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平台 » 香港股票交易所聆訊答疑
擴展閱讀
現在能買美國股票嘛 2025-07-23 16:28:39
微盟股票行情未來走勢 2025-07-23 15:47:21
方正證券是買股票的 2025-07-23 15:45:03

香港股票交易所聆訊答疑

發布時間: 2022-03-23 07:33:37

A. 香港證券交易所組織形式

證券交易所的組織形式大致可分為:公司制和會員制。公司制的證券交易所是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組織並以盈利為目的的法人團體。會員制的證券交易所是一個由會員自願組成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法人團體。
證券交易所與每個投資者都息息相關,不管是作為公司在此上市融資、發行債券,還是投資者買賣股票都需要證券交易所作為橋梁。不同的證券交易所的組織形式會有所不同,這也會影響到證交所的經營服務模式。
拓展資料:證券交易所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1. 公司制,公司制的證券交易所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主要由銀行和證券公司組成,而且券商的負擔會比較重。這種類型的交易所按照公司章程進行運營,在有些時候會為了傭金收益認為製造證券投機機會,擾亂市場。
2. 會員制,會員制的證券交易所並不以營利為目的,它的會員主要是證券公司,取得會員資格的券商才能在交易所進行交易。會員制的證券交易所特別強調會員的自律管理,會員承擔的責任僅僅以繳納的會費為限,而且費用也比較低。同樣的,當券商和股民發生糾紛時,交易所也不承擔責任。
我國的兩大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都是採取的會員制,性質是實行自律性管理的會員制的事業法人,這是與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相適應的。而相對的,香港證券交易所則是一家公司制的證券交易所,並已經上市。
證券交易所有哪些組織形式?
1. 會員制證券交易所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 證券交易所的會員由證券公司等證券商組成,只有取得證券交易所會員資格之後,證券商才能在證券交易所參加交易。 會員制證券交易所強調自治自律,自我管理,會員向證券交易所承擔的責任僅以繳納會費為限。 由於會員制證券交易所不以營利為目的,因此收取的費用較低,證券商和投資者的負擔相應地也較輕。 在發生交易糾紛時,證券交易所不負賠償責任,由會員和買賣雙方自己解決。
2. 公司制證券交易所是由銀行、證券公司等作為股東組成,其組織結構和有關的權利義務等法律關系均以公司法的規定為准。 公司制證券交易所以營利為目的,證券商的負擔較重,而且因其主要收入來自成交額傭金,為增加證券交易所自身的利益可能會人為製造證券投機行為,或者推波助瀾,擾亂證券市場。

B. 過上市聆訊會有證明文件嗎

市場的目的:為有主線業務的增長公司籌集資金,行業類別及公司規模上限。
雙重上市:容許雙重上市。
可接受的司法地圖:中國香港,百慕達,開曼群島及中國。
投資者物件:以專業及充分了解市場的投資者為物件。

上市規定
盈利要求:不設盈利要求。
營業紀錄:須顯示公司有緊接遞交上市申請前24個月的(活躍業務紀錄)若符合下列情況,特殊情況可減至12個月。
主線業務:須主力經營一項業務而非兩項或多項不相乾的業務。不過,涉及主線業務的周邊業務是容許的。
業務目標聲明:須載列申請人的整體業務目標,並解釋公司如何計劃於上市那一個財政年度的餘下時間及其後兩個財政年度內達至該目標。
競爭業務:只要於上市時並持續地作出全面披露,董事,控股股東,主要股東及管理層股東均可進行與申請人有競爭的業務(主要股東則不需要作持續全面披露)。
最低市值:股票無具體規定,但實際上在上市時不能少於4600萬港元,期權,權證或類似權利,上市時市值須達600萬港元。
最低公眾持股量:若公司在上市時的市值不超過40億港元,則最低公眾持股量須為25%,涉及金額至少須達3000萬港元,若公司在上市時的市值超過40億港元,則最低公眾持股量須為20%,或使公司在上市時由公眾人士持有的股份的市值至少達10億港元的較高百分比。上述的最低公眾持股量規定在任何時候均須符合期權,權證或類似權利(權證)已發行權證數量的25%。
管理層股東及高持股量股東的最低持股量:在上市時管理層股東及高持股量股東必須合共持有不少於公司已發行股本的35%。
股東人數:於上市時公眾股東至少有100名。如公司只能符合12個月「活躍業務紀錄」的要求,於上市時公眾股東至少有300名。

