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IBM的發展歷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IBM生產了M1卡賓槍和勃朗寧自動步槍。盟軍廣泛使用IBM的設備做軍事計算、後勤和其他軍需之用。在曼哈頓計劃發展原子彈頭時在洛斯阿拉莫斯人們廣泛使用IBM穿孔卡片機做計算;這已被Richard Feynman在他的暢銷書《別鬧了,費曼先生!》特別討論過。IBM在戰爭期間還為海軍建了Harvard Mark I,這是在美國的第一個大規模的自動數碼電腦。
1944年IBM公司與哈佛大學開始合作,先後製成了電子管計算機MARK-1和MARK-2,隨後製成了電子管繼電器混合大型計算機SSEC。 在50年代,IBM成為美國空軍的自動防禦系統的電腦發展的主要承包商,著手再現高射炮系統,IBM才接觸到在麻省理工進行的關鍵性研究; 第一項有效的代數計算機語言、模擬-數碼及數碼-模擬轉化技術、數字數據傳輸電話線、plexing、多處理器、網路化)。IBM建了每台售價過萬的56台智能電腦,高峰期工程投入7000多員工(占總員工的20%)項目。IBM忽略爭取更主導的新興產業使蘭德公司接過設計新電腦,因為按一個項目參與者(Robert Craig)說:「我們不能想像,在這方面的工作將在日後消失,而我們從哪兒吸收2000程序員來在IBM從事這方面的工作。」IBM將利用其龐大的設計經驗,綜合實時網路設計與智者航空公司預訂系統的啟動,取得很大的成功。
在晶體管計算機出現以後,IBM研製出了小型數據處理計算機IBM1401,採用了晶體管線路,磁心存儲器,印製線路這些先進技術,使得主機體積大大減小,電子數據處理計算機徹底替代了卡片分析機。隨後,IBM在短短的四五年裡推出不同型號的計算機,一共銷售出14000多台,同時也奠定了IBM在計算機行業的領先地位。 在60年代IBM是八大電腦公司(UNIVAC、都市生活、科學數據系統、控制數據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Honeywell)中最大的公司。人們在談論這件事會說「IBM和七個星體」,因為其他公司或他們的計算機部門的規模較小。只有都市生活、UNIVAC、NCR、Honeywell生產主機,其後就有人說「IBM和B.U.N.C.H.」如今大多IBM公司的競爭對手早已不復存在,除了優利系統公司,這是因為許多兼並其中包括UNIVAC和都市生活。NCR、Honeywell放棄了一般主機和小部門和專注於有利可圖的產品市場,NCR做的是收銀機(所以名稱就是國家收銀機)、霍尼韋爾成為市場主導的恆溫。通用電氣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但在電腦市場不再運作。當時IBM電腦系列贏得了在市場上的地位,如今仍在增長。 原來稱為IBM System/360,更為現代化64位形式,現被稱為駐IBM系統(通常稱為「IBM主機」)。
隨著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出現,IBM積極投入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的生產。在1964年,IBM推出了劃時代的System/360大型計算機,從而宣告了大型機時代的來臨。System/360的問世代表著世界上的計算機有了一種共同的語言,它們都共享代號為OS/360的操作系統(而非每種產品都用量身訂做的OS)。自此,世界幾乎所有的計算機研製和開發都以IBM360系列系統為基準,成為世界范圍的一種重要趨勢。
1960年代中期IBM的成功使得美國司法部調查IBM違反反托拉斯,1969年1月17日。提出控訴的案件美國IBM在美國地區法院紐約南區。官司聲稱IBM違反謝爾曼法第2條的壟斷或企圖壟斷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系統的市場,尤其是商業設計的電腦。訴訟一直持續到1983年,對公司的做法產生了重大影響。
1975年,IBM生產的計算機數量是世界其他所有計算機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總和的4倍,成為一個集科研、生產、銷售、技術服務和教育培訓為一體的聯合企業。
20世紀60-70年代,IBM推動的計算機事業迅速發展,為推動整個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例如協助美國太空總署建立阿波羅11號資料庫,完成太空人登陸月球計劃;建立銀行跨行交易系統;設立航空業界最大的在線票務系統等。
IBM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 1981年8月12日,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州阿蒙克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推出5150的新款電腦,「個人電腦」這個新生市場隨之誕生。IBM5150看起來像個米色的「大盒子」,售價1565美元,只有16K位元組的內存,可以使用盒式錄音磁帶來下載和存儲數據,此外也可配備5.25英寸的軟體盤驅動器。
1979年IBM開始在新中國的發展,IBM向中國引入了先進的計算機裝備和信息化觀念:1979年,中國銀行,也是中國銀行史上的第一台計算機——IBM3032在香港啟用。
1979年,沈陽鼓風機廠引進IBM 370/138大型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IBM向中國大陸出售的第一台計算機,也拉開了中國和IBM在攜手發展、全面合作的序幕。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會計年度虧損49.7億美元,這是當時在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公司年損失。因為這次損失,IBM已發生重大變化的經營活動,其重點將從硬體轉向軟體和服務.
