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的理論價格計算題
(股票黑馬研究分析預測推薦網) 。這個網站有一些股市馬經,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總結經驗。
還有K線講解,是讓你學習看盤技巧的。
沒有操盤經驗,沒有看盤技巧,可以說你就是瞎貓撞死老鼠,撞到了還不一定能及時吃完走人。
另,該網站每天都有千股千評,你可以查詢自己所購買的股票,看是否有大單買入,或者賣出,來決定下一步該如何。機構內參和卷商看盤,只是一個借鑒。
我一般會把那上面推薦的股票放入收藏,然後細心觀察,從中再選擇好的。畢竟如果讓我直接在滬深兩市選,根本看都看不過來呢。祝你成功。
② 小李買入甲股票的成本為20元,請詳解
當甲股票價格達到或者超過22元(期權的行權價格)時,小李均可以獲得最大潛在利潤,即2.8元。這是因為,如果在期權到期日股票高於22元的行權價格,認購期權將會處於實值狀態,其持有者會行權,小李作為認購期權的出售者,將會被指派行權。因此,小李的股票會以22元的價格出售,結果他獲得的利潤是2.8元,這個利潤是權利金0.8元加上股票所得2元計算出來的。需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無論股票價格漲得如何高,如果備兌賣出的認購期權被指派,股票就會被按照行權價賣出。因此,股票所得為認購期權的行權價(即22元)和股票購買價(即20元)之間的差額。
③ 財務管理的計算題,尋求幫助!!!
先來兩個,要去上課了,晚上回來補起。
1:
(1)甲公司證券組合的β系數
=50%*2+30%*1+20%*0.5=1.4
(2)甲公司證券組合的風險收益率(RP)
RP=1.4*(15%-10%)=7%
(3)甲公司證券組合的必要投資收益率(K)
K=10%+RP=17%
(4)投資A股票的必要投資收益率
K=[1.2*(1+8%)]/12+8%=18.8%
(5)目前A股票的實際價值根據股票估價模型得
PV=[1.2*(1+8%)]/(18.8%-8%)=12元
等於其目前市價,所以目前出售的話對甲公司沒有利益。
2:
(1)每年折舊=200/5=40萬
計算期內凈現金流量
初始投資:NCF=-200萬
營業現金流量:每年均為相等NCF=凈利潤+折舊=60+40=100萬
終結現金流量:NCF=0
列表為:
年份 0 1 2 3 4 5 6
凈現金流量:-200 0 100 100 100 100 100
(2)凈現值NPV=100*PVIFA10%,5*PVIF10%,1-200=144.62萬>0
所以該方案可行。
4.由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可得 流動負債=流動資產/流動比率=54000/2=27000
又由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可得期末存貨余額為54000-27000*1.5=13500
由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可得
銷售成本=存貨周轉率*存貨平均余額=4*[(30000+13500)/2]=87000
由於除應收賬款外,其他速動資產忽略不計
所以年末應收賬款=流動資產-年末存貨=54000-13500=40500
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收入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400000/[(25400+40500)/2]=12.14次
5.(1)原始投資額=800+600+100=1500萬元
終結點現金流量=400+200=600萬元
(2)不包括建設期的回收期=1500/400=3.75年
包括建設期的回收期=2+3.75=5.75年
(3)該方案凈現值
NPV=400*(PVIFA10%,12-PVIFA10%,2)+600*PVIF10%,12-800-600*PVIF10%,1-100*PVIF10%,2=794.39萬元
NPV=794.39>0,所以該方案可行。
7.公司原有資本結構中債券以及股票的資本成本為
債券=9%*(1-30%)=6.3%
股票=1/10+3%=13%
方案甲:
新發行債券資本成本=[12%*(1-30%)]/(1-3%)=8.7%
股票資本成本變為=1/8+3%=15.5%
股東權益為=8*80=640萬
公司總資產=600+600+640=1840萬
方案甲籌資後公司綜合資本成為為
=600/1840*6.3%+600/1840*8.7%+640/1840*15.5%=10.3%
方案乙:
新發行債券資本成本=[10%*(1-30%)]/(1-2%)=7.1%
新發行股票資本成本率=1/[10*(1-3%)]+3%=13.3%
公司總資產=300+600+80*10+30*10=2000萬
方案乙籌資後公司綜合資本成本
=600/2000*6.3%+800/2000*13%+300/2000*7.1%+300/2000*13.3%=10.2%
由於乙方案籌資後公司綜合資本成本較低,所以選乙方案。
8.經營杠桿DOL=(S-C)/(S-C-F)=(200-200*70%)/(200-200*70%)-20=1.5
財務杠桿DFL=EBIT/(EBIT-I)=[200-200*70%-20]/{[200-200*70%-20]-80*40%*8%}=1.07
復合杠桿DCL=DOL*DFL=1.5*1.07=1.6
9.根據存貨模型
最佳現金余額N=根號下(2*2800000*150)/20%=64807元
全年現金轉換次數=2800000/64807=43.2次
現金管理總成本=64807/2*20%+43.2*150=12961元
第三,六題不會勒··
④ 急!!!急!!期貨基礎計算題,請高手幫幫忙!
