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華遠集團的發展情況
華遠宗旨 來源於社會 服務於社會
華遠精神 堅韌、團結、探索、奮斗
華遠原則
總體最優 2008年9月,湖北幸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幸福實業」)換股吸收合並北京市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工作實施完成,華遠地產成功借殼幸福實業實現上市。
「華遠」是國內房地產業最早創立的品牌之一,至今已誕生二十餘年。華遠地產於八十年代初進入房地產業,一直致力於開發高品質的具有市場代表性的房地產產品。
1987年北京市西城區華遠建設開發公司成立,1993年改組為北京市華遠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原華遠房地產」),之後陸續完成了中外合資、境外間接上市,創造了房地產企業利用外資高速發展的奇跡,成為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的股份制一級綜合開發企業。至2000年,公司總資產達80億元,凈資產達30億元,累計稅後利潤達15億元,為全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一,資產、銷售額、開發量等指標連年居北京房地產市場前茅,累計開發竣工住宅8萬多套,公建40多萬平方米,其中包括西單文化廣場、華威大廈、華南大廈、華亭嘉園、華清嘉園、鳳凰城等北京地產界知名的項目。
2001年,華遠地產開始進行二次創業,2002年創立北京市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085億元,旗下設立多家項目開發子公司以及華遠經紀、物業管理等公司,形成了涵蓋項目開發、銷售代理、物業管理的地產開發綜合體。
華遠地產以尊重和維護業主權益、樹立行業規范為重要責任,以誠信為立業之首,先後推出「業權分配」、「工程保證擔保」等創新理念並積極實踐,成為維護市場公平和行業規范的中堅力量;華遠地產「產品標准」成為華遠品牌產品卓越品質的保障。
秉承華遠集團「來源於社會、服務於社會」的宗旨,華遠地產致力於「營造精緻品質生活」,開發高品質的具有市場代表性的地產產品。從2001年至2007年底,華遠·海潤國際公寓、華遠·尚都國際中心、華遠·盈都大廈、華遠·靜林灣、華遠·昆侖公寓、華遠·北京公館、華遠·首府、華遠·企業號、華遠·裘馬都等多個高品質項目相繼投入市場,涵蓋頂級住宅、商務公寓、寫字樓、購物廣場、TOWNHOUSE等多種業態,彰顯華遠地產市場多樣、產品多元、高端精品的旗艦企業實力。2007年,華遠·裘馬都被評為北京十大熱銷樓盤之一;華遠·昆侖公寓獲得精瑞建築設計大獎……
2008年,華遠地產加大土地儲備力度,繼續高端精品路線,在財富聚集的燕莎商圈及CBD地區先後獲得多個高端項目。同時積極開拓外埠市場,在青島、西安、長沙等地獲取了百萬平米項目。
為了實現突破性的發展,華遠地產對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湖北幸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ST幸福,股票代碼600743)進行了重組,以幸福實業吸收合並華遠地產的方式實現借殼上市。按照重組方案,幸福實業的全部現有資產、負債由原控股股東負責剝離,並以換股吸收合並的方式將華遠地產現有全部資產、負債注入幸福實業,華遠地產的權利、義務由幸福實業全部繼承,華遠地產原股東轉變為幸福實業股東。在全部重組手續完成後,原華遠地產將注銷,未來幸福實業將更名為華遠地產。藉助資本市場的有力支持,華遠地產將取得更大的開拓空間,未來將取得更快更強的發展。
華遠地產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微幅增長。公司目前正逐漸進行戰略轉型,未來側重於二三線城市項目的運營,結算項目布局不盡完善,在建項目佔比較大,盡管華遠地產2011年計劃開復工面積同比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是受到項目開發周期的影響,計劃竣工面積繼續收縮,由此或將導致公司全年結算收入下滑。
華遠地產(600743:4.94,0,↓0) 7月7日公告,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1.76億元,同比增長2%。基本每股收益0.14元。2011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05億元,同比增長62%。
面對層層加碼的樓市調控下,對於華遠地產這樣一家中等規模的房地產開發公司來說,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尚可。利潤增幅慢於收入增長,主要因素在於公司正在進行戰略轉移。公司前期主要地產項目多集中於北京,且多屬於中高端住宅。項目毛利率較高。而一線城市目前受國家調控政策影響相對較大,一線城市住宅價格增幅不大。公司目前的發展戰略已經逐步側重於二三線城市的擴張。北京以外的銷售收入佔比逐漸擴大。二三線城市住宅項目毛利率相對較低,使得公司總成本增長快於收入增長。 1993年,北京市什剎海經濟建設開發公司成立,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人民幣,是西城區區屬國有企業。1998年,西城區政府將該公司劃歸北京市華遠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公司。2001年,北京市華遠集團公司與其關聯公司北京市西單購物中心、北京市華遠國際旅遊有限公司、北京市華遠金海馬傢具裝飾公司、北京市遠華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將什剎海經濟建設開發公司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增至3 億元人民幣,公司名稱變更為北京市華遠新時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華遠地產)。
2002年10月,華遠地產2個月私募2 億元,公司完成增資擴股,注冊資本超過5億元。公司資產增加了4倍,超過12億元。
2002年12月30日,華遠地產完成股份制改組,正式更名為北京市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公司注冊資本總額為50085.8萬元,公司股東為北京市華遠集團公司(持有總股本62.058%),北京華遠浩利投資管理中心(持有總股本的13.4%)、北京京泰投資管理中心(持有總股本的12%)、北京首創陽光房地產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總股本的12%)、北京市華遠國際旅遊有限公司(持有總股本的0.542%)。