1996年IBM公司喊出「電子商務」的口號時,也許除了IBM公司自己,沒人相信這個概念在其後會帶動整個IT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而當整個社會還沉醉在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巨大驚喜中時,IBM卻又以 「e-Business On Demand」(電子商務,隨需應變)勾勒出了電子商務發展的第三階段的藍圖。大大的花體字母E和其代表的社會變革,為人類生活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1999年以後,微軟的總體規模才超過IBM軟體集團。IBM軟體集團成為世界第二大軟體實體。 2001年3月9日 IBM、新力、東芝三社達成共識,共同開發次世代游戲機的處理器。
2002年,IBM通過收購的專業咨詢服務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使其咨詢能力加強。 截至2005年,從業人員約195專業技術人才。總共有大約350名傑出工程師和60名IBM研究員、擁有大量的高級工程師。2002年,IBM宣布開始了100億美元的研究計劃,並落實必要的技術基礎設施來提供的超級資源「要求」所有企業使用的有效尺度. 自那時以來計劃就開始實施了。
IBM不斷加大專利組合,與其他公司交叉許可。從1993年到2005年每年IBM已獲得美國專利明顯比其他公司多。這13年期間已有超過31000項專利,IBM是第一。
保護公司的知識產權已逐漸成為企業的一項事業,在此期間該公司創造了100億美元的底線。2003年財富雜志引述了IBM的研究主管保羅的話說,IBM通過知識產權許可證帶來了10億美元的利潤。
2004年,IBM宣布建議出售其個人電腦業務給中國電腦廠商聯想集團。聯想企業部分是由中國政府控股,並以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的聯想股票成交。 交易委員會於2005年3月批准了外商投資,2005年5月完成。IBM有19%的聯想股權,並將其總部設在紐約州和IBM任命行政總裁. 該公司將保留IBM某些品牌使用權,最初為期五年。因購買、繼承了IBM Thinkpad產品線,包括了Thinkpad筆記本電腦,laptop已經成為聯想公司最成功的產品。
2005年2月8日 IBM、新力、東芝三社共同開發的「Cell」中央處理器架構發布。
2006年6月20日,喬治亞與IBM共同宣布一項新技術記錄型基於硅的晶元速度達500GHz。這是通過凍結晶元到-451°F(-268.0℃),而不是與CPU速度可比較的。晶片350GHz大約在室溫下操作.
2004年12月8日其PC部門出售給聯想公司,金額17.5億美元並持有聯想公司股份。
2003年,IBM營收為891億美金,全職雇員23萬人。
IBM中國包括:IBM中國軟體開發中心CSDL,中國研究中心CRL 。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訊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的收銀機。12月8日,佔有中國個人電腦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聯想集團宣布以12.5億美元的現金及股票收購IBM的全球台式與筆記本電腦的產銷業務。
2005年,出售桌面電腦與筆記本電腦業務給中國IT企業聯想集團,聯想在五年內仍舊適用IBM品牌。ThinkPad和ThinkCentre品牌歸聯想集團所有。
2006年,IBM 連續第14年成為在美國取得專利數最多的企業,並以3621件專利刷新了紀錄(其中不包括 30 件與其他實體共同獲得的專利)。
IBM 每年用於研發的經費約為 60 億美元,直接通過知識產權獲得的收入約為10億美元。但光有知識產權是不夠的,建立一個支持、尊重並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同樣重要,我們是一家由富有創造性的員工組成的企業,我們並不是一個人。
2007年 1月IBM宣布創辦「發明者論壇」(Inventors Forum),這是一個專供中小企業對專利制度及其改革成果(例如提高專利質量)發表看法的在線交流平台。IBM 主管技術和知識產權的高級副總裁 John E. Kelly III 認為,創辦「發明者論壇」的目的是「讓眾多發明團體中最具代表性的發明人提出專利改革的新想法,例如他們該如何參與專利制度或者該如何幫助解決當前專利制度所面臨的挑戰。」
2006年,IBM 組建了一個全球性的社區,請來全世界的法律、學術、經濟、管理、科技以及其他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問題,明確一個功能完善的知識產權(IP)市場的主要特徵,並為實現卓有成效的改革繪制一張藍圖。在兩個月的時間里,這個專家組通過一個專門的wiki來討論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最重要的問題,有時達成一致意見,有時則求同存異。
