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兩家股票價格的差距代表了什麼
擴展閱讀
中山移動 2025-05-03 07:08:31
601231股吧 2025-05-03 07:03:13
香港股票能買跌賺錢嗎 2025-05-03 07:02:33

兩家股票價格的差距代表了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6-13 13:08:29

㈠ 為什麼有的股票2、3塊錢,有的卻是6、70塊錢,為什麼會有差別買的時候買哪種較好

股票的價格當然不同了,它是根據一系列企業內在因素和外部炒作定的。
不同的股票不一樣,沒有說按價格高低來區分股票好壞。不過如果投資股市錢少的話就買低價股,這樣一下買個幾千股自己會爽,其實在盈虧上和高價股是一樣的。

㈡ 為什麼用同樣的錢買倆只不同價格的股票會有那麼大差別 比如買3塊錢一股的股票跟買30快錢一股的股票

因為同樣的錢,買不一樣價格的股票,你手裡的股數不一樣,每股漲一塊錢,3塊錢的股票就漲了33.3%,30塊錢的股票才3.33%。

㈢ 同一個股票為什麼A股和港股價格差距很大

首先,A-H溢價之所以能存在而不會被套利消除,是因為有market segmentation(市場分割)。也就是說,買的A股不能拿到香港去賣。而且,對於股票這種金融資產來說,有一種天生的缺陷就是很難像衍生品一樣進行無風險套利(可以參見put-call parity)。從邏輯上來說,市場分割導致了這種套利困難(limits of arbitrage)。這就導致了同樣的股票即使價格差別很大,也不一定會合攏。(可以類比為這相當於在一個水池中間加了一個壩)。
當承認了市場分割之後,就可以談論為什麼價格不一樣。(可以類比為為什麼水位不一樣)。根據傳統的金融理論,股票的價值應該等於投資者預期的未來現金流經過合理的風險調整的貼現率貼現所得到的現值。如果市場是有效的,那麼股票的價格被價值決定。如果用永續增長模型(GGM)來分析的話,即P=V=E(CF)/r-g,那麼股票的價格就會被以下幾個因素所決定: 1)投資者對於未來現金流的預期。2)不同的貼現率。因此,可以說A-H股價不同可能來源於投資者對於未來的現金流預期不同。比如A股的投資者更為樂觀。(A股和H股的股息是一樣的,但是承認股息相同在邏輯上不等同於兩者預期相同)。

㈣ 股票價差比例是什麼意思

股票差價盈利怎麼算?

首先你的成本包括買賣需要指出的手續費和稅,目前股票交易產生的手續費比較多,主要有交易傭金、交易印花稅、過戶費等等。

在明確了所有的交易費用後,計算交易的收益就是:收益=(賣出的收入-賣出交納的交易費用和稅金等)-(買入的本金+交易的手續費稅等費用)。

所謂買入、賣出的收入、本金,就是你的買、賣單位價格乘以買賣的股數。

收益率=收益/(買入的本金+交易的手續費稅等費用)。

當然在公司分紅的時候,還要加上分到你手的實際收入。
這就是計算股票差價的比例幅度的公式。

㈤ 股票買入價與賣出價差距很大說明什麼

股市常見現象,答案不唯一
1、出現在大跌末期人氣低迷時,這是正常情況,說明賣者惜售,買氣又不足,成交量極度萎靡。
2、出現在尾市,乃主力刻意所制,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3、交易中偶爾出現一下,隨即一閃而過恢復正常,這在高價股中經常出現。
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要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比如股票軟體上的買入價、賣出價只是一種「喊價」,是買賣意向,股票軟體上的買入價、賣出價俗稱「掛單」,即掛在那裡等待別人來買或來賣。例如,「買入價是7.69」是指有人願意出7.69的價格向市場上的其他人買股票,「賣出價是7.72」是指有人願意出7.72的價格向市場上的其他人賣股票,如果有人願意在他們限定的價格賣出或買進,就產生了「成交價」。

