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87年股市崩盤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股票交易找哪家證券公司 2025-05-20 04:43:36
價格最低的股票是多少 2025-05-20 04:41:13

87年股市崩盤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3-05-21 05:28:29

Ⅰ 想知道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災的具體原因

美國股災是怎麼發生的?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星期一,這一天對於美國紐約所有股票持有者來說,是一個難忘的災難性日子,美國當日一天中股票市場財富縮水超過五千億美元。由此使得全球經濟的病變迅速蔓延

證券市場是一個真金實銀的戰場,它其實是一個功利色彩最濃重的地方。
1929年10月28日「黑色星期五」———當時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的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數竟暴跌312.9%,並引發了全球性的危機。然而,也許許多人不知道,爆發於80年代後期的美國「股災」,較之於「黑色星期五」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這一天對於美國紐約所有股票持有者來說,是一個難忘的災難性日子———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的道·瓊斯30種工業股價平均數突然從開盤時的2247.06點,下跌到1738.74點,在幾個小時內暴跌了508.32點,跌幅達22.62%,為1929年10月崩盤時的2倍多;標准普爾500種股票價格指數也下降了57.65點,跌幅達20.5%。在此之後的一星期內,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和標准普爾500種股票價格指數下降幅度達到了1/3,美國當日一天中股票市場財富縮水超過5000億美元,佔美國當年國民生產總值(GNP)的1/8左右。由此使得全球經濟的病變迅速蔓延整個歐洲,覆蓋到亞洲、大洋州等。據保守估計,此次瘟疫一樣的病變,使得全世界的股票持有者大約損失了2萬億美元財富。
那麼是什麼的原因引發了1987年的美國「股災」呢?
這是因為,市場過熱,市場運行和實際運行不匹配,導致出現經濟泡沫。此後又由於實際經濟運行指標惡化,導致財政赤字居高不下,通貨膨脹泛濫,股票市場積弱難返,貿易糾紛不斷,使投資者對全球經濟驚恐不安。
其次程式交易和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技術操作缺陷,和市場信心脆弱等因素,最終誘發導致了股票市場的大崩盤。

Ⅱ 股市崩盤的歷史大事件都是什麼

股市崩盤的歷史大事件有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上海證券交易所於1990年11月26日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並於同年12月19日正式開業。上市股票只有8隻,被稱為“老八”。當時,交易上限被設定為1%。後來,漲停板調整為0.5%,指數以96.05開盤。到那時,價格已經持續上漲了兩年半。1990年11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開始。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首次牛市:1990.12-1992.5 95-1429點舊8股,取消漲停板。1992年5月2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取消了對15隻上市股票的價格限制,實行了“T+0”交易規則,引發股市大漲。當天,上證綜合指數從617點上漲105%,以1266點收盤,僅3天就突破了1420點。股價飛漲,漲了570%!其中,5隻新股的面值意外上漲250%至3000%,成交量達到創紀錄的3.6億元,隨後達到1429點的高點。

股市低迷,甚至有傳言說,隨著對股市的信心消失,監管機構將關閉股市。為了救市,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中國證監會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發布了三項“救市”措施。這包括年內暫停新股發行和上市,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模,擴大資金入市范圍。

Ⅲ 中國的股災是那一年,有什麼引起的

有兩年,分別是1996年和2001年,下面具體說明一下:

1、引起的原因: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止,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

2、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3、2001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

(3)87年股市崩盤股票價格擴展閱讀:

股災(The Stock Market Crash)是股市災害或股市災難的簡稱。它是指股市內在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受某個偶然因素影響,突然爆發的股價暴跌,從而引起社會經濟巨大動盪,並造成巨大損失異常經濟現象。股災不同於一般的股市波動,也有別於一般的股市風險。

