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市新股一般股價在多少
具體價格要看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數量,和股票的票面值,最簡單來說是由市盈率來定的,現在新發行的市盈率一般都挺高的。
2020年2月21號,目前實行的關於新股上市首日漲跌幅的限制是在2014年1月1日後實行的,股價最高漲幅為發行價44%。上交所,在盤中價格首次漲跌幅達到10%的時候,出現臨時停牌30分鍾,首次漲跌幅達到20%的時候,停牌當日的下午2點55分。
(1)優信上市股票價格表擴展閱讀:
滬市規定每一申購單位為1000股,申購數量不少於1000股,超過1000股的必須是1000股的整數倍,但最高不得超過當次社會公眾股上網發行數量的千分之一或者9999.9萬股。深市規定申購單位為500股,每一證券賬戶申購委託不少於500股,超過500股的必須是500股的整數倍,但不得超過本次上網定價發行數量的千分之一,且不超過999,999,500股。
㈡ 瓜子二手車一萬股期權,大概能值多少錢
以優信上市為例, 今天的股票價格是8.19美元。10000股就是81900美元,也不少哦
㈢ 優信正式登陸納斯達克發行價是多少
6月27日消息,二手車電商平台優信集團今天正式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UXIN,IPO每股發行價為9美元,加燃尺上同時發行的可轉債,共募集資金4億美元。
據招股書顯示,此次優信上市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提升交易服務能力,加強技術研發力度,以及一般性支出(不排除未來進行投資及並購),優信二手車將持續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二手車交易平台。
根據此前發布的招股書內容顯示,優信集團2017年蔽枯整體交易總額(GMV)為434億元人民幣,摺合67億美元,同比2016年增長66.92%;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6.7%達到19.51億元;毛利同比增長達到313.4%為12.036億元,毛利率為61.7%。
2018年一季度,優信GMV達116億元,營宏段洞業收入增至6.494億元,毛利潤增至4.2716億元,同比2017年分別大增47.8%、93.2%、119%;2018年一季度成交量也增至165003輛,同比增長61.6%。
㈣ 優信提交IPO申請預計什麼時候上市
5月30日,優信正式向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NASDAQ)提交招股說明書;股票代碼為「UXIN」,擬最多籌集5億美元。
據悉,優信本次上市募資,將主要用於進一步提升交易服務能力、技術研發及適時開展合作、投資、並購等產業鏈整合。
據招股書,優信2017年總營收為19.51億元人民幣(約合2.99億美元),與2016年相比增長136.7%。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優信的總營收為6.49億元人民幣(約合1.0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3.2%。
優信在招股書中稱,自2011年公司成立以來,業務增長迅速。2017年全年,優信旗下平台售出二手車逾63萬輛,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67.9%,約合每天銷售1700餘輛汽車。藉此,2017年優信整個平台成交額達434億元。
據艾瑞公司的數據,以成交額及成交量核算,優信占國內二手車電商市場份額逾40%,為行業第一。
與此同時,優信的毛利潤迅速提升,2017年全年毛利潤達12億元,比上年大增313%;毛利率從2016年的35.3%上升至2017年的61.7%。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其持續上升的毛利率,源於營業收入的增速大於營收成本的增速。
不過,優信尚未實現盈利。
招股書顯示,若按照GAAP(美國通用會計原則)計算,2017年優信凈虧損為27.48億元人民幣(約合4.2億美元)。同時,優信補充稱,如果扣除股權補償以及公允價值調整等因素,2017年NO-GAAP的虧損是16.96億元。為此,優信在招股書中做出了風險警示,稱其尚未盈利,運營現金流仍然是負數,未來一段時間可能還會保持這樣的狀態。
截至今年3月底,優信線下擁有670餘家門店,布局覆蓋270個城市,另有近100個第三方物流合作夥伴及297個合作維修夥伴。
數據顯示,中國二手車市場發展可期。
據艾瑞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國內二手車交易量達1240萬輛,預計到2022年將翻番至2960萬輛。在這背後,是中國擁有近10億駕齡的人口基數,及汽車千人保有量133輛之間,亟待填補的需求鴻溝。