保薦人的資格
法律上的形式:須為根據「公司條例」成立或「公司條例」第十一部分注冊的有限責任公司。
專業或牌照的資格:須根據「證券條例」注冊為投資顧問,證券交易商或獲豁免證券交易商。
企業財務經驗:必須:(一)在過往五年內:1)以主保薦人的身份參與最少兩次在主板或創業板已完成的首次公開招股活動,或2)以副保薦人的身份參與最少三次在主板或創業板已完成的首次公開招股活動,及3)聯交所會考慮接受作為海外交易所(聯交所按個別情況所接受的海外交易所)上市公司的保薦人的經驗。
在特殊情況下,聯交所可以在下列情況下豁免(一)項規定:1。準保薦人須令聯交所滿意其擁有過往曾經保薦公司上市的真實經驗及擁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或2。準保薦人是一個擁有首次公開招股活動經驗的集團內的一名成員,而準保薦人預期因此而在所需經驗上得益。(二)有在香港或海外的其他一般企業財務經驗。在特殊情況下,如新成立的公司能符合其他所有的資格要求,聯交所可以豁免(1)及(二)項的規定。準保薦人如未能符合上述要求,惟可符合其他所有資格准則,可被接納作為副保薦人。
資本規定:須持有不少於1000萬港元的實繳股本及/或非可供分派儲備。須持有不少於1000萬港元的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後的有形資產凈值,該等資產須為並無作抵押的資產。如有關資產凈值跌至低於1000萬港元,則保薦人不能再擔任新的保薦工作。無論如何,該資產凈值不能跌至低於500萬港元。聯交所接受的保薦人集團內一所實體公司所提供的擔保亦可符合上述兩項要求。
需要合資格執行人員的規定:至少須有兩名執行董事全職負責香港的企業財務業務。必須根據「證券條例」注冊成為投資顧問或證券交易商,如保薦人為獲豁免證券交易商,本條規定則不適用。必須在過去五年內。(1)曾就至少兩次在主板或創業板已完成的首次公開招股活動擔任主要角色。該等角色必須源自作為保薦公司在主板或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在特殊情況下,聯交所可豁免此項要求:及(二)其他相關的一般企業財務經驗(主要部分是從在主板或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中取得)。至少另外兩名職員。全職負責香港的企業財務業務。必須根據「證券條例」注冊為投資顧問,投資顧問代表,證券交易商或證券交易商代表。如保薦人為獲豁免證券交易商,本條規定則不適用。必須在過去三年內,擁有相關的一般企業財務經驗(主要部分是從在主板或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中取得)。

上市申請程式
新申請人:申請表格須於擬舉行聆訊日期至少足25個營業日前連同下列各項呈交聯交所:預期最後定稿的上市文件(定價部分除外)。所有有關文件必須於呈交申請時一並提交;排期申請表格須於擬舉行聆訊日期至少足25個營業日前連同下列各項呈交聯交所:上市文件較後期的草稿。一些有關文件可分批呈交。
上市發行人:申請表格連同全部所需的證明文件至少須於下列時間呈交:於上市文件(不論其是否招股章程)擬付印前足十個營業日,如無須發出上市文件,則於擬發行證券前足四個營業日;草擬上市文件連同各項所需的證明文件須於上市文件擬付印前至少十個營業日呈交。申請表格須於上市文件擬付印前至少兩個營業日呈交。

首次上市文件的內容
活躍業務紀錄聲明:就申請人於上市前24個月(或12個月,視乎情況而定)的業務紀錄及表現(包括成就與挫折)提供質與量的資料。應參照會計師報告所涵蓋的期間作出陳述,以方便理解。
業務目標聲明:參照各主要業務活動,就每項須要分析的產品及服務提供業務目標的詳情。解釋所有基礎及假設。
集資所得用途:必須參照業務目標詳細解釋集資所得用途。
盈利預測:並非必須作出盈利預測。
會計師報告:涵蓋至少24個月(或12個月,視乎情況而定)的「活躍業務紀錄」期間。可按照香港公認會計原則或國際會計准則編制。若申請人已於或將同時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全國市場上市,其可根據英國公認會計原則編制報告;涵蓋三個財政年度,惟獲豁免公司除外。如在聯交所尋求第一上市,可按照香港公認會計原則或國際會計准則編制。如在海外成立及在聯交所尋求第二上市,可按照美國公認會計原則編制。

