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安財險近期買了哪些股票
查記錄
Ⅱ 天安人壽股份上市了嗎
保哥說保險,專注保險測評!想了解天安人壽和其它保險公司的重疾險有什麼區別嗎?我都整理好了!戳藍字查看:十大保險公司「值得買」的熱門重疾險盤點!
目前還沒有上市。
就算它的知名度沒有中國平安、中國人壽這些資深保險公司高,但它的實力就擺在那裡,不可否認。截止到2019年年末,天安人壽總資產規模超2036億元,不是我吹,這家公司整體水平真的還不錯!推薦大家看看這份保險公司排行榜:中國平安好不好?有什麼保險值得推薦?
言歸正傳,咱們買保險畢竟買的是保障,不是保險公司。以下這張表涵蓋了天安人壽的幾款主推產品:
針對天安人壽「健康源」重疾險產品,我來說兩句:
1.重疾保障有進步
舊版健康源2019重疾每次都是賠付100%,健康源2019增強版的賠付額度就很可觀了,可賠付100%-150%。
2.中症保障有亮點
健康源2019增強版的中症能賠付60%保額,可以說算多的啦,並且可以賠兩次,疾病不分組,沒有間隔期要求。
3.輕症保障水平中上
健康源2019增強版保障35種輕症,最高賠付4次,每次賠付45%基本保額,還是挺不錯的。
這款產品真的如你所見那麼完美嗎?未必哦,還是有些不足的,不是我不告訴你,內容實在太多,不過答案都在這篇文章里了,戳藍字查看:
Ⅲ 中國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天安人壽算股份有限公司,算是比較小的保險公司來的。天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11月,經營各類人壽保險、健康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及養老保險服務等。其前身為由美國恆康人壽保險公司和中國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的恆康天安人壽保險有限公司。2009年,經中國保監會批准,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天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以來,隨著新股東的進入和高管團隊的確定,天安人壽發展的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天安財險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保贏1號投資型交通意外傷害保險1年期,2年期,3年期在中國銀行辦理,個
保哥說保險,專注保險測評!我收集整理了一份國內比較靠前的年金險排名,榜單就在這兒,戳一戳,碼字不易,建議收藏>>>
保險產品本身是沒有什麼風險的,天安財險保贏1號利息隨銀行調整,固定收益,到期返本+利息(沒有出險的情況下),看你對產品不是很了解,下面來看看詳細的介紹:
天安財險保贏1號這款產品可以說是投資理財產品,這款產品包含的內容有:投資型家用車駕車人員意外傷害保險、保贏1號投資型家庭財產保險以及保贏1號投資型交通意外傷害保險。
這款產品的賣點就在於它既能保護意外,又能夠投資理財。發生意外的事故能夠獲得賠償,沒有意外到期能夠返還保額。看似好聽,實則疑點重重,我的下面這篇文章就會告訴你,怎麼才能買到真真切切的意外險>>>有哪些好的意外險推薦?2020年熱銷前20的優質意外險!
那可以簡單了解下這款產品的相關內容(右圖所示):
這款產品的好處就在於:
(1)身兼兩種功能:產品的功能就在於屬於投資又屬於能夠保障。分為投資+交通意外險,投資+財產險,投資+駕駛員意外險。
(2)保障額度較高:收益比較穩定,隨著央行調息,自動同步同向調整,可以降低投資風險,最高還能保60萬。
(3)必要時可抵押:只有是投保份數達到12份以上才有的抵押貸款的福利,以備不時之需。
另一方面,這款產品的漏洞也有不少:
(1)靈活性差: 雖然具備理財功能,但總歸是保險產品,不能輕易將錢取出。
(2)側重點弱:不要想著用保險生錢,而是想著如何用保險來保障風險,這才是重要的所在。
(3)保障缺失:考慮到好的意外險應該是有身故、傷殘、醫療三重保障的。而這款產品只是意外傷殘,更多側重理財。
綜合考慮,這樣一款產品還需要改進的地方還不少,像側重點、保障、收益率方面。年金險的話有可能是朝著理財方向去購買的消費者的最適合的選擇。我這里總結了一份年金險排名大全,建議收藏,有備無患哦>>>
資料來源:
Ⅳ 我想買股份制企業天安保險公司的股票行嗎國家對股民有保障嗎
想買股份制企業天安保險公司的股票,但是,這個公司並沒有上市,所以也不存在他的股票。國家隊股民肯定是有保障的,但你買這個公司的股份,不屬於股民的范疇。
Ⅵ 2019天安財險持上市股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p>應該是天安保險在二級市場增持某上市公司股票。</p><p>當投資人在證券市場的二級市場上收購的流通股份超過該股票總股本的5%或者是5%的整倍數時,根據有關法規的規定,必須馬上通知該上市公司、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在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的報刊上進行公告,並且履行有關法律規定的義務。這叫做「舉牌」。</p>