參考資料:股災-網路

Ⅳ 87年美國股災後多長時間才恢復元氣

我們以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的美國股災來看貨幣政策應對。這一天,道瓊斯指數重挫了508.32點,跌幅達22.6%,創1941年以來單日跌幅的紀錄。6.5小時之內,紐約股指損失了50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1/8,許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貧民,並引發全球股市暴跌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長期內反映實體經濟基本面,但當實體經濟基本面並無重大變化時,股市劇烈波動會通過外溢效應產生巨大的恐慌效應,進而沖擊實體經濟。美國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就屬於這種情況。當時的美國經濟盡管告別了上世紀50-60年代的黃金時期,但也處於新舊經濟模式轉換的低速增長時期,但並沒有出現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基本面還算健康。
然而,1987年10月19日的前一周,壞消息不斷,美國財長宣布美元或主動貶值、上市公司並購稅收優惠取消、傳言海灣戰爭升級、8月份貿易赤字巨大等,加上3-9月份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被認為是「黑色星期一」的導火索。根本原因是,美國高速增長期結束,新經濟誕生困難,生產型投資不足;美國政府推行「新經濟政策」,擴大財政支出、減低稅收、吸引外資流入,加上股票投資免稅,全球資金進入美國股票市場,出現虛假繁榮。同時,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預期貶值,上世紀80年代美國財政赤字和債務創紀錄,加大了貶值壓力,表面繁榮的股市存在巨大的做空動力,而期貨看空「賣壓」和現貨下跌形成的共振和瀑布效應加重了下跌。
股災發生時,美國果斷地干預市場。首先,1987年10月20日開市前,美聯儲發布了一個簡短但擲地有聲的申明,「為履行中央銀行智能,聯儲今天正式宣布,已准備就緒為支撐經濟和金融體系提供流動性」,支持商業銀行為股票交易商繼續發放貸款;同時,里根總統和財長貝克均表示,「這次股市崩盤與美國健康的經濟是不相稱的,美國經濟非常穩定」。
其次,盡一切可能給市場提供流動性,防止「資金失血」導致的非理性下跌,包括公開市場操作、降低聯邦基金利率、放寬聯儲出借債券的規則。股災發生後,聯儲於10月20日大量購買政府債券,使得聯邦基金利率當日內下行近60個基點,並於11月4日正式調整聯邦基金目標利率(降息),並宣布聯儲立即向銀行的注資已就緒。
再次,美聯儲鼓勵金融機構與客戶共渡難關,特別是商業銀行對經紀商和交易商的貸款不能斷。由於美聯儲流動性供給承諾,極大地提振了士氣,各州主要商業銀行馬上宣布降低優惠利率,化學銀行(Chemical Bank)迅速增加4億美元的證券貸款,銀行家信託公司也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會保證客戶的資金需要。
同時,面對股價被低估的問題,小公司帶頭贖回公司股票,並帶動福特、霍尼威爾等大公司大面積贖回。在股災發生的一周內,大公司約有650家公司公開宣布,要在公開市場上回購本公司的股票,大部分發生在「黑色星期一」那天。這說明,上市公司的實際信用遠遠超過股票市場所反映出的股票牌價,股價超跌。
政府官員打氣,宣傳美國經濟運行良好,美聯儲承諾流動性補給,加上主要商業銀行積極提供流動性,市場信心逐漸恢復。1987年10月20日中午12點30分到下午1點,道瓊斯指數從1717點回升到1825點,到下午3點半,已上升到1915點,整個交易日共上升176點,股災結束。
1987年以後,在交易機制設計方面,美國正式採取了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即對合約在達到漲跌停板之前設置某一價格,使合約買賣報價在一段時間內只能在這一價格範圍內交易的機制,即暫停交易,這是防範股指恐慌性下跌的應急舉措。例如,道瓊斯指數比上一交易日下挫250點,交易暫停1小時;下挫400點,交易暫停2小時。
值得注意的是,治病先止血是應急之舉,止血後及時進行監管革新才是關鍵。美國金融風險的歷史也是監管不斷完善和創新的歷史,如1929年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一」,證明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自由放任」的監管是不合適的。隨後,《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1938年曼羅尼法》等法規相繼建立,開啟了美國現代金融監管。
針對1987年「黑色星期一」暴露出的投機炒作,美國證券交易所推出了80A規則,防止套利交易者在股市上升或下跌達到一定幅度時,通過推高或打壓成分股現貨價格來影響期貨指數而獲利的行為,此規則被稱為80A項圈規則(CollarRule);同時,期貨合約價格超過某一波幅時,會將其導入一個單獨交易系統,並等待5分鍾並確定買賣不平衡程度,5分鍾後交易指令才有資格執行,此規則被稱為80A靠邊規則(Side-carRule)。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產品創新、業務創新、融資渠道創新非常迅速,資本市場牌照不斷放寬,金融混業化趨勢明顯,資產價格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深化、復雜化,貨幣政策機制設計和操作不可能不考慮資產價格。特別是,在杠桿交易頻繁的情況下,股市上漲加杠桿、股市下跌減杠桿,極易引發非理性投資和快速上漲或下跌的現象,這在過去是沒有的,與美國1987年期貨放大效應引發的「黑色星期一」有類似的地方。因此,在股指急漲急跌時,可採取類似於美國的應急措施,比如及時的流動性補給、暫時中斷交易、鼓勵股東回購提振士氣。

Ⅳ 金融危機都在那幾年發生過

1974-75年:全球備散性金融危機。起源於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國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石油危機導致歐洲美元市場暴漲。崩盤的主要部門是股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商業地產。

1979-82年:全球性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石油美元滾滾流入第三世界國家。崩盤的主要國家包括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災難波及世界眾多國家。

1985-87年:美國金融危機。起源於強勢美元政策誘使投機資金仿滑氏流回美國,觸發美國房地產和股市瘋漲。崩盤的主要領域自然是房地產、股市和金融體系,以1987年10月19日的股市暴跌為標志。

1990-92年:日本金融危讓鋒機。起源於1985年《廣場協議》,美國強迫日元持續大幅度升值,導致日本經濟體系的驚天大泡沫。崩盤的主要領域是股市和房地產,股市跌幅超過70%,房地產跌幅超過50%,災難很快蔓延至銀行金融和整個經濟體系,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衰退。

1992-93年:歐洲匯率機制(ERM)危機。起源於浮動匯率動盪和美元相對歐洲各國貨幣以及英鎊的持續弱勢。國際投機熱錢(主要是對沖基金)肆意攻擊英鎊和歐洲貨幣,導致英鎊和里拉匯率崩潰,被迫推出歐洲匯率機制。

1994-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且迅速波及全球。起源於墨西哥盲目的金融市場自由化(依照「華盛頓共識」的指示辦事),大量熱錢流入墨西哥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造成投機資產價格泡沫。

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俄羅斯債務危機。起源於亞洲各國盲目金融市場自由化、放鬆資本帳戶管理、弱勢美元誘發投機熱錢大量流入亞洲和俄羅斯。1996年起,弱勢美元政策結束,投機熱錢迅速流出亞洲各國,資產價格泡沫破滅。

2000-02年: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導致信用市場急劇萎縮。起源於1996年開始的強勢美元周期,導致大量國際資金流回美國參與股市和其他資產投機。

2007年:美國次級債務危機和全球信用市場動盪。起源於2002年開始的弱勢美元周期,美聯儲持續降息誘發房地產市場毫無顧忌的信貸擴張

Ⅵ 歷史上中國股票數次大跌的數據圖

我也想找歷史上中國股票數次大跌數據圖!最好是有大盤和個股的!
可惜,這個工作量大,又沒有什麼實質用途,相信沒有人做的!

Ⅶ 關於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大崩盤

崩盤之前的8月份,格林斯潘剛剛接任聯儲主席新職,9月份就按其一貫的反通膨立場提高利率兩碼,道指則從8月25日的高點2746點開始緩慢下跌。到10月16日(周五)的盤中高點,道指緩慢下跌的幅度只有13%,至2396點。但接下來的「黑色星期一」10月19日則在歷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名聲。當天開盤後,道指一路狂泄,最低曾到達1677點,比周五高點下跌30%之多!接下來的周二,道指繼續大跌7%,盤中低點一度到達1616點!累計不到兩個月,道指暴跌41.2%,從8月25日的2746點跌至1616點!

