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票的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是
(1)根據「某支股票的市盈率=該股票當前每股市價÷該股票上一年每股盈利」計算市盈率; (2)由題意知,市盈率小於30時,風險較小,因而有5支; (3)把各股票的市盈率從小到大排列後,得出中位數和眾數,計算平均數; (4)最後畫出丙股票的折線統計圖,給出建議即可. 【解析】 (1)甲股票的市盈率為:5÷0.2=25 乙股票的市盈率為:8÷0.01=800; (2)由題意知,市盈率小於30時,風險較小,因而有5支; (3)各股票的市盈率從小到大排列 18,19,25,28,28,35,43,59,61,62,80,80,80,82,800. 平均數=(18+19+25+28+28+35+43+59+61+62+80+80+80+82+800)÷15=100,中位數為59,眾數為80; (4)畫圖 由題意知,市盈率小於30時,風險較小,該股票市盈率這幾日大於了30,存在一定的風險,建議賣掉.
沒這么麻煩了,單位凈值就是每份基金的價格,累計凈值只是看該基金業績的參考,給你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如果你今天買的基金的單位凈值是1元,它的價格就是1元,你買5000元的,那就能買到5000份,三個月後該基金的單位凈值漲到1.5元了,你想贖回,那就用你擁有的5000份乘以當天的單位凈值1.5元,即7500元,去掉你當初投入的5000元,你的收益就是2500元(我沒算上手續費,要算上實際收益要少點)看明白了嗎,你理解後,若真要買可以去天天基金網,那裡有基金計算器一算就出來。呵呵!
⑶ 股票的每股收益和股價有什麼關系
一般講,每股收益越高,股票價格越高。例如兩市百元股中的貴州茅台、神州泰岳等均是每股收益很高的股票。但兩者之間絕不是一一對應關系。
⑷ 股票價值計算公式詳細計算方法
內在價值V=股利/(R-G)其中股利是當前股息;R為資本成本=8%,當然還有些書籍顯示,R為合理的貼現率;G是股利增長率。
本年價值為: 2.5/(10%-5%) 下一年為 2.5*(1+10%)/(10%-5%)=55。
大部分的收益都以股利形式支付給股東,股東無從股價上獲得很大收益的情況下使用。根據本人理解應該屬於高配息率的大笨象公司,而不是成長型公司。因為成長型公司要求公司不斷成長,所以多數不配發股息或者極度少的股息,而是把錢再投入公司進行再投資,而不是以股息發送。
您可登錄會計學堂官網,免費領取10G會計學習資料;關注會計學堂,學習更多會計知識。
⑸ 每股收益 和 股票價格 之間的關系!!!
那支股票每股收益4元,現在的股價只有15元,有這樣的股票你可以滿倉殺入,一年後你一定比巴菲特賺得多。
有些股票,收益很低,甚至是負的,他的股價會是40多元,你手裡有這樣的股票,我想還是拋出的好。
當股市大漲或大跌的時候,基本面么好的股票會被掩埋,但隨著股市的走穩
基本面好的股票就會得到價值的回歸。
⑹ 計算市盈率的每股市價和每股盈利分別是什麼
每股市價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目前的股價。每股盈利一般稱每股收益。
市盈率分動態市盈率和靜態市盈率。
如果是靜態市盈率,則每股收益每股盈利=前一年度凈利潤/總股本。
如果是動態市盈率,公式依舊是股價/每股收益。但這里的每股收益計算則為下面的方式。
如果已經公布了本年一季度報告,則每股收益=一季度每股收益*4。
如果已公布了半年報,則每股收益=半年報每股收益*2。
如果已公布了3季報,則每股收益=3季報每股收益/3*4。
你這里所說的應該是靜態市盈率。
⑺ 如何計算出每股的發行價格
目前,我國的股票發行定價屬於固定價格方式,即在發行前由主承銷商和發行人根據市盈率法來確定新股發行價。
新股發行價=每股稅後利潤*發行市盈率,因此目前我國新股的發行價主要取決於每股稅後利潤和發行市盈率這兩個因素:
(1)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稅後利潤是衡量公司業績和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
每股稅後利潤 = 發行當年預測利潤/發行當年加價平均股本數
= 發行當年預測利潤/(發行前總股本數 + 本次公開發行股本數*(12 - 發行月份)/12)
(2)發行市盈率。市盈率是股票市場價格與每股稅後利潤的比率,它也是確定發行價格的重要因素。發行公司在確定市盈率時,應考慮所屬行業的發展前景、同行業公司在股市上的表現以及近期二級市場的規模供求關系和總體走勢等因素,以利於一、二級市場之間的有效銜接和平衡發展。目前,我國股票的發行市盈率一般在13至15倍之間。
總的來說,經營業績好、行業前景佳、發展潛力大的公司,其每股稅後利潤多,發行市盈率高,發行價格也高,從而能募集到更多的資金;反之,則發行價格低,募集資金少。
⑻ 股票收益的計演算法
1、確定你自己的買入成本,就是買入價格+手續費(傭金+過戶費等,目前暫免契稅),手續費在計算的時候可以被平攤到每股價格中;
2、假設你的成本是10元,跟開盤漲跌幅沒有關系,如果收盤的時候你還沒有賣掉,賬面收益是收盤價格-成本。
3、如果你在某個價格賣掉,損益是賣掉的價格-賣的時候的手續費(傭金+契稅等)-成本。
⑼ 每股股票的價格