Ⅶ 有誰了解天安保險的啊,說說看謝謝了。
保險反正選靠譜的,看好合同,我找了點資料你看看保險不騙人,只有人騙人,具體的保險產品是不會騙人的,騙人的只有保險營銷員。
一般買保險的,最容易在以下幾個方面受騙:
1、保費扣除。
保險一般是由保險營銷員賣出去的,保險公司會給付一定的傭金給營銷員,另外會發生一些其他費用。所以保險如剛剛投保一兩年就退保,保險公司會扣除已經發生的費用。保險合同我看過一些,沒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耐心,一般是看不懂的。而保險營銷員一般出於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因,根本不告訴客戶如果提前退保,只能得到保費的一部分,越早退保,扣除越多。於是發生客戶退保,甚至只能得到保費一半的情況,於是這些客戶認為保險是騙人的。其實保險合同肯定非常清楚地說明了在投保的第N年如退保,要扣除多少費用。營銷員不予提示,甚至欺騙客戶隨時退保,本金無損,或客戶未完全理解保險合同,於是造成退保時的反差。
2、10天的猶豫期。
根據《保險法》規定,投保人在交付保費,保險公司交付保單後的10天內,投保人可以退保,並且得到所有的保險費。遺憾的是,同樣是部分保險營銷員故意隱瞞這10天猶豫期的規定,客戶一般也不仔細看合同條款,於是客戶不能正常退保。我最近就知道一個案例,有人向某外資保險公司投保後,感覺不適合自己,要求退保,營銷員說不能退,否則要扣除不少錢。這個人就向主管部門投訴,因為在10天內,當然是可以的。主管機關就要求這個保險公司退保,於是這個營銷員打電話給客戶,說本來是不行的,但在自己的爭取之下可以退保。看看,明明是自己在欺騙客戶,卻反而說成是自己幫了客戶的忙。
3、自殺條款。
曾看到一個新聞,說某中西部的農民,在兒子考上大學後,沒有學費,於是買了保險後自殺,希望以這種方式為兒子帶來大學學費。其實根據《保險法》規定,買保險後,被保險人在兩年內自殺,保險公司是不賠的。這位父親白死了。象這種情況,自然不能說保險公司騙人,因為自殺並非屬於保險事故。相反,如果是因為意外事故,或因他人的犯罪行為受傷或死亡,保險公司就要賠償。而如被保險人參予犯罪行為受傷或死亡,保險公司要賠了,豈不是慫勇犯罪?
4、疾病險不賠。
有些人買了醫療疾病險後,得了病保險公司卻不賠,自然非常憤怒。這主要是四種情況:
一是保險公司為了防止有些人得了病之後再買保險,規定了一個觀察期,好象是90天,只有在保險公司成立後90後以後得合同約定的疾病,保險公司才給付保險費。這樣的規定是公平合理的,否則大家都在檢查得了病之後再買保險,保險公司的賠付一定非常多,這樣不得不大幅提高保費,這對正常的投保人是不利的,也是不公平的,對保險公司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如果在90天內得病保險不賠,是合理的,不叫騙人;
二是除外責任,目前愛滋病是不治之症,所以商業保險公司都不予賠償,這在保險合同的除外責任中都有明確規定,這樣被保險人得了愛滋病保險不賠,也是合理的;
三是如實告知的責任,保險公司不大可能對被保險人的情況了如指掌,一般就要求被保險人如實回答自己的身份狀況,健康不佳的,有可能要按高於正常保險水平標准收保險費,如果已經得病了,保險公司就會拒保。所以如果被保險人故意隱瞞自己的健康狀況,保險公司拒賠同樣是合理的,也是考慮了其他投保人的利益;
第四種情況才是真正的騙人。就是我曾看過一些報道,根據保險合同,有些公司的醫療險,必然要按合同規定的辦法治療,而實際上按這些辦法治,只能是死路一條。另外比如腎壞了,也不賠,因為根據條款,只有兩只腎都壞死才能賠,理由是人有一隻腎就可以正常生活。具體記不太清了,總之離譜的情形比較多。
5、分紅低。
分紅保險最早出現在英國,是為了抵禦通貨膨脹。保險公司把實際利率高於預期利率,實際死亡率低於預期死亡率,以及實際費用低於預期費用的部分的總和,不少於70%分給投保人。這部分紅利顯然是不固定的,同時中國的保險公司絕大部分保費只能存入銀行或是買國債,少量可以買股票和基金,這樣分紅不可能象招商銀行的漲幅那樣多。而不少營銷員騙投保人說分紅險象基金一樣。分紅險有其一定的道理,在90年代中期,當時中國通脹厲害,銀行利率也高,當時就因為沒有分紅險,保險公司以明顯高於10%的收益率銷售的保險,就是保險公司的不良資產,而當時買保險的人,已經沒事偷著樂好幾年了。但如果利率規定太低,當利率上漲,又對投保人不利,所以分紅險是比較合理的。
6、個人所得稅。
有一個案例,有營銷員對某公司的幾個員工說,買他的保險,保費部分可以不交個人所得稅,就相當於打折買保險。這當然是騙人的。《個人所得稅》法根本沒有這樣的規定。等發現上當時,早過了10天的猶豫期了,要退保也要損失不少保費。但沒辦法,當時並沒有把這個人的話錄音錄下來,這個保險營銷員死不承認自己說過這樣的話。
總之,保險本身一般不是騙人的,騙人的是保險營銷員。而之所以有這么多人受騙,和他們不認真讀保險合同有關,如果認真讀了合同,不可能不知道10天猶豫期,提前退保保費扣除等各種規定。
Ⅷ 今天被農行的人忽悠買了8萬的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保贏1號,投資型家庭財產保險。有風險嗎
農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具體保險信息建議您看一下保險合同,或者直接聯系保險公司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