究其原因,格林斯潘的前任沃爾克一直過度放鬆銀根是根本原因。當格林斯潘不得不提高利率來抑制通膨時,泡沫破裂,才造成崩盤。

Ⅷ 美國87年股災對我國的啟示

崩盤的歷史- -

1929年10月美國股市大崩潰

歷經25年的熊市才回到原有的指數
丘吉爾目睹股災的序幕
買空賣空加劇股災的發展
亡羊補牢,國會立法整頓股市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所,它的道·瓊斯指數(及以後的納斯達克科技股指數)不光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也是世界上大多數股票市場的風向計,一榮俱榮,一敗俱敗。
1929年10月的那次股市暴跌,當時不論是美國的股市投資者,還是世界上其他的股市投資人絕對不會想到的是,1929年9月3日是股票平均價格最高的一天,股市大崩潰以後,要等待整整25個春秋,股價才恢復到1929年的最高水平。
中國的股市雖說也經歷過幾次熊市,但最多也不過是兩三年時間,因此很難想像漫長的25年熊市是怎樣熬過來的?如果不吸取美國股市的教訓,誰能保證中國的股市也步美國歷史的後塵呢!因此有必要把這次股災的主要原因找出來。

狂熱引起災禍
如果不是這次股災的發生,美國是不會下決心整頓證券市場,成立證券管理委員會並制定出一個又一個有關監管證券的法律。也就是說,大家終於認識到如果控制不住無法無天的狂熱,下一場戲必定是股災。
這場股市暴跌起源於席捲美國股市行情不斷上漲。從1928年開始,股市投機成為一種全國性的業余愛好,1929年1月2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新年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一開市,買單就像潮水般地涌來,股價與交易量飛速上升,通用電器等績優股上漲了20美元左右,其他股價也上升了5美元以上。紐約時報更預計1929年將是美國股市最輝煌的一年。
實際上,在當年9月以前,已經股票價格急劇升騰,參與股票投資的人越來越多,簡直到了男女老少齊瘋狂的狀態。計程車司機一面駕駛汽車,一面情不自禁地建議你應當買那隻股票,即使路旁擦皮鞋的小童也能向你介紹當天的熱門股。人們買股票只是一心想著在短時期內再賣出,井非為了長期投資。
作家G·托烏斯和摩根·威特斯在《1929年大蕭條的內幕》一書中這樣寫道:「……股市的狂熱居然涌進了地鐵的車廂里!一個發瘋的人憤怒地指責沒有在每節車廂里裝上電傳打字電報機……他的這個要求不見得太荒唐。因為,在波土頓的一家工廠里,在所有的車間都安放了大黑板,一名職員每隔一小時就用粉筆寫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個大牧場上,牧牛仔們通過接通電台的高音喇叭,一分鍾一分鍾地了解行情。高音喇叭裝在牧場上和牲口棚里。」
當時美國的券商僱傭大批股票推銷員在城市的街道上,在鄉鎮里,在幾百家小銀行內,在千家萬戶門前,向市民和農民們一遍又一遍講述炒股的好處,把老闆的公司在二級市場上購買的股票轉賣給這些不知行情的散戶,推銷員從每筆交易中獲得手續費,老闆的公司也從中獲利。推銷員還把根本沒有償還能力的外國政府發行的債券賣給老百姓,但卻從不提「風險」二字。
為了吸引更多的婦女入市,許多證券經濟商還專門設立了「女士專用房間」,有時還配有簡易的免費美容院。在這里,女投資人可以從大黑板上得知最近的行情,女股民已佔總投資者隊伍的20%。
各家上市公司的職工也成了華爾街最忠實的投資者。各公司的購股計劃從1915年到1929年翻了6倍,三分之一的職工積極參與股票買賣之中。
在空前絕後的投機潮中,紐約股市一漲再漲。一些激動不已的金融分析家稱之為「金融火山」。從1928年3月初到1929年9月初,股票市場交易額的增長率與1923年至1928年初期整個時期的增長率相同,主要工業公司股票的價格上漲有時竟高達每天10個或15個百分點。
其實,大崩潰前不久,股市已開始下跌了,而下跌浪潮的加劇是從10月19日星期六開始的,但是由於22日星期二略有回升,小股票持有者對周三股市的下跌,就不再擔心了。唯有專職金融商(銀行家、經紀人等)24日清晨仍驚恐不安,他們不安地等待交易所10時開門。令他們特別感到不安的是,儲戶在銀行門口排了長隊,以便打聽消息,或是為了提取存款。而資金雄厚的通用汽車公司的總經理埃爾弗萊德 。斯洛恩也來宣布「膨脹已告結束」。
美國的一場股災,導致美國,甚至世界股市長達25年的熊市,即通過1/4世紀,股指才回到25年前的價位。觸目心驚之餘,我們當然不希望中國的股市會步這個後塵。

丘吉爾目睹股災的序幕
10月24日,是美國證券史上永遠難忘的日子。紐約證交所的1100名會員幾乎全都到場,比平日多出300多人。一開市,交易員們發瘋了似地來回奔跑,但還是趕不上股價下跌的速度。在短短的幾分鍾里,160萬股被拋出,好股壞股無一倖免。
由於及時傳遞行情在技術上辦不到而使風潮進一步加劇。通過電報和電話來傳遞信息過度頻繁,人群擠得水泄不通,以至互通消息被推遲一個多小時,因此,巴爾的摩10時30分發出的指令,要到11時30分才在華爾街電傳打字機上顯示出來。結果大家都驚恐萬狀。
當時擔任記者,後來當了英國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根據他的現場采訪寫了一篇報道刊登在《每日電訊報》上:「我看見這些人……自動出售幾大捆股票,這些股票已貶值一半或2/3,但沒有物色到一個有足夠膽量去接受這批可靠財富的人。這批財富是別人忍痛出售的。到12時,損失已高達60億美元,並已有兩位銀行家和一位經紀人因破產而自殺身亡!
下午1點30分,一個滿臉傲氣、神清沮喪的人匆匆進入華爾街23號(摩根銀行所在地)大樓。他就是查爾斯·米歇爾,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銀行 一「國家城市銀行」的總裁。
面對雪崩一般的股市暴跌,查爾斯·米歇爾迅速聯絡一些大銀行家一起,織起了一個金融「聯營」拚命地買進股票,想阻止瘋狂的下跌。
那天下午,盡管他們不借花費數百萬美元買進交易所的股票,結果也只是略微收住了一點急劇下跌的勢頭。而以往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只需花不多的美元買下一部分股票就可以緩解跌勢,然而這一次卻失靈了,數百萬美元在1929年是個巨大的數目,卻如泥牛入海。
後來指示牌上亮出結帳數目:僅僅一個下午,賣出的股票比往常增加3倍,這在歷史上是空前的。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關門後的4個小時,報紙報道了驚人的消息:當天成交了12894650股股票。這就是人們後來所稱的「悲慘星期四」。
大家都確信,是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並為25日交易所良好的運轉感到歡欣鼓舞。但是,26日、28日和29日的再次下跌,使這場股市暴跌危機達到了頂點。

