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龍魚股票是量增價漲嗎
12月22日,金龍魚早盤快速沖高,股價突破96元,市值最高5220億元。截至收盤,金龍魚股價報90.20元,總市值4890億元,成為創業板市值第二的股票,僅次於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
資本市場上,金龍魚是創業板明星股,IPO募資139億元,保持著創業板最大IPO的記錄。消費市場上,金龍魚是國內最大的糧油巨頭,年入1700億元,是茅台的2倍,是海天味業(195.43,-0.01%)的8倍。
就是這樣的金龍魚,上市之後卻引發質疑,比如毛利率較低,和「油茅」稱號不匹配。上市兩個月,金龍魚不聲不響的股價翻倍,市值飆漲了2000多億元,它到底經歷了什麼?
不配做「油茅」?
金龍魚想必不用多介紹,逛過超市的都應該熟悉。它深入到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食用油到大米、麵粉,時時刻刻彰顯著存在感。
很多人想不到的,金龍魚其實是一個外資企業,間接控股股東豐益國際是新加坡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背後的老闆郭鶴年又是馬來西亞首富。在中國,郭鶴年布局廣泛,較為知名的產業是香格里拉大酒店、北京國貿大廈。
來華三十年,金龍魚完成了很多外資想做,但做不到的成就,那就是領先的市場佔有率。
㈡ 豐益國際和益海嘉里集團究竟是啥子關系
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是一家新加坡的大型知名糧油企業,家喻戶曉的益海嘉里及「金龍魚」食用油就出自該集團。益海嘉里集團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在祖國大陸投資的一系列糧油食品加工、銷售等業務的統稱。
㈢ 持股金龍魚5年目標價是多少
持股金龍魚5年目標價上調至300元。
一、金龍魚股價為什麼會跌?
金龍魚上市後首份年報已經出爐,營業收入1949.22億元,同比增長14.1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01億元,同比增長10.96%。然而,對於這樣的表現,資本市場似乎並不滿意。3月24日,其股價下跌了6.21%。作為行業龍頭,雖然金龍魚在成本控制上更具競爭力,但在運營成本構成上,2020年直接材料將占運營成本的89.07%。根據金龍魚,的說法,終端產品的價格是市場調整後的價格,而不是政府的指導,公司的目標是以有競爭力的成本提供價格合理的產品。基於盈利能力和成長性,目前金龍魚滾動市盈率接近75倍,這讓很多投資者稱「油中有泡沫」。
金龍魚股票的目標價是多少?
作為注冊制實施後首批受理的32家企業之一,金龍魚此次擬募資138.7億元,成為創業板歷史上規模最大的IPO。從量上看,去年金龍魚營收1707.43億元,是茅台的兩倍,打破了上海鋼聯在創業板的最高營收紀錄。金龍魚控股股東是豐益國際,新加坡,上市公司,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外資企業。此次融資的目的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作為創業板歷史上新股發行數量最多、募集資金規模最大的公司,金龍魚今年將晉升為新股中簽率最高的公司之一。一些券商預測,金龍魚上市的估值可能接近2000億元。屆時,96歲的馬來西亞華僑華人創始人首富郭鶴年,將再迎高光,財富將增加500多億元。根據發行公告,本次金龍魚(認購代碼300999)的發行價格為25.70元/股,共發行新股5.42億股。網上認購限額為7.55萬股,頂格認購市值為75.5萬元。
綜上所述,就是金龍魚股票分析的內容。雖然金龍魚表現穩定,但前景尚不明朗。雖然開始了新的布局,但至今未見成果。此外,市盈率過高,股價仍有再次下跌的風險。
㈣ 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的集團概況
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
公司總部所在城市地址:新加坡 (Singapore)
上市地點:新加坡交易所
股票代碼:WLIL
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在2012年世界500強中排名第223位