C. 喜相逢香港上市聆訊獲得通過要多久

聆訊後一般是在三周到一個月之後才會上市,聆訊是公司在香港上市的一項必須經過的流程,通常聆訊是需要2-3天的時間的,在聆訊之前遞交申請,遞交申請的時間短則一個月,長則半年,在聆訊之後要經過一周時間的路演以及兩周時間的招股,這兩個流程完成後才能公布配售的結果完成上市掛牌。
1.聆訊的本意指的是某個法律案件在進行公開審訊之前,法庭在各個項目中途進行聆聽訴訟各方主體的陳詞描述,通常情況下在聆訊時都是非公開的內廷形式,和法律案件本身沒有關系的人員是不能夠列席旁聽的。在股票市場中的聆訊指的就是交易所對准備上市的公司進行形式上的審核檢查,審核上市公司的材料是否能夠滿足上市的要求,有沒有不正常的關聯性交易,沒有進行聆訊審核的公司是不可以上市交易的。
2.首次公開募股(英文名:Initial Public Offering),簡稱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 首次公開募股的審核工作流程分為受理、見面會、問核、反饋會、預先披露、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會後事項、核准發行等主要環節,分別由不同處室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
3.就估值模型而言,不同的行業屬性、成長性、財務特性決定了上市公司適用不同的估值模型。較為常用的估值方式可以分為兩大類:收益折現法與類比法。所謂收益折現法,就是通過合理的方式估計出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狀況,並選擇恰當的貼現率與貼現模型,計算出上市公司價值,如最常用的股利折現模型(DDM)、現金流貼現(DCF)模型等。貼現模型並不復雜,關鍵在於如何確定公司未來的現金流和折現率,而這正是體現承銷商的專業價值所在。
4.所謂類比法,就是通過選擇同類上市公司的一些比率,如最常用的市盈率(P/E即股價/每股收益)、市凈率(P/B即股價/每股凈資產),再結合新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如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來確定上市公司價值,一般都採用預測的指標。
5.市盈率法的適用具有許多局限性,例如要求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要穩定,不能出現虧損等。而市凈率法則沒有這些問題,但同樣也有缺陷,主要是過分依賴公司賬面價值而不是最新的市場價值,因此對於那些流動資產比例高的公司如銀行、保險公司比較適用此方法。
6.在此次建行IPO過程中,按招股說明書中確定的定價區間1.9~2.4港元計算,發行後的每股凈資產約為1.09~1.15港元,則市凈率(P/B)為1.74~2.09倍。除上述指標,還可以通過市值/銷售收入(P/S)、市值/現金流(P/C)等指標來進行估值。
7.通過估值模型,可以合理地估計公司的理論價值,但是要最終確定發行價格,還需要選擇合理的發行方式,以充分發現市場需求,常用的發行方式包括:累計投標方式、固定價格方式、競價方式。 一般競價方式更常見於債券發行,這里不做贅述。累計投標是國際上最常用的新股發行方式之一,是指發行人通過詢價機制確定發行價格,並自主分配股份。
8.所謂「詢價機制」,是指主承銷商先確定新股發行價格區間,召開路演推介會,根據需求量和需求價格信息對發行價格反復修正,並最終確定發行價格的過程。一般時間為1~2周。例如此次建行最初的詢價區間為1.42~2.27港元,此後收窄至1.65~2.10港元,最終發行價將在10月25日前確定。詢價過程只是投資者的意向表示,一般不代表最終的購買承諾。

D. 香港股票交易所銀證轉賬時間

客戶每個交易日下午16:10分以前進行的網上存款轉帳會被系統記入當日之帳務;每個交易日下午16:10-20:00為本公司內部清算時段,客戶在這一時段提交網上存款指令將會處於等候狀態,晚上20:00點公司系統會在內部清算結束以後自動處理處於等候狀態的網上存款指令,更新客戶賬戶餘額並將該筆存款記入下一日帳務

E. 蔚來宣布通過香港交易所聆訊,上市後公司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單純說蔚來上市的原因,無外乎資金的壓力,蔚來汽車的爭議我覺得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蔚來3月6日早上公布的財務報告,虧損接近100個億,再加上前段時間38號評測蔚來ES8的一段視頻,我認為38號就像《皇帝的新裝》裡面的那個小孩兒,很直觀地指出了這款產品的問題,很多自媒體就說:"蔚來沒有未來了"。

最後的最後,讓我們來期待蔚來的第二格產品ES6吧,如果ES6能交出一個滿意的答卷,我還是很看好蔚來的未來的。

F. 香港上市聆訊通過就可以上市了嗎

是的。

上市聽證是上市前對上市公司的綜合評估,是有關專家對上市審批情況的當面評估。

首次公開募股(IPO)是指企業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公眾出售其股份。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股票是根據相關證監會發布的招股說明書或注冊聲明中的條款,通過經紀人或做市商出售的。

一般來說,一旦IPO完成,公司可以申請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上市。有限責任公司申請首次公開募股前,應當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6)香港股票交易所聆訊答疑擴展閱讀:

具體審核環節:

1、材料的接收和分發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管部門按照《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細則》(令號:《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及上市管理辦法》(令第66號)證監會32日)等規定,依法受理啟動申請文件,並按程序監管部門發布。

