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信號傳遞理論認為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上海股票交易所書記 2025-07-24 07:17:40
a股股票價格在20元左右 2025-07-24 07:16:18

信號傳遞理論認為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1-09-24 23:43:53

A. 如何理解資本和資本結構的概念 信號傳遞理論

1、資本
在西方經濟學理論中,資本是投入(生產資料)的一部分,投入包括:勞務、土地、資本。
資本是指:生產出來的生產要素,是耐用品。根據現今主流宏觀經濟學觀點,資本可以劃分為物質資本、人力資本、自然資源、技術知識
物質資本:(physical capital) 物質資本是指用於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設備和建築物存量。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人力資本是經濟學家用來指工人通過教育、培訓和經驗而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的一個術語。

2、資本結構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及其比例關系,是企業一定時期籌資組合的結果。廣義的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全部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企業一定時期的資本可分為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也可分為短期資本和長期資本。
狹義的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長期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尤其是指長期債務資本與(長期)股權資本之間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
最佳資本結構便是使股東財富最大或股價最大的資本結構,亦即使公司資金成本最小的資本結構。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及其比例。企業融資結構,或稱資本結構,反映的是企業債務與股權的比例關系,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償債和再融資能力,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是企業財務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合理的融資結構可以降低融資成本,發揮財務杠桿的調節作用,使企業獲得更大的自有資金收益率。

3、信號傳遞理論
1977年,羅斯提出了資本結構信號傳遞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認為,公司可以通過調整資本結構來傳遞有關獲利能力和風險方面的信息,以及公司如何看待股票市價的信息。按照資本結構的信號傳遞理論,公司價值被低估時會增加債權資本,反之亦然。

B. 信號傳遞理論的內容是什麼

信號傳遞理論內容:
西方財務學家的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對稱下,公司向外界傳遞公司內部信息的常見信號有三種:
(1)利潤宣告;
(2)股利宣告;
(3)融資宣告。
與利潤的會計處理可操縱性相比,股利宣告是一種比較可信的信號模式。信號傳遞理論在財務領域的應用始於羅斯的研究,他發現擁有大量高質量投資機會信息的經理,可以通過資本結構或股利政策的選擇向潛在的投資者傳遞信息

C. 信號傳遞理論是股利相關論嗎

是,股利相關論的代表性觀點主要有:一鳥在手論、信號傳遞理論、代理理論、稅差理論

D. 股利政策的股利理論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學者們研究股利政策理論主要關注的是股利政策是否會影響股票價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鳥在手理論、MM股利無關論和稅差理論,這三種理論被稱為傳統股利政策理論。
「一鳥在手」理論
「一鳥在手」理論源於諺語「雙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該理論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M.Gordon 1959年在《經濟與統計評論》上發表的《股利、盈利和股票的價格》,他認為企業的留存收益再投資時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並且投資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將不斷擴大,因此投資者傾向於獲得當期的而非未來的收入,即當期的現金股利。因為投資者一般為風險厭惡型,更傾向於當期較少的股利收入,而不是具有較大風險的未來較多的股利。在這種情況下,當公司提高其股利支付率時,就會降低不確定性,投資者可以要求較低的必要報酬率,公司股票價格上升;如果公司降低股利支付率或者延期支付,就會使投資者風險增大,投資者必然要求較高報酬率以補償其承受的風險,公司的股票價格也會下降。
MM理論
1961年,股利政策的理論先驅米勒(Miller,MH)和弗蘭克·莫迪格利安尼(Modieliani,F)在其論文《股利政策,增長和公司價值》中提出了著名的「MM股利無關論」,即認為在一個無稅收的完美市場上,股利政策和公司股價是無關的,公司的投資決策與股利決策彼此獨立,公司價值僅僅依賴於公司資產的經營效率,股利分配政策的改變就僅是意味著公司的盈餘如何在現金股利與資本利得之間進行分配。理性的投資者不會因為分配的比例或者形式而改變其對公司評價,因此公司的股價不會受到股利政策的影響。
稅差理論
Farrar和 Selwyn1967年首次對股利政策影響企業價值的問題作出了回答。他們採用局部均衡分析法 ,並假設投資者都希望試圖達到稅後收益最大化。他們認為 ,只要股息收入的個人所得稅高於資本利得的個人所得稅 ,股東將情願公司不支付股息。他們認為資金留在公司里或用於回購股票時股東的收益更高 ,或者說 ,這種情況下股價將比股息支付時高;如果股息未支付 ,股東若需要現金 ,可隨時出售其部分股票。從稅賦角度考慮 ,公司不需要分配股利。如果要向股東支付現金 ,也應通過股票回購來解決。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信息經濟學的興起,使得古典經濟學產生了重大的突破。信息經濟學改進了過去對於企業的非人格化的假設,而代之以經濟人效用最大化的假設。這一突破對股利分配政策研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財務理論學者改變了研究方向,並形成了現代股利政策的兩大主流理論——股利政策的信號傳遞理論和股利政策的代理成本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從放鬆MM理論的投資者和管理者擁有相同的信息假定出發,認為管理當局與企業外部投資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管理者佔有更多關於企業前景方面的內部信息,股利是管理者向外界傳遞其掌握的內部信息的一種手段。如果他們預計到公司的發展前景良好,未來業績將大幅度增長時就會通過增加股利的方式將這一信息及時告訴股東和潛在的投資者;相反,如果預計到公司的發展前景不太好,未來盈利將持續性不理想時,那麼他們往往會維持甚至降低現有股利水平,這等於向股東和潛在投資者發出了不利的信號。因此,股利能夠傳遞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信息,這樣導致股利對股票價格有一定的影響。當公司支付的股利水平上升時,公司的股價會上升;當公司支付的股利水平下降時,公司的股價也會下降。
代理成本理論
股利代理成本理論是由Jensen and Meckling(1976)提出的的,是在放鬆了MM理論的某些假設條件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是現代股利理論研究中的主流觀點,能較強解釋股利存在和不同的股利支付模式。Jensen和Meckling指出:「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間的代理關系是一種契約關系,代理人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如果代理人與委託人具有不同的效用函數,就有理由相信他不會以委託人利益最大化為標准行事。委託人為了限制代理人的這類行為,可以設立適當的激勵機制或者對其進行監督,而這兩方面都要付出成本。」Jensen和Meekling稱之為代理成本 (agencycost),並定義代理成本為激勵成本、監督成本和剩餘損失三者之和。 到了20世紀90年代,財務理論學者們發現美國上市公司中支付現金股利的公司比例呈現下降趨勢,這一現象被稱作「正在消失的股利」,隨後時期在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也相繼出現了類似的現象,蔓延范圍之廣,堪稱具有國際普遍性。在這種背景情況下美國哈佛大學Baker和紐約大學Wurgler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論最初來解釋這種現象。
Baker和Wurgler指出,由於某些心理因素或制度因素,投資者往往對於支付股利的公司股票有較強的需求,從而導致這類股票形成所謂的「股利溢價」,而這無法用傳統的股利追隨著效應來解釋,主要是由於股利追隨著效應假設之考慮股利的需求方面,而忽略供給方面。Baker和Wurgler認為有些投資者偏好發放現金股利的公司,會對其股票給與溢價,而有些投資者正好相反,對於不發放現金股利的公司股票給與溢價。因此,管理者為了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通常會迎合投資者的偏好來制定股利分配政策。
Baker和Wurgler先後完成了兩份實證研究檢驗來檢驗他們所提出的理論,在Baker和Wurgler(2004a)的檢驗里,他們通過1962-2000年COMPUSTAT資料庫里的上市公司數據證明,當股利溢價為正時,上市公司管理者傾向於支付股利;反之,若股利溢價為負時,管理者往往忽視股利支付。在Baker和Wurgler(2004b)的檢驗里,他們檢驗了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意願的波動與股利溢價之間的關系,檢驗樣本期間從1962年至1999年,Baker和Wurgler同樣發現,當股利溢價為正時,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的意願提高;反之,如果股利溢價出現負值時,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的意願降低,以上兩項均支持了股利迎合理論。