郭孔豐:郭鶴年之侄,豐益國際總裁。建議把家族的食用油資產整合起來。交易完成後,旗下品牌足以和中糧集團的相關業務抗衡。2006年集團旗下的嘉里糧油被選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食用油獨家供應商。豐益公司在中國的擴張之路異乎尋常地迅速。
㈤ 金龍魚新加坡交易所股票代碼是什麼
1、目前,金龍魚公司並沒有上市,所以不存在股票代碼的說法。
2、「金龍魚」是新加坡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擁有的著名食用油品牌。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是隸屬郭兄弟集團下的糧油集團的旗艦公司。嘉里糧油(深圳)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團下屬的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的全額投資的營銷策劃及管理公司。2011年8月3日,食用油限價令解禁,金龍魚正式提價漲幅為5%左右。
㈥ 豐益國際上市了嗎
豐益國際是新加坡上市公司,目前市值268億新加坡元,摺合人民幣1321億人民幣。豐益國際旗下的益海嘉里集團目前在國內也已經上市了。
㈦ 豐益國際和金龍魚是什麼關系
9月23日,新京報記者獲悉,即將登陸創業板的益海嘉里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魚」)將於9月24日舉行網上路演。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金龍魚的營收遠超創業板上市公司前三名,上市後將成為營收第一。對於上市原因,金龍魚總裁穆彥魁曾表示,主要目的並非融資,而是使金龍魚擺脫外資限制。
上市為擺脫外資限制
公開資料顯示,金龍魚隸屬於華僑郭鶴年與侄子郭孔豐共同投資的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目前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主營業務是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旗下擁有「金龍魚」「胡姬花」「香滿園」等品牌。
9月16日,證監會同意金龍魚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9月22日,金龍魚發布公告稱,為便於投資者了解自身情況、發展前景和本次發行申購的相關安排,將於9月24日14時-17時舉行網上路演。而本次發行將採用戰略配售、網下發行和網上發行相結合。
本次金龍魚擬發行5.42億余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為10%。本次發行初始戰略配售發行數量1.62億余股,占發行數量的30%。回撥機制啟動前,網下、網上初始發行數量分別占扣除初始戰略配售數量後發行數量的80%、20%。
對於上市募集資金,金龍魚擬投資7個廚房食品綜合項目、6個廚房食品食用油項目、4個廚房食品麵粉項目、2個廚房食品其他項目,總投資額為178.99億元,募集資金擬投資額為138.7億元。
事實上,金龍魚母公司豐益國際此前曾多次嘗試將中國業務獨立上市。2009年,更名前的金龍魚在港股IPO中折戟而歸。2017年,豐益國際雖在第四季度財報中透露,已基本完成中國業務的重組,正推動中國業務板塊分拆上市,但後續無下文。直至2020年,金龍魚最終確定在A股上市。
對於堅持上市原因,益海嘉里集團副董事長、金龍魚總裁穆彥魁曾對外表示,金龍魚要在國內上市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融資,而是上市之後,金龍魚能順理成章地變身成為一家地道的國內企業,徹底擺脫外資的限制。
將成創業板營收第一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即將登陸創業板的金龍魚,在營收方面遠高於多家熱門上市公司。資料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金龍魚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07.66億元、1670.74億元、1707.43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52.84億元、55.17億元、55.64億元。單以2019年的營收而言,金龍魚已遠超A股食品大熱門貴州茅台(1629.32,-1.25%)(854.3億元),更高於2019年創業板營收前三名上海鋼聯(69.18,-2.97%)(1225.72億元)、溫氏股份(20.37,-1.88%)(731.45億元)、寧德時代(457.88億元)。上市後,金龍魚的年度營收將登上創業板第一。