一、1、由於出口商擔心價格上漲,因此需要做買入套期保值。100噸大豆在期貨市場上是10手。
因此該出口商應在簽訂大豆現貨合約的同時買入相等噸數的期貨合約作為保值。
2、1月17日,現貨價3100元,期貨價3180元
4月17日,現貨價3200元,期貨價3280元
該出口商在1月17日選擇買入套期保值10手(100噸)大豆。4月17日,現貨虧損(即每噸需多付的成本)為100元/噸,期貨的盈利為100元/噸。期貨的盈利正好可以對沖現貨多付的成本,這樣該出口商實際購進的大豆的成本價仍是3100元/噸。
此次買入套期保值起到了完全保值的效果。
二、期指盈利為:4034*20%*50*5=201700港元
現貨股票虧損為:1000000*5%=50000港元
因此該投資者收益為:201700-50000=151700港元
⑤ 股票瞬時價格怎麼決定的
股票實時價格由當時委託單的買賣力度決定。問題里的案例確實成立,但市場會有糾錯機制來調節,同時羊群效應也會讓股價更加偏離實際價值。
⑥ 趙先生將甲乙股票賣出 甲股票賣價1200元盈利20% 乙賣1200元虧損20% 那兩種股票合計盈利還是虧損
甲乙股票各假設100股:
甲:買入價為10元,用去1000元 現在賣1200 符合盈利20%
乙:買入價為15元,用去1500元 現在賣1200 符合虧損20%
買入甲乙總價值1000+1500=2500
賣出甲乙總價值1200+1200=2400
故虧損2500-2400=100
⑦ 數學問題
1 假設定價x 那麼如題
x*0.75+25=x*0.9-20
x=300元
2 甲股票原來的價值=1500/(1+20%)=1250元
乙股票原來的價值=1600/(1-20%)=2000元
那麼原來的成本1250+2000=3250元
賣出1500+1600=3100元
賠了3250-3100=150元
3 假設甲成本x,乙的就是500-x
1.35*x*0.9+1.4*(500-x)*0.9=657
x=300元
所以甲成本300元,乙成本200元
⑧ 股票運行機理是啥比如公司發行股票,會不會無人買股票每天在交易,市值在變化,公司如何使用募資。
我對股票的理解(絕對原創和別人思想的結合 主要講了5點)
1賺的錢從哪裡來 賠的錢去了哪裡
錯誤的 好比打麻將 4個人每人有100元,共400元,走的時候有人賺了,有人賠了,但是賺的錢數等於賠的錢數,總和沒變,這是因為這是一個小環境。這是一種零和游戲。其實股票也是???既是也不是看你如何理解
正確的 好比買房子 第一個人10萬買了房子,20萬賣給第二個人,賺了,第二個人再30萬賣給第三個人,也賺了,第三個人再60萬賣給第四個人,也賺了,第四個人現在擁有了房子。可見,前三個人都賺了,共賺了50萬,那麼錢從哪裡來呢,是從第四個人嗎,第四個人60萬買了原來10萬的房子,他賠了50萬嗎,而如果現在第四個人賣房子的話,他能賣100萬,他到底是賠了還是賺了,問題很難解釋,這是因為這是一個大環境,東西(資產)(房子)沒有增加,還是四個人才一套房子,但是虛擬的(錢)東西卻出入很大。一句話:東西還是那個東西,就看你認為他值多少錢。可見股票的賺與賠是沒有關聯關系的,在極端情況下是存在大家都賺錢的情況的,即使有人賠了,有人賺了,但是賺的錢數並不等於賠的錢數,總和改變了。從股市2000點到6000點,大家都賺,從6000點到2000點,大家都賠。
另一方面也可以證明股票像房子,賣房子就必須有人買才能賣,賣股票也如此,炒過股的人都知道的。因為股票是一種股份,總和必須是100%,不能只買不賣,也不能只賣不買。你買了你就有了這個公司的股份,你就是股東,(雖然是很小的股東),你的股票就對應了這個公司的資產,比如房子,土地,機器等等,可見股票只是將實物房子虛擬化了,為了好進行買賣,和買賣房子等實體實質上是一樣的,股票也是一種商品,是市場的一部分。舉個例子,不一定精準,比如四川長虹每股80元,就相當於該公司的那一平方毫米的土地價值80元,每股40元,就相當於該公司的那一平方毫米的土地價值40元,你買不買,賣不賣,跟房子是一個道理,你認為值有人認為不值,你認為不值有人認為值。繼續,如果這個公司賺錢了,總資產就增加了,每一股對應的資產也就增加了,(股票也就漲了,)???你也就賺了,在極端情況下,是存在所有的公司都賺錢的情況的,那麼所有股民就都賺了錢了。反之就是賠了。???道理相同。那麼股票憑什麼漲憑什麼跌,房子憑什麼漲價,憑什麼跌呢(大家都光見房價漲了),是憑人們認為值不值決定嗎,還是說這個公司賺錢賠錢決定的,還是說這個股票想買的人多,想賣的人少就漲,反之就跌呢。請看下面
