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業銀行的市場風險包括
市場風險是指因市場價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而使銀行表內和表外業務發生損失的風險。市場風險存在於銀行的交易和非交易業務中。市場風險可以分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包括黃金)、股票價格風險和商品價格風險,分別是指由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所帶來的風險。利率風險按照來源的不同,可以分為重新定價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基準風險和期權性風險。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2. 商業銀行的的系統性風險有哪些
一、信用風險。銀行在發放貸款時雖有對借款者的資信狀況做過相應評估,但也存在著審核資信狀況的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上的差異、銀行急於獲利而降低審核標准等問題導致著信用風險的發生。
從中國銀保監會官網各年度商行主要指標分機構類情況表中可看出,幾乎各種類型的商行的不良貸款余額逐年上升。因此不良貸款仍需重視。
二、流動性風險(源於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統計數據中各年度中資全國性。四家大型銀行/大型銀行/中小型銀行人民幣信貸收支表)可看出近5年各類商行的存貸比波動上升。
目前銀行存貸比的最高標准為75%,但很明顯大型、中小型商行目前均已超過,後者甚至已超過80%,四大商行也有超過之勢。這會增加流動性風險,因此需要監管機構的特別關注。
三、高杠桿風險。從中國銀保監會官網各年度商行主要指標分機構類情況表中可看出,2014-2019年間除農村商行外各類商行資本充足率波動上升、各類商行杠桿率總體上升。
這說明大體上看商行在這些方面的指標較為可觀。但仍不能放鬆警惕。通過查詢實體經濟部門杠桿率得知這幾年裡其杠桿率上升了13.63%,而我國GDP逐年上升。
因此,實體經濟部門的杠桿率上升為債務余額增加所致,這會增加該部門的風險水平。又由於該部門與商行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若管理不善將導致實體經濟部門的風險外溢至商行,這亦會增加系統性風險。
(2)商業銀行的股票價格風險擴展閱讀:
系統性風險的特點是:對整個股票市場或絕大多數股票普遍產生不利影響。系統性風險造成的後果帶有普遍性,其主要特徵是幾乎所有的股票均下跌,投資者往往要遭受很大的損失。正是由於這種風險不能通過分散投資相互抵消或者消除,因此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
3. 商業銀行外匯風險暴露及其影響因素
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家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戰略風險。其中,市場風險又可以分為利率風險、外匯風險、股票價格風險和商品價格風險,分別是指由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由此可見,商業銀行面對的外匯風險是市場風險中的一種。199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中國匯率制度劃分為「釘住單一貨幣的固定釘住制」,這里的「單一貨幣」實質上是指美元。這種匯率制度使得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商業銀行面對的外匯風險都比較小。然而,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稱「匯改」)。「匯改」之後,人民幣與其他貨幣之間匯率的波動性逐漸增大,並步入快速升值的軌道。
4. 商業銀行的資本風險是什麼
資本風險
指商業銀行資本金過少,因而缺乏承擔風險損失的能力,缺乏對存款及其他負債的最後清償能力,使商業銀行的安全受到威脅的風險。
資本風險對一家商業銀行能否正常經營有著重要影響。因為資本金具有不必償還和可以承擔經營風險的職能。假如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全部是資本金,則出現風險就全部由商業銀行自己承擔;如果資金來源中資本金與負債各佔50%,則金融風險一半要由存款人來承擔。由於在社會化大生產中商業銀行的中介特點,使商業銀行不可能不向社會公眾負債,因此資本金是否充足就顯得尤其重要。資本金越是充足就越是可以用資本金補償發生的損失,保護商業銀行抵禦意外的損失而渡過危難,從而保護存款人的利益。目前,我國許多商業的資產經營質量低下,不良債權過多,達不到「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商業銀行法》第39條)的規定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較大的經營風險。
在股票證券市場,資本風險是指對投資進行結算時,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全部原始投資額或者於預期收益存在較大差異的可能性。
5. 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
1、信用風險涵義:
信用風險是指由於信用活動中存在的不確定性而導致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確切地說,是所有因客戶違約而引起的風險。
比如資產業務中借款人無法償還債務引起的資產質量惡化;負債業務中的存款人大量提取現款形成擠兌等等。
2、形成原因:
信用風險是借款人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足額償還債務或銀行貸款而違約的可能性。
發生違約時,債權人或銀行必將因為未能得到預期的收益而承擔財務上的損失。
信用風險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經濟運行的周期性:
在處於經濟擴張期時,信用風險降低,因為較強的贏利能力使總體違約率降低。在處於經濟緊縮期時,信用風險增加,因為贏利情況總體惡化,借款人因各種原因不能及時足額還款的可能性增加。
(2)對於公司經營有影響的特殊事件的發生:
這種特殊事件發生與經濟運行周期無關,並且與公司經營有重要的影響。例如:當人們知道石棉對人類健康有影響的的事實時,所發生的產品的責任訴訟讓一個著名的在石棉行業中處於領頭羊位置的公司破產並無法償還其債務。
(5)商業銀行的股票價格風險擴展閱讀:
1、信用風險有四個主要特徵:
(1)不對稱性:預期收益和預期損失不對稱,當某一主體承受一定的信用風險時,該主體的預期收益和預期損失是不對稱的。
(2)累積性:信用風險的累積性是指信用風險具有不斷累積、惡性循環、連鎖反應、超過一定的臨界點會突然爆發而引起金融危機的特點。
(3)非系統性:與市場風險相比,信用風險觀察數據少且不易獲取,因此具有明顯的非系統性風險特徵。