2020年1月-6月,金龍魚業績繼續增長,實現營業收入869.73億元,同比增長10.53%;實現凈利潤30.08億元,同比增長88.35%。金龍魚稱,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大幅增長具有一定程度的偶發性,與新冠疫情導致的小包裝產品銷售增加、廚房食品作為民生必需品在疫情期間未受到明顯影響、非洲豬瘟影響減弱導致公司飼料原料銷售逐步向好等因素有一定關系。
此外,經初步測算,金龍魚預計2020年1月-9月營業收入約為1310億元至1370億元,同比增長約5%至10%;預計實現凈利潤約40億元至46億元,同比增長約15%至30%;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約33億元至38億元,同比增長約15%至30%。金龍魚表示,雖有疫情影響,但已採取多項措施積極應對,屬日常消費品的廚房食品業務穩健發展,零售產品銷售量預計增長較大,同時飼料原料銷售收入表現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19年,金龍魚產品原材料成本佔主營業務成本比重分別為88.99%、89.08%、87.82%。對此,金龍魚表示,在公司不能有效採取拓展新的原材料采購地、加強供應鏈管理降低產品綜合成本等措施的情況下,原材料價格如果出現大幅波動,可能對盈利水平產生較大的影響。
同時,考慮到春節消費旺季備貨的影響,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末,金龍魚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339.94億元、370.88億元、345.51億元,存貨余額較大。金龍魚稱,如果原材料、庫存商品的行情出現大幅下滑或者產品銷售不暢,而公司未能及時有效應對並做出相應調整,金龍魚將面臨存貨跌價的風險。
㈧ 現在哪支股票好一點啊!!!
000972新中基
首先從11月4日的漲停板說起,龍虎榜顯示,三機構合計買入5000餘萬元,合計700多萬股,佔到流通股本1.7%左右,這可不是個小數目。新中基如果今年再虧損的話可就要帶上ST的帽子了,可為何機構卻會大量買入這樣一家連年虧損的公司呢?而11月7日繼續放大量,4日介入5日出逃的概率應該不大,難道5000萬資金的介入就為了這5%?再除去大資金的額外成本,這種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從買入價位來看,6-7元之間區間屬於底部,而且這么大量的資金進入,底部建倉的可能性最大。
從機構持股來看,銀華優選和華夏平穩一直承受著股價的巨大跌幅拒絕拋股。從半年報來看,基金佔比超過流通股12%,眾多基金對這個看上去很醜的股票有意說明裡面可能有文章。
與同行業的中糧屯河比較,僅比照番茄製品,2009年中糧毛利率為40%,中基30%,2010中糧20%,中基-15%;2010年營業成本中糧增加20%,中基增加45%。2010年4季度扣除減持北新路橋的收益,再扣除跌價准備,虧損竟然超過前3季度總和,而去年4季度番茄醬價格基本沒跌。而中糧屯河扣除跌價准備後4季度是盈利的。從2010年古怪巨虧年報看,極有可能財務造假,有可能是隱藏利潤。
從行業的角度來說,一般而言番茄醬價格具有較大的周期性,5-6年將經歷一個完整的雙向周期,2008年國際番茄醬價格到達高峰,價格經過前期下跌,去年和今年,傷了很多菜農,所以可以肯定今年蕃茄的種植面積將大為縮小,農產品的大年和小年很多是這樣產生的,傷得越重,來年產得越少,可以說蕃茄醬的價格已經到了底部,已經進入周期性築底並逐步回升的階段,明年將持續變好。雖然行業景氣度和價格反彈力度還未進入實質性上升通道,但股市向來領先實體經濟,相對不久到來的行業反轉,股價提前見底完全正常。此外,中糧屯河准備定向增發募資近50個億,其中一項是收購內蒙蕃茄醬企業,說明蕃茄醬企業還有利可圖,如果真的有新中基這樣一個季度可以發生如此巨虧的蕃茄醬企業,誰還敢收購?
