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哈葯股份首次年虧損超10億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針對公司首虧的原因等問題,哈葯股份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以公告內容為准。根據2020年財報,哈葯股份虧損超10億元,為公司自1993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年虧損。其中,哈葯股份工業板塊和商業板塊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海外投資失利是哈葯股份業績巨虧的又一重要原因。2018年2月,哈葯股份收購了國際保健品、營養品等膳食營養補充劑品牌GNC 40.1%的股份,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然而,GNC在2020年6月向美國特拉華州破產法院提出破產保護申請。這致使哈葯股份超20億元的投資打了水漂。
B. 什麼是私募股權基金
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簡稱「PE」)是指通過私募形式對私有企業,即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通過上市、並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獲利。廣義上講,私募股權投資涵蓋企業首次公開發行前各階段的權益投資,即對處於種子期、初創期、發展期、擴展期、成熟期等各個時期企業所進行的投資。因此私募股權投資也包括創業投資[1]。
中國作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加上日益改善的投資環境和人民幣升值的長期趨勢,使得投資中國的資產得到的回報較高,引起私募股權基金對「中國戰略」日益重視。中國也已成為亞洲最活躍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中國大陸地區共投資129個案例,參與投資的機構數量達77家,整體投資規模達129.73億美元。
進入模式
增資擴股:企業向引入的海外戰略投資者增發新股,融資所得資金全部進入企業,此種方式比較有利於公司的進一步快速的發展。如華平和中信資本參與哈葯集團的改制過程中,以20.35億元作價增資哈葯取得其45.0%股權。
股權轉讓:由老股東向引入的投資者轉讓所持有的股權(通常是高溢價),滿足部分老股東變現的要求,融資所得的資金歸老股東所有。如PAG接下了「中國童車之王」好孩子集團的67.4%的股權,出讓方AIG、SB和第一上海各自獲得2-5倍回報。
一般來說,增資和轉讓這兩種方式被混合使用。如無錫尚德在上市前多次採用老股東轉讓股權和增資擴股引進國際戰略投資者。在國外,還有一種常見的安排,即私募股權基金以優先股(或可轉債)入股,通過事先約定的固定分紅來保障最低的投資回報,並且在企業清算時有優先於普通股的分配權。[2]
鑒於國內投資市場的一些政策限制,國外PE進入時,一般不選擇直接投資中國企業的本土實體,而要對企業進行改制,通過成立海外離岸公司或購買殼公司,將境內資產或權益注入殼公司,使國內的實體企業成為其子公司,以殼公司名義在海外證券市場上市籌資。這種方式俗稱「紅籌上市」。這樣,就可將境內資產的收入和利潤合法地導入境外控股母公司。私人股權投資基金對中國的投資和退出,都將發生在管制寬松的離岸。比如盛大網路,由於監管部門規定互聯網內容提供商的經營牌照必須掌握在中國公司手裡,那麼構造上述通道來引渡資產,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安排。
在「尚德太陽能」案例中,就是在英屬維京群島成立由施正榮控制的Power Solar System Co., Ltd.,再通過該BVI公司收購了中外合資企業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原有股東的全部股權,從而使其成為實際持有「無錫尚德」100%權益的股東。此後在上市過程中,又在開曼群島成立了「尚德控股」,通過以「尚德控股」的股票與該BVI公司股東的股票進行換股,實現了「尚德控股」間接持有「無錫尚德」100%的權益,從而完成了境內企業的權益進入海外上市主體的目標。
股權設計方式
PE投資國內企業,在股權設計上是比較靈活的,而且,隨著私募投資基金目的的不同[3],其對於股權的要求具有不同的特點。
