由很小量的交易就「完成」了,而實際上,這時完成的根本不是整個市值的交易,只是完成了一個認可--所有股票對這次交易的認可,真正的交易也就是總市值的交易卻尚未發生!在真正的交易尚未發生的情況下,所謂的市值只是一種假設!而作出這個假設的最低成本只是一手股票。
現在引入了假設的成本的概念,市值的假設是需要成本的。這個成本可是真金白銀,所以,社會總資金要分出一部分實量到股市來參加市值假設的活動。這個活動進行的時候,理論上所有的股票都承認某種已經被認可的價格。這樣就有了一種供需關系,股票代表供給方,資金代表需求方。當社會資金流入股市增大時,強烈的需求刺激股票價格上漲。反過來,資金由股市流出回到社會,需求減少,股票價格下跌。當參加市值假設活動的資金進出平衡,供需關系也趨於平衡時,股市牛皮。由此看來,所有的股票價格漲漲跌跌,都與真金白銀的資金進出股市有關,資金多時股票漲,資金少時股票跌。
但是這些資金,
1、它與市值不是一回事,市值只是一種理念上的「值」,因為股市永遠不發生總市值的交易;
2、它不創造市值,它只參加市值的假設,換句話說,它只發現市值;
3、它是社會總資金的一部分,而且它也不參與社會總資金的增加和減少。在這里,社會總資金是一個常量,不發生變化。也就是說,股市市值的變化不會引起社會總資金的變化,能夠引起社會總資金變化的是社會的生產活動,不是股市的市值假設活動。
當然,實際的情況要復雜的多,這個推論過程簡化甚至排除了許許多多的細節。
㈥ 股票里的買賣到底是誰在買賣的
好像是說證交所充當所有買方的買方,所有賣方的買方
㈦ 每時每刻的股票價格是什麼決定的
股市開盤後,股票時刻都有人在買賣交易,在相應的價位有人成交,就顯示相應的價錢。
㈧ 求大神請教:股票價格為什麼每時每刻都在變是什麼導致當初雷曼兄弟股票一周暴跌77%直接破產股票價格
股票每時每刻都有人交易。舉個例子。
比如現在有一隻股叫魔獸世界。
他又2萬股,這只股定價是17.8有人有200股它18塊想賣,有人18塊給他買了。這樣這只股的價格就變成18了,比17.8的價格漲了0.2元。這樣就是股價漲了。反之就是跌了。
這個上漲和下跌的時候人們的對這只股的心態是不一樣的,上漲和下跌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強阻力位,上漲突破強阻力位的時候,因為大家對這只股的上漲幅度都會有一個預期,比如有的人說漲了10個點我就覺得這只股OK了,那他就拋掉了,有人說15個點我拋,所以上漲總是要帶量的,沒有量就推不動。
下跌就不一樣了,下跌的時候突破了阻力位以後,以為前期的阻力都是李現在的時間比較長了,阻力比較小了,只有很少的人還在那個價格沒有拋,所以下跌的時候都不知道會下跌到哪裡沒有人敢接盤,而且下跌的時候大家都不敢拋所以無量就能下跌。
這個短短幾天能摧毀一個公司,不是股票摧毀的是他的整個信用體系完蛋了。
他做賬的時候把他的信用貸款和風投什麼的都估值放到他的資產裡面了。但是金融危機來了,他發現他的原來評估的資產都是垃圾了。全都一分不值。所以一從新評估一下就完蛋了。也許他能扛過金融危機這些企業的股價上來他能回收成本,但一下就爆倉了。沒辦了。
㈨ 股票的價格為什麼每分鍾都在變是誰在操控
股票價格是撮合而成,也就是通過交易時間的買賣雙方下單子(委託)的價格,由一個系統將這些價格統計撮合而成。所以說買股票是買預期,大家都預期價格上漲自然下單子的價格就高上去了,撮合出來的數據也就高了。
我爸總看「和訊」網,不過我的建議是想炒股要先學經濟學,一定要有宏觀經濟學基礎才能聽懂看懂股市的報道。譬如降息對整個經濟環境的影響,從而對股市的影響。(現在的降息周期是進入了寬松的貨幣政策階段,政府為了減少銀行存款,從而增加市場貨幣供應,流入股市的錢多了,自然對股市是一個利好)
下面是粘來的,希望你能更明白:
每一個交易日中,股票的競價分為集合競價和連續競價兩部分。
目前,滬、深兩家交易所均存在集合競價和連續競價方式。上午9:15--9:25為集合競價時間,在集合競價期間內,交易所的自動撮合系統只儲存而不撮合,當申報競價時間一結束,撮合系統將根據集合競價原則,產生該股票的當日開盤價。
集合競價結束後,就進入連續競價時間,即9:30-11:30和13:00--15:00。投資者的買賣指令進入交易所主機後,撮合系統將按「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進行自動撮合,同一價位時,以時間先後順序依次撮合。在撮合成交時,股票成交價格的決定原則為:⒈成交價格的范圍必須在昨收盤價的上下10%以內;⒉最高買入申報與最高賣出申報相同的價位;⒊如買(賣)方的申報價格高(低)於賣(買)方的申報價格時,採用雙方申報價格的平均價位。交易所主機撮合成交的,主機將成交信息即刻回報到券商處,供投資者查詢。未成交的或部分成交的,投資者有權撤消自己的委託或繼續等待成交,一般委託有效期為一天。
㈩ 股票的價格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是誰操控的
主要是莊家和機構,其次是小股民。
哪些因素是股票漲跌的原因(轉載)
http://www.adbritecn.com/data/stock/2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