新中基最大的故事不是估值,而是嘉里益海的入駐。今年上半年「金龍魚」團隊入駐公司,管理水平上了台階。誰都知道超市中「金龍魚」油的佔有率,這要歸功於它的主人新加坡豐益國際公司,現在此公司和新中基攜手將產生很多聯想,新中基公司目前90%的番茄醬出口,假如能夠由新團隊領導,開拓國內市場那應該有很好的故事可講。
再說說最近的股東減持公告。不知道中基背景的人可能簡單的把這理解為利空,其實這背後有很多的故事,也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對於減持,現在有2種猜想,實際上,三木實業的股東劉一正是中基的創業元老。今年上半年之前還一直是公司的董事長。劉一直接持有三木實業50%股份,因此也間接持有新中基股份,益海嘉里不會接手不幹不凈的中基,一種猜想是益海嘉里和劉一約定,要注資中基,三木必須減持干凈!此次減持後,三木的股份只有100多萬股了,近期應該會全部減持,而上周五的漲停可能就是市場對嘉里益海正式入主的一種反應!
而另一種猜想是,劉一意欲控股新中基!綜合新中基一年多的表現,得出結論,本次中基股價大跌是經過精心策劃的,其幕後操縱者是誰呢?誰得益就是幕後黑手。那麼股價大跌誰可以得益呢,散戶、益海嘉里都沒有,得益者表面上看只有已經撤退的機構,但很多問題自相矛盾、沒法解釋,但當我們用劉一準備暗中控股新中基來解釋,一切就都合情合理了。
自從屯河納入中糧旗下,藉助於中糧的產業鏈,煥發了勃勃生機,劉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不得不引入中糧的唯一對手益海嘉里,但是他又不願意放棄對中基的掌控權,畢竟是自己的心血(他這么認為),從劉一接受記者采訪的言談可以看出他的這種心態,他表示新中基只是藉助益海嘉里的國內銷售渠道,歐洲的關系他不會交給益海嘉里。這根本不現實,益海嘉里進入後控股新中基,你劉一說了不算,到時候歐洲的關系必然乖乖地交出來。劉一不甘心10幾年心血化為泡影,所以他必須控股新中基。
劉一要控股新中基,必須收進30%以上的股份(因為嘉里益海佔有中基番茄和天津中辰30%的股份),但是,他的資金不夠,他需要資金。劉一從去年年底就暗示要做大項目,但是半年多了還是沒有浮出水面,這很不正常,出售北新路橋一共獲得將近7億的資金去哪裡了,已經成謎。再來看古怪的虧損年報,比照番茄製品,2009年中糧毛利率為40%,中基30%,2010中糧20%,中基-15%;2010年營業成本中糧增加20%,中基增加45%。這多出來的25%有3個多億。以上兩項資金加起來,再加上三木中劉一減持的部分,劉一手中持有現金將近12億。如果在股價6元一帶買入,劉一最多可擁有40%以上的股份,實現絕對控股,如果之後中基走出單邊上揚的行情,直達15元,在這個位置,劉一拋出多餘股份(10%),即可歸還7個億,填補漏洞,並且依然控股,這樣新中基仍然還是劉一的。如果按這種情況,新中基的想像空間巨大!而年底之前,上漲行情至少完成相當一部分,配合劉一的機構不至於虧損太嚴重,好給上下一個交待。
益海嘉里入主,應該不完全是劉一個人的主觀意願,和新中基的主要股東兵團密不可分,可能這里邊兵團更積極一些,劉一之前想的很好,但是益海嘉里進來,他就身不由己了,他沒有話語權,到了劉一這個位置,他的追求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樣,如果劉一得不到兵團的全力支持,那麼他在新中基就得服從益海嘉里,這是劉一不願看到的。從之前的報道,我們可以看到,中基的歐洲市場是劉一單槍匹馬談下來的,讓生產商變成零售批發商,這期間的辛苦,使得劉一不甘心,完全可以理解。益海嘉里入主新中基是不可逆轉的,劉一再怎麼鬧騰,只要益海嘉里有了防備,他就翻不起浪來,益海嘉里可以通過國內公司收購新中基股份,這樣就規避了外資的限制。作為新中基的功臣,希望不要晚節不保,成為新中基的罪人。對於散戶來說,益海嘉里不僅能帶來完整的產業鏈,和新產品,更能帶來外資的規范操作。很多散戶深受劉一式報表之苦,益海嘉里能改變這一切,這是散戶樂於看到的。這一切謎底,應該在今年年底,最晚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揭開了。
最後,撇開這兩種猜想,看看新中基一年以來的跌幅,從年初最高16.16元最低跌到5.79元,不到一年最大跌幅竟然高達64%!相比創業板的地雷股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小盤,低價,超跌,有故事,有機構角逐,大股東背景雄厚(新疆建設兵團),這些都是搶反彈最好的佐料,即使以上2種猜測都落空,光憑這幾點來一輪中級反彈也綽綽有餘了。
㈨ 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的相關新聞
壟斷?