2、會議

此次會議旨在建立發行人與發行監管部門之間的初步溝通機制。會上,發行人將簡要介紹公司基本情況,發行監管部門部門負責人將介紹發行審核的程序、標准、理念和紀律要求。

3、審計

審計機制旨在督促和提醒保薦人代理機構及其保薦人代表做好盡職調查工作,並在反饋會議前後進行安排。參與人員包括審計項目審計一、審計二部門的審計人員、兩名簽約主辦方代表和主辦方相關負責人。

4、反饋會議

審核發行人申請文件後,一、二審核員分別從非財務和財務兩方面撰寫審計報告,並召開反饋會議討論。反饋將主要討論初步審計中關注的主要問題,確定需要進一步披露、解釋和發行人進一步核實和執行的問題。

5、預先披露環節

最後確定反饋意見,完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政府相關部門的意見,如未到期,將提前披露財務信息。

6、初步審查會議

初審會議上,審核員應報告發行人的基本情況、初審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其實施情況。初步評審會議由辦公室組織和記錄,並由部門主管參加了監管部門的問題,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負責人審核部門、審計人員、辦公室和發行委員會的成員(根據集團)。

7、發布評審會議

發行委員會制度是發行審計中的專家決策機制。委員會有25名成員,分為三組。委員會根據工作量安排各委員會成員參加預審會議和審查會,並建立相應的退出制度和承諾制度。

8、密封部分

發行人的初步申請經理事會審查後,必須對其文件進行封存。原申請文件應當重新分類歸檔備查。封存工作應在發證委員會意見落實後進行。如果不需要執行發行委員會的意見,經發行委員會審核通過後,將立即蓋章。

9、會後事項

會後事項是指發行人的ipo申請經ipo委員會審核通過後,在招股說明書發布前應當披露的可能影響發行並對投資者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事項。

10、批准和發行

審核完畢後,進行審批文件的發放。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廣發證券H股上市通過聆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IPO

G. 香港的IPO中上市聆訊是什麼意思

上市聆訊就是上市前對即將上市的公司進行全面評估,待有關專家當面評估是否通過上市。

首次公開募股(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監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

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有限責任公司在申請IPO之前,應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7)香港股票交易所聆訊答疑擴展閱讀:

具體審核環節

1、材料受理、分發環節

中國證監會受理部門工作人員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證監會令第66號)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32號)等規則的要求,依法受理首發申請文件,並按程序轉發行監管部。

2、見面會環節

見面會旨在建立發行人與發行監管部的初步溝通機制。會上由發行人簡要介紹企業基本情況,發行監管部部門負責人介紹發行審核的程序、標准、理念及紀律要求等。

3、審核環節

審核機制旨在督促、提醒保薦機構及其保薦代表人做好盡職調查工作,安排在反饋會前後進行,參加人員包括審核項目的審核一處和審核二處的審核人員、兩名簽字保薦代表人和保薦機構的相關負責人。

4、反饋會環節

審核一處、審核二處審核人員審閱發行人申請文件後,從非財務和財務兩個角度撰寫審核報告,提交反饋會討論。反饋會主要討論初步審核中關注的主要問題,確定需要發行人補充披露、解釋說明以及中介機構進一步核查落實的問題。

5、預先披露環節

反饋意見落實完畢、國家發改委意見等相關政府部門意見齊備、財務資料未過有效期的將安排預先披露。

6、初審會環節

初審會由審核人員匯報發行人的基本情況、初步審核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其落實情況。初審會由綜合處組織並負責記錄,發行監管部部門負責人、審核一處和審核二處負責人、審核人員、綜合處以及發審委委員(按小組)參加。

7、發審會環節

發審委制度是發行審核中的專家決策機制。發審委委員共25人,分三個組,發審委處按工作量安排各組發審委委員參加初審會和發審會,並建立了相應的迴避制度、承諾制度。

8、封卷環節

發行人的首發申請通過發審會審核後,需要進行封卷工作,即將申請文件原件重新歸類後存檔備查。封卷工作在落實發審委意見後進行。如沒有發審委意見需要落實,則在通過發審會審核後即進行封卷。

9、會後事項環節

會後事項是指發行人首發申請通過發審會審核後,招股說明書刊登前發生的可能影響本次發行及對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應予披露的事項。