大災難還在後頭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上午10時,華爾街交易所開門。在剛開張的頭3分鍾,美國鋼鐵公司的65萬股股票准備出售,每股179美元,卻找不到一個買主,而24日開價曾是205美元!美國鋼鐵公司股票的下跌,為行情暴跌開了個頭。威斯汀公司的股票每分鍾下跌2美元,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的股票一刻鍾下跌17美元。到10時30分,出售了3259800股股票,虧損達20億美元。
從9月初到11月中旬,紐約交易所的股票市價總值損失了300億美元。然而,這僅僅是災難的開始,股市的崩潰帶來美國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大蕭條、大危機,使美國經濟處於癱瘓狀態。用居民的個人存款去搞股票投機的銀行紛紛倒閉:1929年659家,1930年1352家、1931年2294家。國民收入總值從1929年的880億元下降到1932年至1933年中的400億美元。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指數從1929年9月的最高點452點跌到1932年7月8日的58點。著名的通用電器股從最高的396元跌到8美元。股票和各種債券的面值總共下跌了90%。無數「百萬富翁」傾家盪產。一些失去生存希望的人終於走上了絕路。

買空賣空加劇股災的發展
這次的股市暴跌,也與股票的信用交易即買空賣空業務有關。投資人從券商那裡借入資金,利率高低取決於市場上流動資金的多寡。投資人把買入的股票留在券商處作為借款的保證,等到股價上漲後,再賣掉這些股票,投資人獲得了差價,也從中支付一筆利息給券商。這種信用交易的風險相當大,一旦投資人的判斷失誤,股價未上漲反而下跌了,券商就要求增收保證金,如果投資人拿不出這么多資金,只有變賣股票,這就叫斷頭,其結果,股票大量充斥市場,更加速了股價的下跌。

亡羊補牢,國會立法整頓股市
證券市場全面崩潰給美國震動很大,美國國會很快對證券市場進行調查,發現證券交易中嚴重地存在著大量人為操縱的投機行為,大量證據確鑿的事實引起了嚴格管理市場的呼聲。
1929年美國證券市場的大潰崩及其對整個經濟帶來的危害,迫使美國政府從法律上對證券市場加以嚴密的管理,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證券法律,主要有:1933年的《證券法》(主要是針對發行市場而制定的);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主要是針對交易市場而制定的);1935年《持股公司法法》;1939年《信託契約法》;1940年《投資公司法》;《1940年投資顧問法》和1970年《證券投資者的保》等等。這些法後來又由大量的補充條款和規定所完善,從而購成了一個對美國證券市場嚴密的管理網路。

42年間股市沒有發生過股災
1987年10月又發生全球股市大動盪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直至1987年這42年間,世界股市的運行是比較正常的,也就是說沒有發生過災難性的波動。於是人們開始麻痹起來,似乎1929年那樣的股災將一去不復返。
但1987年10月中旬,華爾街的股市帶頭掀起了一場遍及全球的股災,使毫無思想准備的人們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是美國本身,因為當時美國參與股市買賣的股民已佔全國人口的1/4。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當天早晨7點半,當紐約證券交易所主席約翰·菲林來到辦公室的時候,市場部值班人員送給他一份電腦自動交易程序中接單的情況報告;數量近億股,基本都是賣單,值班人驚呼「我一生中從來沒見過這么多的賣單,好像整個世界沒有一個買!」經過10月14號及16號的股價大幅度下跌後再收到超量的賣單,這的確有些意外。
交易所9點半正式開盤時,由於買賣嚴重失衡破壞了市場結構,已無法正式開盤了,菲林馬上找人計算了擁有300萬股東的IBM公司的情況,它是市場上最最熱門的股票,往日價格起伏僅在15美之內,偶爾波動到35美分已經有點異常了,而當時的報價讓人目瞪口呆,一開盤就比上周五下跌了10美元,整個市場的嚴峻形勢由此可見一斑。
菲林當機立斷,要求華爾街最大的十幾家證券公司董事長10點整去開會,征詢他們對能否堅持開市的意見,當時的形勢是,堅持開市,所有的股價將繼續下跌,專業股票商(即自營商)只能買進無法賣出,很快將沒有資金可周轉;若要停市,則會使人們更加喪失對市場的信心,後果更難以預料。兩害相權擇其輕,董事們一致決定:堅持開市。
10點半,交易所所有的股票全部開盤,報價單顯示,道·瓊斯指數下跌100多點,交易所里的人都意識到這僅是厄運的開始,沒有人經歷過這種場面,頂多從書本上知道一點1929年大危機的情況,因此,除了記錄數據外,誰也不知該干什麼。
10點45分,股價掉到接近2000點,這是人們此時的心理支撐點,11時反彈出現了,指數回升到了2100點,許多人都鬆了一口氣。

略有反彈剛剛鬆了一口氣,卻有個高官說了句渾話。
面對紐約股市的危機,上任不久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大衛·盧德1l點發表講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他委婉地表示:「不排除短暫停市,以處理訂單不平衡的可能性。」他大概沒有想到,當此話通過路透社的電波傳到太空又返回地面的時候,委婉的話語變成了「重磅炸彈」,剛出現一線生機的股市掀起了新一輪狂賣風潮。1點半以後,那些用養老基金、互助基金、保險基金購買股票的機構投資人也加入了拋售的行列,在這種數量巨大的重炮的轟擊下,本來岌岌發發可危的指數一下跌到1900點。
最後的防線崩潰了,瘋狂的股市如同滾開的油鍋滴進了涼水,整個炸了起來,叫賣的喊聲震耳欲聾。更可怕的是電腦自動報價系統應接不暇,報價顯示比成交時間晚80至100分鍾以上,沒人知道按6億股交易量設計的電腦能不能承受這種沖擊,沒人知道價格會掉到哪裡。
點 評
亂說話,說假話,或在不恰當的時候說真話,都會出亂子,尤其是權高位重者。

一天跌走了5000億美元,相當美國GDP的1/4
4點收盤後,經過幾個小時的統計,道·瓊斯指數收盤價從開盤的2247.06點下跌至1738。 74點,下跌508.32點,跌22.6%,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羌國股市上最大的一次下跌。這次下跌遠遠超過了1929年10月28日那天12.8%的跌幅。僅這一天內,美國全國損失股票市值5000億,相當於美國全年GNP值的1/8或法國全年的GNP值。
在這一天里,紐約交易所的各項歷史紀錄均被改寫:交易8億股,是1987年日均交易量的3倍多;接單量47萬次。平均每秒21次,而當年日均量為14.4萬次,平均每秒7次。
點 評
與美國人玩股票相比,中國人還是小巫見大巫,但目前中國的股市遠遠不及美國1987年的股市規范、公開、公平與公正。搞得不好,在造成災難方面,徒弟超過師傅,並非罕見。
股市出問題,就不是貪污,挪用若干個億的問題,且看,好傢伙,一天6個小時的交易日內,就跌掉了5000億美元,相等美國GDP的1/4。
玩火自焚,玩股呢?

