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股票價格與大盤指數相關性高
擴展閱讀
發行股票價格包括 2025-08-10 04:26:01
俄羅斯大選時間 2025-08-10 04:20:15

股票價格與大盤指數相關性高

發布時間: 2021-09-14 20:24:22

『壹』 股票價格高低與大盤關系影響有多大

您這個問題能寫一本書出來。不過這么短的文字,只能簡單的說說。
股市的形成和菜市場形成的過程很相象。剛開始的時候,有幾個人與幾個小販在一個地方進行蔬菜交易,時間長了,人越聚越多,就形成了菜市場。股市也是這樣形成的。
人類社會發展到市場經濟後,出現了股份有限公司這種形式。一個公司由很多股東組成,每個股東只佔有公司的一部分,用來證明這個權利的憑證就是股票。這時候,問題就來了。有的股東因為某些原因,例如:家裡有病人需要錢,於是想從公司退股,把錢抽回來。但是公司在經營期間是不能給個人退錢的,想拿錢的話就只能把股份賣給公司以外的人,讓別人繼承自己的權利成為股東。同時呢,公司外的人看到這個公司能賺錢,也很想對這個公司投資。但是,公司經營期間是不接受外部的投資的,這個人只能買那些想賣股份的人的股票。於是就出現了股票的買賣。
另外,有人想建立一個有限責任公司,可是他的錢太少,就想拉幾個人入伙,大家一起出錢。假設您想建立一個總投資10元的公司,可你自己只有3元,缺口為7元。於是,您老就到處吆喝:「誰願意入股,投資我這個公司能賺大錢。」於是就有7個英明的人決定投資你的公司。您老也不傻呀,您肯定想把公司中每個人的權益用出錢的多少衡量出來。您就把股份分解為10份,3份是您自己買的,7份是那7個人買的。也就是說,您這個新公司賣給別人7張股票。這就是發行股票的起源。
剛開始,這些買賣只是在朋友、親戚之間展開。但隨著公司數量越來越多,公司規模越來越大,持有股票的人也越來越多,股票交易越來越頻繁,單單靠熟人之間的交易遠遠不夠。於是,陌生人之間也開始交易股票。假設想把股票賣給陌生人,就必須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向陌生人吆喝:「誰買股票?」這種人群聚集的地方往往就是咖啡館、茶館(您不要笑,剛開始時,股票交易就是這樣的,和現在大街上賣菜的一樣)。時間長了,一來二去,這些咖啡館、茶館就成了人們集中進行股票交易的場所。時間再長,這些地方就成了股票交易市場。這就是股票市場最早的形式,我記的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的雛形就是一家咖啡館。您是不是覺的很可笑,和菜市場形成的規律一樣。後來,在市場里出現了欺詐行為,所以國家就參與進去,對股票交易進行管理。這樣,現代的股票市場就形成了。這和現在農貿市場經常有小販短斤缺兩,所以工商局必須參與進去監督管理一個道理。
股票市場就是股票進行買賣的場所。現代科學技術的使用,使我們看起來現代的股票市場好象很神秘、很偉大。交易大樓高聳雲霄,英特網連接世界,工作人員穿戴的體面干凈,啊!好莊重啊!實際上,說到核心的東西就是這么土,這么簡單。
至於您問為什麼要有股市,前面的論述已經很明確了。股市就是隨著股份有限公司的形成,出現了股票買賣的需求才產生的。
通過前面的論述,估計您也已經知道股市的作用了:
1、方便新公司發行股票。用高校那些書獃子的話就是:進行企業融資,有利於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前面您老發行哪個總投資10元的公司的股票就是在干這種事。
2、溝通投資者之間的股票買賣。就象前面說的,有個倒霉蛋家裡出了病人,急需用錢,只好賣股票。而股票市場就提供了這個便利的場所。
以下幾點在剛誕生股市時還沒出現
3、進行企業的收購。您老前面發行的哪個公司,您只買了3股,假設有個壞蛋從其他股東手裡買到了4股,哪個壞蛋就能控制您這家企業。
4、對企業進行估值。
5、對宏觀經濟有反作用。
當然,作用還很多。要讓那些書獃子說,能說出幾千個作用出來。什麼有利於公司治理、有利於宏觀決策、有利於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等等等等,多的去了,我都不知道那些書獃子怎麼想出來的。反正主要的作用就是我說的前三點。其他用途,只要您不是專業投資人,了解就行了。
我說的有點土,不過都是大實話,讓您見笑了。我怕您不了解財經知識,所以用這么土的語言說了一便。當然,您想讓我說那些大學里的書獃子說的話我當然也會說,畢竟我也是從那裡出來的。如果您想從事股票投資,您就必須更深入了解這些知識,單憑我說的這些土的掉渣的東西是不夠的。
不當之處,請指正!

