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市暴跌時莊家怎樣打擊投資者心理
股市中莊家如何操作股票的:任何一個莊家,其做莊的完整過程不外乎5個基本環節:選股、 建倉、洗盤、拉高、出貨。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建倉、震盪、 拉升、派發等過程和環節,不同的莊家可能會有所簡化或更復雜, 但精髓不變。
1、莊家的分類
在分析做莊過程之前,應先了解莊家的分類,因為不同類型的莊家,操盤手法是不同的。還需說明一點,莊家的水平差距也比較大。根據莊家身份(或資金來源)可分為券商庄、上市公司庄、 社會游資庄(即所謂野庄)及混合庄;按操作周期可分為短線庄、中線庄、長線庄;根據走勢振幅和幅度可分為強庄和弱庄;根據股票走勢和大盤的關系,可分為順勢庄、逆市庄;根據莊家做盤順利與否,可分為獲利庄和被套庄。
這里還需談一下我對莊家的定義。人們往往認為資金量大、持倉量大就是莊家,那並不精確。莊家需具備特殊的兩點:有能力控制一段時間內的股價走勢;有意識地進行與目的相反方向的操作,即要買入時,還得不選股 所謂選股是個概述,它實際是指做莊前的一些准備工作。具體主要包括三項:選股、公關及資金的調集與帳戶的安排等。
選股是整個做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基礎環節。一般決定是否對一隻股票建倉,主要要考慮如下幾個因素:
1、流通盤一般而言,除非有特別的題材或需要,莊家對流通盤是有嚴格要求的。盤大對資金實力、籌碼的收集與派發都將增加難度,但盤太小又不適合大資金進出,而且容易暴露自己。3000萬至7000萬是一個可接受的大致區間;
2、股價在美國股市,股價對於股票的走勢沒有任何意義。而在中國,10年來就沒有上過100元的股票,直到2000年才破了這個極限。近兩年3元以下的股票幾乎沒有。這是一個怪現象,也是投機市場的一個表現。這里要說的是,當一隻股票價格較低時,即便沒有業績、題材,莊家做起來底氣也很足。而當一隻股票價格過高時,尤其是在20元以上,莊家輕易不會建倉,而且一旦橫盤,出貨的可能就很大。
3、題材:包括現實的題材(如可送配能力)及可設計的潛在題材;包括業績、資產結構、重組潛力與成本以及地域等。這里要強調的是,題材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前1、2兩個條件好,被選中的可能性就很高。實際上,很多題材也是邊做邊根據外圍情況臨時設計的,這就如同「5·19」行情中大量公司紛紛觸網一樣。現在回過頭看,有幾家是動真格的?之所以要強調公司所在地域,主要是為了逃避監管,以及容易取得地方政府及上市公司的配合(如需要的話)。這也是邊疆容易出牛股的原因之一;
4、其他因素:如股東持股結構、有無舊莊家(或較大倉位)等。一般而言,對狙擊的上市公司的前100位持股者的情況會作出周密的分析與計劃。在建倉之前,莊家總是先要用各種方式探明目標公司股票前100名持股者的背景情況,這也是莊家在以後不同階段會時刻關注的所謂「黑名單」。
時地賣出以穩定股價;要賣出時,還要買入以拉高股價。 下面根據周期分類來介紹不同類型莊家的特點。
短線莊家的特點是重勢不重價,也不強求持倉量。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炒反彈的,在大盤接近低點時接低買進1~2天,然後快速拉高,待廣大散戶也開始搶反彈時迅速出局。一類是炒題材的,出重大利好消息前拉高吃貨,或出消息後立即拉高吃貨,之後繼續迅速拉升,並快速離場。
中線莊家看中的往往是大盤的某次中級行情,或是某隻股票的題材。中線莊家經常會對板塊進行炒作。中線莊家往往是在底部進行1~2個月的建倉,持倉量並不是很高,然後藉助大盤或利好進行拉高,通過板塊聯動效應以節省成本、方便出貨,然後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出局。中線莊家所依賴的東西都是他本身能力以外的,所以風險比較大,自然操作起來比較謹慎。一般情況下,上漲30%就算多了。
長線莊家往往看中的是股票的業績。他們是以投資者的心態入市的。由於長線莊家資金實力大、底氣足、操作時間長,在走勢形態上才能夠明確地看出吃貨、洗盤、拉高、出貨。所謂的 「黑馬」,一般都是從長庄股票中產生。長線庄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持倉量。由於持股時間非常長,預期漲幅非常大,所以要求莊家必須盡可能買下所有的股票,其實莊家也非常願意這樣做。這樣,股價從底部算起,有時漲了一倍了,可莊家還在吃貨。 出貨的過程也同樣漫長,而且到後期時不計價格地拋。