誘導全世界引發股災
收市以後,菲林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他宣布明天繼續開市,然後又沉重地告訴記者們:「交易所差一點崩潰了。」
第二天,美國各類報紙用黑壓壓的通欄標題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十月大屠殺!」,「血染華爾街!」,「黑色星期」,「 道·瓊斯大崩潰!」,「風暴橫掃股市!」……
10月19日,不但美國的股市大跌,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均出現拋股狂潮。在歐洲,倫敦《金融時報》指數1987年10月19日下跌183。 70點,跌幅為10.1%,亦創一天內的最大跌幅;瑞士信貸銀行指數的跌幅為11。3%;聯邦德國為3.7%;法國為6。 1%;荷蘭為7。 8%;比利時為10。 5%。在亞洲,日本東京的《日本經濟新聞》股價平均指數在1987年10月19日下跌620點即2。 35%後,20日再跌3800點即14。 6%;香港恆生指數在19日下跌420。 81點,即11。 12%,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19日的跌幅為12。 15%;澳大利亞所有普通股指數19日跌80。 20點,即3。 74%後,20日又下跌24。 9%。巴西、墨西哥的股市跌相也在20%以上。全球金融市場險象環生。
股市暴跌,各地政府紛紛採取行動救市,香港立即宣布關閉股市四天;美國則宣布限制使用電腦程式控制交易,同時里根政府宣布降低銀行優惠利率,聯邦儲備委員會保證向商業銀行提供充足資金,削減財政赤字;法國宣布降低長期利率等,由於一連串的救市措施,紐約、倫敦等股市普遍反彈回升,其中紐約道·瓊斯工業股票價格指數重上2000點大關,但是,10月22日海灣戰況傳來,股市又應聲回落。
10月26日,第二個星期一。香港股市重開第一天,恆生指數狂瀉1121點,跌幅達33;3%,創香港歷史最高紀錄,東京日經指數狂瀉1096點,這是東京股市史上第三個日跌幅最大的一天,亞洲股市暴跌反饋到歐美,引起歐美股市再次大幅暴跌。紐約股市道·瓊斯指數跌至1793.93點,降幅為8%,巴黎下跌7%,蘇黎世下跌10%,法蘭克福下跌10%,這就是所謂的第二個「黑色星期一」。
點 評
經濟的全球化,股市的全球化,利與害如何?
起碼從美國股市帶動西方股市的紛紛下跌成災,得到某些啟示。
對接軌不要迷信,也不要頑抗,要的是實事就事,符合大多數中國人的利益,而不是少數中國人或大多數外國人的利益。