海關總署的一份報告令外資糧商再度成為焦點話題。海關總署統計司在這份進出口預警報告中點名指外資糧商「企圖壟斷」。捲入事件的豐益國際低調回應稱,只是在佳木斯開展一個循環經濟項目試點,並未壟斷。緣起:外資30億美元購東北大豆?
海關的這份報告先是談及中國糧食出口量出現反彈,然後筆鋒一轉,在「中國糧食生產和出口中值得關注的問題」一節,點名新加坡上市公司豐益國際。報告表示,豐益國際斥巨資進駐東北,企圖壟斷國內非轉基因大豆市場。不過,報告並沒有對詳情展開論述。業內人士認為,報告提到的「斥巨資進駐東北」應該是指2008年8月出現的「豐益國際斥資30億美元收購東北大豆」傳言。
回應:豐益國際否認有壟斷之舉
「我們剛剛在黑龍江佳木斯小范圍地做一個循環經濟項目試點,從產業上看並沒有任何壟斷之處。」昨日,豐益國際下屬企業益海嘉里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聯系人對本報作出低調回應。
益海(佳木斯)糧油公司在2005年成立,負責豐益國際東北業務開展,涉足水稻、大豆、玉米等進行系列深加工。旗下投資5000萬元成立食品公司,專門生產大豆粉、豆漿飲料等。
觀點:外資希望加強上游控制
「東北大豆主要由九三油脂收購。」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研究員陳麗娜對本報說,東北大豆價格高,沿海壓榨廠用進口大豆榨油更賺錢,而豐益國際在東北收購大豆應該是基於長遠規劃,希望加強對上游的控制力。
不過,陳麗娜對外資砸30億美元收購東北大豆表示懷疑。她認為,這么大的一筆錢肯定會對大豆價格有很大提振,但是眼下大豆價格整體向下,只在國家出台提高收購價政策後才有所走高。
應防備外資大舉進糧食市場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李國祥研究員認為,海關總署預警的目的是「以大豆為鑒,在稻穀、小麥和玉米等主要糧食產品上防備外資大舉進入」。
李國祥認為,大豆加工的60%以上受到跨國企業的控制,大豆食用油和飼料價格也受到跨國企業非常大的影響,忽高忽低,損害了豆農和收儲企業的利益。他建議政府加強對其他糧食產品的干預,扶持中糧等大企業及中小企業。
外資聲音:對外資糧商的擔憂被放大
另一國際糧商嘉吉的中國區主席兼總裁葛諾仁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大豆需求量每年約5000萬噸,國產1600萬噸,當中1200噸用於食品,缺口3000萬噸。此外,「益海嘉里、嘉吉和邦吉合計在華大豆壓榨產能(占總產能的比例)約為50%,而非外界說的70%。」葛諾仁對本報記者聲稱,外界對於外資糧商的擔憂已經被放大。
㈩ 豐益國際股票最新價格
新加坡股票,我只記得上半年好像3快多,不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