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票成本價突然下降是怎麼回事
肯定中間分紅了,你必須說清楚買的什麼股票,什麼時間買的,才能幫你分析。
『貳』 股票的價格變低了是怎麼回事
你的股票在這期間經過除權,價格肯定降下來了。
幫你查了下,確實如此!
|分紅年度 | 分紅方案 |每股收益(元)|
├———————┼——————————————————┼——————┤
|2006-12-31 |是否分配: 分配 |0.3800 |
| |進展說明: 預案 | |
| |10派2(含稅) | |
| |預案公布日: 2007-04-12 | |
| |股東大會審議日: 2007-05-19 | |
├———————┼——————————————————┼——————┤
|2006-06-30 |是否分配: 不分配 |0.1500 |
| |進展說明: 實施 | |
├———————┼——————————————————┼——————┤
|2005-12-31 |進展說明: 實施 |0.2700 |
| |10派2(含稅)(稅後派)1.8 | |
| |預案公布日: 2006-04-29 | |
| |股東大會審議日: 2006-05-30 | |
| |股權登記日: 2006-07-25 | |
| |除權除息日: 2006-07-26 | |
| |派息日: 2006-07-26 | |
├———————┼——————————————————┼——————┤
|2005-06-30 |是否分配: 不分配 |0.1300 |
| |進展說明: 實施 | |
├———————┼——————————————————┼——————┤
|2004-12-31 |進展說明: 實施 |0.3200 |
| |10派2(含稅)(稅後派)1.8 | |
| |預案公布日: 2005-03-16 | |
| |股東大會審議日: 2005-06-18 | |
| |股權登記日: 2005-08-11 | |
| |除權除息日: 2005-08-12 | |
| |派息日: 2005-08-12 | |
├———————┼——————————————————┼——————┤
|2004-06-30 |是否分配: 不分配 |0.1400 |
| |進展說明: 實施 | |
| |預案公布日: 2004-07-16 | |
├———————┼——————————————————┼——————┤
|2003-12-31 |進展說明: 實施 |0.3600 |
| |10送2轉3派0.5(含稅) | |
| |預案公布日: 2004-03-24 | |
| |股東大會審議日: 2004-04-29 | |
| |股權登記日: 2004-06-16 | |
| |除權除息日: 2004-06-17 | |
| |派息日: 2004-06-17 | |
| |送轉股上市日: 2004-06-17 | |
├———————┼——————————————————┼——————┤
|2003-06-30 |是否分配: 不分配 |0.1700 |
| |進展說明: 實施 | |
| |中期利潤不分配。 | |
├———————┼——————————————————┼——————┤
|2002-12-31 |進展說明: 實施 |0.3190 |
| |10派2.5(含稅)(稅後派)2 | |
| |預案公布日: 2003-03-18 | |
| |股東大會審議日: 2003-05-28 | |
| |股權登記日: 2003-07-09 | |
| |除權除息日: 2003-07-10 | |
| |派息日: 2003-07-10 | |
├———————┼——————————————————┼——————┤
|2001-12-31 |進展說明: 實施 |0.4020 |
| |10派2(含稅)(稅後派)1.6 | |
| |股權登記日: 2002-05-30 | |
| |除權除息日: 2002-05-31 | |
| |派息日: 2002-05-31 | |
├———————┼——————————————————┼——————┤
|2001-06-30 |是否分配: 不分配 |0.1470 |
| |進展說明: 實施 | |
| |中期利潤不分配,無公積金轉增股本。 | |
├———————┼——————————————————┼——————┤
|2000-12-31 |進展說明: 實施 |0.4030 |
| |10轉3派2(含稅)(稅後派)1.6 | |
| |股權登記日: 2001-05-10 | |
| |除權除息日: 2001-05-11 | |
| |派息日: 2001-05-14 | |
| |送轉股上市日: 2001-05-14 | |
├———————┼——————————————————┼——————┤
|2000-06-30 |是否分配: 不分配 |0.1400 |
| |進展說明: 實施 | |
| |中期利潤不分配 | |
├———————┼——————————————————┼——————┤
|1999-12-31 |進展說明: 實施 |0.3200 |
| |10轉2派2(含稅) | |
| |股權登記日: 2000-04-12 | |
| |除權除息日: 2000-04-13 | |
| |送轉股上市日: 2000-04-14 | |
| |稅後10派1.6轉2
『叄』 股票價格下降的影響股民的投資收益減少
C 分 析: 根據題意,當銀行利率提高的時候,把錢存到銀行獲利增加,投資者在這種情況下,對企業的希望會下降,會減少對股市的投資,從而改變原有的投資組合,故①③入選。不是股民的投資收益減少而價格下降,而是價格下降後股民的收益會減少,銀行的利率提高不代表銀行利潤會高,二者不存在必然聯系,故排除②④。 考點: 本題考查投資理財
『肆』 股票13.8的本 次日我在12.10賣出去半倉,如果隔日在以半倉價格低於12.1買回來成本會下降
還要扣掉你買賣一次的手續費,也就是說要低於12.1一定價格成本才會下降。如你買賣一次各項手續費比例占成交金額的0.5%,那麼12.1*0.5%=0.061元也就是要低於12.1-0.061=12.04分以下買入成本價才會降.