這次股災的特點和原因
這次股價暴跌有三個特點:一是來勢兇猛,跌幅空前;二是全面下跌損失巨大;三是波及全球,沖擊猛烈。
狂瀉的原因何在?根據各方專家學者,股市老手,經過十多年來的反復探討、辯論、吵架,終於得出了下面四點沉痛的經驗教訓:
第一,股市過熱,美國經濟的日益「虛擬化」是股市暴跌的原因。
經濟「虛擬化」是指社會經濟運行中金融資本與真實資本脫鉤的現象,在戰後特別是近十幾年來,美國股份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經濟的「虛擬化」則具體表現為股價習經濟狀況之間聯系的日益松馳。
1982年以來,國際金融市場游資充斥,沖擊貨幣市場和股票市場,股票市場投機活動日益猖撅,股票行情以極其反常的速度向上攀升,從而使得股價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經濟增長速度,使股票價格與經濟發展嚴重脫節。
這次全球性的股價暴跌正是在股值高估、股價奇高、股市過熱、買空賣空長期盛行,矛盾日積月累以後爆發的。以美國追·瓊斯工業股票指數為例,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以1928年10月1日為100點,經過43年的風風雨雨,到1972年突破1000點大關,其後漲落起伏,1982年道·瓊斯平均指數僅有884。 4點,1983年則升至1190.3點,雖然在1984年時下降到1178點,但自1985年起,隨著美國經濟的回升,股票市場日益興旺,炒股票之風日盛,從而使股慄價格直線上升,股票價格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經濟的發展速度。
1982年10月至1987年9月間,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只增長了30。 5%,而美國股票價格則由1982年8月的776.9點猛增至1987年8月25日的2.42點,即上漲了近3倍,這種反常的股價驟升說明證券交易投機因素較大,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崩潰難以避免。
點 評
2003年,中國人開始談論所謂的「虛擬經濟」。說的人之中,有些留過洋,並非等閑之輩。聽的人,則往往似懂又非懂,覺得蠻神奇的,怎麼明明是一塊錢,一虛擬,就可以增加若干倍……於是又開始想入非非。
當然,有些頭腦,還沒有糊塗透頂的人,馬上也會反應:如果虧損呢?豈不是如同90年代,玩保證金外匯期貨一樣,也是虧損幾倍,即使把家裡的老鼠挖出來賣,也是無法抵債的!
看了上面的這一段歷史,未必就能馬上開竅。但至少,讓我們明白,虛擬的東西,作為一種經濟表達的客觀形式,作為一種知識,我們可以了解一下,但萬萬不要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來個心血來潮,一窩蜂地學習西方已經失敗了的東西。
第二,美國財政、貿易兩大赤字居高難下,內債、外債有增無減,美元匯價長期疲軟和利率不斷上升,是導致這次股市暴跌的直接原因。
1982年以來,美國經濟在持續回升的同時,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日益加劇,表現為「四高」即高財政赤字、高貿易赤字、高國債、高外債。
貿易赤字日益擴大,自1982年以來,美國貿易逆差急劇上升,1982年,逆差額為426億美元,到1986年高達1698億美元,4年間增長了近4倍。1987年,美國政府打算減少外貿赤字200億美元,結果1987年1月一8月,美國貿易赤字已達1141億美元,超過1986年同期水平,美國政府削減貿易赤回天無力和貿易赤字長期居高不下,使人們對美國的經濟發展前途擔憂。
財政赤字與年俱增。里根執政以後,為了復興美國經濟和重振軍備,推行減稅和擴大軍費開支的政策,從而導致聯邦財政赤字空前增加,累計已超過萬億美元,其中1986年財政年度高達2311億美元,1987年按政府公布的數字為1480億美元。
國債急劇增加。為了彌補龐大的財政赤字,美國政府不得不在公開市場上發行國債券來籌措彌補,因而導致國債數額的迅速上升。1980年底只有9300多億美元,到1986年末為2.2萬億美元。
外債扶搖直上。從1985年上半年開始,美國終於失去了保持71年之久的國際凈債權國地位,並很快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凈債務國。1986年底美國國際凈債務為1074億美元,1986年底迅猛增加到2636億美元。
此外,為了阻止美元匯價下跌,控制通貨膨脹,吸收外資,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在1987年9月4日宣布將貼現率從5。 5提高到6%,美國一些大的商業銀行尾隨其後,將優惠利率從8。 7.5提高到9.25% ,利率提高意味著今後企業家對企業的投資將減少,使得股票商急於拋股保值,將其變為現金和存款以獲取紅利。
上述幾大因素相互影響,搞得美國人人心惶惶,形成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危機」,從而導致了原來虛假過熱的股市出現一瀉千里的狂潮。
點 評
形成這次股災的背景與四高有關:高財政赤字、高貿易赤字、高國債、高外債。
誘發因素是:海灣局勢緊張,美、日、歐經濟摩擦加劇。
導火線,則是管金融的高層自己點燃的。
中國目前,除了沒有高貿易赤字外,其他三高都已經有份。人民幣升值,高貿易赤字指日可待。如同日本往年中了美國的奸計,日圓升值,經濟至今灰頭土臉。
金融當局要認真領會「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道理,吃透「無為而治」,少搞些急功近利,表面積極,看來熱鬧的動作。
第三,電腦程式控制、投資組合保險和股票套匯是這次股市暴跌的技術性原因。
眾所周知,在這個信息時代,電腦已經深入到美國經濟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股票市場當然也不例外,自60年代後期起,美國各主要股票交易所為了加速和方便股票買賣,逐步實行了股票交易的電腦程序控制化。股票的購進、持有和拋售等決策均由預先編制好的電腦程序控制。電腦追蹤並分析股票指數的升降幅度據以作出相應的買進或賣出決策。
當股票指數上升至一定水平時,電腦就自動發出購進股票的指令;當股票指數下跌至一定水平時,電腦就會發出拋售指令。因此,一當市場價格出現偶然性的較強波動,程序交易便起了推波助讕的作用。10月19日,紐約股票交易所從上午9:30開盤時至11,00,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從2250點跌至2025點,跌幅為10%,突破了正常界限,於是,電腦便紛紛發出拋售指令。股票的大量拋售使得股票指數進一步下跌,電腦隨之發出新的拋售指令。
如此惡性循環,以致於下午4: 00收盤時,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跌至1738點。正因為電腦程式控制助長了股票暴跌風,所以紐約股票交易所便在10月20日通知各證券投資公司暫停使用電腦系統,以避免股市發生進一步暴跌。
促使美國股市暴跌的第二個技術原因是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lnsurance)。所謂投資組合保險是證券投資公司通過買賣股票期貨合同(Stock Future Contract)來擔保其投資在股票價格下跌時不致虧本。股票期貨合同指的是股票買賣雙方所達成的在將來某個時日以一個固定價格交割某種股票的協議。
當股票價格上漲時,出售期貨合同就會發生損失;當股票價格下跌時,出售期貨合同就會獲取盈利。由於股票期貨的價格變動方向恰好與股票價格變動方向相反,因此證券投資公司通過買賣期貸合同,就能使期貨的價格變動方向恰好與股票價格變動方向相反,因此證券投資公司通過買賣期貨合同,就能使期貨合同損益與股票價格升降相互抵消,從而達到保險目的。
投資組合保險又是如何助長股市暴跌之風呢?
10月9日上午當股票價格猛烈下跌時,證券投資公司為了避免在將來持有股票而遭受損失,便紛紛在股票期貸市場上大量拋售股票期貨合同,致使股票期貨合同價格跌泄。股票期貨上所颳起的暴跌風反過來又加劇了股票現貨幣場的暴跌風。這種連鎖反應在股市上引起了極度的恐慌和混亂,最終導致了美國股市前所未有的大暴跌。
美國股市暴跌的第三個技術原因是股票套利(Stock Arbitrage)。股票套利是指利用股票現貨與期貸之間的價差(Price Gap)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幣場上同時買賣現貨、期貨以謀取暴利的行為。股票現貸與期貨為什麼會出現價格差異呢?按照慣例,購買股票期貨只須付10%的定金。這樣,期貸投資者在期貨合同到期前便可將多餘的資金(90%)投資於短期國庫券賺取額外利息收益。
10月19日股票期貨幣場上的拋售風使得股票期貨的價格大大低於股票現貨的價格。許多套匯者見到有利可圖,便在期貨市場上大量廉價購進期貨合同,同時在現貨市場上拋售股票現貨。如前所述,證券投資公司為了避免在將來有於持有股票而遭到損失,拋售了大量的期貨合同,因此,盡管套匯者購進許多期貨,仍無法使股票期貨市場反彈。另一方面,套匯者在現貨市場上大量拋售股票現貨,卻進一步加劇了股票現貨的暴跌風。
第四,海灣局勢緊張,美、日、歐經濟摩擦加劇,是這次股價暴跌的誘發因素。
由於美國對伊朗用導彈襲擊在科威特海域的懸掛美國國旗的油輪一事作出反應,於10月上旬襲擊了伊朗的兩座海上平台。海灣局勢呈現新的緊張氣氛和美國的進一步捲入,也影響到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投資,而把資金轉向黃金和其他貨幣市場。
1982年以來,在美國外貿赤字高居的同時,日本、聯邦德國的外貿順差急劇增加。1982-1986年間,美國外貿逆差額為5535億美元,而日本貿易順差為1907億美元,聯邦德國為1840億美元。貿易收支的不平衡導致美、日、西歐之間的經濟矛盾加劇。
就在美國和全球股市面臨動盪不安,大有一觸即發之勢的時候,美國為減少少貿易逆差,卻一再要求聯邦德國和日本實行經濟擴張政策,刺激消費,降低利率。
人們對「國際經濟因已進入協調時代而可以得到推動力量」的宣傳失去信任,很快就引起了紐約市場大規模拋售股票,開始了股市暴跌的風潮。
點評:
戰爭與和平,順差與逆差,歷來是金融市場最敏感的因素,風暴的原由。無風不起浪,無風想起浪也難。