公關 公關工作事關成敗,相當重要。很難想像一個沒有上市公司配合的莊家能單獨成功做莊。而且,在很多時候,莊家資金與上市公司資金是捆綁在一起做的。公關方式多樣,因事關敏感,此處不展開。
資金調度與帳戶安排
分倉是必須的,一為逃避法律上的持股比例限制(單個帳戶持股5%的限制)與監管,另外就是為具體操作行為(如對敲)等的方便。一般做法是一個主帳戶下掛若干分帳戶,資金共享。根據不同的流通盤開設帳戶數目並不一樣。一般來說,100-300個帳戶是比較普遍的做莊帳戶數。如以前陝西莊家操縱海鷗基金的報道看,莊家動用的是200個左右的帳戶。
建倉
首先要說明,一隻股票在不同時期,莊家是不同的,甚至在同一時候,也可以有多個莊家。這些情況必然會導致走勢難於分析,所以這里以長庄為主進行介紹,因為長線庄各個操盤步驟歷時均較長,上漲幅度也較大,是跟庄的主要對象。
永遠記住,長庄是只買低價,不會追高。做一次長線庄,就像打一個大戰役。他們在建倉時最在乎的是價位,其次是數量,最後才是時間。籌碼結構不合適的股票根本不予考慮。
莊家開始建倉時,股價離最近的一個成交密集區下緣已經很遠了,一般在30%以上。
標准建倉手法主要包括5個階段:見底前平台———做底——— 見底後平台———推高建倉———第二平台。
見底前平台:即主動買套期。在大盤下跌時,莊家開始接手割肉盤。但是如果單純橫盤就沒有人賣了,所以還要繼續震盪,而且沒有大陽線以避免短線客的注意。
做底:當大盤見底時,人氣往往是最低迷的,這時如果股價跌破平台,會引來更多的割肉盤。
見底後平台:見底後,稍微進行拉升,一般要超過見底前平台,使割肉者都踏空,不願買回,這樣莊家就有足夠的時間繼續建倉。由於股價還處於低位,持股者信心仍不足,仍有不少割肉者。但是,隨著平台的延長,持股者心態趨穩,加上有買盤關注,所以越往後,莊家吸到的籌碼就越少,當莊家覺得繼續盤下去不劃算時,就開始推高。
推高建倉:這種推高的走勢,漲幅並不小,但振幅較大,且莊家往往避過短線客的視線,你在漲幅榜上很難找到它。雖然底部橫盤的時間比較長,但莊家在這個階段吃到的貨要更多。
第2平台:經過一段時間的推高,股價有了一定的漲幅,技術指標也到高位了,股民又不再看好此股了,此時正好是洗出獲利籌碼的時機。這個平台不管怎樣盤,看好的人都不多,所以莊家可以憑心情做,有時達數月。待到莊家覺得持倉量足夠了,就開始進入拉升階段。根據籌碼分布情況,及莊家的胃口,有可能有第 3、4、5個平台。
幾種特殊建倉方法 1、潛伏底。莊家只管吃貨,不負責拉股價,股票長期處於底部,給人的印象是非常熊。等到時機到了,莊家就會突然大幅拉高,這就是股評人士所說的「橫著有多長,豎著就有多高」。大家可以看看1996年4月深科技的漲幅,你能找到莊家是什麼時候進場的嗎?記住,不是拉高吃貨。
2、拉高建倉。主要是中線莊家的行為。即忽略前幾個階段,直接拉升,進入第2平台階段。這樣莊家的成本很高,持倉量卻不會很高,很不劃算。
3、換庄/接庄。即後一個莊家直接從前一個莊家手中接過股票。由於純屬個人行為,且常有內幕,很難找到規律。
引發賣盤的常用手法
要建倉就必須引發賣盤。吸引賣盤,第一靠時間,第二靠消息,第三靠手法。當然,價位是不算在內的,只要肯出好價錢,別人一定賣給你。高價建倉的是大頭莊家。
第一靠時間。聽起來有些奇怪。其實並不是說莊家要非常有耐心地做,這涉及籌碼流動理論。一個人買了股票剛剛套牢的時候,總是很難接受現實,更難割肉賣出,所以「震」也是白震。 而時間一長,心理上的痛苦逐漸減弱,對於股價也逐漸接受,最後只要有一點很小的原因,就會賣出股票。這就是時間的威力。而另方面,多數人只要獲利,很快就會賣出。所以想做股票,第一件事就是要讓股票在低位停留足夠長的時間,高位的籌碼自然就掉下來了。不管是誰接去的,只要給點小利潤,自然就賣出來了。近年來社會游資增多,但有經驗的操盤手少,所以能從盤面發現不少那種一毛不拔,始終不願給散戶賺錢機會的庄股,多半就是此類 「熱血青年」所操作,其結果是自己成本越做越高,市場形象則越來越差,導致最後出貨困難。所謂「等」,其實是找,全盤一看,有符合條件的股票,即籌碼分布良好的,就可以入庄了。
第二靠消息。幾乎所有的大牛股,回過頭看,在建倉階段都是利空消息漫天飛,精神不夠堅強的股東一定被嚇跑,這類例子舉不勝舉。如1999年末,弄個要入世,高科技股票猛跌,然後莊家在低位悄然進場。除了這類利空,最主要的還是業績,出個虧損或不好的報表,突然跌個停板,會有許多人賣出。而且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持股者心態都很壞,只要稍加震倉,就會賣出。靠消息分兩種,一種是借題發揮,另一種是靠製造消息。後一種在現在越來越盛行,而且多反映在業績上,就像足球,都能造出「欲擒故縱」的水平來。