10、核准發行環節

封卷並履行內部程序後,將進行核准批文的下發工作。

H. 港交所上市聆訊是啥意思

上市聆訊是指有關專家對即將上市的公司進行一個全面的評估,看看其是否符合上市條件。簡而言之,上市聆訊就是對公司是否具備上市資格進行的一個審查機制。上市即首次公開募股,簡稱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募股的審核工作流程分為受理、見面會、問核、反饋會、預先披露、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會後事項、核准發行等主要環節,分別由不同處室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
拓展資料:
1.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簡稱香港交易所或港交所,是在中國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為全球主要交易所之一。港交所在中國香港及英國倫敦均有營運交易所,旗下成員包括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期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還包括世界首屈一指的基本金屬市場──倫敦金屬交易所。
2.港股
港股是指在中國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香港地區的股票市場比內地的成熟、理性,對世界的行情反映靈敏。內地的股票同時在內地和香港地區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據它在香港地區股市的情況來判斷A股的走勢
3.港股是t十0交易嗎
是,港股是T+0交易,T指交易日,即當天買入,當天賣出,實際交收時間為交易日之後第2個工作日,在交易日之後第2個工作日之前,投資者不能提取現金、實物股票和進行買入股份的轉託管,港股不設當日漲跌幅限制,雖然港股是T+0交易,但是滬港通交易港股後是T+2交收的,港股交易採用T+0交易,是為了降低投資者的風險,由於香港是國際金融市場,港股和美股都採用T+0交易,T+0交易也是國際上普遍使用的一種證券交易制度,只要是證券成交當天辦理好證券和價格清算交割手續的交易制度,就稱為T+0交易。
4.港股可以買跌嗎
可以,港股是可以買跌的,香港證券市場交易品種豐富,可以投資於各種金融衍生產品,比如,期權、期指等等。

I. 關於在香港上市的問題

看你是用什麼主體上市啦,通俗點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到香港去注冊間公司然後再收購上市公司或者收購准備上市的公司。這是最快的。

如果大陸公司直接去上市就是直接以內地公司的名義向香港聯合交易所申請發行登記,獲批准後就可以發行股票,然後申請掛牌交易.通常直接上市都是採取IPO形式,但是因為兩地法律不同,對對公司的管理 股票發行和交易的要求不一樣,同時直接上市的成本較高,程序較復雜,要聘請的中介機構也較多,花費的時間長等等缺陷。

或者你願意的話,可以注冊一間香港有限公司,運作幾年用它直接上市也是可以的。

香港上市主要分成2大版塊,你可以選擇主版或者創業版上市,2大版塊的上市要求不同,主版的要求比較高。

總體來說簡單講的話可以是這樣,下面給你講講程序和條件。

關於上市公司的程序和條件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上市的要求及程序,上市的條件,主板與創業板的區別。詳細如下:

第一部分:上市的要求及程序
1. 哪些人有權利去做上市?
首先是一定要金融體系有牌照的人才可以去做上市的。關於這個牌照,證監有9種不同類型的牌照,包括有:購買股票,做孖展,外匯,資產評估,期貨市場的買賣等等。而第六種牌照所說的就是幫別人上市。當拿了第六種牌照後,合法的人就可以做關於上市的事宜了。當然,也不是一間證券行擁有了第六種牌照就可以做得到的,這只是其中一個要求而已。還要有注冊會計師的牌照,法律顧問,律師的牌照,還要有Compliance officer去肯定這間公司會遵守這些所有的規則,Compliance officer(一般都是由大律師去做的)。具備了所有單一的體系,基本上就完成了協助別人上市的規則了。可以這么說,天下暫時還沒有一間公司擁有全部這些牌照的。通常大家都是自己做自己的那一份工作而已,我們公司也只是自己做會計師那一部分。如果請的起的話,我也會做他的法律顧問那一部分的。Compliance officer有時會做,可是做得並不多。當然了,公司注冊秘書我們是做了很多間的,因為這個牌照本身就不是很困難的。也就是說當中要有很多人去參與,才會肯定一間公司的運作是正常的。不過在這個運作裡面,首先最重要的還是做好公司的那盤數。所以參與一間公司上市,是需要集齊很多類專業人士才可以滿遞FORM進去的程序的,而當中是要由金融體系裡持有第六種牌照或者以上的體系的人才有權利去遞FORM進去的。在結合了全部的資料後,作為最後一個統籌將資料遞入進去的。所以技術上,是要由很多的專業人士一起去做才會完成公司的上市的。正因為這樣,上市公司的費用也是很貴的,變數也很大。那所謂主板和二板有什麼不同呢?主板是需要找一個承包商,就是預先找一個銀行體系的人或者很有錢的人一定會買你的股票,拿二板一般是不需要承包商的,賣不完就放在那裡,讓它慢慢賣。所以技術上,兩個市場都有雷同,但是要求當然會有很多不同的。