❷ 華遠地產的股票簡介
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本公司」)前身系湖北幸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幸福實業」)。幸福實業於1996 年8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政函(84)號」文批准,由原幸福服裝廠改組並以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幸福實業於1996 年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審字(1996)155 號」文批准發行社會公眾股2,000 萬股,並於1996 年9 月9 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600743。注冊資本為8,000 萬元。 1997 年度,幸福實業實施了10 送4.95 轉增5.05 的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方案,股本增至16,000 萬元。 1998 年度,幸福實業實施了10 配1.5 的配股方案,並在配股後進行了10 送3 股轉增4 股的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方案,使幸福實業總股本由16,000 萬股增至3 1,280 萬股。根據幸福實業2007 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暨股權分置改革決議,幸福實業於2007 年2 月13 日與北京市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原華遠地產」)及名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名流投資」)簽訂了《資產負債整體轉讓暨新增股份換股吸收合並協議書》;2007 年3 月1 日幸福實業與原華遠地產及名流投資、名流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名流置業」)簽訂《關於〈資產負債整體轉讓暨新增股份換股吸收合並協議書〉的補充協議書》;2007 年10 月22 日幸福實業與原華遠地產及名流投資、名流置業簽訂《〈資產負債整體轉讓暨新增股份換股吸收合並協議書〉的補充協議書 (二)》,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方案是: (1)幸福實業將全部資產、負債出售給名流投資或其指定的企業。 幸福實業以截至2006 年10 月31 日的全部資產和負債的評估值為基礎經與名流投資協商作價4,000 萬元,出售給名流投資或其指定的企業。擬出售資產自評估基準日至實施完成日期間形成的期間損益由名流投資享有或承擔。 (2)幸福實業以新增股份換股吸收合並原華遠地產,本次以新增股份換股吸收合並原華遠地產的基準日為2006 年10 月31 日。原華遠地產自審計基準日2006 年10 月31 日至吸收合並完成日所產生的盈利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完成後的幸福實業新老股東共同享有。 (3)根據《重大資產重組報告書》、《股權分置改革說明書》,幸福實業本次重大資產重組與股權分置改革、全體股東等比例減資相結合,以重大資產重組、向流通股股東送股作為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對價安排。本次股權分置改革與重大資產重組、全體股東等比例減資不可分割,同步實施。 (4)2008 年1 月28 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核准了幸福實業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核准幸福實業向北京市華遠集團公司、北京華遠浩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創陽光房地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京泰投資管理中心、北京市華遠國際旅遊有限公司發行不超過65,300.9126 萬股的人民幣普通股換股吸收合並原華遠地產。 2008 年2 月15 日,公司2008 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全體股東等比例減資議案,2月21 日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經股權分置改革A 股市場相關股東大會決議通過,幸福實業實施減資議案,幸福實業全體股東所持股份以每1 股減為0.4 股的方式減少注冊資本,減資完成後,幸福實業股本由31,280 萬元減少至12,512 萬元; 同月,幸福實業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許可(2008)120 號」《關於核准湖北幸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出售暨定向發行股份換股吸收合並北京市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復》發行了65,300.9126 萬股的人民幣普通股換股吸收合並原華遠地產,並於2008 年5 月21 日辦理了工商變更登記,變更後的注冊資本為77,812.9126 萬元。
❸ 華遠地產的公司簡介
1. 1987年,北京市西城區華遠建設開發公司成立。
2. 1993年,原華遠房地產成立,標志著華遠集團在房地產領域的正式發展。
3. 經過中外合資和境外間接上市,華遠房地產成為國內首家中外合資的股份制一級綜合開發企業,並創造了房地產企業利用外資高速發展的奇跡。
4. 到2000年,華遠地產的總資產達到80億元,凈資產達到3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一,連續多年在北京房地產市場保持領先地位。
5. 2001年,華遠地產啟動二次創業,並在兩年後成立北京市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085億元。
6. 華遠地產秉承「來源於社會、服務於社會」的宗旨,以「責任地產、品質建築」為理念,致力於打造高品質的市場代表作品。