第三靠手法。大家看重的多是中期走勢。手法分中期形態、日k線組合和盤中運作。中期上,要製造下跌假突破,要在合理的位置進行橫盤「震倉」,要注意推高的時機。日k線組合上,要注意形態的多樣性,振幅要適度,還要經常製造空頭陷阱。盤中運作,不能給人以強勢的印象,也不能一味橫盤,要製造振幅,促進成交。要經常運用一些小的技巧,如大賣單壓盤、突然砸盤、尾市砸盤等。
推高建倉
當完成底部建倉之後,莊家看到賣盤已經很少,或者由於大盤、業績等外圍因素,不允許股價繼續維持在低位,便開始推高股價。股價的推高,其啟動時間、結束時間、結束價位、中途走勢,莊家事先都已經詳細計算過,所以其走勢不會隨波逐流,有其固定的趨勢和特點。由於此階段莊家信心最足,加上大部分底部籌碼已經沉澱,拋壓輕,此階段幾乎沒有中途夭折的。雖然漲幅有限,但賺這一階段的錢還是滿劃算的。
這個階段的走勢以上升通道為最多見,很少有築平台的。上升的速度和該股的歷史走勢關系很密切,當然也依據莊家的推高時間。不過,速度一旦確定,就不會有太大變化,比較明顯的例子如0506st東控今年5月-11月的走勢。這和拉高階段有明顯的區別。
成交量上,一般是較和,基本持平,即使有放大,也不是很明顯。分時走勢上,成交不是很活躍。很少有急速的拉升,連續推高也很少。早盤拉高可以出現,但之後多是橫盤,沒有震盪。下跌則沒有什麼特殊的。需要注意的是,刨除莊家的對敲盤,下跌時成交量非常小。有些莊家性子急,不喜歡推高建倉,就採用一次性連續拉升,將股價推到目標位,然後再橫盤建倉。這樣做成本要高一些,但是建倉時間可以縮短。有這種形態的股票,易於推斷啟動時間,而且漲幅往往很大。
要注意推高建倉與拉高的區別。多數推高建倉的上升速度都非常慢,而且走勢呈帶狀,多數人都反映難掙錢;而拉高速度再慢,每周也要在5%以上,而且是連續上漲。單純為了將股價推到目標建倉位的,其走勢與拉高沒有什麼區別。區別拉高與推高建倉,更重要的是股價所處的位置。如果是處於歷史高位,且是經過長期橫盤之後,那必是拉高無疑。如果是處於低位的,注意看底部的大小。如果底部非常大的,可能莊家就不洗盤了,直接拉升。
高位平台只在想完全控盤的強庄股上出現。
由於散戶的賣出是與時間相關的,即短期之內,不管有多大的漲幅、多大的震盪,總會有很多人,由於主觀上或是這樣那樣的客觀原因,不賣出。如果就是想達到超高倉位,惟一的辦法就是等。利用時間的作用,耐心地吸納
建倉的幾種特殊形式 一、高位平台
高位平台一般出現在近3年的最高位密集區附近。依莊家習慣,可能略高於或低於該位置。橫盤的時間一般都非常長,在3個月以上,否則沒法達到橫盤的目的。整體成交量比較低,盤中成交稀疏,有時日成交量僅數萬股。有些莊家不喜歡操盤,就讓股票隨波逐流,到他預定的低點附近,就拉一把。有些莊家希望靠盤中走勢多吃一些籌碼,偶爾會放巨量,出現大的陰線。實際上,時間是主要決定因素,過多的震盪反而會吸引短線買盤。
高位平台的初期,與頭部非常相似,所以初期莊家往往會砸出一個低點。以後的橫盤多在此點以上。對於這種情況的分析,主要是看莊家已經持有的倉位和頭部的成交量。如果相差很多,則有可能將橫盤。 橫盤的價位也很重要。如果高出前期高點太多,就應該是出貨,低得太多也一樣。
高位平台需要和出貨平台、中繼平台相區別。和出貨平台的區分,主要是看盤中走勢,因為日k線上,往往會出現假突破。中繼平台,有時也是建倉,因為是該股已創新高,它的突破力量與 高位平台無法比擬。
拉高
建倉之後,就是拉高。
拉高與建倉相比,有兩個特點,一是上漲速度快,二是漲幅大,這是由做莊的心理決定的。所以,炒股票都想握到拉高這一段,即所謂「坐轎」。
對於分析者來講,拉高與吃貨的最大不同點,就是建倉時有前期密集區作參照,比較容易把握價位,而拉高時股價已經開辟新紀元了,沒有了參照系。所以雖然多數股票拉高時漲幅不菲,但賺到全部的人非常少。
拉高的走勢特點和漲幅,完全由莊家說了算,基本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拉高只是拉高建倉和拉高出貨的中間一段,兩頭沒有明確的界限,所以容易判斷錯誤。
拉高期間,有的股票還出現停頓,即換手平台。可能是莊家在等待時機,也可能是莊家出貨不利,只好繼續拉升。
拉高過程中,有的莊家還出一部分貨,這和減倉是兩個概念。其主要目的是打差價,降低拉高成本,推高散戶持倉成本。對於持倉量偏低的股票,這個過程是必須的。有的股票走勢被戲稱為「推土機」,即日線天天漲,但每天莊家早盤買進,中間拉高,晚盤賣出,維持其持倉量的穩定。有的則是漲一天、跌一天,莊家可以以比賣出價更低的價位買回來,從而到最後出貨時,能賺到比全部持倉不操作還要大的利潤,但這種股票的絕對漲幅都不 大。