2. 上市的一般程序:
公司要作出申請上市前,基本上要請一個第六種牌照的人,還有其他有關的專業人士,因為那些文件都是需要簽名的,那麼這間公司就可以作出申請了。一般在聆訊前二十五日內需要將以下文件遞交完畢的:包括涉及公司的架構,公司的帳目,會計師的意見,律師的意見。還有一些Compliance officer意見,金融體系第六種牌照持有人幫你所寫的意見,公司未來的前景,重大合約等等,還有管理董事裡面的背景信息,有沒有能力管理等等。要全部證實你有沒有符合條件的,也符合人事的管理,符合財力才可以去做這個申請的。接著開完這個聆訊會之後,就要看他批不批你上市了。如果批准了你上市,通常下一步是你自己去決定什麼時候去上市的。所以要在上市的十四日之前寫好你的招股書,拿去聯交所審批。那什麼是招股書呢?其實每間公司上市,你都可以去拿一本。招股書是有既定內容的,編寫跟印刷,至於想印刷多少,那就見仁見智了。接著就要決定一個時間表,什麼時候正式在聯交所那裡上市,決定下來之後是不能改變的。在那天之前就應該已經收到了大家認購股票的錢,並在上市之前公布哪些人抽到。如果抽不到的話,就把錢退回給他的(通常是開支票等),第二天就會在聯交所掛牌買賣了。也就是說只要你集齊了所有的文件遞交上去,最快二十五日內就可以開聆訊會。聆訊會你請我答辯的話,基本上99%都會PASS的。PASS之後就交給公司處理了,公司就會寫那個Prospectus,也就是招股書。接著就可以安排時間掛牌上市了,你的公司就這樣踏上了上市之路。

第二部分:上市的條件:
符合上市的條件有哪些,這一步是很重要的。當然我幫你上市之前,是一定要確定你的條件是否符合的。如果你的條件不符合的話,我們是不會幫你上市的,所以我們要看你的所有文件後才能決定。那要什麼文件才可以呢?其實很簡單的,第一:基本95%都是靠一種文件的,就是AUDIT REPORT,要符合資產跟盈利的要求;第二:要有一些未來發展的計劃,一些意見,一些有關人士的推薦認可,這些文件的來源也是根據AUDIT REPORT的內容再寫出來的,所以沒有什麼困難的。所以要上市的話,就要先搞定公司那盤數,聯系有兩年歷史。創業板是不需要有盈利要求的,但是主板是有盈利要求的。如果盈利達到的話,就可以去做申請了。當然還有其它一些要求的,例如上市之前你要超過三百個股東或者以上;也要發行量的要求,例如你的大股東要持有35%或者以上;最少的集資要求,如果是主板的話,可能要幾億,創業板的話最低要四千萬等。這些要求都很簡單的,到那個時候你可以自己上去查的。AUDIT REPORT弄好了之後,就可以把公司公布給別人知道,目的就是要證實給別人知道你的公司是盈利的,有前途的。然後再委託我寫未來發展的計劃,你只要付錢,我就會幫你去寫好了。如果是要上主板的話,就要找一個承包商,如果創業板的話是不需要承包商的。當然中間還有審批董事背景資料是不是符合正常做那個管理的,管理的經驗是否符合,但是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條件。把這些全部做好之後,然後那些專業人士肯幫你CERTIFILE簽名的話,你就可以遞入聯交所了。聯交所效率很高的,如果資料已經齊全的話,二十五日內就可以開庭,開庭後你委託一個可以能幫得到你的人士出庭答辯就沒有問題了,接著法庭就會審批是否通過,通過之後你編寫Prospectus,接著決定什麼時候掛牌,然後再公眾銷盤。總結一下,第一件事情就是委託我們建立會計系統,第二件事情就是做AUDIT REPORT,接著每半年做一個清晰的REPORT,連續做2年,然後你就可以去做後者——上市的動作。
如果公司真的是盈利和資產沒有問題的話,技術上後面的工作百分之百是很容易可以完成的。上市是需要付出很多費用的,首先你要印製招股書,給政府牌照費,聯交所上架的運作費等,牽涉的費用是一百多萬的。如果你的財政狀況沒有那麼多現金的話,我甚至可以幫你在承包商那裡做借貸的。把整件事簡化了,你會覺得真的很簡單。第一:一間公司假若真的符合條件,資產和盈利狀態是沒問題的:找我們入數,AUDIT REPORT每半年做一次;接著當你打算上市了,我就可以幫你集齊所有的專業人士所需要的牌照和文件,並寫好所有的報告;然後幫你遞入聯交所作出申請,申請後就聆訊了,聆訊後就可以編寫Prospectus,就可以招股了。一般在香港是不會怎麼為難你的,不過為難最大的也就是你的公司資產和盈利是否足夠,如果你是創業板的話,盈利和資產都是沒有管制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公司真的有是有前景的,而你又打算去上市的話,我可以說是保證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到底有沒有人士去購買你的股票呢?這個我就不能保證了。