『貳』 大盤指數與股票價格有什麼關系

指數是整個市場的總市值合計之和與某個系數的關系,而股票每漲跌一分,總的市值就會根據你這個公司的總股數升跌(1分*總股本)再與那個系數聯系起來就會對指數造成升或者跌!所以,中石油的升跌一分就會帶動總市值升跌18.3億!所以,現在的上證指數不應該叫上證指數!叫中石油指數!因為其盤太大!其漲1元的話,市值就可以漲1830億,其他股票全部跌停也許也只能拉動指數向下10個點
首先,你說大盤跟個股有關系也可以,沒關系也可以。說有關系,舉個例子,像一些大盤股,好像中國石油,中國平安,萬科A這些,一旦有變化,大盤馬上就變化。這些個股票對大盤影響很大。但是一些小盤股,它的升跌對大盤影響不大。

『叄』 上證指數對股票價格有什麼的影響

上證指數:代表上海所有股票,現在2861點,只比2006年底的2675點高7%。

深證綜指:代表深圳所有股票,現在1229點,比2006年底的550點高了124%。
深證成指:代表深圳40支大盤藍籌股,現在12603點,比2006年底的6647點高了90%。
中小板綜指:代表深圳中小板股票,現在6895點,比2006年底的2493點高了177%。
滬深300:代表滬深兩市所有藍籌股,現在3217點,只比2006年底的2041點高了61%。

從上面可以看出,近四年時間總體來看,藍籌股是大漲的,中小盤股更是暴漲的,可包括了藍籌股和中小盤股上證指數並不如想像那樣,比滬深300指數漲得多,比中小板綜指漲得少,而是比任何指數都遠遠漲得少,包括未列出的如上證50、上證180、深證100等其他較為重要的指數。
從同花順股票軟體統計2006年底已經上市的股票,現在平均價格復權後是2006年底的2.3倍還多,可從上證指數來看居然是和4年前差不多,簡直是荒唐透頂。
什麼原因呢?可能是上證指數總市值計算股票權重的方法不合理吧,如中國石油400多億流通市價卻按2萬多億的總市值加權,恰好中國石油走勢又太差,光它一支股票也許就壓低了上證指數1000點。
上證指數居然是最失真、最垃圾的指數,為什麼中國人還最喜歡把它作為反映整個股市的指標,股民也最喜歡看,最熟悉。不知道當初制定上證指數計算辦法的所謂專家們現在怎麼想哦。
也許現在的上證指數應該顯示出5000多點的數字,才能真正反映上海股市所有股票價格的加權平均數。

『肆』 不要混淆大盤指數與股價的關系

股票中的指數趨勢就是股票走勢圖。股票走勢圖通常是叫做分時走勢圖或即時走勢圖,它是把股票市場的交易信息實時地用曲線在坐標圖上加以顯示的技術圖形。坐標的橫軸是開市的時間,縱軸的上半部分是股價或指數,下半部分顯示的是成交量。分時走勢圖是股市現場交易的即時資料。白色曲線表示上證交易所對外公布的通常意義下的大盤指數,也就是加權數。 黃色曲線是不考慮上市股票發行數量的多少,將所有股票對上證指數的影響等同對待的不含加權數的大盤指數。參考白色曲線和黃色曲線的相對位置關系,可以得到以下資訊:當指數上漲,黃色曲線在白色曲線走勢之上時,表示發行數量少的股票漲幅較大;而當黃色曲線在白色曲線走勢之下,則表示發行數量多的股票漲幅較大。當指數下跌時,假如黃色曲線仍然在白色曲線之上,這表示小盤股的跌幅小於大盤股的跌幅;假如白色曲線反居黃色曲線之上,則說明小盤股的跌幅大於大盤股的跌幅。紅色、綠色的柱線反映當前大盤所有股票的買盤與賣盤的數量對比情況。紅柱增長,表示買盤大於賣盤,指數將逐漸上漲;紅柱縮短,表示賣盤大於買盤,指數將逐漸下跌。綠柱增長,指數下跌量增加;綠柱縮短,指數下跌量減小。黃色柱線表示每分鍾的成交量,單位為手。