如果莊家的持倉量足夠,幾乎所有的股票都會有一個直線拉升的過程。對於創新高的股票,這個過程至少是30%。能抓住這個過程,就到了長線中線做、中線短線做的超脫境界,那就是超級高手,而不是什麼短線高手了。我曾經統計過,在沒有停板的年代,把所有可以發現、可以買到的大漲疊加起來,每年的獲利可達數千倍。我們只要抓住其中1/10的機會,就可以笑傲股林了。
拉高的停頓
拉高的停頓,即大家常說的「整理」、「調整」。停頓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大盤見頂或出利好,莊家借機出貨,打一個差價;有的是因為浮籌未洗凈,作一整理,推高散戶持倉成本,便於以後拉高出貨;有的是因為出貨的時機未到,為了給最後的出貨留一些拉升空間,也為了製造一個「支撐」,先在高位橫盤一段;有的是莊家原本是想做頭,結果出貨不利,越做自己口袋裡股票越多,只好再拉一段,回頭看,成了拉高的停頓。
調整可以分為回調和盤整。回調即股價短期見頂,然後下跌,再短期見底,再繼續上漲。盤整即橫盤,也就是股價在某一段時間內基本在某一相對較小的范圍內上下波動,或者說是數個回調並列起來。但是,不管是回調還是盤整,都是中繼形態,底部和頭部不叫調整或整理。
盤整有兩種,一種是一直建倉(高位平台),另一種是打差價。這里主要介紹後一種。
盤整是由多個高低震盪組成的,如果做的好,每次都可以高賣低買,但由於振幅不大,差價很少;而如果把握不好,就會變成低賣高買,出貨失敗的股票往往是這樣。
盤整剛剛開始的時候,會有一批短線買盤追入,一跌,以前的獲利盤就會有不少賣出來,許多時候光這一個差價就足夠了。如果不夠的話,可以再拉、再砸,每拉一次,就有不少短線盤進入,每砸一次,就有部分獲利盤賣出。當橫盤時間達到一定長度時,最初的追高盤就開始割肉。
一個成功的莊家必須保持一定的持倉比例,如果持倉量過高,就成了孤家寡人自彈自唱,整天還得敲量,痛苦得很。所以,一旦完成建倉,多數莊家都不會增加持倉量,而且會隨著股價的上漲逐漸減倉。所以,對於橫盤的理解,應該是墊高散戶成本,減少拋壓,同時在可能的情況下打個差價。
做莊最怕那些怎麼震都不出來的人。一旦進入拉升期,這些人將白白坐轎,搶走莊家大量的利潤。而且一旦見頂,他們就會開始往外跑,莊家需要籌集資金托盤不說,搞不好還要被他們套住。所以,在上漲的途中,一定得變換方法讓他們出來。而莊家並不怕短線客,短線客的胃口小,還膽小,只要略施雕蟲小技,就能把他們洗出來。
所以,盤整的目的,就是讓獲利盤出來,換給新進來的短線資金,磨高市場平均持籌成本。一般是先賣後買,這樣莊家在資金上保持主動,即便沒做好,買的價錢高於賣的,但至少可以保證持倉量,繼續運作。這跟先交錢後付貨一個道理。之所以橫盤而不回調,主要是保持持股者的信心,因為莊家還需要他們幫著做;另一方面,就是最高位橫盤的換手率高,比回調節約時間再有就是一旦股價出現一定的跌幅,中線接低盤就會進來,而這些人比以前的獲利盤更加難纏。
對於盤整的觀察,主要是注意其振幅與運動速度。洗浮籌的特點,是振幅大,振幅始終保持一致,速度不減,成交量逐漸減少,橫盤時間短,很少看到1個月以上的橫盤洗籌,因為時間長了,散戶就把籌碼都交出來了。如果振幅逐漸加大或縮小的,速度減慢的,都要小心,不管莊家出於什麼目的,都容易出現回調。至於橫盤時間過長的,則散戶會把籌碼都交出來,這是一種失敗。要麼莊家把它當作一次建倉,然後繼續炒,要麼莊家就是認輸。
『貳』 新入市對股票的漲跌來龍去脈不太了解
漲跌幅限制是指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上下波動的幅度。股票價格上升到該限制幅度的最高限價為漲停板,而下跌至該限制幅度的最低限度為跌停板 。
分倉是必須的,一為逃避法律上的持股比例限制(單個帳戶持股5%的限制)與監管,另外就是為具體操作行為(如對敲)等的方便。一般做法是一個主帳戶下掛若干分帳戶,資金共享。根據不同的流通盤開設帳戶數目並不一樣。一般來說,100-300個帳戶是比較普遍的做莊帳戶數。如以前陝西莊家操縱海鷗基金的報道看,莊家動用的是200個左右的帳戶。
建倉
首先要說明,一隻股票在不同時期,莊家是不同的,甚至在同一時候,也可以有多個莊家。這些情況必然會導致走勢難於分析,所以這里以長庄為主進行介紹,因為長線庄各個操盤步驟歷時均較長,上漲幅度也較大,是跟庄的主要對象。
永遠記住,長庄是只買低價,不會追高。做一次長線庄,就像打一個大戰役。他們在建倉時最在乎的是價位,其次是數量,最後才是時間。籌碼結構不合適的股票根本不予考慮。
