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特拉維夫-雅法的相關資料
特拉維夫-雅法 (Tel Aviv-Jaffa、Tel-Aviv-Yafo)
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的全稱其實是特拉維夫-雅法,它是兩個相鄰的城市合並而成的。特拉維夫在希伯來文中是「山丘上的春天」的意思,而雅法名稱的來源有多種解釋。猶太傳統認為,在毀滅萬物的大洪水消退後,倖免於難的挪亞的兒子雅弗建立了這一城市,人們因故以他的名字將該城命名為雅弗,後來讀音慢慢演變成雅法。還有人認為,「雅法」是希伯來語「美麗」一詞的諧音,因為這里風景絕佳,秀麗如畫。也有人認為,「雅法」的意思是「閃著白色光輝之地」,系指它近處白堊紀的斷崖上閃耀的光輝。
在特拉維夫南邊,有一座古老的小城,那就是雅法。雅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也是最早的城市之一,公元前5000年這里就有人類居住,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成為地中海岸的著名港口。雅法第一次有文字記載是在公元前15世紀古埃及法老吐特摩西斯三世統治時期,在後來的《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中均多次被提及。
在雅法天然港的上面,有一座37米高的山丘,考古學家在這里發掘出公元前18世紀-16世紀人類居住的遺跡。後來,以色列在這一遺址上建起一個別致的小型展覽館,詳細地向人們介紹有關雅法的歷史和傳說。
Ⅱ 以色列的水資源與可持續的城市發展
新華社耶路撒冷5月15日電(記者 劉立偉、明大軍):以色列是中東地區淡水資源十分缺乏的國家,政府從建國伊始就意識到了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不惜斥巨資從事對水資源的開源節流的研究,成效顯著。
初到以色列的人很快就會發現,這里的抽水馬桶上有一小一大兩個按鈕,分別用於大小便後沖水,沖水量相差一半。有關研究表明,家庭生活用水的一半左右是從抽水馬桶流走的。因此,以色列從抽水馬桶著手實施節約用水措施絕不是小題大做。
在以色列,我們幾乎看不到有關節約用水的標語,但是我們隨時可以感受到以色列人節約用水的實用做法。例如,除了專業洗車行外,我們從沒有見過有人洗車,後經打聽才知道,以色列禁止任何個人日落前用水洗車。
以色列政府對水資源實施嚴格監管。1959年頒布的《水資源法》,規定了以色列境內所有水資源均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統一調撥使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隨意開采地下水。以色列為此專門設立了水資源委員會,具體負責制定水價、水資源的調撥和監管。
水資源委員會根據用水量和水質確定水價和供水量。城鎮居民用水價比農民用水價高出許多,政府還向城鎮居民另外收取污水處理費。一般而言,對於居住在城鎮的四口之家,政府規定用水額度為每月24立方米,每立方米1.2美元。超過額度部分每立方米計價5美元。
農業生產用水量大,為鼓勵農民節約用水,政府給農民用水規定了階梯價格:在用水額度60%以內水價最低,用水量超過額度80%以上水價最高。
以色列地形南北狹長,年降水量十分不均。水資源集中在北部和中部,但是農田卻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乾旱的南部。因此政府投資興建了「北水南調」工程——國家供水系統,於1964年投入使用,每年從北部加利利湖向南部內蓋夫乾旱地區輸水4億噸。同時,政府還在冬季和春季北部雨水充沛時將多餘的水送往東部地中海濱海區,注入地下蓄水層,以防海水因地下水水位下降而倒灌。如果把國家供水系統比作大動脈的話,那麼與之相接的全國各小型供水系統就好比毛細血管,彼此連通,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網路。水資源委員會可以按需調撥用水。