第三部分:主板和創業板的區別:
上市是分析兩個板的,一個是主板一個是創業板,主板方面的要求有:要找一個承包商,就是說要預先找到一個銀行體系的人或者很有錢的人購買你的股票,而且要求公司每年盈利在三千萬以上,資產是要幾億的,而股東方面都是有要求的,一般要求在三百個或者三百個以上的;但是創業版不用找承包商,盈利和資產方面都是沒有要求的,而股東方面同樣是有要求的,也是要有三百個或者三百個以上的股東的。如果滿足以上的條件後就可以委託我們去做一份完成清晰無誤的AUDIT REPORT,要提醒的是,在上市前半年都要做一次AUDIT REPORT,在連續做了兩年後那麼公司的這盤數基本上就沒問題了,那接下來是要做的事就是集齊所有專業人士去幫你申請上市了。

香港上市比國內要求低,很多企業選擇走向世界的跳板就是香港。提醒一下要香港上市的企業界的朋友,上市是需要付出很多財力和時間成本的。目前充斥很多號稱只需要做做公關,最後再給點傭金就可以幫你搞定是騙人的,一般來說輔導期的費用就會超過300萬左右。

您可以在大陸38個城市以及海外73個國家找到我們的各公司以及分公司,取得最近的服務.

LA集團在大陸直屬機構--馬哥哪注冊會計集團願意為您效勞!

我們的聯系方式:
青島:青島市市南區高雄路18號海洋大廈6樓I室
香港:九龍太子長沙灣道3號長勝大廈一樓A-F室(總部)
UNITA&B,12/F.,FULL WIN COMM,NO.573,NATHANROAD,MONGKOK,KLN,HK
海外:USA TAIWAN BVI SEYCHELLES MAURITIUS AUSTRALIA
NEW SINGAPORE MALAYSIA FRANCE ENGLAND ZEALAND
青島:24小時熱線: (0532) 86663466 FAX:(0532) 86663477

史濟平 先生

集團超過100個品牌,涉及海外公司注冊、管理,海外公司報稅、稅務反對,全球商標、專利多途徑注冊等,同時擁有證券公司,房地產公司,以及提供香港上市服務的牌照。

J. 什麼是股市新股發行信批聆訊制

實行新股發行信批聆訊制,是向新股發行注冊制的重要一步。

與現行的核准審核制不同,注冊制的核心在於信息披露,在於公開透明。經過兩年來的改革,目前發行審核的流程已經全部公開,信息披露制度已基本能適應注冊制的到來。

注冊制推行工作首先從下放發審會開始,證監會發審會將由深交所、上交所各自組建的聆訊質詢委員會取代。

該措施參考香港市場,原則上「聆訊質詢委員會」不審核首發企業上報的材料,只對提供的材料進行「形式性審查」,不進行「實質性審查」。可靠消息來源稱,質詢員構成主要包括交易所專員、高校學者、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等,還會增加相關行業的專家。

那麼,既然是參考香港市場的「聆訊制度」,那麼,我們能從香港學到哪些經驗?