莊家開始建倉時,股價離最近的一個成交密集區下緣已經很遠了,一般在30%以上。
標准建倉手法主要包括5個階段:見底前平台———做底——— 見底後平台———推高建倉———第二平台。
見底前平台:即主動買套期。在大盤下跌時,莊家開始接手割肉盤。但是如果單純橫盤就沒有人賣了,所以還要繼續震盪,而且沒有大陽線以避免短線客的注意。
做底:當大盤見底時,人氣往往是最低迷的,這時如果股價跌破平台,會引來更多的割肉盤。
見底後平台:見底後,稍微進行拉升,一般要超過見底前平台,使割肉者都踏空,不願買回,這樣莊家就有足夠的時間繼續建倉。由於股價還處於低位,持股者信心仍不足,仍有不少割肉者。但是,隨著平台的延長,持股者心態趨穩,加上有買盤關注,所以越往後,莊家吸到的籌碼就越少,當莊家覺得繼續盤下去不劃算時,就開始推高。
推高建倉:這種推高的走勢,漲幅並不小,但振幅較大,且莊家往往避過短線客的視線,你在漲幅榜上很難找到它。雖然底部橫盤的時間比較長,但莊家在這個階段吃到的貨要更多。
第2平台:經過一段時間的推高,股價有了一定的漲幅,技術指標也到高位了,股民又不再看好此股了,此時正好是洗出獲利籌碼的時機。這個平台不管怎樣盤,看好的人都不多,所以莊家可以憑心情做,有時達數月。待到莊家覺得持倉量足夠了,就開始進入拉升階段。根據籌碼分布情況,及莊家的胃口,有可能有第 3、4、5個平台。
幾種特殊建倉方法 1、潛伏底。莊家只管吃貨,不負責拉股價,股票長期處於底部,給人的印象是非常熊。等到時機到了,莊家就會突然大幅拉高,這就是股評人士所說的「橫著有多長,豎著就有多高」。大家可以看看1996年4月深科技的漲幅,你能找到莊家是什麼時候進場的嗎?記住,不是拉高吃貨。
2、拉高建倉。主要是中線莊家的行為。即忽略前幾個階段,直接拉升,進入第2平台階段。這樣莊家的成本很高,持倉量卻不會很高,很不劃算。
3、換庄/接庄。即後一個莊家直接從前一個莊家手中接過股票。由於純屬個人行為,且常有內幕,很難找到規律。
引發賣盤的常用手法
要建倉就必須引發賣盤。吸引賣盤,第一靠時間,第二靠消息,第三靠手法。當然,價位是不算在內的,只要肯出好價錢,別人一定賣給你。高價建倉的是大頭莊家。
第一靠時間。聽起來有些奇怪。其實並不是說莊家要非常有耐心地做,這涉及籌碼流動理論。一個人買了股票剛剛套牢的時候,總是很難接受現實,更難割肉賣出,所以「震」也是白震。 而時間一長,心理上的痛苦逐漸減弱,對於股價也逐漸接受,最後只要有一點很小的原因,就會賣出股票。這就是時間的威力。而另方面,多數人只要獲利,很快就會賣出。所以想做股票,第一件事就是要讓股票在低位停留足夠長的時間,高位的籌碼自然就掉下來了。不管是誰接去的,只要給點小利潤,自然就賣出來了。近年來社會游資增多,但有經驗的操盤手少,所以能從盤面發現不少那種一毛不拔,始終不願給散戶賺錢機會的庄股,多半就是此類 「熱血青年」所操作,其結果是自己成本越做越高,市場形象則越來越差,導致最後出貨困難。所謂「等」,其實是找,全盤一看,有符合條件的股票,即籌碼分布良好的,就可以入庄了。
第二靠消息。幾乎所有的大牛股,回過頭看,在建倉階段都是利空消息漫天飛,精神不夠堅強的股東一定被嚇跑,這類例子舉不勝舉。如1999年末,弄個要入世,高科技股票猛跌,然後莊家在低位悄然進場。除了這類利空,最主要的還是業績,出個虧損或不好的報表,突然跌個停板,會有許多人賣出。而且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持股者心態都很壞,只要稍加震倉,就會賣出。靠消息分兩種,一種是借題發揮,另一種是靠製造消息。後一種在現在越來越盛行,而且多反映在業績上,就像足球,都能造出「欲擒故縱」的水平來。
第三靠手法。大家看重的多是中期走勢。手法分中期形態、日k線組合和盤中運作。中期上,要製造下跌假突破,要在合理的位置進行橫盤「震倉」,要注意推高的時機。日k線組合上,要注意形態的多樣性,振幅要適度,還要經常製造空頭陷阱。盤中運作,不能給人以強勢的印象,也不能一味橫盤,要製造振幅,促進成交。要經常運用一些小的技巧,如大賣單壓盤、突然砸盤、尾市砸盤等。
推高建倉
當完成底部建倉之後,莊家看到賣盤已經很少,或者由於大盤、業績等外圍因素,不允許股價繼續維持在低位,便開始推高股價。股價的推高,其啟動時間、結束時間、結束價位、中途走勢,莊家事先都已經詳細計算過,所以其走勢不會隨波逐流,有其固定的趨勢和特點。由於此階段莊家信心最足,加上大部分底部籌碼已經沉澱,拋壓輕,此階段幾乎沒有中途夭折的。雖然漲幅有限,但賺這一階段的錢還是滿劃算的。