7. 自2001年起,華遠地產在北京市中心區域推出了多個高品質項目,包括華遠·海潤國際公寓等,涵蓋了多種業態。
8. 2008年,華遠·裘馬都等項目如期入住,同時華遠地產在燕莎商圈及CBD地區的高端項目也在積極籌備中。
9. 2009年,華遠·九都匯項目開工,標志著華遠地產在外埠市場的積極拓展。
10. 華遠地產異地拓展的里程碑之一是2008年推出的華遠·君城(西安姿陵)項目。
11. 自2006年起,華遠地產在外埠市場積極開拓,多個項目正在開發中。
12. 華遠地產重視維護業主權益,樹立行業規范,推出了「業權分配」、「工程保證擔保」等創新理念。
13. 華遠地產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實現了在A股市場的上市,並在2008年8月完成了與北京市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組。
14. 2008年10月,幸福實業更名為「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3月公司股票簡稱更名為華遠地產,標志著華遠地產藉助資本運營平台取得了新的發展機遇。
❹ 問一下我國商業銀行都是什麼時間上的市
以下均為國內上市,故交行、建行、中行等H股未列在內。
1.深圳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系在對深圳經濟特區內原6家農村信用社進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礎上設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1987年5月10日以自由認購的形式首次向社會公開發售人民幣普通股,於1987年12月22日正式設立。1988年4月7日,本行普通股在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首家掛牌公開上市。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本行已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重慶、大連、杭州、南京、海口、濟南、青島、珠海、佛山、寧波、溫州、成都、昆明等地開設了分支機構。 ,
2.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以銀復(1992)350號文批准設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1992年10月19日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法人營業執照,1993年1月9日正式開業。1999年9月 23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證監發行字[1999]第127號文批准,本公司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境內上市內資股(A股)股票4億股,每股發行價為人民幣10元,並於1999年11月10日上市交易。2002年度經2001年度股東大會批准,本公司實施了每十股轉增五股的資本公積轉增方案,2002年12月23日,本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證監發行字[2002]135號文核准增發A股3億股,每股發行價為人民幣8.45元,該次增發已於2003年1月13日完成,業經安永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驗證並出具安永大華業字(2003)第016號驗資報告。2006年11月16日,本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證監發行字[20 06]118號文核准增發A股7億股,每股發行價為人民幣13.64元,實際公開發行 A股數量為4.40億股,每股面值人民幣1.00元,募集資金人民幣60億元,該次增發已於2006年11月22日完成,業經安永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驗證並出具安永大華業字(2006)第636號驗資報告。本公司現股本為人民幣 43.55億元,法定代表人為金運,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為3100001001236,金融許可證號為B11512900H0001。
3.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國務院及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於19 96年2月7日成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本行於2000年發行人民幣股票普通股(A股) 350,000,000股,上述股票於2000年12月1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本行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監會」)批准持有B109 11000H0001號金融許可證,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核准領取注冊證1000001001898(4-3)號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於2006年12月底,本行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大連、南京、杭州、重慶、西安、濟南、福州、寧波、成都、太原、蘇州、泉州、石家莊、昆明、天津、青島、溫州及廈門開設了23 家分行級機構,並在汕頭開設了1 家直屬支行。