IBM「智慧的地球」計劃是未來10年中IBM戰略發展的核心,IBM每年的研發投資達60億美元,其中一半都用在「智慧的地球」項目上。
2008年,IBM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對外發布了「智慧的地球」的概念:全球化的人類社會將復雜的自然系統轉化為復雜的商業和社會系統,而這個系統基於統一的智能全球基礎設施:一個日益整合的,由無數系統構成的全球性系統——包含60億人、成千上萬個應用、1萬億個設備及其之間每天的100萬億次交互
2009年,IBM充分把握「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的科技大勢,提出「智慧的地球」、「智慧城市」的願景。2009年1月28日「智慧的地球」戰略被提上桌面,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了一次圓桌會議,IBMCEO彭明盛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拋出這一概念。該戰略定義大致為:將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建築、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現實物體中,形成物物相聯,然後通過超級計算機和雲計算將其整合,實現社會與物理世界融合。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系。
如今,IBM的創新解決方案在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智慧能源和智慧水資源等政府、企業、民眾所關心的重要領域全面開花,涵蓋節能減排、食品安全、環保、交通、醫療、現代服務業、軟體及服務、雲計算、虛擬化等熱點方向。
2011年2月17日,IBM的超級計算機「沃森」(Watson)在美國老牌知識問答電視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擊敗了兩位人類冠軍,被譽為21世紀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方面的偉大突破。
2011年10月,IBM成功收購Algorithmics,使其成為IBM軟體集團的重要成員。
2011年11月15日,股神沃倫·巴菲特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其控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從2011年3月份開始不斷買進IBM股票,已持有6400萬股IBM股票,占其流通股股本的5.4%,市值107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成了IBM兩個最大的股東之一。
2012年12月19日,IBM宣布,它已經簽署了收購StoredIQ軟體公司的確定性協議。IBM正在努力幫助客戶從大數據中獲得價值,對法律訴訟和法規做出更有效地回應,處理失效的信息和降低數據存儲成本。
2013年9月19日,IBM宣布,它已經收購了Daeja影像系統有限公司。Daeja是一家私人持有的軟體公司,總部設在英國米爾頓凱恩斯。
2014年4月10日,IBM宣布,已同意收購私人控股的雲營銷服務公司Silverpop。
2014年10月22日,德國漢莎航空公司表示,作為公司重組計劃的一部分,將把旗下IT基礎設施部門出售給IBM,其中包括服務外包協議。根據雙方達成的初步協議,漢莎航空公司將所有的IT基礎設施服務外包給IBM,為期7年。同時,由IBM接管漢莎航空公司的IT基礎設施部門。
2015年02月02日,IBM任命陳黎明擔任大中華區董事長。
2015年3月28日,IBM收購搜索引擎初創企業Blekko技術及團隊。
2016年1月21日,IBM宣布收購了網路視頻直播服務商Ustream,將組建「雲視頻服務業務」。有報道指這次並購的金額為1.3億美元,但這一金額並未獲得IBM的證實。
② IBM T60筆記本電腦哪年上市的當時的報價是多少
T60已經是聯想生產的,名稱是聯想ThinkPadT60,也有叫IBMT60,它是合並後才出的本子,延續了IBM T系列的超輕,超薄的商務本本的經典,IBM出的最後一款本本是T43系列的,T60應該是06年11月,上市價格是2萬-3萬元
③ IBM的全球一體化戰略有什麼戰略
IBM的競爭戰略:
1)提早宣布新產品的推出
2)捆綁戰略
3)拒絕維護使用其它品牌介面設備及軟體的IBM主機
4)主機價格高,介面設備價格低
5)免費訓練使用者
6)進行價格歧視,提供教育機構價低的價格
7)如果客戶計劃轉換到競爭者的機種,IBM將拒絕展延它的契約
8)IBM利用本身的購買能力,要求供貨商也要使用IBM的主機