以色列建國以來,農業灌溉用水從每公頃8000噸下降到5000噸,可耕地面積卻增加了近180萬公頃。農業用的滴灌技術是眾多節水技術中的傑作。滴灌技術可以使水直接輸送到農作物根部,比噴灌節水20%,而且在坡度較大的耕地應用滴灌不會加劇水土流失。化肥製造商也千方百計開發可溶於水的產品,施肥可與滴灌同時作業。
在增加水源方面,以色列加大了對污水處理和海水淡化工程的投入。以色列於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制定了增加水資源長期規劃,包括興建一座年產淡水4億噸的海水淡化處理廠和年產5億噸凈化水的污水處理廠。以色列計劃未來農業灌溉全部採用污水再處理後的循環水。
以色列城市生活概況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12:11 新浪文化
大約91%的以色列人生活在城市地區。許多現代城鎮和城市,如耶路撒冷、薩法德、貝爾謝巴、太巴列和阿卡,都建立在古代就已聞名的地方,新舊交匯在一起。其他城市,如雷霍沃特、哈代拉、佩塔提克瓦和里雄萊錫安在建國前本是農村,後來慢慢演變成主要的人口中心。建國初期興建了一些新城鎮,旨在適應大規模移民而造成的人口加速增長的情況,幫助人口向各地分散,並通過把工業和服務業吸引到以前人口稀少地區的辦法,促進城鄉經濟的緊密聯系。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開發城鎮有卡爾梅勒和加特鎮。
耶路撒冷,位於猶地亞山,是以色列首都,政府所在地,自從大約3,000年前大衛王在此建都以來,這里就一直是猶太民族的歷史、精神和國家中心。宗教和傳統、聖堂和禮拜場所,都使之神聖無比,受到全世界猶太人、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崇敬。
1860年以前,耶路撒冷有城牆,城區分4個居民區猶太居民區、穆斯林居民區、亞美尼亞和基督教居民區。那時,已佔該城人口多數的猶太人,開始在城牆外建立新的居民區,形成了現代耶路撒冷的核心。在英國人統治的40年(1918-48年)內,耶路撒冷逐漸從奧斯曼帝國(1517-1917年)統治下一個被人忽視的小鄉鎮,轉變為一個繁榮的大都市,形成許多新的居民區,每一個居民區都反映了那裡特定聚居群體的特性。隨著阿拉伯人對新建的以色列國發起猛烈攻擊,耶路撒冷被一分為二(1949年),分別由以色列人和約旦人控制,在以後的19年頭中,混凝土城牆和帶刺的鐵絲網把城市的這一半同那一半隔離開來。作為1967年六日戰爭中進攻耶路撒冷的結果,這座城市得以重新統一。
耶路撒冷是當今以色列最大的城市,人口約67萬。它既古老又現代,是一個多樣化的城市,其居民代表著多種文化和民族的融合,既有嚴守教規又有世俗的生活方式。這座城市既保存過去,又為將來進行建設,既有精心修復的歷史遺址,又有細心美化的綠地、現代化商業區、工業園區和不斷擴展的郊區,表明了它的延續性和生命力。
特拉維夫-雅法,地中海沿岸的一座現代化城市,是以色列的商業和金融中心,也是文化生活中心。工農業組織、股票交易所、各大報紙、期刊和出版社大多把總部設在這里。特拉維夫是現代第一個全部是猶太人的城市,它建立於1909年,當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定居點之一雅法的一個近郊住宅區。1934年,特拉維夫獲得城市的地位,並於1950年與雅法合並,把舊城並入新城內。雅法古老港口的周圍已發展成為藝術家的聚居地和旅遊中心,到處是美術館、飯館和夜總會。