㈥ 同一隻股票為什麼B股和A股價格差這么多

股價是投資者的判斷形成的。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投資者,香港證券市場的投資者相當大一部分是國際投資者,與中國內地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完全不同,對股價的判斷也不同。<br/>那麼為什麼B股和A股價格差這么多,我想,更深層次的原因肯怕是以下幾點:<br/> 1、股票的供求關系:大陸的資本市場水不夠深(尚未全流通;大的上市公司不夠多),充沛的資金追逐有限的股票,整體股價自然會被哄抬上去。這個問題隨著逐步的全流通和越來越多大公司的上市將得到解決。<br/> 2、容忍劣質上市公司的長期存在:導致所謂的殼資源被炒作。大量垃圾公司有恃無恐,因為他們不會被輕易掃地出門,他們的身價被畸形抬高。這個問題依然未解決。<br/> 3、整體投資理念不成熟:投資群體(機構和個人)的投資理念尚未與國際接軌。正在逐 <br/>步接軌 接軌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A股向下調整和H股/B股進行接軌,而不是H股/B股漲上來和A股接軌。

㈦ 股票價格的高低說明什麼問題嗎

從本質上講,股票僅僅是一種憑證,其作用是用來證明持有人的財產權利,而不象普通商品一樣包含有使用價值,所以股票自身並沒有價值,也不可能有價格。

但當持有股票後,股東不但可參加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決策施加影響,且還能享受分紅和派息的權利,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所以股票又是一種虛擬資本,它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進入市場流通轉讓。

股票價格的分類:股票有市場價格和理論價格之分。

1.股票的市場價格

股票的市場價格即股票在股票市場上買賣的價格。股票市場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因而,股票的市場價格也就有發行價格和流通價格的區分。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發行公司與證券承銷商議定的價格。股票發行價格的確定有三種情況:

(1)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股票的票面價值。

(2)股票的發行價格以股票在流通市場上的價格為基準來確定。

(3)股票的發行價格在股票面值與市場流通價格之間,通常是對原有股東有償配股時採用這種價格。國際市場上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參考公式是:

股票發行價格=市盈率還原值×40%+股息還原率×20%+每股凈值×20%+預計當年股息與一年期存款利率還原值×20%

(7)兩家股票價格的差距代表了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股史

1916年,孫中山與滬商虞洽卿共同建議組織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擬具章程和說明書,呈請農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總商會開創立會.2月6日交易所召開理事會,選舉虞洽卿為理事長。

農商部終於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設立證券物品交易所,運作模式引用日本所,還聘請了日本顧問。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

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2014-12-05訊:兩市巨幅震盪,上證指數收報2937.65點,上漲38.19點,漲幅1.32%;深成指收報10067.28點,上漲37.45點,漲幅0.37%;

中小板指數收報5697.71點,下跌115.38點,跌幅1.98%;創業板指數收報1581.91點,下跌39.94點,跌幅2.46%。兩市合計成交10740億,與上一個交易日放大二成多。

㈧ 股票買賣價差大原因

股票買一、賣一價格差別很大一般是兩個原因造成的:

1 市場過於清淡,買賣雙方意見分歧很大。

特別是在熊市時期的小盤股中的早盤時間,經常會看到買盤一和賣盤一的價格相差好幾分錢甚至好幾角錢。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賣方的投資者因為前期的市場大跌而賣出的價格大多是割肉盤。由於是割肉盤所以會較為惜售,有一種掛個價格愛買不買的隨意掛相對高價的態度。

而買入方則由於市場上便宜股比比皆是,而且今天不買明天可難股價會更低。所以買方的投資者大多以較低價的價格掛出買單,以希望能價格更便宜一點。熊市氛圍的買入方有一種想低位撿漏的心態。

所以買賣雙方對當時股要定價的分歧較大,使買一和賣一價格差別較大。

2 拉升或下跌過於急速,使掛單者來不及更改交易單

當股票急劇快速拉升時,有由大量的買單直接吃掉了賣一、賣二甚至賣三的價格。而掛單者一般是基於當前的買盤而掛單的,這種掛單常落後於即時成交。比如,一個大現手吃掉了5元、5.01、5.02元三個賣盤上的所有單子。這時賣盤4就成為了賣盤1,它的價格是5.03元。而掛單買1的人並能事先嘵會有這么快的急速拉升,買一就還停留在4.99元。

