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場內交易與場外交易有何區別
你好,場內交易亦稱「交易所交易」,指在證券交易所內進行的股票交易。場內交易的股票,只限於上市股票,由於上市股票發行公司的經營情況要向投資者公開,故而使投資者有一種安全感。
場外交易是指在證券交易所外進行的股票交易。場外交易與場內交易相比,在公開公司財務方面不那麼嚴格,它是一種非組織性的市場。場外交易的特點是:能為一些不能上市的,但有發展前途的中小企業籌措資金;為投資者提供了很有吸引力的投資對象。
B. 期貨為什麼會有場外交易,以及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的區別與聯系
一、期貨會有場外交易的原因:
因為買賣交易的便捷。期貨交易歷史上是在交易大廳通過交易員的口頭喊價進行的,但是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大多數期貨交易是通過電子化交易完成的,交易時,投資者通過期貨公司的電腦系統輸入買賣指令,由交易所的撮合系統進行撮合成交。期貨交易者一般通過期貨經紀公司代理進行期貨合約的買賣。
二、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有2點不同:
1、兩者的交易地點不同:
(1)場內交易的交易地點: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所是設有固定場地、備有各種服務設施(如行情板、電視屏幕、電子計算機、電話、電傳等),配備了必要的管理和服務人員,集中進行股票和其他證券買賣的場所。在這個場所內進行的股票交易就稱為場內交易。
(2)場外交易的交易地點:在證券交易所之外進行。場外交易是場內交易的對稱。
2、兩者的特點不同:
(1)場內交易的特點:有集中、固定的交易場所和固定的交易活動時間;有嚴密的組織管理制度。在會員制交易所,只有取得交易所會員的資格,才能進入交易所進行證券交易。會員必須遵守交易所的各項規定;採用公開競價和雙向拍賣的方式進行交易。
(2)場外交易的特點:沒有一個集中的交易場所,買賣雙方分散於全國各地,買賣主要通過電話、計算機系統進行。買賣對象以未上市證券為主,也有部分上市證券進行場外交易。債券買賣較多,包括所有的政府公債和一些大公司債券,也有部分股票,特別是金融業和保險公司股票。通過協商定價。
三、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之間的聯系:
金融市場按照交易程序分為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場內交易市場是指各種證券的交易所。場內市場與場外市場最大的區別在於,場內市場是有標準的合約並被監管。
而場外交易往往只是交易雙方私下的協定,而正是因為不透明,場外市場在本輪金融危機中成為了眾矢之的。 但很多金融業人士認為場外交易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
(2)股票場外交易市場的目的和意義擴展閱讀:
場外交易的獨有特點:
1、場外交易的證券品種多樣。證券交易所對上市證券規定嚴格的上市條件,並只接受符合嚴格條件的證券上市,能夠成為交易所交易品種的證券數量相對較少。場外交易的證券品種通常都是非上市證券,它們無須符合集中市場管理者發布的、嚴格的上市條件,故其數量龐大。
與上市證券相比,場外交易的證券種類更加豐富、多樣。值得注意的是,非上市證券並非劣質證券,有些證券只是因為證券發行人未申請上市而未進入證券交易所交易。
2、場外交易主要以協商定價方式成交。場內交易依照集中競價原則確定證券交易價格,即若干賣方和若干買方通過集合競價或連續競價,按照時間優先和價格優先的規則,確定每項買賣的成交價格。但場外交易是按照「一對一」方式確定證券價格的,成交價格取決於交易雙方協商一致。
有些場合下,證券交易價格是由交易各方反復協商而確定價格的;有些場合下,證券價格雖是由一方掛牌出價的,但依然可根據市場情況以及交易對方的接受程度加以調整,依然存在著協商定價的機會。
3、場外交易採取特殊的交易管理結構。在國外,場外交易是證券交易的重要的方式,場外交易市場也是巨大的。為了確保場外交易的健康發展,證券監管機構依然以特有的方式實施著間接監管。