4.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人民銀行銀復(1986) 175號文、銀復(1987) 86號文批准,由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於一九八七年三月三十一日在深圳招商局蛇口工業區設立的商業銀行,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億元,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號為蛇企字0345號,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號為銀證字第0497號。 經中國人民銀行(1989) 12號文批准,本行吸收六家新股東入股,注冊資本變更為人民幣4億元,實收資本人民幣4億元。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號為蛇企字0025號,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號為銀金管字第9-0006號。 一九九四年,本行根據深圳市人民政府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深改復[19 93] 73號文及深圳市證券管理辦公室深證辦復(1994) 90、132、133號文批准,進行股份制改組並調整新增發行股份數量和股權結構。改組後,股本為人民幣11.23億元。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為1000001001686 (4-4)。 一九九六年,經中國人民銀行銀復[1996] 93號文批准,同意本行以資本公積轉增資本,轉增後注冊資本變更為人民幣28.07億元,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為1000001686-X。 一九九八年,經中國人民銀行銀復[1998] 173號文批准,同意本行股本增加人民幣14億元, 一九九九年募股後,注冊資本變更為人民幣42.07億元。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號為11115840001號。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為1000001001686。 二零零二年,經中國證劵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2002] 33號文批准,本行於三月十九日至四月一日期間以每股人民幣7.30元發行人民幣股票普通股(A股) 15億股,扣除上市發行費用及加上籌集資金利息收入後,共募集資金現金凈額人民幣107.69億元。上述股票於二零零二年四月九日在上海證劵交易所交易。二零零二年四月二日,注冊資本變更為人民幣57.07億元。 二零零四年,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監會」)銀監復[2004] 106號文批准,本行將資本公積人民幣11.41億元轉增資本,轉增後注冊資本由人民幣57.07億元增至人民幣68.48億元。
5.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華夏銀行,系經中國人民銀行 [銀復(1992)391號]批准,於1992年10月14日由首鋼總公司獨資組建成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1996年4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關於同意華夏銀行變更注冊資本並核准〈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批復》[銀復(1996) 109號],批准華夏銀行以發起方式改制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18日本公司依法取得了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為1000001002967號),並依法取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編號B10811000H0001號)。本公司由33家企業法人單位共同發起設立,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5億元,業經建銀會計師事務所於1996年3月13 日出具建銀驗字(96)第2號驗資報告予以驗證。 2003年7月21日,經中國證劵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2003)83號 ]文批准,本公司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A股)10億股,每股面值人民幣1.00元,每股發行價5.60元,扣除上市發行費用及加上籌集資金利息收入後,共募集資金現金凈額人民幣54.60億元。上述股票於2003年9 月12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變更後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5億元,業經北京京都會計師事務所於2003年9月5日出具[北京京都驗字(2003)第003 6號]驗資報告予以驗證。 根據2004年4月28日召開的本公司2003年度股東大會的決議和修改後章程的規定,本公司以2003年末總股本35億股為基數,按照每10股轉增2股的比例將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7億股。變更後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42億元,業經北京京都會計師事務所於2004年5月26日出具[北京京都驗字(2004)第0017號]驗資報告予以驗證。 2006年6月6日,本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東以向方案實施股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全體流通股股東支付股票的方式作為對價安排,流通股股東每持有10股流通股獲付3股股票。各非流通股股東支付股票的數量按各自持有非流通股的比例確定;對價安排執行後,本公司原非流通股股東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變更為有限售條件的股份,流通股股東獲付的股票總數為3.6億股。
6.興業銀行根據國務院《關於福建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請示的批復》(國函[1988]58號),經中國人民銀行以《關於成立福建興業銀行的批復》(銀復[1988]347號)文件批准,於1988年8月在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本行設立後,分別於1996年、2000年及2004年三次增資擴股,2004年增資擴股後,本行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9.99億元。上市日期: 2007-02-05