股票理論價格的計算公式為:股票價格=股息/利率,與公司凈資產無關 . 股價平均數的計算 股票價格平均數反映一定時點上市股票價格的絕對水平,它可分為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加權股價平均數三類。人們通過對不同時點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看出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及趨勢。 (1)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是將樣本股票每日收盤價之和除以樣本數得出的,即: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價格平均——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簡單算術平均法計算的。 現假設從某一股市采樣的股票為A、B、C、D四種,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計算該市場股價平均數。將上述數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價平均數=(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雖然計算較簡便,但它有兩個缺點:一是它未考慮各種樣本股票的權數, 從而不能區分重要性不同的樣本股票對股價平均數的不同影響。二是當樣本股票發生股票分割派發紅股、增資等情況時,股價平均數會產生斷層而失去連續性,使時間序列前後的比較發生困難。例如,上述D股票發生以1股分割為3股時,股價勢必從30元下調為10元, 這時平均數就不是按上面計算得出的20元, 而是(10+16+24+10)/4=15(元)。這就是說,由於D股分割技術上的變化,導致股價平均數從20元下跌為15元(這還未考慮其他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顯然不符合平均數作為反映股價變動指標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有兩種: 一是除數修正法,又稱道式修正法。 這是美國道·瓊斯在1928年創造的一種計算股價平均數的方法。該法的核心是求出一個常數除數,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資、發放紅股等因素造成股價平均數的變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數的連續性和可比性。具體作法是以新股價總額除以舊股價平均數,求出新的除數,再以計算期的股價總額除以新除數,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數。即: 新除數=變動後的新股價總額/舊的股價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報告期股價總額/新除數 在前面的例子除數是4,經調整後的新的除數應是: 新的除數=(10+16+24+10)/20=3,將新的除數代入下列式中,則: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數與未分割時計算的一樣,股價水平也不會因股票分割而變動。 二是股價修正法。股價修正法就是將股票分割等,變動後的股價還原為變動前的股價,使股價平均數不會因此變動。美國《紐約時報》編制的500 種股價平均數就採用股價修正法來計算股價平均數。 (3)加權股價平均數 加權股價平均數是根據各種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的股價平均數,其權數(Q) 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總市值、股票發行量等。 2.股票指數的計算 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點上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通常是將報告期的股票價格與定的基期價格相比,並將兩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即為該報告期的股票指數。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有三種:一是相對法,二是綜合法,三是加權法。 (1)相對法 相對法又稱平均法,就是先計算各樣本股票指數。再加總求總的算術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指數=n個樣本股票指數之和/n 英國的《經濟學家》普通股票指數就使用這種計演算法。 (2)綜合法 綜合法是先將樣本股票的基期和報告期價格分別加總,然後相比求出股票指數。即: 股票指數=報告期股價之和/基期股價之和 代入數字得: 股價指數=(8+12+14+18)/(5+8+ 10 + 15) = 52/38=136.8% 即報告期的股價比基期上升了36.8%。 從平均法和綜合法計算股票指數來看,兩者都未考慮到由各種采樣股票的發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對整個股市股價的影響不一樣等因素,因此,計算出來的指數亦不夠准確。為使股票指數計算精確,則需要加入權數,這個權數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發行量。 (3)加權法 加權股票指數是根據各期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加權,其權數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發行量等。按時間劃分,權數可以是基期權數,也可以是報告期權數。以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拉斯拜爾指數;以報告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派許指數。 拉斯拜爾指數偏重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而派許指數則偏重報告期的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股票指數都是派許指數。
採納哦
⑽ 股票價格的計算公式
股價是指股票的交易價格,是一個動態的數值,由市場買賣方成交決定,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上下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