海法位於地中海沿岸,從海岸線逐級上升到卡爾梅勒山的斜坡。它建在三層地形上:較低層部分建在填海得來的土地上,是有港口設施的商業中心;中間層是較老的居住區;高層由迅速發展的現代聚居區組成,這些聚居區里有綠樹成蔭的街道、公園和松樹林,俯瞰著寬闊海灣沿岸的工業區和沙灘。海法作為一個大的深水港,既是國際貿易和商業中心,也是以色列北部的行政中心。
薩法德高居於加利利山上,是人們喜愛的夏季避暑勝地和旅遊地點,有一個藝術家聚居地和幾座有幾百年歷史的猶太教會堂。16世紀時,薩法德是世界各地猶太人學識和創造力的最重要的中心—猶太法學博士、學者和神秘主義者大量集居該鎮,制定宗教律法和戒律,其中許多仍為當今嚴守教規的猶太教徒所遵守。
太巴列位於基內雷特湖之濱,以其有療效的溫泉而著稱。今日該鎮是一個喧鬧的湖濱旅遊中心,昔日的考古遺跡與現代的住宅和飯店相映生輝。太巴列建於1世紀,以羅馬國王太巴列的名字命名,後來成為猶太人的學識中心和久負盛名的猶太教拉比學院的所在地。
貝爾謝巴位於內蓋夫北部,坐落在通向死海和埃拉特公路的交叉點上。這是一座建立在大約3,500年前大主教時期猶太人祖先居住的遺址上的新城市。它被稱作"內蓋夫的首府",是一個行政和經濟中心,有服務於整個以色列南部的區域政府辦公室及衛生、教育和文化機構。
埃拉特是以色列最南端的城市,它是以色列通往紅海和印度洋的出口。據說該市的現代化港口建在所羅門王時期使用過的一個港口遺址上,這個港口經營著以色列同非洲和遠東之間的貿易。這里有溫暖的冬季、引人注目的海底景色、設備齊全的沙灘、水上運動、豪華的飯店,並且從歐洲可直接乘包機抵達,所有這一切使埃拉特成為繁榮的四季旅遊勝地。自從以色列和約旦(在1994年)實現和平以來,已開始了與毗鄰城市阿卡巴之間的共同開發項目,主要是為了促進本地區的旅遊業。
Ⅲ 初探以色列,這里到底有多開放
以色列是一個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中東地區唯一一個自由民主制國家。以色列在1949年5月11日加入了聯合國。截至2014年以色列與世界上159個國家有外交關系。以色列在國外設有76個使館、19個總領館和5個代表團。
以色列也加入了許多國際的組織和機構,並且是「地中海對話」(MediterraneanDialogue)協約的成員國之一,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保持合作關系。開展全方位外交。保持與西方國家傳統的友好關系;維護與美戰略盟友地位;積極發展與獨聯體各國和東歐國家關系。
Ⅳ 以色列航空公司的基本簡介
以色列航空公司於1949年開設由特拉維夫至羅馬和巴黎的航線,1950年後開設往倫敦的航線。1961年開始營運特拉維夫至紐約的不停站航班服務(距離9,270公里,需時9小時30分鍾),是當時航程最長的不停站商業航線。20世紀60年代的戰爭期間,海外的航空公司都取消了飛往以色列的航線,以色列航空公司則一如既往地運載的歸國的以色列人。
1982年以色列航空公司受到破產管理,直到1995年2月方才解除。1991年5月24日,以色列航空一架波音747客機破記錄地搭載1,087位猶太裔衣索比亞人由亞的斯亞貝巴飛往以色列(所羅門行動(Operation Solomon)的一部份)。以色列航空公司私有化計劃於2003年6月展開,以色列航空公司的15%股份在特拉維夫股票交易所上市。Arkia Israel Airlines的母公司Knafaim-Arkia Holdings,於2004年中取得以色列航空大量股份。
