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平台 » 交易股票時若標出髙出
擴展閱讀
股票型基金投資什麼區別 2025-08-20 11:48:03
東方聯星 2025-08-20 11:22:32
陳清泉 2025-08-20 11:22:23

交易股票時若標出髙出

發布時間: 2022-02-13 06:38:45

買股票時出的高的價格大於當時市值怎麼辦

㈡ 投資者購買股票時若開出價格比較高就有更大可能買得股票

A股的買賣規則是價格優先,時間優先,也就是說相同時間掛的單子,誰出的價格高,誰優先成交,賣出的時候相反,價格低的優先成交。相同的價格,誰掛的單子早誰優先成交。

㈢ 股票在高位時拋出為什麼還會有人買進

至於為什麼股票在高位時拋出還會有人買進,據個人經驗,是因為每個人心中的低位和高位都是不同的,別人認為高位,自己可能認為低位,高手就是能發現別人的誤判,以自己認為的低位進高位出,賺取自己估價與標准價之間的差價。

然後來和大家說說高拋低進幾個例子:

一、股價在底部橫盤、不受大盤漲跌影響的股票,隨時吸納都安全,特別是K線的最後一根陰線或開始啟動向上突破時是最佳的低吸機會且獲利空間巨大。股市上的眾多黑馬股都曾出現過這樣的走勢

二、K線圖長期空頭排列、股價連下了幾個台階、跌破所有均線仍未止跌、日成交量呈現逐步萎縮狀、K值呈負值、J值在負值10—20處多日鈍化,乖離率在1至10以上鈍化、強弱指標在10以下鈍化。如果出現上述一個特徵的股票都會有一定的漲幅,上述特徵都具備的股票漲幅會十分巨大,獲利不僅可靠,還十分可觀。

三、運行在價格箱底、技術指標沒有明顯創新低的股票可大膽吸納,介入這樣的股票可以獲得穩定的收益。

股票的價位,到底是有誰決定的呢?

決定股票的價位是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1、公司的內在因素,例如盈利、成長性、管理能力等

2、國家的政策導向以及

3、短期投機、炒作等人為控制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但是我覺得這三方面因素相對影響力大。股市裡博傻理論非常有名,畢竟有人把股市形容為擊鼓傳花游戲。只要你不是最後的接盤俠,在中間都是賺的。

股市裡也分為長期投資和短期投機以及波段操作。

1、首先說一下長期投資,也許在有些人認為,股價翻了一倍,就是處於高價位。但是在主力認為只要該公司業績能夠繼續穩定增長,該公司就能夠繼續持有。例如貴州茅台、騰訊股份等

對於價值投資來說,當前的價位可能處於高位,但是過幾年之後往回看,該股價又是多麼的低廉。就像三聚環保,真正能夠守得雲開見月明,也就那幾位,王亞偉就是其中一位。而中間拋掉的又有多少基金經理。

因此價值投資,不是簡單的憑感覺來判斷價格是否處於高位,而是考慮公司的內在因素,盈利性以及管理能力等。還要關注未來政策的導向以及居民的生活消費習慣等。這時候考慮的是否處於被低估。

2、短期投機以及波段操作,這些都是受主力影響,隨時被主力玩弄。讓你神傷、激動。控制我們的心理。這時候價位的高低,是由主力決定,而不是我們判斷,而且我們的判斷錯誤概率非常之大。主力不可能讓我們把握到他們的心理,不然人家肯定玩完。因此這時候見好就收,是明智的選擇。畢竟我們也摸不清楚,主力什麼時候撤出,什麼時候再來一個回馬槍。與其去猜測主力行為,還不如嚴格按照自己的操作系統來。不要後悔,不要猶豫

股市中有句話,頂部一日,底部百日。那為什麼一隻股票在底部運行沒人買,到了一定高位後才開始技術分析進行買入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正如我上面所說,底部的築造是漫長的,作為散戶來說,我們無法知道主力是否已經看中這只股票,是否已經建倉完畢,或者比例。

為什麼在高位的時候還會有人買進?