9)垂直整合,進入計算機租賃業
10)IBM 為了要鼓勵買主用租賃而不用購買的方式
拓展資料:
IBM 為了要鼓勵買主用租賃而不用購買的方式,採取了以下措施:
* IBM常常推出新機種→增加了技術落伍的風險,助長租賃的誘因。
*購買的價格加上利息比租賃的價格要高→減少購買誘因。
*顧客以IBM舊主機更換新主機時,IBM給的折扣非常低→減少購買誘因。
IBM同時運用這十項競爭戰略,成功維護其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
為了達到「快速進入」的目的,IBM採取四種戰術:
(1)廣告戰略
(2)外包戰略
(3)廣大的經銷網
(4)開放系統設計
換句話說,IBM的快局次席戰略就決定了它的營銷戰略,產品戰略,垂直整合戰略和鏟平設計上的等職能層戰略。
正由於快局次席戰略奏效,IBM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推出了個人計算機,更因眾多軟體的配合,IBM在兩年內就取得了個人計算機三分之二的市場。但是,IBM雖然在短期內獲取了三分之二的個人計算機市場,長期而言,快居次席戰略卻對IBM造成幾乎毀滅性的影響。IBM個人計算機的快居次席戰略雖然成功一時,但卻像潘多拉盒子,打開之後,再也關不上了。直到1994年IBM新任執行官上任,將IBM的公司戰略完全改變,從硬體製造商轉型定位成全方位服務的公司,股價才止跌回升,擺脫IBM進入個人計算機市場後的噩夢。
1993年4月,葛斯納加入IBM成為執行官,他創造了近十年來最大的企業轉型,IBM股票價格漲了8倍,股票市場值增加了1800億美元。在葛斯納上任後,他採取了震撼療法。首先大幅度奉還高層主管,在厲行降低成本,裁員數萬人,不到一年,IBM成本下降了120億美元,94年級開始獲利。
組織改造後,接著就是公司戰略轉型,重新定位。IBM不再以計算機硬體公司自居,而應該提供顧客完整解決方案,因此IBM積極進入顧客服務,成立全球服務部門,並購蓮花公司,擴大軟體的服務。
二:IBM的公司戰略(21世紀)
第一節:增長型戰略
從2000年到2004年,IBM積極推行增長型戰略,通過橫向一體化戰略,它與多個重要的獨立軟體公司建立了策略的同盟, 這些公司大部分先前在市場上是一些IBM的最高競爭者。另外,通過縱向一體化戰略,IBM不斷鞏固拓寬自己的業務領域,尤其在以下三個領域表現突出:
硬體:在硬體系統領域,IBM認為未來IT基礎設施正在不斷從復雜走向化。IBM致力於通過伺服器優化、存儲整合、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和災難恢復,最終實現基礎設施虛擬化,從而幫助客戶將更多時間專注於業務創新帶來突破。在這點上,IBM做得尤為成功。我們可以分別從伺服器與存儲整合兩方面來具體考察。
軟體:在軟體領域,IBM幫助客戶建立面向服務的架構、實現整合及保證業務靈活性。IBM認為,隨需應變的業務就是要能夠把它的客戶、供應商,所有的流程端到端的整合在一起,對客戶的需求和市場的改變反應得更快。為此,IBM將著眼於幫助企業實現戰略跟IT戰略的融合,信息、流程、人員方面的融合,以及技術跟業務方面的整合。
服務:服務棋一向被IBM運用得嫻熟無比,但同時服務也是IBM最大的挑戰。通過幾年來不斷的自我完善,到2005年IBM已在硬體領域,軟體領域,服務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第二節:收縮型戰略
2005年公司做出了重大的戰略調整,公司採取收縮型戰略,即賣掉PC業務,實現了收益的穩定迅速增長。該年公司聚焦於一些高價值產業領域,與前幾年相比,IBM的發展變得更為均衡,更為效率。
幾乎所有數據顯示,由於剝除利潤已很微薄的PC業務,IBM可以投入更大的精力,財力去開發研究完善其他領域,而這些領域的回報率比PC部門的回報率要高得多。
④ 巴菲特從什麼時候開始買入ibm
2011年,IBM迎來了自己的百歲壽誕,這一年,這家科技巨頭也成為了「股神」巴菲特生平首次投資科技股的投資對象。根據公開的資料,巴菲特從2011年3月份開始買入IBM的股票,到11月份,伯克希爾 哈撒韋公司已經以每股170美元的價格,耗資109億美元,一共買入6390萬股IBM股票,佔IBM總股份數量的5.5%,成為IBM第一大股東。之後三年,巴菲特又陸續增持IBM,根據伯克希爾 哈撒韋年報,截至2014年12月31日,伯克希爾 哈撒韋共持有7697萬股IBM股票,持股總成本131.57億美元,平均每股成本171美元,因為IBM近年大量回購股票,伯克希爾 哈撒韋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也上升到7.8%。
⑤ IBM發展歷史
IBM發展歷史如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IBM生產了M1卡賓槍和布朗寧自動步槍。盟軍廣泛使用IBM的設備進行軍事計算、後勤和其他彈葯。
20世紀50年代,IBM成為美國空軍自動防禦系統計算機開發的主要承包商,並開始復制高射炮系統。只有到那時,IBM才有機會接觸到麻省理工學院正在進行的關鍵研究。