這個階段的走勢以上升通道為最多見,很少有築平台的。上升的速度和該股的歷史走勢關系很密切,當然也依據莊家的推高時間。不過,速度一旦確定,就不會有太大變化,比較明顯的例子如0506st東控今年5月-11月的走勢。這和拉高階段有明顯的區別。
成交量上,一般是較和,基本持平,即使有放大,也不是很明顯。分時走勢上,成交不是很活躍。很少有急速的拉升,連續推高也很少。早盤拉高可以出現,但之後多是橫盤,沒有震盪。下跌則沒有什麼特殊的。需要注意的是,刨除莊家的對敲盤,下跌時成交量非常小。有些莊家性子急,不喜歡推高建倉,就採用一次性連續拉升,將股價推到目標位,然後再橫盤建倉。這樣做成本要高一些,但是建倉時間可以縮短。有這種形態的股票,易於推斷啟動時間,而且漲幅往往很大。
要注意推高建倉與拉高的區別。多數推高建倉的上升速度都非常慢,而且走勢呈帶狀,多數人都反映難掙錢;而拉高速度再慢,每周也要在5%以上,而且是連續上漲。單純為了將股價推到目標建倉位的,其走勢與拉高沒有什麼區別。區別拉高與推高建倉,更重要的是股價所處的位置。如果是處於歷史高位,且是經過長期橫盤之後,那必是拉高無疑。如果是處於低位的,注意看底部的大小。如果底部非常大的,可能莊家就不洗盤了,直接拉升。
高位平台只在想完全控盤的強庄股上出現。
由於散戶的賣出是與時間相關的,即短期之內,不管有多大的漲幅、多大的震盪,總會有很多人,由於主觀上或是這樣那樣的客觀原因,不賣出。如果就是想達到超高倉位,惟一的辦法就是等。利用時間的作用,耐心地吸納
建倉的幾種特殊形式 一、高位平台
高位平台一般出現在近3年的最高位密集區附近。依莊家習慣,可能略高於或低於該位置。橫盤的時間一般都非常長,在3個月以上,否則沒法達到橫盤的目的。整體成交量比較低,盤中成交稀疏,有時日成交量僅數萬股。有些莊家不喜歡操盤,就讓股票隨波逐流,到他預定的低點附近,就拉一把。有些莊家希望靠盤中走勢多吃一些籌碼,偶爾會放巨量,出現大的陰線。實際上,時間是主要決定因素,過多的震盪反而會吸引短線買盤。
高位平台的初期,與頭部非常相似,所以初期莊家往往會砸出一個低點。以後的橫盤多在此點以上。對於這種情況的分析,主要是看莊家已經持有的倉位和頭部的成交量。如果相差很多,則有可能將橫盤。 橫盤的價位也很重要。如果高出前期高點太多,就應該是出貨,低得太多也一樣。
高位平台需要和出貨平台、中繼平台相區別。和出貨平台的區分,主要是看盤中走勢,因為日k線上,往往會出現假突破。中繼平台,有時也是建倉,因為是該股已創新高,它的突破力量與 高位平台無法比擬。
拉高
建倉之後,就是拉高。
拉高與建倉相比,有兩個特點,一是上漲速度快,二是漲幅大,這是由做莊的心理決定的。所以,炒股票都想握到拉高這一段,即所謂「坐轎」。
對於分析者來講,拉高與吃貨的最大不同點,就是建倉時有前期密集區作參照,比較容易把握價位,而拉高時股價已經開辟新紀元了,沒有了參照系。所以雖然多數股票拉高時漲幅不菲,但賺到全部的人非常少。
拉高的走勢特點和漲幅,完全由莊家說了算,基本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拉高只是拉高建倉和拉高出貨的中間一段,兩頭沒有明確的界限,所以容易判斷錯誤。
拉高期間,有的股票還出現停頓,即換手平台。可能是莊家在等待時機,也可能是莊家出貨不利,只好繼續拉升。
拉高過程中,有的莊家還出一部分貨,這和減倉是兩個概念。其主要目的是打差價,降低拉高成本,推高散戶持倉成本。對於持倉量偏低的股票,這個過程是必須的。有的股票走勢被戲稱為「推土機」,即日線天天漲,但每天莊家早盤買進,中間拉高,晚盤賣出,維持其持倉量的穩定。有的則是漲一天、跌一天,莊家可以以比賣出價更低的價位買回來,從而到最後出貨時,能賺到比全部持倉不操作還要大的利潤,但這種股票的絕對漲幅都不 大。
如果莊家的持倉量足夠,幾乎所有的股票都會有一個直線拉升的過程。對於創新高的股票,這個過程至少是30%。能抓住這個過程,就到了長線中線做、中線短線做的超脫境界,那就是超級高手,而不是什麼短線高手了。我曾經統計過,在沒有停板的年代,把所有可以發現、可以買到的大漲疊加起來,每年的獲利可達數千倍。我們只要抓住其中1/10的機會,就可以笑傲股林了。
拉高的停頓
拉高的停頓,即大家常說的「整理」、「調整」。停頓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大盤見頂或出利好,莊家借機出貨,打一個差價;有的是因為浮籌未洗凈,作一整理,推高散戶持倉成本,便於以後拉高出貨;有的是因為出貨的時機未到,為了給最後的出貨留一些拉升空間,也為了製造一個「支撐」,先在高位橫盤一段;有的是莊家原本是想做頭,結果出貨不利,越做自己口袋裡股票越多,只好再拉一段,回頭看,成了拉高的停頓。