現時以色列航空持股人包括:Knafaim-Arkia Holdings(40%)、私人投資者(30%),國家持有的30%股份。以色列航空公司經營來往非洲、亞洲、北美洲、歐洲和中東的定期客運航班。乘客可以很方便地前往以色列,並由特拉維夫的本·古里安機場轉機至世界各地。同時,以色列航空公司與其他國際航空公司也簽訂了代碼共享協議,擴展航線,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利用互聯網,向消費者提供全球最佳的飛行服務。由此,以色列航空公司每年均被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列入世界效率最高的航空公司之一。以色列航空公司口號 Home away from Home。
Ⅳ 特拉維夫的介紹
特拉維夫—雅法(希伯來語: תֵּל־אָבִיב-יָפוֹ;英語:Tel Aviv-Yafo ),通常簡稱為特拉維夫,或譯台拉維夫,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人口40萬,主要為猶太人,阿拉伯人約占總人口的4%。特拉維夫濱臨東地中海,市區面積51.76平方千米;以特拉維夫為中心的城市群(Gush Dan)有巴特亞姆、霍隆、拉馬特甘、佩塔提克瓦、里雄萊錫安、拉馬特沙龍、赫茲利亞等城市,2005年統計,特拉維夫都會區有人口304萬,是以色列最大的都會區,是該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帶,也是以色列的經濟樞紐。特拉維夫被認為已出現了成為世界級城市的趨勢,並被列為中東生活費用最昂貴的大城市。特拉維夫市最初創建於1909年,是由一批猶太移民為逃避鄰近古老的港口城市雅法(希伯來語:יפו,Yafo)昂貴的房價而興建,逐漸地,特拉維夫的發展超過了以阿拉伯裔為主的雅法。在以色列建國兩年以後的1950年,特拉維夫和雅法兩市合並成立特拉維夫-雅法市。今天,特拉維夫被認為是以色列最為國際化的經濟中心,以及所謂「硅溪」(希伯來語: וואדי הסיליקון;英語:Silicon Wadi)地區的心臟。該市具有活躍、摩登、世界主義的特徵,被公認是以色列的文化之都。2003年,該市以包豪斯建築鑄成的特拉維夫白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Ⅵ 特拉維夫-雅法的經濟
2006年,粗略估計全市平均月收入為7,290新舍客勒。2007年特拉維夫在世界上生活質量最佳城市中排第104位。
在過去數十年中,特拉維夫的經濟經歷了戲劇性的發展。作為以色列的經濟首都,這個熙熙攘攘的城市現在被描繪成繁榮的高科技城市(《新聞周刊》)和「小型洛杉磯」(《經濟學人》) 。現在有許多計算機科學家在特拉維夫生活、工作,他們許多人都是1990年代初移民潮中來自前蘇聯的移民。特拉維夫被新聞周刊稱作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的高科技城市之一。事實上,特拉維夫都市區(包括Herzlia和佩塔提克瓦等郊區)高度集中了以色列大部分的高科技產業,又被稱為硅溪(Silicon Wadi)。
歷史上,特拉維夫一直在努力爭取恰當的經濟發展的空間。該市位於沙丘地帶,不適合農業,海岸也不像附近的海法和亞實突那樣適合開辟海港。1974年,Intel公司在以色列建立了第一個海外研究與發展機構,到1990年代,特拉維夫終於享有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的聲譽,帶來了經濟的繁榮。
特拉維夫擁有以色列唯一的一個證券交易所──特拉維夫證券交易所(TASE),近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以及許多風險資本公司的國際總部、科學研究機構,以及高技術公司。特拉維夫地區還有一些工廠,生產的貨物,如葯品、紡織品和食品都大量出口。旅遊業對於特拉維夫的經濟也很重要,人們從世界各地來到特拉維夫,不僅是由於以色列擁有多如繁星的文化遺跡,也是由於這座城市傳說中的夜生活、氣氛與建築。