廣義的私募股權投資可按投資對象和目的分為創業投資[4]、成長型投資、並購基金[5]、上市後私募投資(即PIPE)[6]、夾層投資[7]、重組/重振資本、Pre-IPO資本、不良債權投資、不動產投資以及專注於某具體行業或領域的私募股權投資資金等。
多數私募投資者除了參與企業的重大戰略決策外,一般不參與企業的日常管理和經營。他們需要在董事會佔有至少一個席位,擁有一票否決權,而且很多PE投資者會指派被投資公司的財務總監,對企業財務進行掌控。一般情況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占公司股份不超過30%。而且為了減少對於股份的稀釋,採取可轉換公司債券和可轉換優先股之類的金融工具,並能根據需要做出調整。另外,國外PE的常見方法還有「賣出選擇權」和轉股條款等。賣出選擇權要求被投資企業如果未在約定的時間上市,必須以約定價格回購私募股權基金的那部分股權,否則私募股權基金有權自由出售所持公司股權,這將迫使經營者為上市而努力。轉股條款是指投資者可以在上市時將優先股按一定比率轉換成普通股,同享上市的成果。
並購重組基金通過收購上市公司的股權,將其下市、重組、整合然後再上市,在這過程中必須先獲得目標企業的控制權。也有一些PE投資基金逐漸傾向於從參股到控股,如麥格理基礎設施基金通過控股提升企業價值獲得高額回報, 它們期望從被動的少數股權投資轉變為購買控制權,甚至100%買斷。
C. 哈葯股份有限公司是不是國企
這裡面有個隸屬關系的問題,首先你問的哈葯股份的大股東是哈葯集團,哈葯集團是國有控股的中外合資企業(中信資本可以說是第二大股東),哈葯集團的大股東是哈爾濱市國資委。所以你也可以理解哈葯股份是哈爾濱市國資委說的算。但不能說是國企,准確講就是國有控股的股份公司。
D. 哈葯股份是怎麼了怎麼一路下跌
原因有以下幾點。
⒈長期以來,哈葯集團的營銷完全依靠巨額的廣告宣傳拉動,營銷人員僅僅是等著分銷商上門拿貨,毫無渠道管理意識。張懿宸曾去葯店調研,發現哈葯集團的葯永遠方擺在貨架最不顯眼的地方,因為營銷人員根本沒有渠道概念,也根本沒人管。為此,張懿宸重金聘請波士頓咨詢公司為哈葯設計解決方案。 但當咨詢團隊向哈葯管理層講解改進思路後,哈葯的營銷體制仍無起色。這一僵局持續到2011年。
⒉伴隨著政策環境的變化以及抗生素濫用勢頭被遏制,哈葯集團銷售急轉直下,張懿宸最終借勢「逼迫」哈葯實現營銷轉型。即使兵臨城下,有關銷售體制的轉型仍持續了整整兩年。究其原因在於利益。原來哈葯產品好賣,營銷人員均坐等葯店上門求購,通過決定賣給誰或不賣給誰,就可從中漁利。
⒊同樣頭痛的還有現金管理。在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財和各子公司資金集中管理之前,哈葯集團下屬各子公司均各自為戰,哈葯六廠、哈葯三精長期有大量資金閑置在賬上,另一些分公司如中葯二廠、中葯三廠卻要為擴大生產而拆借高息貸款,這一局面曾長期無法得到糾正。
拓展資料
即使當中信資本派出的財務總監試圖扭轉時,各部門仍極力阻撓,甚至連哈葯管理層也認為此事牽動利益太多而無法推行。無奈之下,一向溫和的張懿宸不得不親自出面,向哈葯管理層撂下「不幹就翻臉」的狠話。
為了推動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統一各子公司的資金集中管理力度,張懿宸曾嚴厲要求每天下午結算後將分公司賬戶上的資金強制劃走,而非由分公司自主上繳,待富到第二天上班前,再將當天所需資金轉回分公司賬戶。即使如此力推,平台的搭建仍耗費半年之久。
因為涉及利益眾多,有時甚至連張懿宸親自出馬也無濟於事。例如中信資本針對哈葯集團采購系統及廣告系統的整合至今仍未完成—同一時段,同樣的廣告時長,同一個電視台,不同分廠的采購價格仍很懸殊。 除了整合舊病難醫的管理系統,國企的日常管理亦是頑疾。
哈葯集團地處東北,每年都要采購數萬噸的煤炭用於生產和取暖。在此過程中,大量的煤炭被盜運出廠,燃煤購置金額長期高居不下。中信資本曾希望用電子化采購平台打擊此類問題。但平台上線後,購煤成本並沒有得到股降低。疑竇叢生的張懿宸便派人前往購煤現場勘察。
調查發現,駛入廠區的運煤車在過磅之後,竟只卸下半車煤就鋪好偽裝布匆匆離去。偷盜里應外合,手法之高明甚至連攝像頭都無濟於事。哈葯集團管理層曾為此報警,但警方趕到現場時,所有嫌疑人早已勝利逃走,警方也表示此案無法找到確鑿證據。
E. 哈葯股份股票能繼續下去嗎
可以繼續持有,等待與三精製葯整體上市
F. 哈葯股份這股票怎麼樣
現在,在低價可以買
G. 哈葯股份,股票趨勢如何呢
短期:
強勢上漲過程中,可逢低買進,暫不考慮做空。
中期:
上漲趨勢有所減緩,可適量高拋低吸。
長期:
迄今為止,共3家主力機構,持倉量總計0.12億股,占流通A股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