(4)內源性:信用風險不是完全有客觀因素驅動的,而是帶有主觀性的特點,並且無法用客觀數據和事實證實。
2、信用風險的特點:
(1)風險的潛在性。很多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明知還不起也要借,例如,許多國有企業決定從銀行借款時就沒有打算要償還。據調查,目前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銀行貸款。這種高負債造成了企業的低效益,潛在的風險也就與日俱增。
(2)風險的長期性。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尤其在當前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這一過程將是長久的陣痛。切實培養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契約」規則,建立有效的信用體系,需要幾代人付出努力。
(3)風險的破壞性。思想道德敗壞了,事態就會越變越糟。不良資產形成以後,如果企業本著合作的態度,雙方的損失將會減少到最低限度;但許多企業在此情況下,往往會選擇不聞不問、能躲則躲的方式,使銀行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不能彌補所受的損失。
(4)控制的艱巨性。當前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理措施,都具滯後性,這與銀行不良資產的界定有關,同時還與銀行信貸風險預測機制、轉移機制、控制機制沒有完全統一有關。不良資產出現後再採取種種補救措施,結果往往於事無補。
6. 商業銀行是高負債經營,風險高,為什麼商業銀行的股票價格低。
銀行股股價長期低迷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為什麼會這么低?中國最好的銀行也跌破了凈資產,市盈率不過5倍。銀行的凈資產是實實在在的凈資產,而中國經濟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經濟體。這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個人覺得可能有五方面的原因。
1、中國的實際利率太高:
股市的市值與利率成反比,實際利率越高,股價越低。過去二十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資金很容易賺到錢,年收益20%並不是難事。實際利率居高不下,合法的理財產品收益都可以超過10%,更不要說民間借貸。摺合成市盈率是5-10倍。風險則遠遠小於股市。最近兩年實際利率開始下降,民間借貸風險陡增,生意越來越不好做。這為牛市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2、缺少長期資金入市:
5倍市盈率,7-8%的股息,對於長期資金而言的確很低。但對於短期資金而言,就缺少吸引力,靠股息收回本金需要十多年的時間,即使按市盈率也要5年時間。中國和歐美不一樣,金融嚴加控制,很多長期資金無法入市,國外資金也不能自由進入中國。隨著金融改革、滬港通等措施的實施,這種局面正在改觀。
3、銀行業的同質性:
中國銀行業由於監管非常嚴,加上長期資金緊張,造成每家銀行的業務都差不多,買工商銀行和買建設銀行沒多大區別。這樣的結果造成全部銀行股成為一隻巨大的股票,一隻銀行股上漲,資金就會逃離,跑到另外的銀行股。招商銀行漲了,賣了招商銀行可以買浦發銀行。這么大的體量,自然也不會成為短線炒作的對象。
4、對經濟周期的擔憂:
過去二十年,中國經濟並沒有經歷過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周期。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周期必然伴隨著金融危機。絕大部分經濟學家都在翹首以盼中國的經濟衰退。經濟衰退遲遲不肯到來,銀行股價卻一步步走低。其實,有兩點是傳統經濟學所忽視的,一是人類已經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紙幣時代,二是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金融思想已經發生根本改變。也就是說,經濟周期可能避免不了,傳統意義上的金融危機卻永遠不會再來了。系統性銀行和央行一樣,成為不可能倒閉的銀行。政權在,銀行就在。甚至政權不再,銀行還在。
5、社會心理因素:
社會心理因素是最神秘的原因。每個人一生都會做一些荒唐的自己的理智無法解釋的事情,社會也會如此。今天再回憶文革時那些人的所作所為,令人難以置信。這些人不是個別的人,而是幾乎整個社會都參與進去了,這些人今天大部分還活著,他們也無法說出所以然。股市也如此,銀行股如此低的價格,可能很多年所有的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以上原因相互影響,就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對於宏觀問題的解釋,常常超出個人的能力。上面的解釋,自己也不是很自信。但這也是必須做出的判斷,否則我們就不會有勇氣面對未知的世界。
7. 商業銀行的股票價格風險及其管理
1.以其資本公積金、每股凈資產之和作為風險暫定底線;
2.查看商業銀行的股票的機構持倉結構,以社保基金為主要進出導向標;
3.按指數波段進行同步的相應增減倉。
8. 商業銀行市場風險是什麼
根據《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第三條,市場風險是指因市場價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而使銀行表內和表外業務發生損失的風險。市場風險存在於銀行的交易和非交易業務中。
9. 商業銀行的市場風險包括哪些
1、信用風險:借款人無法按照合同條款按期還本付息的風險。這是銀行面臨的一種最基本的風險。
2、國家風險:銀行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業務,而他國由於政治、經濟、自然等原因影響借款人的償付能力,尤其是政府貸款。國家風險中的特例,轉移風險。
3、市場風險:金融資產的價格變化,尤其表外業務的市場風險很高。
4、利率風險:存貸款利率的波動造成利差變化。因為銀行多位短期貸款,而長期存款,零存整取等賬戶均為固定利率。
5、流動性風險:無足夠的流動資產來滿足客戶的提款要求或合理的貸款要求。
(9)商業銀行的股票價格風險擴展閱讀:
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不僅涉及到銀行內的程序和流程,同時也涉及到銀行的組織結構、政策以及操作風險的管理流程。
對於機構來說,處理操作風險應該有適當的針對操作風險的政策,首先要確定這些政策,同時要把這些政策告知整個銀行的人員。
要有一個明確的治理結構,必須了解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向誰匯報。在一個典型的銀行案例中,應有一個單獨的信用風險管理機構,還有不同業務部門負責日常業務的管理,即有兩個報告機制,有關日常運作,向這種業務部門經理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