英國羅浮堡大學的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GaWC)建立了一份世界級城市名冊,其中特拉維夫被列入「形成世界級城市的明顯跡象」的類別,在中東城市中排名最高,除了部分屬於歐洲的伊斯坦布爾。特拉維夫還被列為中東地區生活費用最昂貴城市 (伊斯坦布爾列為歐洲城市)。
根據福布斯的統計,在9名以色列籍億萬富翁中有7人居住在以色列,其中至少有4人住在特拉維夫或其郊區。根據美世人力資源咨詢(Mercer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到2007年,特拉維夫被認為是最昂貴的中東城市,排名世界第7位,緊隨紐約市、都柏林之後,而排在羅馬和維也納之前。
Ⅶ 以色列航空的簡介
由1948年九月第一條由日內瓦至特拉維夫的航線開始,以色列航空已經發展至四十八個航點,遍布各大洲。由於以色列航空屬於以色列的國家航空公司,以色列航空在人道救援工作、接載猶太人從其它危險城市(如:衣索比亞、葉門)返回以色列等工作上扮演重要角色。以色列航空亦是世界公認最安全的航空公司,因為它通過安全檢査阻止大量企圖劫機或恐怖襲擊的人登機。(注意:以色列航空是拒絕阿拉伯人搭乘的)
以色列航空公司於1948年11月15日成立,並於1949年開始營運由特拉維夫至羅馬和巴黎的航線,1年後開設往倫敦的航線。1961年6月15日推出特拉維夫至紐約的不停站航班服務,跨越5,760英哩(9,270公里),需時9小時33分鍾,是當時航程最長的不停站商業飛行。1991年5月24日,以色列航空一架波音747客機破記錄搭載1,087位猶太裔衣索比亞人由亞的斯亞貝巴飛往以色列,是所羅門行動 (Operation Solomon) 的一部份。1982年受到破產管理,直到1995年2月才解除。所有飛行國際航班的飛機都裝有反導彈系統,是世界第一間裝設這設備的民航航空公司。
延後了很久的第一階段私有化計劃於2003年6月展開,航空公司的15%股份在特拉維夫股票交易所上市。Arkia Israel Airlines的母公司Knafaim-Arkia Holdings, 於2004年中取得以色列航空大量股份並打算全面擁有以色列航空。現時以色列航空持股人包括Knafaim-Arkia Holdings (40%)、私人投資者 (30%),國家持有餘下的30%股份。雇有5,417名員工。
重視服務是以航自成立以來的一個傳統,尤其是2004年公司私有化以來,對服務產品的重視程度又得到了進一步地加強。得益於2008年以航啟動的新一輪的客艙升級項目,乘客在特拉維夫—北京航線上往返,都能夠享受到B757-300客機上180度可平躺的公務艙座椅。不僅如此,以航機隊中的B747、B777等機型也進行了客艙升級,乘客不僅能夠享受寬大、舒適的睡床式座椅,體驗先進的個人機上娛樂系統提供的多種娛樂項目,更能品嘗到各種口味的餐食。
Ⅷ 以色列有股市嗎
有。以色列股市2018年末卻呈現上漲。以色列的通訊股、石油和天然氣股、生物醫學股票等領漲市場。據經濟學人研究報告,以色列股市市盈率目前約近17。(一)2018年12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以色列股市小幅上漲。金融股上漲,銀行股上漲,保險股上漲,石油天然氣股上漲,科技股上漲。(二)以色列是中東的一個國家,在讀聖經及有關西方歷史文化圖書中,以色列是一個繞不開的國家或市場。以色列歷史或許可以更好地了解中東文化。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製造業等是以色列經濟重要部門之一。翻開以色列在線環球雜志,經常可看到有關於互聯網平板電腦,人工智慧、網路安全、大數據、清潔能源和水處理、農業領域等方面的內容。以色列在研發創新上投資,生態能源、生物醫葯、交通、創新等。人口不到千萬的以色列,卻擁有世界第二多的初創公司,僅次於美國初創企業數量。