調整可以分為回調和盤整。回調即股價短期見頂,然後下跌,再短期見底,再繼續上漲。盤整即橫盤,也就是股價在某一段時間內基本在某一相對較小的范圍內上下波動,或者說是數個回調並列起來。但是,不管是回調還是盤整,都是中繼形態,底部和頭部不叫調整或整理。
盤整有兩種,一種是一直建倉(高位平台),另一種是打差價。這里主要介紹後一種。
盤整是由多個高低震盪組成的,如果做的好,每次都可以高賣低買,但由於振幅不大,差價很少;而如果把握不好,就會變成低賣高買,出貨失敗的股票往往是這樣。
盤整剛剛開始的時候,會有一批短線買盤追入,一跌,以前的獲利盤就會有不少賣出來,許多時候光這一個差價就足夠了。如果不夠的話,可以再拉、再砸,每拉一次,就有不少短線盤進入,每砸一次,就有部分獲利盤賣出。當橫盤時間達到一定長度時,最初的追高盤就開始割肉。
一個成功的莊家必須保持一定的持倉比例,如果持倉量過高,就成了孤家寡人自彈自唱,整天還得敲量,痛苦得很。所以,一旦完成建倉,多數莊家都不會增加持倉量,而且會隨著股價的上漲逐漸減倉。所以,對於橫盤的理解,應該是墊高散戶成本,減少拋壓,同時在可能的情況下打個差價。
做莊最怕那些怎麼震都不出來的人。一旦進入拉升期,這些人將白白坐轎,搶走莊家大量的利潤。而且一旦見頂,他們就會開始往外跑,莊家需要籌集資金托盤不說,搞不好還要被他們套住。所以,在上漲的途中,一定得變換方法讓他們出來。而莊家並不怕短線客,短線客的胃口小,還膽小,只要略施雕蟲小技,就能把他們洗出來。
所以,盤整的目的,就是讓獲利盤出來,換給新進來的短線資金,磨高市場平均持籌成本。一般是先賣後買,這樣莊家在資金上保持主動,即便沒做好,買的價錢高於賣的,但至少可以保證持倉量,繼續運作。這跟先交錢後付貨一個道理。之所以橫盤而不回調,主要是保持持股者的信心,因為莊家還需要他們幫著做;另一方面,就是最高位橫盤的換手率高,比回調節約時間再有就是一旦股價出現一定的跌幅,中線接低盤就會進來,而這些人比以前的獲利盤更加難纏。
對於盤整的觀察,主要是注意其振幅與運動速度。洗浮籌的特點,是振幅大,振幅始終保持一致,速度不減,成交量逐漸減少,橫盤時間短,很少看到1個月以上的橫盤洗籌,因為時間長了,散戶就把籌碼都交出來了。如果振幅逐漸加大或縮小的,速度減慢的,都要小心,不管莊家出於什麼目的,都容易出現回調。至於橫盤時間過長的,則散戶會把籌碼都交出來,這是一種失敗。要麼莊家把它當作一次建倉,然後繼續炒,要麼莊家就是認輸。
『叄』 股市裡莊家是怎樣操作一支股票的
莊家在操作一隻股票的時候,往往意味著這只股票有潛在性的重大利好出現,但是散戶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性導致信息的缺失,從而使得莊家能夠提前收集大量籌碼。
在拉升階段開始的時候,往往這一重大利好會在市場上出現蛛絲馬跡,有心的散戶此時會理性分析大膽介入,但是絕大多數的散戶是「膽小」的,這個時候場內「韭菜」不夠多的時候,莊家必須咬緊牙關繼續拉升,當重大利好公告出來或是以另一種形式公布出來的時候,因為「趨利避害」會引發大量散戶進行追漲;
這個時候才是拉升的高潮,莊家會利用散戶的「羊群效應」快速拉升股價,但這個過程通常是短時的,持續5到7個交易日,這個時候股價的斜率已經達到了75度左右;
無論是莊家還是後續進來的散戶都嘗到了甜頭,散戶開始逐漸謹慎起來了,但是因為散戶都是「貪婪」的,所以這個時候理性離場的散戶並不多,但是莊家拉升卻開始進入尾聲,等待散戶的就是套牢。
『肆』 股市莊家如何操作
主力出貨是慢慢出的,不可能一下子出完,他是邊拉邊出貨,他不邊拉邊出貨他自己也出不了貨的,所以主力出貨後還漲合情合理,再說,主力也要拉一群散戶跟,他如果自己出貨完就打壓跌停板,以後跟他的人自然就少了,畢竟肯定有一部份人還沒賣掉。至於大單打下有人接,這有2種可能:1.製造障眼法,讓散戶看到主力還在做而跟進。2、就是你所說的換主力。3、增加主力也不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況我認為自己應該設停損點,破你設定的價位你就賣。
『伍』 股市中莊家的操作手段有哪些
更高的資本成本已經對住房和汽車等對利率敏感的行業施加了壓力。企業減稅帶來的收益增長將逐漸消退,過去的貨幣政策和進口關稅導致的價格上漲可能會減緩消費並對資產負債表造成影響。睛象在和我說著話,暗送付秋波的對我,就
『陸』 滬深300成分股的投資優勢
滬深300上市公司中,滬市有179家,深市有121家。以2005年前三季度的財務數據看,滬深300上市公司明顯優於上市公司整體水平。