一方面,通過劃定場外交易的具體范圍,避免「名為場外交易、實為場內交易」現象的出現;另一方面,支持各種自律性組織實現對場外交易的監管,鼓勵證券公司和各類證券業協會對場外交易實施監管。雖然這種管理相對比較寬松,但絕非放棄對場外市場的監管,場外交易市場也絕非無序發展。
C. 想問中國股市存在的真實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1、積聚資本
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發行股票來為公司籌集資本。上市公司將股票委託給證券承銷商,證券承銷商再在股票市場上發行給投資者。而隨著股票的發行,資本就從投資者手中流入上市公司。
2、轉讓資本
股市為股票的流通轉讓提供了場所,使股票的發行得以延續。如果沒有股市,很難想像股票將如何流通,這是由股票的基本性質決定的。當一個投資者選擇銀行儲蓄或購買債券時,他不必為這筆錢的流動性擔心。因為無論怎麼說,只要到了約定的期限,他都可以按照約定的利率收回利息並取回本金,特別是銀行存款,即使提前去支取,除本金外也能得到少量利息,總之,將投資撤回、變為現金不存在任何問題。但股票就不同了,一旦購買了股票就成為了企業的股東,此後,你既不能要求發行股票的企業退股,也不能要求發行企業贖回。如果沒有股票的流通與轉讓場所,購買股票的投資就變成了一筆死錢,即使持股人急需現金,股票也無法兌現。這樣的話,人們對購買股票就會有後顧之憂,股票的發行就會出現困難。有了股票市場,股民就可以隨時將持有的股票在股市上轉讓,按比較公平與合理的價格將股票兌現,使死錢變為活錢。
3、轉化資本
股市使非資本的貨幣資金轉化為生產資本,它在股票買賣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為非資本的貨幣向資本的轉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股市的這一職能對資本的追加、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D. 股市的來源和股市的目的是什麼
股票市場的起源: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似400年的歷史。在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而產生的資本短缺,資本不足便成為制約著資本主義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籌集更多的資本。
出現了以股份公司形態,由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進而又將籌集資本的范圍擴展至社會,產生了以股票這種表示投資者投資入股,並按出資額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權益和承擔一定的責任的有價憑證,並向社會公開發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會上的資金。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即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
(4)股票場外交易市場的目的和意義擴展閱讀:
市場特點:股票市場。
1、有一定的市場流動性,但主要取決於當日交易量(交易量取決於投資人心理預期)。
2、股票市場只在紐約時間早上的9:30到下午4:00(中國市場為下午三點)開放,收市後的場外交易有限。
3、成本和傭金並不是太高適合一般投資人。
4、賣空股票受到政策(需要開辦融資融券業務)和資本(約50萬)的限制,很多交易者都為此感到沮喪。
5、完成交易的步驟較多,增加了執行誤差和錯誤。
E. 股票交易市場對經濟發展到底有什麼意義
投資者通過股票發行市場購買股票提供資金給上市公司提供資金,其意義就是集合社會上閑散的資金用於生產
----如果這部分人急著用錢,不想要股票,你說應該怎麼辦?