為什麼會引起國際股市的連鎖反應
這是因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股市的下跌勢必會對經濟成長有一定的影響。各國尤其是日本以及亞洲四小龍是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美國市場一蕭條,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產品就回滯銷,人們眼光看長遠便會發現本地的產品前景不佳,因此,紛紛拋出與美國有關的股票。這是美國股市影響各地股市的原因之一。這種原因是不太直接的。那麼

Ⅸ 股市崩盤的崩盤案例

紐約1929大崩盤
一個小時內,11個投機者自殺身亡。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給人們燙上了關於股市崩盤的最深刻的烙印。那天,換手的股票達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許多股票售價之低,足以導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夢破滅。
但回頭來看時,災難的發生甚至是毫無徵兆的。開盤時,並沒有出現什麼值得注意的跡象,而且有一段時間股指還非常堅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價開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瘋狂,人們競相拋盤。到了11:30,股市已經完全聽憑盲目無情的恐慌擺布,狂跌不止。自殺風從那時起開始蔓延,一個小時內,就有11個知名的投機者自殺身亡。
隨後的一段日子,紐約證券交易所迎來了自成立112年來最為艱難的一個時期,大崩盤發生,而且持續的時間也超過以往經歷的任何一次。而那些活著的投機者,接下來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維德在《客戶的遊艇在哪裡》講述的1929年股市崩盤前後的一個故事,成為那一時期投機者的經典寫照。
一個投資者在1929年初的財產有750萬美元,最初他還保持著理智,用其中的150萬購買了自由國債,然後把它交給了自己的妻子,並且告訴她,那將是他們以後所需的一切花銷,如果萬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這些債券,一定不可以給他,因為那時候他已經喪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來了。他就向妻子開口了,說需要追加保證金來保護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萬美元。他妻子剛開始拒絕了,但最終還是被他說服了。故事的結局可想而知,他們以傾家盪產而告終。
實際上,這種遭遇不僅僅降臨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資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經濟學家也沒有逃脫噩運。20世紀最為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也在此次危機中幾近破產。
像其他人一樣,凱恩斯也沒有預料到1929年大崩盤,而且還低估了這次危機對美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凱恩斯積累的財富在1929年崩盤時受到重創,幾乎變得兩手空空。
後來憑借著敏銳的判斷力,到1936年的時候,他靠投資股市把財富又增長到了50萬英鎊以上(相當於4500萬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資金又縮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盤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陰影。
盡管股市暴跌最初影響到的只是富人,但這些人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群體,其成員掌握著大部分消費收入,構成了最大部分的個人儲蓄和投資來源。因此,股市崩盤導致美國經濟失去了由證券投資盈利形成的對支出的支撐。
股市崩盤以後,控股公司體系和投資信託的崩潰,大幅削弱了借貸能力和為投資籌措資金的意願,這迅速轉化為訂單的減少和失業的增加。
從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間,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的價格從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種公用事業的股票的平均價格從141.9跌到28,20種鐵路的股票平均價格則從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響,金融動盪也因泡沫的破滅而出現。幾千家銀行倒閉、數以萬計的企業關門,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間出現了四次銀行恐慌。盡管在泡沫崩潰的過程中,直接受到損失的人有限,但銀行無法避免大量壞賬的出現,而銀行系統的問題對所有人造成間接沖擊。
大崩盤之後,隨即發生了大蕭條。大蕭條以不同以往的嚴重程度持續了10個年頭。從1929年9月繁榮的頂峰到1932年夏天大蕭條的谷底,道瓊斯工業指數從381點跌至36點,縮水90%,到1933年底,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幾乎還達不到1929年的1/3。實際產量直到1937年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接著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計算的產值仍然低於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間,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業人數少於800萬。1933年,大約有1300萬人失業,幾乎在4個勞動力中就有1個失業。
更嚴重的是,股市崩盤徹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大恐慌再臨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國股民的黑色記憶,這一天美國股市又一次大崩盤。股市開盤,久違了半個世紀的恐怖重現。僅3小時,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下跌508.32點,跌幅達22.62%。 這意味著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內即貶值了二成多,總計有5000億美元消遁於無形,相當於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八分之一的財產瞬間蒸發了。隨即,恐慌波及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10月19日當天,倫敦、東京、香港、巴黎、法蘭克福、多倫多、悉尼、惠靈頓等地的股市也紛紛告跌。
隨後的一周內,恐慌加劇。1987年10月20日,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跌幅達14.9%,創下東京證券下跌最高紀錄。10月26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126點,跌幅達 33.5%,創香港股市跌幅歷史最高紀錄,將自1986年11月以來的全部收益統統吞沒。與此相呼應,東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馬尼拉的股市也紛紛下跌。於是亞洲股市崩潰的信息又回傳歐美,導致歐美的股市下瀉。
據統計,在從10月19日到26日8天內,因股市狂跌損失的財富高達2萬億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及間接損失總和3380億美元的5.92倍。美林證券公司的經濟學家瓦赫特爾因此將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稱之為「失控的大屠殺」。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響到的還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雜志上公布的美國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從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當天,當時的世界頭號首富薩姆·沃爾頓就損失了21億美元,丟掉了首富的位置。更悲慘的是那些將自己一生積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眾,他們本來期望借著股市的牛氣,賺一些養老的錢,結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積蓄便在跌落的股價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股市的震盪剛剛有所緩解,社會經濟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動之中。銀行破產、工廠關閉、企業大量裁員,1929年發生的悲劇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運的是,當時美國經濟保持著比較高速的增長,股市崩盤並沒有導致整體的經濟危機。但股災對美國經濟的打擊仍然巨大,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經濟的一段長時間的停滯。
日本股市夢魘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國「黑色星期一」過後,率先恢復的是日本股市,並且帶動了全球股市的回升。 此後,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態勢,但另外一個噩夢般的恐慌卻在醞釀之中。1989年12月,東京交易所最後一次開市的日經平均股指高達38915點,這也是投資者們最後一次賺取暴利的機會。 進入90年代,股市價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點。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勢更猛。1992年4月1日東京證券市場的日經平均指數跌破了17000點,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點,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時價總額由1989年底的630萬億日元降至299萬億日元,3年減少了331萬億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徹底破滅。股市泡沫的破滅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一方面證券業空前蕭條。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來的兩年中股票市場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賺取交易手續費生存的200多家證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經營赤字越來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達400億日元以上。
對外資本交易方面,由於對外證券交易額減少,出現長期資本收支盈餘,日本戲劇性地變為了資本輸入大國。
另一方面由於股市瘋狂上漲,吸引企業都轉向直接融資,銀行被迫以風險大的企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主要融資對象,從而間接地導致了銀行業的危機。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立即呈現設備投資停滯、企業庫存增加、工業生產下降、經濟增長緩慢的局面。影響所至,連房地產也未能倖免。日本房地產價格在1990年達到了聳人聽聞的高位,當時日本皇宮地塊的價格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所有房地產價格的總和。泡沫破滅後,日本房地產價格跌幅近半才剛剛開始穩住,整個國家的財富縮水了近50%。當年資產價格的持續上漲激發人們借貸投機的慾望,日本銀行當初急切地給房地產商放貸終於釀下了苦果。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和不良貸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銀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發了通縮,使得日本經濟經歷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蕭條。
日本經歷了長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彈之後,日本股市離它的歷史最高點還有70%之遙。
中國式股災
目光放回國內。雖然與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中國股市發展歷程較為短暫,但依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一次發生在1996年。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漲勢終於被遏止。上證指數開盤就到達跌停位置,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當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 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與國外股災相比,中國股災的發生原因不盡相同,但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之,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