2 什麼因素決定這支股票漲和跌,為什麼漲跌
我認為是首先是大環境決定的,即所謂的經濟景氣不景氣,大環境太復雜,不太懂,不說了。大環境好,垃圾股也漲。大環境不好,績優股也跌。
下來就是剛剛提到的那三個因素,其實他們是有因有果的,這個公司因為業績好,大家信任,所以想買的人就多,想賣的人就少,所以人們認為就值錢。還有其他因素一下
1供求關系(買的人多價格上漲)
2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好股價就高,就漲得快)
3莊家人為操縱(莊家收齊籌碼後開始拉升,股價上漲)
4大眾投資者信心(人民群眾都認為以後會漲,股價現在就會漲)
5周邊市場或宏觀形勢影響(外國都漲、國內不打仗……股價漲)
6公眾對未來政策、形勢等發展趨勢的判斷(大家都認為以後一段時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股價漲)
7其他投資品種的收益高低(存款、其他投資收益率太低,不如作股票,股價也會漲)
8老百姓或機構手上閑置資金量規模(大量閑置資金需要投資項目,股票漲)
一、經濟因素
國家實行何種經濟發展思路,是快速還是慢速發展本國經濟等因素.
二、政策因素
國家實行何種政策,鼓勵出口,還是鼓勵內銷等種種政策面的因素.
三、政治和社會因素
國家主權是否統一,政局是否穩定,社會是否動盪不安等因素.
四、證券市場內部的原因
證券市場的管理層是否穩定,是否有不良制度,或者不公平制度的存在等因素.
五、上市公司內部的原因
上市公司是否有不規范操作,及否有利好及利空的消息發出等因素
3但是還是不太懂,這個股票漲了一毛,還是一塊,如何計算得到的。
股票的供給與需求發生了變化,造成價格的變動.這個變動是通過衛星或者別的途徑最後由」上交所」或者」深交所」的電腦撮合成交的.
成交的規矩是根據」價格優先」,同一價格」先來後到」次序辦理的.漲幾毛,跌幾毛撮合過程中是完全自動的.再由衛星或者網路將各種數據即時傳輸到全世界需要用到它的地方.
4海外上市利與弊 A股B股深滬基金的區別 再研究
5股民買股票的錢,去了哪裡,給了該公司了,當然只有第一次,即上市時,後來股民之間的買賣便與該公司無關了,公司上市的目的便是募集資金,那可不可能股票賣不出去(指第一次發行),應該不會,因為上市價格比較低,所以好賣。(只是個人理解)
大概的過程就是這樣了.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會從政策、資金、國際環境等等來找答案,這是不錯的,尤其是政策因素的影響,永遠是伴隨著股市運行的;資金就更不用說了,有資金流入,股市當然上漲,流出即下跌了;國際環境——包括匯率、主要股票、期貨市場價格變化、戰爭等等都會影響到國內股票市場。但是,很多人都忽視了重要的一點:股票市場具有它自身的運行規律!
股票的買和賣,其實就是買賣雙方的心理博弈,成交價格是買賣雙方的利益平衡點,所有的因素最終都通過買賣雙方的心理反映到價格上來。所以,股票市場的運行是以市場信心為基礎的。是市場心理的具體反映:低買高賣、快漲回調、急跌反抽,這都能解釋為:市場上取得某種共識——平衡!雖然在股票市場中,不平衡是常態,但是偏離平衡太遠了,它就要回歸平衡,就象鍾擺一樣,這就是規律。所有的因素都在這個基礎上發揮作用,你可以打破趨勢的進程,但不可以改變趨勢。這就是規律的作用!例如:上升趨勢中,1996.12底由於滬市上漲過猛,中央發了個文件,造成連續三天大跌,絕大部分股票三天內以跌停收盤,但是市場該漲的還是要漲,不會因為政策因素而轉向,97年上半年一直繼續在漲;同樣,在2242點以後,下降趨勢出現後,政府也多次出台了救市政策,但是均未奏效,原因就是市場還沒有回歸到位!