從行業劃分上看,在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中,金屬非金屬、交通運輸、電力供水供氣、信息技術、化工等五個行業的公司最多,約有139家。行業的集中度越高,受相關產業政策的影響也就越大。 滬深300成份股中,已經完成股改和正在進行股改的,已達到了200家以上,超過總數的七成。剩下未進行股改的公司,相信也將很快進入股改程序。
已股改公司的平均對價方案如何呢?我們選擇了135家公司來進行分析。從對價類型看,大部分上市公司採取了單純送股的對價形式。在103家選擇單純送股的上市公司中,流通股東每10股實際獲得股數超過或等於3股的,共有75家。
135家上市公司中,送股最多的前十家公司,流通股東所獲得的股數從11股到4.2股不等;送現金最多的前十家公司,流通股東最高獲現達15元,最低的也有5.17元。由此看來,大部分成分股的對價方案還是優於市場平均水平的。 上述135家公司的股票,在去年年底開始的這波股改行情中,表現還是較為突出的。在此期間,上證綜合指數累積漲幅達21%,進行復權處理後,超過這一幅度的股票有83隻。但還有G東控等5隻個股處於下跌狀態。從送股水平來看,這5家公司都低於10送2.6股,可見市場明顯偏好送股多的股票。
在漲幅最大的30隻股票中,有16家的對價方案等於或超過10送3股。而低於這一水平的14家公司中,有5家採取了派現形式,包括派現額度較高的G海螺、G江鈴等。對價的優厚程度與上市公司股價的變化,基本呈現正相關關系。累計漲幅第一的G京東方,2005年前三季度虧損,並預計2005年全年虧損,對價比例為10送4.2股。說明此波行情與上市公司業績無關,純粹為以股改對價為主線的行情。
『柒』 滬市股票原先叫ST東控現在叫什麼,他和誰重組了
現在叫000506中控資源
『捌』 工業指數有那些股票
000001 深發展A 000898 G鞍鋼
000002 G萬科A 000932 G華菱
000021 深科技A 000959 G首鋼
000022 深赤灣A 000983 G西煤
000027 G深能源 002024 蘇寧電器
000039 中集集團 600000 G浦發
000063 G中興 600001 G邯鋼
000069 G華僑城 600004 G穗機場
000088 G鹽田港 600005 G武鋼
000089 G深機場 600006 東風汽車
000100 GTCL集團 600008 G首創
000503 海虹控股 600009 G滬機場
000539 G粵電力 600010 G包鋼
000625 G長安 600011 G華能
000629 G新鋼釩 600012 G皖通
000651 G格力 600015 華夏銀行
000709 G唐鋼 600016 G民生
000729 燕京啤酒 600018 G上港
000792 鹽湖鉀肥 600019 G寶鋼
000800 G轎車 600020 中原高速
000825 G太鋼 600021 G上電
000828 G東控 600022 G濟鋼
000839 G國安 600026 G中海
000858 G五糧液 600027 華電國際
000895 雙匯發展 600028 中國石化
接上表: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600029 南方航空 600500 G中化
600030 G中信 600519 貴州茅台
600033 福建高速 600548 G深高速
600036 G招行 600569 安陽鋼鐵
600037 G歌華 600583 G海工
600050 中國聯通 600585 G海螺
600058 G五礦 600597 光明乳業
600085 G同仁堂 600598 G北大荒
600098 G廣控 600600 青島啤酒
600100 G同方 600631 G百聯
600104 G上汽 600642 G申能
600115 東方航空 600649 G原水
600177 雅戈爾 600660 G福耀
600188 G兗煤 600663 G陸家嘴
600205 山東鋁業 600688 上海石化
600236 桂冠電力 600690 青島海爾
600269 贛粵高速 600717 G天津港
600270 外運發展 600795 國電電力
600309 G萬華 600808 G馬鋼
600320 G振華 600832 G明珠
600348 G國陽 600839 G長虹
600350 G基建 600863 G蒙電
600362 G江銅 600871 儀征化纖
600377 寧滬高速 600895 G張江
600428 G中遠 600900 G長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