『伍』 股票價格下降對於消費者的支出決策有何影響
股市對消費的影響,傳統上往往被稱之為財富效應。這里的財富效應,是指由於金融資產價格――股價上漲(或下跌),導致金融資產持有人財富的增長(或減少),進而促進(或抑制)消費增長,影響短期邊際消費傾向(MPC),促進(或抑制)經濟增長的效應。其中,促進消費增長的效應稱之為正的財富效應,抑制消費增長的效應稱為負的財富效應。股市對消費的負面影響表現為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狹義方面僅指股市下跌或者說持續下跌對消費的負面影響,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負財富效應。我們的分析,是從廣義層面來分析股市對消費的負面影響的。具體而言,包括三個層面: (一)負財富效應 主要表現在:
1.通過減少居民實際收入影響消費。
投資者投資於股市,一方面獲得股票分紅收益,如果投資者屬於長期性的投資行為,且投資對象為績優股,這部分收益將是穩定的,可視為持久收入。另一方面,是溢價收益,即投資者因股價上揚所獲得的資本利得。這部分收益可能是暫時性收入,在大牛市中,也可能轉化為持久收入,當然,在熊市市場,情況相反。根據美Economic Indicator FEB 99公布,1995-98年,股票分紅率分別為2.56,2.19,1.77,1.49,且呈下降趨勢。在一個持續下跌的股市之中,這些分紅難以抵消股價下跌導致的財富縮水量。2000年以來,美國股市縮水市值達6萬多億美元,以每個平均3口之家計算,相當於每個家庭損失約7萬美元,以負財富的MPC 0.07計算,且由於消費者支出佔美國GDP的70%,「財富效應」對經濟增長的負影響顯而易見。
如果這個市場中股票期權計劃(ESO,也包括員工持股制)比較普及,股價大幅度下跌不但使員工報酬急劇減少,還可能使員工的未來期權成為一張廢紙,從而減少員工未來的收入。
2、通過弱化居民收入預期,降低市場信心,縮減消費。
股市被認為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的變動影響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和未來收入的預期,從而影響到消費者信心。
消費者在某一時期的收入等於暫時性收入加持久性收入,在某一時期的消費等於暫時性消費加持久性消費。其中,暫時消費與持久消費之間不存在固定的比率,與暫時收入也不一定存在比率,只有持久收入與持久消費之間存在著固定比率。如果股市達到一定規模,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持續下跌,則投資者得自於股市的損失將由暫時性損失轉化為持久損失,從而與消費支出的減少產生某種固定聯系。而股市投資者的消費下降所產生的示範效應,又帶動股市中的非投資者,進而降低市場信心。
一個信用體系發達的市場,股市繁榮在加速儲蓄向投資轉化的同時,由於使投資者未來收入預期向好,股票財富的急劇膨脹也促使他們更大膽地進行消費信貸。但股市下降乃至蕭條將產生相反的效果,投資者消費行為將更趨保守,從而減少了消費信貸,其所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使社會消費支出與企業投資進一步減少。
而且,若股市大幅度下跌,則那些在繁榮時期以股票財富為抵押品所產生的消費信貸由於股票財富的大幅度縮水,而使他們陷入財務危機,表現為投資者、家庭破產增加。如到2002年9月30日,美國破產申請達近155萬,比一年前增加了7.7%,已超過上年破記錄的數據。2003年6月30日的過去12個月里,美國的個人破產申請案再創歷史新高,美國個人申請破產的總共為161.3萬多例,比此前12個月中的146.6萬多例增加了10%。
同時,銀行抵押品價值的大幅縮水,又使銀行陷入財務危機之中,並可能產生信貸危機,從而使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之中。
3、 通過惡化企業投、融資狀況間接影響消費支出。
股市持續蕭條帶來負的「財富效應」,因為蕭條的股市使持股者的財富減少,這種不好的示範效應使更多的公眾投資避免進入股市,從而推動股市進一步蕭條,企業也因此得以以更高的成本去籌資,或者難以從證券市場籌資,從而難以進行內涵式或外延式擴大再生產,反過來又降低了企業盈利水平,也減少了員工的收入水平。
(二)股市「擠占」效應。
股市上漲,對消費產生兩種效應,一是通過增加財富,對消費正向影響的效應,即股市的「消費效應」。一是因股市持續攀升而產生的賺錢效應對社會資金的巨大吸引力而減少儲蓄,以及使原本用於即期消費的資金轉化為股票投資;或者因股市長期下跌,投資者被套牢,使當前消費資金減少,即所謂的「擠占效應」(也有學者稱之為替代效應)。股市持續上漲時,投資者認為持有股票,或者投入資金買入股票的賺錢效應要比即期消費所得到的效用大,尤其是在目前的中國股市表現較為明顯。