不過,圍繞二手車電商的企業間競爭十分膠著,廣告營銷大戰此起彼伏。
招股書顯示,僅2018年第一季度,優信在「銷售及市場推廣」、「研發」、「行政管理」三項主要開支上,分別花了6.38億元、6806萬元、1.61億元。
㈤ 優信股價跌落8成,7億甩賣優信拍B2B業務,如今賣無可賣
[億歐導讀]?光環黯淡,如何活下去。
夜幕下的街道/pexels
現如今,二手車市場的「藍海」正變為「紅海」。
隨著BAT、平安等巨頭相繼入局,豐富了二手車市場里的玩家。近年來,行業中融資大戰、營銷大戰、模式之爭輪番上演,?對於中國二手車市場這塊「蛋糕」,誰都不願輕易舍棄。
與此同時,二手車平台近年來風波不斷。2019年年初,人人車被曝陷入破產傳聞;同年12月,二手車平台車置寶深陷「欺詐」、「人去樓空」等傳聞。疫情影響下,使得原本脆弱的資金鏈「雪上加霜」。各大二手車電商紛紛曝出裁員消息,通過縮減人力成本更好地「活下去」,成為了多數二手車企業的無奈之舉。
對於經歷了瘋狂燒錢、野蠻生長的二手車市場而言,尚未明朗的盈利模式,更是成為橫亘在其面前的一座大山。二手車電商平台想要盈利,並非一朝一夕,需要深厚的業務沉澱。隨著資本退潮,玩家通過燒錢模式,搶佔二手車市場份額的打法已很難繼續下去。無論如何,信任、品牌與口碑是二手車市場不變的主旋律。
而在當下,留給優信的時間不多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㈥ 請列舉最近的3-5支在香港上市的國內企業股票,上市的發行價格和當天的成交價
第一個問題,最近的5支在香港上市的國內企業股票:
02009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價:6.38 上市首日收盤價:9.97
00449 志高控股有限公司 發行價:2.27 上市首日收盤價:2.51
00090 琥珀能源有限公司 發行價:1.66 上市首日收盤價:2.71
00866 中國秦發集團有限公司 發行價:2.52 上市首日收盤價:2.68
01338 霸王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發行價:2.38 上市首日收盤價:3.03
針對你的第二個問題,需要提醒的是港股上市首日漲還是跌真的是沒有辦法預測的(否則就沒人認購那些事先能知道首日會跌的新股了)。即使你發現最近一段時間首日都漲,也不說明下一隻首日會漲,還是得看大市、資金面什麼的。跟買股票一個道理,只是看到最近一段時間一直漲,並不說明現在買入就繼續漲。
㈦ 即將上市股票一覽表
你好,
11月12日新股發行與上市一覽表
即將發行與上市
即將上市:
證券代碼證券簡稱上市數量(萬股)發行價格(元)中簽率(%)上市日期
--
002182雲海金屬384010.790.04597482007-11-13
002183怡亞通248024.890.084003412007-11-13
002180萬力達112013.880.235353222007-11-13
即將發行:
申購代碼申購簡稱發行數量(萬股)申購上限申購價格發行日期
(元/股)
--
601390中國中鐵4675002007-11-21
002189利達光電50002007-11-15
002190成飛集成27002007-11-15
㈧ 優信的「生死劫」:深陷套路貸質疑 恐有資金斷流危機
多位優信的在職員工和離職員工對一本財經透露:「優信的 貸款 產品全是套路,我們可以隨意增加貸款金額,這些錢會落入車商和優信腰包。」
剛剛過去的「3·15」,對於優信來說,實在不算輕松。
多個投訴平台都曝出了用戶對優信「套路貸」的投訴,用戶甚至在網上形成多個維權組織。
多位優信的在職員工和離職員工對一本財經透露:「優信的貸款產品全是套路,我們可以隨意增加貸款金額,這些錢會落入車商和優信腰包。」
「套路貸」和急速獲客的背後,是優信捉襟見肘的現金流和資金壓力。
目前,優信有一筆11.8億元的可轉債即將到期,如果股價達不到約定價格,在今年6月,優信就將償還這筆巨資。
面對如此大的現金流壓力,優信能順利渡劫嗎?
01集體投訴
優信用戶的投訴量,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增加。
聚投訴數據顯示,從去年10月份開始,優信的投訴出現大幅度上升。
目前,其投訴案例已多達597件,投訴內容多為套路貸、額外收費等。
而黑貓投訴上,優信的投訴量也多達83件。
除了投訴量增加之外,在QQ和微信等社交網路上,出現了大量的優信維權群,每個群都有幾百人。
它們的群名都是「維權會」、「詐騙維權群」之類。
3月19日上午,一本財經在優信的北京總部看到了多位前來維權的用戶。
這樣的維權行動,並非第一次。
3月初,微信維權群里也曾組織過一次到北京維權的活動,參與者有六七位。
用戶陳磊稱,去年10月底,他在寧波購買了一輛寶馬。
「當時銷售和我說,付完首付之後,貸款金額是24萬,我也一直以為自己貸了24萬。」結果在去年11月底,接到了提示還款的簡訊,他才發現,自己的貸款金額,居然是30萬。
陳磊趕緊去詢問優信售後,對方回應稱:「這是因為貸款實際年利率是12%。」
但陳磊並不認可這種說法:「購車前,優信員工告訴我利息是9%左右,現在又說是12%。」
這莫名其妙多貸出來的6萬,到底是怎麼回事?