Ⅹ 股市什麼是崩盤股市崩盤歷史事件大盤點

作為有許多利益共同體的股市也會有崩盤的時分,歷史上也從前發作過好幾回比較聞名的崩盤事情。那麼,股市崩盤是什麼意思?股市崩盤會有什麼結果?

崩盤即證券市場上由於某種原因,呈現了證券許多拋出,導致證券市場價格無極限跌落,不知道什麼程度才可以中止。這種許多拋出證券的現象也稱為賣盤許多呈現。

股市崩盤發作條件

引發股市崩盤的直接原因許多,但最少應具有以下條件之一:

1.一國的宏觀經濟基本面呈現了嚴峻的惡化狀況,上市公司運營發作困難。
2.低成本直接融資導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經濟發展,極大地催生泡沫導致股價被嚴峻高估。

3.股票市場自身的上市和買賣准則存在嚴峻缺點,形成投機盛行,股票市場損失出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用。

4.政治、軍事、自然災害等危機使證券市場的決心受到嚴峻沖擊,證券市場呈現心思驚懼而無法持續正常工作。

股市崩盤會有什麼結果?

股市崩盤,上市公司的經過股市融資才能徹底消失,由於資本市場是實體國民經濟的一種反響,股市崩盤在大多狀況下其外因與經濟的闌珊或減速有關。

若股票崩盤,則股民股票變為廢紙,這個廢紙是指價格很低。若沒有價格了,那上市公司實體還在,應歸誰所有股民,若價格遠低於公司價值,不是就要進行破產清算。

股市崩盤歷史事情

1、1637年的鬱金香瘋狂

這次事情是現代的所有出資者瘋狂事情的始作俑者。在這次發作在荷蘭的鬱金香瘋狂事情中,鬱金香球莖的價格飆升至一個手藝人年收入的數倍。

2、1720年的密西西比泡沫

英國人約翰 羅(John Law)由於在倫敦的布魯斯伯里廣場的一場決戰中殺人而被科罪。他後來成為了法國的財務大臣。他監督創辦了一家公司,後來這家公司的股票成為投機炒賣活動的首先買賣股票,終究股票泡沫決裂。羅終究窮困潦倒地在威尼斯逝世。

3、1720年的南海泡沫

英國呈現的第一次現代市場崩盤,原因是對一個徹底沒有遠景的公司的買賣。這次英國股票公司的泡沫事情以政治上的裙帶主義、自我買賣和內情買賣為特色。在這一點上,現在又何曾不是如此呢?

4、1882年的法國股市崩盤

這是一次真實意義上的美國市場的崩盤,事情的導火線是費斯克(James Fisk)和古德(Jay Gould)等金融家尋求使用政治上的聯系獨占金市。162美元每盎司的金價峰值在100多年的時間里都沒有被打破。這次丑聞讓格蘭特(Ulysses S. Grant)政府的聲譽受損,下一任總統加菲爾德(James Garfield)帶領國會對這件事進行了查詢。

5、1882年的法國股市崩盤

這次股市崩盤由Union Generale的破產所引發,其破壞性結果簡直令買賣所內四分之一的買賣商受到要挾,直到法國央行的一筆借款安穩了市場。不過,從活躍的方面來看,聽說畫家高更(paul Gauguin)在這次崩盤撤退出了買賣事務,去從事更值得做的事。

6、1907年大驚懼

1907年10月,聯合銅業公司(United Copper)方案獨占股市失利引發了這次大驚懼。直到摩根大通(J.p Morgan)壓服其他信託公司總裁為美國信託公司(Trust Company of America)供給資金,買賣商和銀行的破產才得到操控。這次危機終究促成了聯邦儲藏體系的樹立。

7、微崩盤:1997年10月27日的亞洲金融危機

香港的恆生指數跌落了6%,引發了全球股市大跌,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當日提早收市,收於554.26點。

8、2008年9月29日,救市表決未經過

在國會投票否決了問題財物救助方案(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 簡稱: TARp)之後,道指閱歷了有史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雷曼兄弟(Lehman Bros.)破產之後引發的一段極不安穩的時期內,該指數下滑了超越700點。

9、2010年5月6日的閃電崩盤(Flash Crash)

這是高頻買賣市場特有的崩盤狀況。道指在幾分鍾內跌落了大約1,000點,原因是計算機演算法中止競價導致股價大幅跌落,這種買賣大約占其時市場買賣量的一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