1,底部的判斷非常困難,提前「抄底」的往往還是買在半山腰。

當前A股全天交成低於500萬的,每天都有10隻以上,這些股大都處於低位運行,但是否是底部很難知曉,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股會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參與這些股的只是極少部分抄底的人和自救的人。大部分將失敗而歸!

2,羊群效應,散戶都喜歡有人買了才會跟風買入。

經常見到,股票不漲的時候沒人關注,漲停了就會吸引很多人跟風。其實這是典型的羊群效應。抄底同樣也是如此,絕對底只有極少人能買到,而當相地底有資金介入時,跟風的人會越來越多,從而形成技術買入底,再度吸引跟風。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從眾心理,抱團心理。

3,技術分析的共振作用。

有很多經典的底部構造圖形,比如三重底,雙重底,一旦獲得一資金的一致性認可,形成突破。往往成功率提高。這時候相信的人也會越來越多,這就是技術分析有效的一面體現出來了。

更多捕捉牛股炒股技巧持續更新中,把我知道的教給你,讓你少走彎路!

㈣ 為什麼每次買股的時候,實際成交都會比掛單的時候高出一點

那是因為股票有交易手續費,把手續費加在你的成交價格上之後就會比你的成交價格要高。
股票的交易手續費主要有如下幾點:
1.印花稅:成交金額的1‰ 。2008年9月19日至今由向雙邊徵收改為向出讓方單邊徵收。受讓者不再繳納印花稅。投資者在買賣成交後支付給財稅部門的稅收。上海股票及深圳股票均按實際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支付,此稅收由券商代扣後由交易所統一代繳。債券與基金交易均免交此項稅收。
2.證管費:約為成交金額的0.002%收取
3.證券交易經手費:A股,按成交金額的0.00696%收取;B股,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01%;基金,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975%;權證,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45%。
A股2、3項收費合計稱為交易規費,合計收取成交金額的0.00896%,包含在券商交易傭金中。
4.過戶費(僅上海股票收取):這是指股票成交後,更換戶名所需支付的費用。由於我國兩家交易所不同的運作方式,上海股票採取的是」中央登記、統一託管「,所以此費用只在投資者進行上海股票、基金交易中才支付此費用,深股交易時無此費用。此費用按成交金額的0.002%收取
5.券商交易傭金:最高不超過成交金額的3‰,最低5元起,單筆交易傭金不滿5元按5元收取。
一般情況下,券商對大資金量、交易量的客戶會給予降低傭金率的優惠,因此,資金量大、交易頻繁的客戶可自己去和證券部申請。另外,券商還會依客戶是採取電話交易、網上交易等提供不同的傭金率,一般來說,網上交易收取的傭金較低。
另外,部分地方還收委託費。這筆費用主要用於支付通訊等方面的開支,一般按筆計算(由證券公司營業部決定收不收,證券公司多的地方,相互競爭,大多取消這項,比如大城市,證券公司少的地方,營業部可能收你成交一筆收一元或五元,比如小城鎮)

㈤ 為什麼股票在高位時拋出還會有人買進呢「低收高拋」的道理不是每個人都懂嗎

每個人心中的低位和高位都是不同的,別人認為高位,自己可能認為低位,高手就是能發現別人的誤判,以自己認為的低位進高位出,賺取自己估價與看似權威的標准價之間的差價。

高拋低進幾個範例供投資者參考:
一、在底部橫盤、不受大盤漲跌影響的股票,隨時吸納都安全, 特別是K線的最後一根陰線或開始啟動向上突破時是最佳的低吸機會且獲利空間巨大。股市上的眾多黑馬股都曾出現過這樣的走勢。
二、K線圖長期空頭排列、股價連下了幾個台階、跌破所有均線仍未止跌、日成交量呈現逐步萎縮狀、K值呈負值、J值在負值10—20處多日鈍化,乖離率在 1至10以上鈍化、強弱指標在10以下鈍化。如果出現上述一個特徵的股票都會有一定的漲幅,上述特徵都具備的股票漲幅會十分巨大,獲利不僅可靠,還十分可觀。
三、運行在價格箱底、技術指標沒有明顯創新低的股票可大膽吸納,介入這樣的股票可以獲得穩定的收益。
四、大盤受到利空消息的刺激連日暴跌,個股股價紛紛跌至歷史底部,跌幅大多為百分之十以上,此時吸納任何一隻股票都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㈥ 當股票出現新高之後,該如何操作呢