在20世紀60年代,IBM是八大計算機公司(UNIVAC、urban life、scientific data systems、control data、general electric、rca、honeywell)中最大的一家。
1975年,IBM生產的計算機是世界上任何其他計算機製造商的四倍。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財政年度虧損49.7億美元,這是當時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年度虧損。由於這一損失,IBM對其業務活動進行了重大更改,將重點從硬體轉移到軟體和服務。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播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收銀機。12月8日,佔中國個人電腦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聯想集團表示,將以12.5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IBM的全球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業務。
(5)2000年IBM股票價格擴展閱讀:
業務范圍:
IBM是計算機行業的長期領導者,在大型/小型計算機和攜帶型計算機(thinkpad)方面取得了最顯著的成就。他創立的個人電腦(PC)標准仍在使用和開發中。2004年,IBM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中國電腦製造商聯想集團(lenovo group),標志著從「大規模」產品業務向「高價值」業務的全面轉型。
IBM還在大型機、超級計算機(以深藍、blue genie和Watson為代表)、UNIX和伺服器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軟體軟體,IBM軟體集團(集團)分為軟體行業解決方案,和中間件產品,包括業務分析軟體(Cognos, SPSS),企業內容管理軟體。
IBM在材料、化學、物理和其他科學領域也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硬碟技術、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線和原子蝕刻都是IBM的發明。
⑥ IBM 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收購案例
答:IBM收購LOTUS是一次震驚全球的大型並購案,當時吸引了世界的注意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並夠的全過程是資本運營歷史上的典型。從以下幾個角度上分析,可以明確其成功要點:
第一、並購機會,國際資本運營特別是在上市公司里帶來的威脅在公司的困難期,無論是財政困難還是經營困難或是品牌災難都容易造成被並購的機會。這個時期是企業風險時期,資本投資本身就有風險性,所以在這個角度上講資本運作本身大都屬於風險投資。蓮花公司被並購的機會同樣不具備特殊性。
第二、並購行為的發生應該是一個長期醞釀和短期完成的行為,本案就有這個特點,對於並購本身也需要考慮到價值本身,與產品不同的是他的買賣關系是一個整體企業,所以IBM應該通過醞釀後,立刻採取行動的收購行為在並購歷史上也是典型方法。一是快速達到預期,一是避免並購競爭,一是消除價值縮水的麻煩,甚至是規避其他方面形成的威脅。
第三、並購是價值交換並非資本交換,從IBM收購LOTUS案來看反映了這點,為了達到預期,價格不停的提升,最終是超高價格完成,但就收購前來說IBM已經做好了高價收購的准備,說明收購和反收購是一場戰爭,甚至是市場競爭。
⑦ IBM T40筆記本是幾幾年上市的價格多錢
你好.IBMT40是03年3月份上市的,主要針對商務人士,T系的東西是很不錯.它就是IBM公司的拳頭產品.提到它就可以想到經典兩個字.現在T40是不怎麼樣了.但是對與要求不高的人們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我幫你問了下現在這東西肯定沒有新的.畢竟都上市5年多了.早停產了.二手的價格為2500左右.一般就這個價了.
⑧ 2001年購進的IBM小型機(開思軟體伺服器),當時三十多萬,現在值多少錢
有個3W不錯了
⑨ IBM股票代碼是多少
您好
IBM的股票代碼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BM .伯克希爾.薩哈韋的股票代碼(Berkshire Hathaway)A類股(BRK.A)和B類股(BR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