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城也被認為是那裡的矽谷。以色列市場創新與活力,也許有我們值得借鑒地方。風險投資,企業家創業,聘請國際化人才,以色列招聘人才和收集客戶信息,建立夥伴關系。以色列初創企業藉助外力建立合作夥伴,初創企業風險投資的資金規模化發展,花更多時間在且戰略與上市融資。開發新能源,在海水淡化領域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初創企業中有科技、醫療、無人機、智能技術、移動、納米、炒股等領域。在醫療、娛樂、金融、互聯網等領域不斷創新,推動初創企業集群發展。(三)2018年快要結束的幾個月,美國股市震盪。然而,以色列股市相對更平穩,保持小幅上漲。第一,實體經濟與企業盈利支持股票價格。以色列重視研發投資,科技發展與教育,投資新科技,人工智慧,大數據,清潔能源,農業領域等,以色列企業發展新科技,通過科技創新支持了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第二,金融股市不可以脫離實體經濟,股市上漲,依託實體企業盈利增長。投資是長期價值,而不是炒作與投機。第三,以色列的醫學、科技、智能技術、炒股等領域,積極採用最新科學技術,投資科學技術。股票市場基於實體企業與上市公司盈利,實體企業盈利增長支持了股票價格上漲。
Ⅸ 以色列首都真在特拉維夫嗎
未去以色列之前,我對以色列的首都在哪兒一直不確切知曉,只聽說國際社會公認的他們的首都是在地中海西岸的港口城市特拉維夫。但聖經里記載,以色列自從三千年前建立王國,就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第三任國王所羅門為他們所敬拜的耶和華上帝在耶路撒冷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殿,聖經列王記上里詳細記下了工程告竣後,所羅門王帶以色列民向上帝獻殿禱告祈福的隆重場面。耶路撒冷為國都的根就這樣紮下來了。之後雖然歷經戰亂,顛沛流離,甚至耶路撒冷陷落敵手,人民被擄異邦,飽經亡國之苦,但他們的心中始終懷念耶路撒冷,先知們在異國流亡時,仍將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上帝面前,禱告感謝,哪怕冒著生命危險也矢志不渝。他們只要回到故土迦南美地,就一定以耶路撒冷為他們的政治、宗教、文化和經濟中心。而從1948年經聯合國同意建國,猶太人大批歸回故鄉後,就又恢復了這個傳統。然而,由於歷史的變遷,已在這個地區生活了一千多年的巴勒斯坦人(屬阿拉伯後裔),也將這里視為他們的家鄉,也將耶路撒冷視為自己的首都和宗教中心。這就導致了以巴雙方的嚴重分歧。聯合國長期以來,都在倡導以巴和平,提出將耶路撒冷交由聯合國代管,以緩解雙方的矛盾沖突。那麼,現在,以色列的首都是否改建在特拉維夫了呢?2012年底,我們一行十四人來到以色列。前幾天的導游名叫阿冬,在加利利海邊,我們上了機動木船。剛進入船艙坐下,就發現水手們在前艙甲板揮動起鮮紅的五星紅旗,並奏響了我們熟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我們興奮的使勁鼓掌。這是我們第一次感受到以色列人對中國的熱情和友善。轉過臉來,我們才看見了船側那藍白相間、兩個三角重疊的大衛之星圖案的以色列國旗。風兒吹動著這面國旗,陽光輝映著阿冬的圓臉,我忽然說出:「請問,以色列現在的首都在哪裡?」「耶路撒冷!」阿冬斬釘截鐵地回答,「這是歷史,也是現實。」「那麼,你是說,目前耶路撒冷實際上是在以色列的掌控管理之下嗎?」「對!這才是真相,也才符合聖經。」「原來如此。」我似乎明白了什麼。等到了耶路撒冷、特拉維夫之後,我又覺得有點看不懂了,於是請教後半程的導游張教授同樣的問題,「以色列的首都到底在哪裡?」