E. 什麼是股息信號傳遞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Signalling Theorie) 西方財務學家的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對稱下, 公司向外界傳遞公司內部信息的常見信號有三種:(1)利潤宣告; (2)股利宣告;(3)融資宣告。 與利潤的會計處理可操縱性相比, 股利宣告是一種比較可信的信號模式。 信號傳遞理論在財務領域的應用始於 羅斯 的研究, 他發現擁有大量高質量投資機會信息的經理,可以通過資本結構或 股 利政策的選擇向潛在的投資者傳遞信息。

F. 股利相關論的信號傳遞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得以成立的基礎是,信息在各個市場參與者之間的概率分布不同,即信息不對稱。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公司可以通過股利政策向市場傳遞有關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信息。股利政策所產生的信息效應會影響股票的價格。
鑒於股利與投資者對股利信號信息的理解不同,所做出的對企業價值的判斷也不同。
股利增長——可能傳遞了未來業績大幅增長信號;也可能傳遞的是企業沒有前景好的投資項目的信號。
股利減少——可能傳遞企業未來出現衰退的信號;也可能傳遞企業有前景看好的投資項目的信號。

G. 股利無關論和股利有關論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股利無關論(也稱MM理論)認為,在一定的假設條件限定下,股利政策不會對公司的價值或股票的價格產生任何影響。一個公司的股票價格完全由公司的投資決策的獲利能力和風險組合決定,而與公司的利潤分配政策無關。該理論是建立在完全市場理論之上的。

股利相關理論認為,企業的股利政策會影響到股票價格。

股利重要論認為,用留存收益再投資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並且投資的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進一步增大,信號傳遞理論認為,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公司可以通過股利政策向市場傳遞有關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信息,從而會影響公司的股價。


(7)信號傳遞理論認為股票價格擴展閱讀

股利無關論是建立在完全市場理論之上的,假定條件包括:市場具有強式效率;不存在任何公司或個人所得稅;不存在任何籌資費用(包括發行費用和各種交易費用);公司的投資決策與股利決策彼此獨立(公司的股利政策不影響投資決策)。

股利理論是解釋股利與股票市價間的關系,存在著不同的觀點的理論。股利理論主要包括股利無關論、股利相關論、所得稅差異理論及代理理論。

H. 股利信號理論的股利信號理論的觀點

股利信號理論認為:
①股利政策向投資者傳遞重要信息。如果公司支付的股利穩定,說明該公司的經營業績比較穩定,經營風險較小,有利於股票價格上升;如果公司股利政策不穩定。股利忽高忽低,這就給投資者傳遞企業經營不穩定的信息,導致投資者對風險的擔心,進而使股票價格下降;
②穩定的股利政策,是許多依靠固定股利收人生活的股東更喜歡的股利支付方式,它更利於投資者有規律地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c普通投資者一般不願意投資於勝利支付額忽高忽低的股票,因此,這種股票不大可能長期維持於相對較高的價位;
③穩定的股利或穩定的股利增長率可以消除投資者內心的不確定性,等於向投資者傳遞了該公司經營業績穩定或穩定增長的信息,從而使公司股票價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