無限風光在「新高」,我們在股市經常會聽到創新高,比如最近的茅台,隔三差五就會聽到茅台創新高,但是很多新手股民還不知道創新高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有時候,個股突破歷史高點後會出現回調。如果股價有效突破前期高點,則這個點位就會由阻力位變成支撐位,股價就不應該跌破此點位了。只要股價在突破後不跌回前期高點之下,投資者仍然可以持股。

㈦ 股票買入時假如掛單價高於當時價,怎麼成交

股票買入時假如掛單價高於當時價,那麼要看賣一價格多少,如果買價高於賣一價格,那麼就會以賣一價格成交。這里不考慮買賣數量。如果賣一價格的掛單成交完了,買單還沒成交完,就會繼續以賣二價成交。

㈧ 為什麼在網上買賣股票時,實際買入價比委託買入價高出一些,應該如何操作才能按照我所委託的價格買入股票

因為有傭金,成交價格會給傭金算上,另外一個是印花稅,買入的時候沒有印花稅,賣出的時候收印花稅,印花稅是全國統一的千1,

㈨ 假如我買入股票的時候輸入價格輸錯了,輸高了很多會出現什麼情況

1.首先,16塊的股票,漲停板後也才17.6,假如你打的單是18塊,那就是廢單。2.假如你打的是17塊的話,你會以價格優先的身份迅速現價成交!一般情況在追漲停板的時候可以考慮打高價格。 謝謝,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㈩ 股票交易中高位復數是什麼意思

1.指標鈍化——交易技術分析術語,意為技術指標形態發生粘結,導致該指標失去指示意義。通常較引人注目的是指標高位鈍化和指標低位鈍化,但所謂高位低位只是相對而言,並無絕對衡量標准,更普遍的,在平衡狀態也會發生指標形態的粘結,致使指標失效(某些觀點可能不認同平衡態粘結為「鈍化」,但這僅是名稱定義的分歧,對分析和操作並無影響)。
2.高位鈍化
指標高位鈍化只有市場強勢特徵明顯的情況下才可能形成。以相對強弱指標RSI為例,一般情況下,RSI指標從低位升到高位區並超過80以上,我們認為市場已進入超買階段,隨時可能出現回落,是短線賣出的時機了,但有時常出現有些強勢股票到高位區以上拒絕回落,仍然穩步盤升。但在這里出現的盤升,股價的上升幅度可能會越來越大,而指標上升的幅度會越來越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以6天RSI計算公式加以說明。RSI(6)=A/(A+B)*100。在這6天的收盤價中會有正數(比上一天高)和負數(比上一天低)之分,A=6天中正數之和,B=6天中負數之和。A表示6天中股價向上波動的大小,B表示向下波動的大小,A+B表示股價總的波動大小,RSI實際上表示向上波動的幅度占總的波動的百分比。我們把數字代入公式,可以提出以下結論;隨著股價的上升,指標也會隨之上升,但指標上升的速度會越來越慢,會形成上升拋物線的形態,這就是指標在高位鈍化形成的原因。例如1999年11月17日ST渤化就是指標高位鈍化的典型例子。從圖中可以看到,股價於11月17日3.53元起連拉六根小陽線,最高至4.17元,RSI(6)指標已進入80以上超買區,應該說是短線賣出的時機了,事實並非如此,指標隨股價繼續盤升,股價上升幅度越來越大,RSI指標上升幅度越來越小,形成了上升拋物線狀,出現高位鈍化。
3.低位鈍化
與高位鈍化相對應,指標的低位鈍化發生在市場極端弱勢的情況下(註:這里的「弱勢」並非指大熊市情況下的單邊空頭市場),與高位鈍化原理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指標止跌或連續下跌(後者也可能被其它技術流派否認為「鈍化」,而被稱為「假信號」,但筆者認為其本質與鈍化無異,只是「下行」的粘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