F. 為什麼要開股票市場
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為解決資本供求矛盾和流動性而產生的市場。證券市場以證券發行和交易的方式實現了籌資與投資的對接,有效地化解了資本的供求矛盾和資本結構調整的難題。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證券市場是完整的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反映和調節貨幣資金的運動,而且對整個經濟的運行具有重要影響。
經濟作用
1、對發展的作用
(1)可以廣泛地動員,積聚和集中社會的閑散資金,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服務,擴大生產建設規模,推動經濟的發展,並收到「利用內資不借內債」的效果。
(2)可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促進資金的橫向融通和經濟的橫向聯系,提高資源配置的總體效益。
(3)可以為改革完善我國的企業組織形式探索一條新路子,有利於不斷完善我國的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企業,個人企業,三資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組織形式,更好地發揮股份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4)可以促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發展,特別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有利於理順產權關系,使政府和企業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用其權,各得其利。
(5)可以擴大我國利用外資的渠道和方式,增強對外的吸納能力,有利於更多地利用外資和提高利用外資的經濟效益,收到「用外資而不借外債」的效果。
2、對企業的作用
(1)有利於股份制企業建立和完善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營管理機制。
(2)有利於股份制企業籌集資金,滿足生產建設的資金需要,而且由於股票投資的無期性,股份制企業對所籌資金不需還本,因此可長期使用,有利於廣泛制企業的經營和擴大再生產。
3、對投資者的作用
從股票投資者的角度來說,其作用在於:
(1)可以為投資者開拓投資渠道,擴大投資的選擇范圍,適應了投資者多樣性的投資動機,交易動機和利益的需求,一般來說能為投資者提供獲得較高收益的可能性。
(2)可以增強投資的流動性和靈活性,有利於投資者股本的轉讓出售交易活動,使投資者隨時可以將股票出售變現,收回投資資金。股票市場的形成,完善和發展為股票投資的流動性和靈活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4、市場影響
股票市場的活動對股份制企業,股票投資者以及國家經濟的發展亦有不利影響的一面。股票價格的形成機制是頗為復雜的,多種因素的綜合利用和個別因素的特動作用都會影響到股票價格的劇烈波動。
股票價格既受政治,經濟,市場因素的影響,亦受技術和投資者行為因素的影響,因此,股票價格經常處在頻繁的變動之中。股票價格頻繁的變動擴大了股票市場的投機性活動,使股票市場的風險性增大。
股票市場的風險性是客觀存在的,這種風險性既能給投資者造成經濟損失,亦可能給股份制企業以及國家的經濟建設產生一定的副作用。這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6)股票場外交易市場的目的和意義擴展閱讀
市場特點
1、有一定的市場流動性,但主要取決於當日交易量(交易量取決於投資人心理預期)。
2、股票市場只在紐約時間早上的9:30到下午4:00(中國市場為下午三點)開放,收市後的場外交易有限。
3、成本和傭金並不是太高適合一般投資人。
4、賣空股票受到政策(需要開辦融資融券業務)和資本(約50萬)的限制,很多交易者都為此感到沮喪。
5、完成交易的步驟較多,增加了執行誤差和錯誤。
G. 場外交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有何不同它有什麼功能
場外交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的不同之處在於:場外交易市場是無形市場、是投資者可直接參與交易的市場、是以非上市證券為主要交易對象的市場、是交易商報價驅動的市場、是管理比較寬松的市場。場外交易市場的功能是;證券發行的重要場所;為已發行未上市的證券提供流通轉讓的機會;是證券交易所的必要補充。