簡單而言,影響股票市場的因素既有基本面的因素,也有市場其本身的運行規律,有些時候基本面因素影響大一些,更多的時候規律所起的作用大一些。
對於大盤而言,高位容易形成頭部,低位容易產生底部。
應該說,市場的高與低是相對的,原來的高位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成低位,同樣,原來的低位也可以變成高位,但是在一個時間序列(一波牛市行情)里,高的就是高的,低的就是低的。有人要問:為什麼不能創新高?問得好。資金停止流入了當然就不能創新高了。又問:資金為什麼停止流入?答:因為覺得市場價格在高位,沒有盈利空間。再問:如何判斷市場在高位?答:市場心理影響到市場信心。
在股票市場上混的,都或多或少想從過去探知現在,從歷史推導未來,那麼,大盤的運行軌跡、時間、關鍵點位、支撐與壓力等等,都會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影響我們的判斷,因為市場相信:歷史會重演——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而已,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高位和低位,而主流意見就是真理。
頭部因資金不再流入而形成,底部是資金流出萎縮而產生;頭部與底部之間是趨勢。
當空頭趨勢形成時,資金在流出,持幣者是不會介入的,只有在資金流出枯竭時,也就是成交量萎縮時,資金才會大規模入市,並且一舉扭轉趨勢。
確定多頭趨勢以後,在沒有形成頭部之前,它會繼續上漲,資金會不斷地流入。
需要明確一點是資金與趨勢的關系。
資金在空頭市場末期的流入,改變了市場的趨勢,使之由下降轉變為上升,由此看來,適乎是資金在主導著趨勢。其實不然,市場不平衡是常態,在空頭運行地極點後,市場已經具備反向修正的條件,資金乘勢入場形成合力,趨勢形成後又吸引更多的資金進來,將市場推高。如果資金是在多空平衡點上入場會怎麼樣呢?會形成盤整,也就吸引不了其他資金進來。所以說,資金和市場的關系是,兩者互相影響,但是先有趨勢後有資金。(這一點,在樓市也適用,政府總是以為房價高是抄家的緣故,其實房價不漲,誰去抄?)沒有趨勢肯定沒有資金。
資金是影響股票市場漲跌的直接因素,但是,決定資金流入與流出的是市場信心。
人的心理活動影響了判斷,判斷決定了行為,行為又導致了後果。
如果覺得上面說的還有點道理的話,現在做個小測驗。
1、假設你有一筆錢要投入股票市場,在綜合了軌跡、時間、成交量等等歷史因素後,你認為在什麼點位介入比較保險?(安全第一,盈利第二原則)
2、如果覺得目前的點位是底部,那麼現在的成交量是否已經達到萎縮的地步?也就是說:資金流出枯竭了!如果真的是,當然離底部不遠,如果否,就慢慢地等吧。
小故事1
股市:一個賣燒餅的故事
--------------------------------------------------------------------------------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
甲說好無聊。
乙說好無聊。
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 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這樣?在ROE高企,資產有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
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說是有兩個經濟學家,在馬路上散步,便討論經濟問題甲經濟學家看見了一堆狗屎,思索著對乙經濟學家說。你吃了這堆狗屎吧,我給你100萬塊錢。乙經濟學家猶豫了一會兒,但是還是經受不住誘惑,吃了那堆狗屎,當然,作為條件,甲經濟學家給了他100萬塊錢過了一會兒,乙經濟學家也看見了一堆狗屎,就對甲經濟學家說:你吃了這堆狗屎吧,我也給你100萬塊錢。甲經濟學家猶豫了一會兒,但是還是經受不住誘惑,吃了那堆狗屎當然,作為條件,乙經濟學家把甲給他的 100萬還了回去。 故事還沒有完 走著走著,乙經濟學家忽然緩過神來了,對甲說不對阿,我們誰也沒有掙到錢,卻吃了兩對狗屎。。。甲也換過神了,思考了一會兒說:可是,我們創造了200萬的GNP阿!
⑨ 某人將甲、乙兩種股票賣出,甲種股票賣價1200元,盈利20%,乙種股票賣價也是1200元,但虧損20%,
假設買甲股票的成本是X,買乙股票的成本是Y。
X*(1+20%)=1200 X=1000
Y*(1-20%)=1200 Y=1500
那麼甲的收益是 1200-1000= 200
乙的收益是 1200-1500= -300
所以這次交易虧損100元。計算如上。
記得採納給分。
⑩ 假設A股票每股市價為20元,某投資者對該股票看漲,進行保證金購買。假設該股票不支付現金紅利,又假設初始
A股根本不是保證金交易,所以你不必要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