在股市發展初期,擠占效應往往超過消費效應,此時股市對消費需求影響較小,甚至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當前消費。其主要原因在於,股票上漲帶來的賺錢效用超過了即期消費的效用。如有專家認為,我國股民即使買賣股票賺錢,其良好的示範效應會首先吸引消費者將現金投入到股市中去,而不是用來消費。當股市發展到一定階段,投資者富裕程度增加,未來收入預期向好時,消費效應開始超過擠占效應,股市刺激消費的作用開始體現。隨著股市的繼續攀升與投資者股票財富的不斷擴大,消費效應與擠占效應的差距愈來愈明顯。
以我國股市為例,股市的擠占效應是不容忽視的。我國股市一些投資者長期虧損或套牢,對消費的負面影響很大。據統計,1993-1999年以來我國股市中的投資者中,不盈利或虧損的投資者兩市年平均所佔比重達68%。2001年以來,不盈利或虧損的投資者年平均所佔比重高達80%,尤其是2001年7月以來,中國股市大幅度下跌,投資者股票財富亦大幅度縮水,到2003年7月底,90%的投資者被套牢,其對消費的「擠占」也越來越顯著。
(三)泡沫經濟效應。
以股市為代表的證券市場持續繁榮,使消費需求急劇膨脹,這種態勢又增加了企業的投資慾望,整個社會經濟表現為消費、投資過度膨脹。如果由此引起的急劇膨脹的總需求遠大於總供給所能承受的范圍,並且股市的持續攀升的示範效應,使許多本來屬於生產性的投資轉向股市,於是泡沫經濟出現了。
如果泡沫的形成過程是緩慢的,不易察覺的,供求缺口的出現將在整個經濟形態中產生持續的通脹,國家可能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提高利率,減少貨幣供給量進而減少銀行的貨幣信用,減少人們投資於證券市場的資金,抑制經濟過熱。
如果股市中積累的泡沫壓力過大,而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收效甚微時,此時某一因素如來自國外投機力量的沖擊,就會促使經濟運行內在機制用急性、突發性的形式來釋放壓力。這種方式便是金融風暴,或稱之為股災,接踵而至的是匯市、期市齊跌;不動產、動產縮水以及證券市場上原來虛報利潤和有欺詐行為或存在經營問題的企業接連破產,數萬億財富付之東流,社會消費支出大幅度減少,導致經濟衰退。即使人們的消費習慣可能使消費支出不變或只有輕微的下降(即「棘輪作用」),不會影響社會消費的絕對量,但會致使社會消費的增量減少,在「加速數」的作用下,使整個國家產出減少。
從歷史經驗來看,股市過度繁榮的之後往往出現蕭條,如上世紀20年代美國股市持續繁榮,其後而來的是經濟大蕭條,50-60年代的股市繁榮,其後而來的是70年代的蕭條。80年代日本股市狂熱,其後是90年代的長期衰落。
『陸』 股票價格下降為什麼要賣出去呢,難道不能一直等它上去嗎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柒』 為什麼股票回報率波動性下降,需求變小,價格降低
兩角度理解: 假設同種期值一00元債券利率5%情況即貼現率5%現價格一00/(一+5%)元;若利率一0%則現價格一00/(一+一0%)顯反比 若利率提高則存款吸引力加(獲利息)能投資債券轉存款需求減少價格
『捌』 股票價格下跌會有什麼後果
股價下跌
上市公司:市值萎縮,價值就變小,同時面臨被狙擊的風險,也就是可能被低價收購,所以作為公司會抬高股價,所以一個公司的股票不可能一直跌,如果公司不是業績不好面臨摘牌或者想被收購的話.
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價格下降.但是只有股價最低時,是進場的最好機會,這樣低買高賣才創造了賺錢的機會,對於沒有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來說,最低點是機會.
宏觀經濟:如果股價是短期的波動很有可能是市場的一般規律引起的,實際上與宏觀經濟的關系不大,相反的宏觀經濟的一些信號在短期內可能會成為炒作的題材,在股市中引起一定的波動.從長期來看,股價也確實反映了宏觀經濟的運行健康程度.
『玖』 股票價格正常交易突然有人以很低價格賣出咋回事
可能存在大宗交易操作。這個超出正常價格範圍。
『拾』 行為金融角度分析股票價格低時為什麼人們不願意賣出
當股票價格低的時候,肯定很多人已經被套牢,大家不願意承受損失,所以說沒有賣出,而正是股票價格低的時候,很多價值投資者看準價值,進行買入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