7. 中信銀行是經國務院辦公廳及人民銀行的批准,於1987年4月20日在中信集團原銀行部基礎上改組而成,原名中信實業銀行。 1985年4月,國務院和人民銀行同意中信集團在其財務部的基礎上成立銀行部,進一步擴展對外融資、外匯交易、發放貸款、國際結算、融資租賃和吸收存款等全面銀行業務。 1986年5月底,中信集團向人民銀行申請「將中信集團銀行部改組成中信實業銀行」。1987年4月20日,經國務院和人民銀行批准,中信實業銀行正式成立, 總行設在北京,注冊資本8億元,是我國改革開放中最早成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之一,從事經批準的人民幣和外匯銀行業務及其他相關金融業務。 2005年8月2日,為貫徹逐步向零售銀行與公司銀行業務並行發展的戰略,本行名稱由中信實業銀行變更為中信銀行,英文名由CITIC INDUSTRIAL BANK變更為CHINCITIC BANK。上市日期: 2007-04-27
8.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中國工商銀行,成立於1984年1月 1日。2005年10月28日,更名為「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7 日,工商銀行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同日掛牌上市。 工商銀行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通過16,997家境內機構,98家境外分支機構和遍布全球的1,326家代理行,向超過241萬公司銀行客戶和1.7億個人客戶提供廣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9. 1996年12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以《關於籌建寧波城市合作銀行的批復》(銀復字[1996]425號)同意本行籌建。1997年3月18日,城市信用合作社及市聯社代表其原股東與寧波市財政局、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財務公司共同簽署了《發起人協議》。根據前述批復和《發起人協議》,寧波市財政局、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財務公司以及城市信用合作社及市聯社的原股東(包括364家機構及企業法人和2,421名自然人)共同發起設立"寧波城市合作銀行"。 1997年3月31日,人民銀行以《關於寧波城市合作銀行開業的批復》(銀復[ 1997]136號)同意本行開業。於本行開業之時,納入組建范圍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按各自協議自動解散後成為本行的分支機構,城市信用合作社聯合社自動終止;城市信用合作社及市聯社的全部合法債權債務轉為本行的債權債務。 1997年4月10日,本行在寧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成立,並於4月11日取得人民銀行核發的D1001332003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 1998年6月2日,經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批准,本行更名為"寧波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4月13日,經銀監會批准,本行更名為"寧波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 2007-07-19
10. 1995年8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同意在南京市原39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及信用聯社的基礎上組建南京城市合作銀行。1995年12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同意籌建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南京城市合作銀行。1995年12月29日,南京會計師事務所對本行的注冊資本進行了審驗,並出具了驗資報告,確認截至1 995年12月29日本行實收資本人民幣35,000萬元。1996年2月6日,本行在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了登記注冊手續,並領取了注冊號為[24968275-6]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資本為3.5億元。上市日期: 2007-07-19
11.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北京市開展城市合作銀行組建工作的復函》(銀復[1995]213號)、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北京城市合作銀行開業的批復》(銀復[1995]470號)、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轉發的通知》(京銀發[1995]504號)及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設立北京城市合作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京政辦函[1996]6號)批准,原北京市90家城市信用合作社股東以及北京市財政資金管理分局、北京無線技術開發服務公司、北京市華遠集團公司、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中國機械工業供銷總公司、北京城市建設開發集團總公司等六家單位以發起設立方式組建本行。1996年1月10日,本行取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許可證書》(注冊號為銀金管字第14-0002號);1996 年1月29日,本行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注冊號11506439),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0億元。上市日期: 200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