無獨有偶,彭海也遇到了與陳磊相似的問題。
去年9月,他在二手車市場通過優信的貸款產品買了一輛奧迪Q5,價值25萬元。
優信員工告訴他貸款年利率在7%左右,付了8萬元首付後,彭海以為自己貸了17.3萬元。
而彭海與車商簽署的車輛轉讓協議中,寫的貸款金額也是「17.3萬元」。
「我上個月想把車款一次結清,去人民銀行查 徵信 ,才發現自己的貸款金額是21.7萬。」他感到很奇怪。
這多出來的4.4萬,又是怎麼回事?
實際上,還有很多和他們遇到同樣問題的人。
濟南用戶趙娟以為自己貸了11.3萬,實際貸款為16.5萬;
濰坊用戶李麗娜以為自己貸了4萬,實際貸款為5.3萬;
長沙用戶陳宇以為自己貸了6.3萬,實際貸款為8.4萬。
憑空多出來的這些貸款金額,到底是什麼費用?誰拿走了這筆錢?
「這些多轎返燃出來的貸款,其實進了車商和優信的腰包。」多位優信的在職或離職員工都如此透露。
02車商返點
早在閉虛兩年前,優信就開始切入金融業務。
優信除了電商業務外,還在做新車和二手車的分期購車業務。
但是,這塊金融業務,不僅局限於優信電商合作的車商,也滲透到其他車商。
有趣的是,優信財報顯示,優信2018年貸款便利化收入為2.585億美元,占總收入的53.5%。
因此,業內早就有「優信到底是金融公司,還是電商平台」的爭議。
優信自然選擇後者,因為金融的PE低,估值也低,但標榜自己是電商平台,似乎就更有想像空間,且監管更少。
不過股票市場精明的投資人們,似乎並不太吃這一套,優信上市後,股票一度腰斬,如今跌到了發行價的三分之一。
優信的金融業務,到底是怎麼運轉的?
韓廣勇曾是優信華北地區的員工,在優信待了5年,從事過很多崗位,對整套「套路」已經熟透。
「整個貸款端,都是忽悠。世纖」韓廣勇稱,他們對待用戶的方式,就是「見人下菜碟」,好忽悠的就多套路些,「明白人」就悠著點。
也就是說,這種套路已是行業潛規則,幾乎每個用戶都會遭遇。
比如,一個用戶買了一輛車,車的價格是10萬元,按照道理,首付三成是3萬,然後再貸款7萬。
「但實際上,我們會將貸款做得更高,在7萬的基礎上增加幾萬。」韓廣勇稱,這裡面一部分是公司的收入,一部分是GPS、保險等費用,還有一部分就是給車商的返點。
這多出來的錢,在行業內還有一個行話,叫「增融」。
而用戶被莫名其妙多貸款出來的那幾萬元,就是這些「增融」部分。
這其中,GPS、保險的費用是最合理可解釋的。
實際上,公司收取一些服務費,用於覆蓋運營成本和增加收入,也比較合理。
但給車商返點,也讓消費者承擔,則不太合理了。
車商返點,是汽車金融行業的潛規則。
2015年,金融科技公司出現在汽車金融行業之後。為了拉攏車商,它們開始拚命搶占市場,而攻城略地的法寶,就是:返點。
最開始,返點並不高,甚至只需要給賣車經理幾包煙就能搞定。
當進入市場的金融科技公司越來越多後,競爭白熱化,為了搶佔用戶的源頭,返點越來越高。
去年,優信曾在全國打起「車商返點價格戰」。
「他們給車商的返點不斷增高,以此促成合作。」一家汽車金融公司的負責人石家凡稱。
「我們給過的車商返點,最高達到了11%。」韓廣勇稱,他曾經經手了一輛售價30萬的車,給車商返了3萬元。
「因為返點增加,優信拉攏了大批車商。」石家凡稱,其他汽車金融公司為了奪回市場,也不得不增加車商返點。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樣的惡性競爭,最終是用戶買單。
急速的擴張,確實帶來了市場的增量,但也帶來了用戶投訴量的激增……
03見人下菜碟
這些金額,是怎麼偷偷加上去的?
在銷售培訓的時候,他們有一套完整的話術,「誘敵深入」。
比如,用戶在簽約的時候,會在APP上展示一個電子合同。
「字特別小,幾十頁的電子合同,要放大很多倍才能看清。」韓廣勇稱,如果用戶想仔細看完,花幾個小時都不夠。
「我遇見的客戶中,沒有一個看完的。」韓廣勇稱,遇見細心的用戶,他還會特意把合同中敏感的部分擋起來,「就是不停地催他快簽字」。
等用戶簽完字,韓廣勇就會登錄到內部員工才能使用的APP,這里藏著所有的秘密。
在這個APP中,有多個數據可以隨意修改。
韓廣勇稱,其中一個填寫框是「車商Plus」,這里填寫的金額,就是給車商的返點。
還有一個框是「金融結算價」,「用戶如果砍價,我們可以隨意將價格改回原來的」。
「這些金額都是隨意填,填了之後,總貸款金額就變高了,但用戶卻看不到。」韓廣勇稱,最終用戶只能看到一個數字:月供。
知道了月供和還款周期,你能算出總貸款金額和利息嗎?