H. 企業選擇場外交易市場掛牌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一、 企業更規范了。企業規范不就意味著成本更高,納稅更多了嗎?「我的企業賺點錢不容易,照章納稅沒搞頭了」。首先我想明確兩點,第一企業規范確實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成本上升,特別是人力成本和稅務成本,但是反過來想一想,職工五險和稅款都是國家法律規定的,企業想賺錢在這上邊打主意是犯法。一個要靠偷逃稅款才能賺錢的企業,我們是不會推薦其走任何資本市場的。第二從IPO過會審核來看,證監會是默許企業家原罪的,之前的不規范行為在申報期以外的都可以既往不咎。上市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讓企業家利益與股民利益綁定在一起,從而規避了被清算的風險,因為一旦打擊上市公司,會造成上萬股民的損失,由此引發社會動盪誰也擔不起。 二、 企業知名度的提升,這個好處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對選擇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來說,打開股票交易軟體全國人民都能看的見,企業對外宣傳只要加上股票代碼就能讓人刮目相看,比作廣告效果好的多。無論企業生產的產品是面向企業還是銷售者,都能在無形之中提升企業價值。 三、 便於股權激勵,很多的企業家不明白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股份白白的送給別人,員工在我這里上班有工資拿,不就行了嗎?當然可以,如果企業的核心技術是大老闆研發的,市場是大老闆一個人跑的,資金也是大老闆一個人籌集來的,當然沒必要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但是對於這個全能的老闆,我印象中只有路邊賣小面和燒烤的能做到,要麼就是夫妻檔。一個企業小的時候可能幾個人就能應付過來,等做到一定的規模就要分工,我們說股權激勵不是把股權分給每一個人,而是分給那些對企業有特殊貢獻的,能夠對企業造成影響的人。 股權激勵是一個看上去很簡單,但有時十分復雜的事情,因為牽扯當事人的利益,少有不慎就會得罪人,激勵的效果就會適得其反。有人覺得既然分股權就要降低工資,結果企業不上市、不掛牌也不分紅,握在手裡的股票廢紙一張,你想有沒有人願意做這樣的交換?有的設計期權激勵,看業績考核,結果市場變化,業績完不成。本來不激勵就很積極的員工,也會因為看到到手的肥肉飛走了,變得不信任老闆。 我們談老闆要進行股權激勵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讓公司以外的人信任公司,願意花錢買公司的股票,法律沒有規定2個發起人的公司不能上市,我們假設公司股東就夫妻兩個,丈夫總經理,妻子財務總監,這樣的公司誰敢投,公司的股票誰敢買。股權激勵給投資者以信心不是說老闆為人和善,出手大方,而是因為有公司內部員工入股,說明公司員工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別人才敢跟著來。 個中故事不一而足了。總之,企業要做大,靠的是人,激發人的主人翁意識,將股權激勵變成實實在在的物質,場外市場做得到。 四、 掛牌成本低,是不是便宜沒好貨?我覺得新三板就是被閹割了的創業板,被割掉的看上去很誘人,實則是毫無用處的闌尾。人人都談上市,上市就像是考清華,考上的家喻戶曉,而落榜的實際上才是主力軍,上市並不是看上去的那麼容易,與券商簽訂合約的最終上市率也就在30%左右。而其中的代價只有當事人才說的清。上市確實會使人一夜暴富,富的是誰?讓我們先看看鎖定期的概念,非控股股東IPO後的法定鎖定期是12個月,控股股東36個月。很多套現走人的要麼公司高管要麼二股東三股東,很少有大股東的,為什麼? 今年過會的企業很多都沒有選擇發行,因為行情太差圈不到錢。企業會選擇在什麼時候上市,當然是行情好的時候,很多企業為了符合證監會業績增長的要求往往把最好的青春放在申報期和發行後的第一年。行情好,企業業績好,發了好價錢,可是企業大老闆的股票要等三年後才能出手,到時行情沒了,公司被人翻個底朝天,什麼秘密也沒了,憑什麼給你高股價,大老闆套現不要看什麼市盈率幾十倍,看看市凈率1-2倍,折騰這么多年就賺這么點,你好意思嗎?高管和其他股東就不同了,上市趕緊辭職,等半年趁股價沒跌,趕緊跑,找下一家了。 新三板掛牌現在政府還有補貼,為什麼會補貼?一這個東西中央很重視,掛的多說明我地方政府管轄范圍內的企業質量高,將來高升有門。二掛牌要規范,規范將來稅收多一些,不吃虧。所以現在選擇掛牌的企業基本上不用掏自己的錢,以前的稅不用補,以後的稅可以拿風投的錢去交,你說我矯情?上市公司哪個不是拿股民的錢去亂花繳稅的,換個地方而已,玩法都是一樣的。 五、 轉板的事情,前幾批新三板的企業去IPO還有人說是轉板,真是扯淡,那也叫轉板?重新走了一遍IPO的程序,什麼也不少。如果哪個哥們說,既然這樣我還是直接選擇IPO的了,免得脫褲子放屁,麻煩。如果你的企業現在就能達到IPO的要求,趕緊的找券商報材料,大好機會別錯過。如果你的企業還差火候,我建議你還是去新三板上混兩年,為什麼這樣說?《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出台了,掛了新三板股東可以突破兩百人,除了首發募集之外,還真找不出多大的差異。少扯交易制度,人多了交易規則一個樣。等公司玩大了,有千百個股東,再去上市,估計那時真就是直接轉板了。
I. 為什麼要有股票市場它產生什麼價值
資產的存在價值是增值,而增值的必要條件是流動性,股票市場就提供了這么一個條件,股東的購股,拋股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讓資源流動的過程,讓資金用在最適合的部門,這也就是市場(包括股票市場)天生就有的資源優化配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