「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一言難盡。」張教授沉吟了一下,讓我回憶在耶路撒冷、特拉維夫兩地相關的城市建築。我似有所悟,除了宗教聖地集中在耶路撒冷外,還有政府機構總理府、國會、外交部等也在耶路撒冷。而特拉維夫的教堂不多,卻有各國的大使館、領事館在城內,也有「大屠殺紀念館」等大型建築。張教授再一解釋,我才真的了解到真相。原來,以色列民族從上到下,都一致將耶路撒冷視為聖城,為以色列的政治、文化、宗教和精神中心,為以色列的國家首都。但國際上卻只認特拉維夫為他們的首都,幾乎所有的建交國家,都將使領館設在特拉維夫這座高樓林立、現代化的繁華城市。然而有趣的是,一旦以巴發生交火和沖突,世界各大國的政要們則需飛往耶路撒冷去調停、談判,而不是特拉維夫。因為以色列的政府機構是在耶路撒冷。以色列首都的命題就這樣陷入了兩難的尷尬境地。去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時,曾提出讓以色列讓出耶路撒冷的一半給巴勒斯坦做首都,被內塔尼亞胡當場頂回,並斥責他「太糊塗,是美國唯一提出這種低級方案的總統。一個城市怎能分給兩個國家做首都呢?」首都問題是巴以沖突的重要內容,但不是全部。巴以問題有歷史淵源,而現今,巴勒斯坦是以色列的國中之國,而以色列國土又是處在大片的阿拉伯地區的敵視包圍之中,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況,非常復雜。目前,以色列與其接壤的約旦、埃及簽了合約,相對平靜。當然,以色列國力科技到國防軍事都很發達,巴勒斯坦望塵莫及。雙方逐鹿,以色列占絕對優勢。我們在那裡時,正好發生了軍事沖突,但我們在北方和中部游覽,絲毫也不知道。因為巴勒斯坦的榴彈射程近,只能在邊境騷擾,不影響以色列的國民安全,少數進口的武器,又多被以方攔截,難到縱深。盡管一度在以色列發生巴勒斯坦人的自殺式襲擊,可當以方修建好一道道長長的隔離牆,這種「人肉炸彈」的恐怖就極少發生了。在那遙遠的地方,我們能感受到各國對中國人的接納和善意。我們到達死海,對岸的約旦一片祥和;到達耶穌誕生地伯利恆,所屬國土的巴勒斯坦也一路綠燈,絕不阻攔;以色列人更是好客的主人,提供各種方便和幫助。早在中國建國之初,以色列政府就是首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這之後,中以關系一度曾陷入低谷,可是以方一直是罵不還口,直到雙方解凍,正式建交。因為以方堅信,中國和以色列之間沒有利益沖突,我們是朋友,和睦友好是必然的趨勢和結果。再上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人受到希特勒法西斯殘酷迫害和殺戮,部分猶太人不得不要求轉到歐洲以外的地方避難。這時,中國外交官何鳳山是中國駐奧地利維也納總領館的總領事,他頂著巨大壓力,為兩千多名猶太人簽發了進入中國上海的護照,使他們死裡逃生,這一義舉感動了世界,被稱為了不起的「生命簽證」,是大愛聖愛。中以兩國的傳統友誼得以發端並延續至今。以大愛聖愛擁抱世界,擁抱人類,才是融化堅冰(包括首都問題),消解一切疑難仇恨的唯一途徑和出路。
Ⅹ 以色列特拉維夫市是用什麼貨幣
以色列的貨幣是以色列謝克爾(Israel Shekel,以IS表示)。1美圓=約100謝克爾,1謝克爾=100New Agorot。
貨幣的種類,紙幣有IS1、5、10、50、100元,硬幣有New Agorotl、5、10元,以及IS1/2、1、5、10元。可在機場(24小時營業)或市區的銀行兌換錢幣
以色列貨幣謝克和人民幣的比價大約為1:2。當地物價水平較中國高,肉類30—90謝克/公斤,魚類16-90謝克/公斤,蔬菜2.5-10謝克/公斤。當地物品供應齊全,各種常用商品都可以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