一直以來,香港均實施這種審監分離的發行體制,新股審核權既不在香港證監會,也不在港交所,而是在港交所的上市委員會。上市委員會的決定權意義重大。根據上市規則,上市委員會可應上市科的要求在申請初期「原則上」批准某一發行人或其業務,或某類證券適宜上市(但於上市科完成處理該項申請後再詳細做出考慮)。如上市委員會批准某項上市申請,上市科將於適當時間發出正式批准通知書。
從具體操作上看,港交所上市委員會例牌每周四舉行上市聆訊,審批新股上市申請,在香港被稱作「過hearing」。一旦企業申請獲批,隨後將刊登一份聆訊後資料,投行可公開招股,推行各地路演、投資者推介會、IPO新聞發布會等諸類舉動。
內地業界近幾年來亦逐漸達成共識,香港上市委員會的聆訊作為一種自律的市場機制,很好地體現了注冊制的精神內涵。
那麼假如內地現行的證監會發審會將被滬深交易所的聆訊質詢委員會取代,參考香港市場採取的措施,原則上「聆訊質詢委員會」不審核首發企業上報的材料,只對提供的材料進行「形式性審查」,不進行「實質性審查」。
那麼內地的質詢委員會組成結構將如何?據媒體披露的信息顯示,聆訊質詢委員會的質詢員構成主要包括交易所專員、高校學者、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等,還會增加相關行業的專家。
既然是內地的參考藍本,香港上市委員會的人員結構又如何?港交所上市規則是這么描述的:除了間中出現臨時空缺之外,上市委員會由28名(或董事會可能不時議定的更大數目)委員組成。其成員將包括,最少8名為上市提名委員會認為能夠代表投資者權益的人士;上市提名委員會認為能夠適當代表上市發行人與市場從業人士(包括律師、會計師、企業融資顧問及交易所參與者的高級人員)的19名人士;以及交易及結算所行政總裁擔任當然委員。
港交所主板及創業板上市委員會自2003年起以一個整體委員會的方式運作,2006年起兩者的成員完全相同。
以港交所於今年3月2日更新的上市委員會人士來看,主席為李嘉士,副主席為鵬誠峰、TaylorStephen,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作為當然成員,其他成員24人,姓名與履歷一目瞭然。
只要去細細查閱這些委員的經歷,亦可以看出,部分委員都身兼著名上市公司的非執行董事或其他職位,且部分兼有專業領域的經驗。不過即便如此,香港上市委員會還依然被坊間討論是非。
而這些委員的提名,則由上市提名委員會提名。上市提名委員會由交易及結算所董事會三名非執行董事以及證監會的主席及兩名執行董事所組成。至於上市委員會主席及副主席,則由上市提名委員會提名及由董事會委任。交易所及結算所行政總裁不得被委任為上市委員會主席或副主席。據要求,上市委員會的委員不得連任超過六年。
值得思考的是,內地質詢委員會在引入專業人士的同時,是否將包括能夠代表投資者權益的人士?同樣地,內地質詢委員會的提名和任命又是由哪個部門來進行呢?
無論怎樣,聆訊方式始終是內地新股上市制度的新嘗試。至於如何走出中國內地特色,保障投資者權益,這既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挑戰,亦是數億股民和上市公司的關注。

現行推進措施:全方位提升發行審核透明度

2015年1月30日證監會審核通過藍思科技和常州強力電子新材料首發申請,尚未披露發審會的具體內容。2月4日上會的4家公司,愛普香料、常州騰龍汽車零部件、上海龍韻廣告傳播以及江蘇立霸實業則享受了新待遇。據悉,這將成為證監會每周定期披露新模式。

「證監會的原則非常明確,就是監管部門和所有投資者知道的東西一樣多。」某券商保薦人向記者介紹他所理解的證監會監管方式變化。此前,發審會的內容也有披露,但時間間隔很長,「確實有這種情況,上市公司向監管部門說了一些隱情,說了實話,但普通投資者不知道。」

簡單回顧,近兩年來證監會正在全方位提升發行審核工作的透明度。去年以來,預先披露時點進一步提前至申請受理時,而IPO及再融資的審核流程和審核進度也已向社會公開。加上這次對發審會問題的披露,「單獨從發行審核方面來說,能披露的都已經披露了。」

這是一個全流程的公開。以IPO為例,一家公司向證監會提交首發申請時,也即預披露,公眾投資者就能看到,其後的預溝通過程中,如果有反饋意見及回復,也需要及時掛網披露,發審會上的主要問題也進行披露,整個過程投資者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及時披露還可以讓投資者分享專業人士的意見。「發審委委員都是各行各業的專家,他們關心的是什麼問題,投資者可以借鑒這些問題去尋找答案,投資時再作出判斷。」上述保薦人介紹,證監會聘請的專家應該是為投資者服務的,而不僅僅是來當裁判的。

以江蘇立霸實業為例,發審會就要求保薦人圍繞產品結構、產品質量、產品成本以及產量等因素,補充說明發行人毛利率明顯高於可比上市公司的原因;結合對發行人與普聞貿易、周昊之間的業務和資金往來的核查,進一步說明普聞貿易是否具備正常開展鋼貿業務所需的資金實力;結合周昊父子背景、與首鋼公司的關系以及運輸費等因素進一步說明發行人2013年起通過普聞貿易向首鋼公司采購鋼板價格大幅低於寶鋼鋼貿的原因等。「有些問題非常具體,如果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說明,估計就過不了。」

再融資或重大資產重組的審核情形也得以及時披露。以並購重組委2月5日披露的審核結果公告為例,群興玩具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未獲通過,審核意見為標的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十一條「有利於上市公司增強持續經營能力」以及第四十三條「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資產質量、改善財務狀況和增強持續盈利能力」的規定。

「其實,現在的這些改革或者說轉型,都是在向注冊制靠攏,按照現在的信息披露制度,即使注冊制實行了,上市或者再融資的流程變化也已經不大了,只不過是證監會不再參與審核,而是把權力放給交易所。」廣發證券一位投行人士介紹,從信息披露的角度來看,目前的制度設計已基本能適應注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