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其實寥寥無幾,中間的計算方式非常繁雜,就算是金融學科班出身,也要算大半天。
就是在利用這個「信息差」後,韓廣勇可以隨意增加貸款金額。
「用戶只要上了這條船,就只能任我們宰割。」韓廣勇稱,每一個步驟,都是套路。
比如,用戶看中一輛車,它原本售價12萬,用戶要砍價到10萬,「我們都會演演戲,最終答應」。
用戶覺得自己砍了2萬,賺到了,他根本不知道,韓廣勇會把這些錢再加到後期的貸款總額里。
「也就是說,價格多少、首付多少,這些都不重要,我們可以隨意在後期貸款總額上疊加。」一本財經采訪到的優信員工都認可這個事實,並認為這是全國普遍存在的。
「甚至在員工培訓時,會直接告訴我們如何干。」多位優信銷售透露。
04資金壓力
這個套路是密不透風的嗎?
其實並不是。只要用戶去查詢自己的徵信報告,收到銀行的 催收 信息,或者想提前還款,就會發現自己實際的貸款金額是多少。
因此,越來越多的用戶發現了這個秘密,並開始投訴。
韓廣勇稱,面對後期用戶的投訴,他們銷售的辦法是,「直接拉黑」,消失。
「 車貸 就是低頻的買賣,以後也很難再用這個用戶。」韓廣勇稱,就是這種一錘子買賣的忽悠方式,讓他不想再從事這行。
「都是一個地方的人,抬頭不見低頭見,干多了實在是抬不起頭來。」
但是,越來越多的受害者在網路上集結,並在今年的「3·15」攪出了一定動靜。
優信為何如此急於爭搶市場,並不惜賭上自己的口碑?
其實,在2018年5月份優信遞交的上市招股書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英文招股書中有這么一段文字,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 中信銀行 旗下的公司向優信購買了本金為1.75億美金(以當時的匯率計是11.8億人民幣)的可轉換債權。
如果在2019年6月份,優信的股價達到指定價格,那麼這11.8億,就直接轉換成優信股票。
如果沒有達到,那就需要優信在今年6月份,償還11.8億的債務。
眾所周知,優信上市之後,股價表現一直不好。截至3月25日,優信的股價只有3.4美金。
而優信的發行價,是9美金。也就是說,優信股價的跌幅在60%以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它的股價,有多大概率能在6月份超過9美金?
行業內的人,對此都不太樂觀,「優信大概率要償還11.8億的債務」。
優信能拿出這筆錢嗎?
在汽車金融領域,大家都認為,現金流就是生命線。
2018年年報顯示,優信現在可利用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8億元,而可能即將面臨11.8億的巨額債務。
2018年的財報中,優信非GAAP調整後凈虧損16.7億元。
就算2019年上半年優信毫無虧損,目前來說,優信依然存在巨大的資金壓力。
「如果優信不能在短期內籌到一大筆錢,可能會出現資金斷流。」石家凡稱,這筆巨額債務,對於優信來說,可能是一次大劫。
近日,優信在拉鉤、BOOS直聘、獵聘等一些招聘網站上,發布了招聘融資經理、融資總監等職位的信息。
可見優信的資金渴求度極高。
就連員工們,都知道優信面臨資金壓力。
「所以優信才會急於擴張,急速回籠現金流。」韓廣勇稱,這是被迫之舉,也是生死之戰。
對於優信來說,如今已是騎虎難下。
回顧優信的發展史,這家公司似乎被資本一步步推到今日。
從與人人車、瓜子二手車的三足鼎立,再到上市後股價腰斬,如今的優信,已默默成為「金融」公司。
但是,用「透支用戶」的方式急速發展,這樣的邏輯真的能走通嗎?
不知道現在的優信,還是不是創始人戴琨最初想要的樣子。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㈨ 上市公司原始股票價格一般多少
上市前的原始股,也就是公司申請在交易所掛牌交易前通過非公開途徑認購的
價格比 ipo的價格肯定要低,但是一般不可能只有1元了,如果公司可能上市,那麼價格通常會比凈資產高出不少。所以具體的價格要看每股凈資產,再加上一定的溢價幅度,具體溢價多少要看你認購時談判的結果了
如果認購的價格比較低一般是不會虧的
原始股一般可以在上市後一年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