『伍』 股票的股價與股票指數有什麼關系

大盤指數
大盤指數一般而言,我國股票大盤指數是指:滬市的「上證綜合指數」和深市的「深證成份股指數」。
這兩市的大盤指數計算方法有所不同:
上證綜合指數: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為樣本,以發行量為權數(包括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的股價指數。
深證成份股指數:從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為樣本,以流通股本為權數,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的股價指數。
計算股票指數時,往往把股票指數和股價平均數分開計算。按定義,股票指數即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是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的時期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
1. 股價平均數的計算
股票價格平均數反映一定時點上市股票價格的絕對水平,它可分為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加權股價平均數三類。人們通過對不同時點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看出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及趨勢。
(1)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是將樣本股票每日收盤價之和除以樣本數得出的,即: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價格平均——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簡單算術平均法計算的。
現假設從某一股市采樣的股票為A、B、C、D四種,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計算該市場股價平均數。將上述數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價平均數=(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雖然計算較簡便,但它有兩個缺點:一是它未考慮各種樣本股票的權數, 從而不能區分重要性不同的樣本股票對股價平均數的不同影響。二是當樣本股票發生股票分割派發紅股、增資等情況時,股價平均數會產生斷層而失去連續性,使時間序列前後的比較發生困難。例如,上述D股票發生以1股分割為3股時,股價勢必從30元下調為10元, 這時平均數就不是按上面計算得出的20元, 而是(10+16+24+10)/4=15(元)。這就是說,由於D股分割技術上的變化,導致股價平均數從20元下跌為15元(這還未考慮其他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顯然不符合平均數作為反映股價變動指標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有兩種: 一是除數修正法,又稱道式修正法。 這是美國道·瓊斯在1928年創造的一種計算股價平均數的方法。該法的核心是求出一個常數除數,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資、發放紅股等因素造成股價平均數的變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數的連續性和可比性。
具體作法是以新股價總額除以舊股價平均數,求出新的除數,再以計算期的股價總額除以新除數,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數。即: 新除數=變動後的新股價總額/舊的股價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報告期股價總額/新除數 在前面的例子除數是4,經調整後的新的除數應是: 新的除數=(10+16+24+10)/20=3,將新的除數代入下列式中,則: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數與未分割時計算的一樣,股價水平也不會因股票分割而變動。 二是股價修正法。股價修正法就是將股票分割等,變動後的股價還原為變動前的股價,使股價平均數不會因此變動。美國《紐約時報》編制的500 種股價平均數就採用股價修正法來計算股價平均數。
(3)加權股價平均數
加權股價平均數是根據各種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的股價平均數,其權數(Q) 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總市值、股票發行量等。
2.股票指數的計算
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點上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通常是將報告期的股票價格與定的基期價格相比,並將兩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即為該報告期的股票指數。
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有三種:一是相對法,二是綜合法,三是加權法。
(1)相對法
相對法又稱平均法,就是先計算各樣本股票指數。再加總求總的算術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指數=n個樣本股票指數之和/n 英國的《經濟學家》普通股票指數就使用這種計演算法。
(2)綜合法
綜合法是先將樣本股票的基期和報告期價格分別加總,然後相比求出股票指數。即: 股票指數=報告期股價之和/基期股價之和 代入數字得: 股價指數=(8+12+14+18)/(5+8+ 10 + 15) = 52/38=136.8% 即報告期的股價比基期上升了36.8%。 從平均法和綜合法計算股票指數來看,兩者都未考慮到由各種采樣股票的發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對整個股市股價的影響不一樣等因素,因此,計算出來的指數亦不夠准確。為使股票指數計算精確,則需要加入權數,這個權數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發行量。
(3)加權法
加權股票指數是根據各期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加權,其權數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發行量等。按時間劃分,權數可以是基期權數,也可以是報告期權數。以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拉斯拜爾指數;以報告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派許指數。 拉斯拜爾指數偏重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而派許指數則偏重報告期的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股票指數都是派許指數。
大盤指數反映了整個股市的強弱走勢,理論上說,每一個股票的升跌都影響大盤指數,只是權重股對大盤指數影響比較大,特別是一些大盤藍籌的走勢強弱.一般大盤指數上漲,個股短線操作的機會很大,可以進場短線操作,大盤下跌,就要小心,個股操作時切記追高。

『陸』 上證指數與單個股票價格的上漲是否有聯系

有聯系沒有必然聯系,上證指數的編制不同的股票有其相應的權重,權重可以表示其漲跌對上證指數的影響程度。當然正如你後面所說的如果這個股票有莊家的話,他必然也會順勢而為,畢竟中國的市場只能以買漲賺錢。上證指數一定程度可以反應大勢,但由於各種股票權重的影響會出現指數與個股漲跌背離的情況。

『柒』 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和大盤指數有什麼區別

策略吧:
平均股價指數(0A指數),它的市場含義非常明確:就是當天股票市場(包括滬、深兩個市場)上所有流通A股股票的平均價格(用的是加權平均)。即:用每天滬、深A股流通總市值(即0號指數)除以滬、深A股總流通盤(即0B指數)。作用:1、預測大盤能否繼續原來的趨勢繼續上漲或下跌。2、對擬選擇股票的價格與平均股價比較,看其價位是否有合理性,是選股時的一個參考因素。
大盤指數一般是指滬市的「上證綜合指數」和深市的「深證成份股指數」。它能科學地反應整個股票市場的行情,如股票的整體漲跌或股票價格走勢等。如果大盤指數逐漸上漲,即可判斷多數的股票都在上漲,相反,如果指數逐漸下降,即大多數股票都在下跌。

『捌』 大盤指數與一支股票的價格關系

是這樣的,滬深股市各從中選取各行業中的龍頭股來作為它們的指標股,並把它們的漲跌副度計點,比如說銀行板塊中的深發展和地產板塊中的萬科為例,我們來假如深市大盤選出了這二隻股票,(當然實際是選取了很多的),若深發展和萬科各漲了五個點在大盤中各計為大盤上漲一個點,那大盤計為上漲二點,若二股票各跌五個點大盤計為下跌二個點,若一隻上漲了五個點而另一隻下跌了五個點則大盤就是平盤,也就是沒漲也沒跌。情況依次類推,若大盤指標股全線下跌那大盤肯定是下跌的,相反若大盤指標股全線下跌而沒計入大盤指數的股票全線上漲那大盤仍然是下跌的,跟其中的個股的對應關系是沒有絕對的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