這樣就是買一4.99元,賣一5.03元。

急速下跌同理。

㈨ 為什麼股票價格在內地和香港的價格不一樣

中國內地純粹由供求決定,因為供給量(尤其好股票)太少,而資金量眾多,造成一股難求的狀況,所以A股價格明顯偏高

㈩ 股票交易中600892買1和賣1差價很大說明什麼問題

買盤、賣盤、中性盤、內盤、外盤、委比 \x0d\x0a1、內盤\x0d\x0a 內盤:以買入價成交的交易,買入成交數量統計加入內盤。是主動買盤 是綠色的.\x0d\x0a 是按照買方已經掛單價格成交 的,成交量計入內盤.是買方先已經把想買入的價格掛在盤口即」買1那裡了,等著有賣方的人主動來按買方已掛的價格來賣出;而賣方此時看空,不再按自己想賣的價格賣出了,只能按已掛單的買方的價格賣出,明知這個價格很低不合乎自己的意願,但再低的價格也賣!!這就說明了賣盤的勢頭很強烈. \x0d\x0a2、外盤\x0d\x0a 外盤:以賣出價成交的交易。賣出量統計加入外盤。是紅色的。\x0d\x0a 是按照賣方事先已經掛單的價格成交的,成交量計入外盤..即賣方事先把要賣的價格掛在盤口,即你看到的賣1那,等著對方來主動性買入,此時想買的一方看到賣方掛單的價格沒有」講價」就同意按賣方的掛單價格買入了.不用講價說明買方勢頭強勁!即外盤量越大,說明買方越強勁,成交價格就會升高.\x0d\x0a 中性盤:不引起股價變動的成交量,即既不是主動性買盤,也不是主動性賣盤,它與如何賺錢無關。 \x0d\x0a 例如:假設某股現價是「賣1」的價格,現在「賣1」上有掛單200手,你買進100手並不引起現價的變動,你這100手就叫「中性盤」。這只是相對而言,並非絕對「中性」,就這個例子來說你這100手是被計入了「外盤」。\x0d\x0a\x0d\x0a 主動性買盤(外盤)是指你現在以賣一或更高的價格買入主動股票所成交的盤量。\x0d\x0a 主動性賣盤(內盤)是指你現在以買一或更低的價格賣出股票所成交的盤量,那麼現在兩筆主動性的單子同時打出並成交就稱為中性盤。\x0d\x0a\x0d\x0a通過外盤、內盤數量的大小和比例,投資者通常可能發現主動性的買盤多還是主動性的拋盤多,並在很多時候可以發現莊家動向,是一個較有效的短線指標。但投資者在使用外盤和內盤時,要注意結合股價在低位、中位和高位的成交情況以及該股的總成交量情況。因為外盤、內盤的數量並不是在所有時間都有效,在許多時候外盤大,股價並不一定上漲;內盤大,股價也並不一定下跌\x0d\x0a\x0d\x0a 注:內盤和外盤都會引起股價的變動。\x0d\x0a\x0d\x0a 註:「買盤」「賣盤」和中性盤不屬一種概念,前2者一般指的是等待成交的掛單,中性盤則指已成交的。\x0d\x0a 註:內外盤之和等於總的成交量。\x0d\x0a 註:主動性買盤手數用紅色表示,它是直接吃賣1的掛單,計入外盤。 \x0d\x0a 註:主動性賣盤手數用綠色表示,它是直接砸買1的埋單,計入內盤。\x0d\x0a 註:中性盤手數用白色表示,在買1與賣1有差距時,就可能產生中性盤。\x0d\x0a\x0d\x0a 莊家可以利用外盤、內盤的數量來進行欺騙。在大量的實踐中,發現如下情況: \x0d\x0a\x0d\x0a 1、股價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數浪下跌,股價處於較低價位,成交量極度萎縮。此後,成交量溫和放量,當日外盤數量增加,大於內盤數量,股價將可能上漲,此種情況較可靠。\x0d\x0a 2、在股價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數浪上漲,股價處於較高價位,成交量巨大,並不能再繼續增加,當日內盤數量放大,大於外盤數量,股價將可能繼續下跌。 \x0d\x0a 3、在股價陰跌過程中,時常會發現外盤大、內盤小,此種情況並不表明股價一定會上漲。因為有些時候莊家用幾筆拋單將股價打至較低位置,然後在賣1、賣2掛賣單,並自己買自己的賣單,造成股價暫時橫盤或小幅上升。此時的外盤將明顯大於內盤,使投資者認為莊家在吃貨,而紛紛買入,結果次日股價繼續下跌。\x0d\x0a 4、在股價上漲過程中,時常會發現內盤大、外盤小,此種情況並不表示股價一定會下跌。因為有些時候莊家用幾筆買單將股價拉至一個相對的高位,然後在股價小跌後,在買1、買2掛買單,一些者認為股價會下跌,紛紛以叫買價賣出股票,但莊家分步掛單,將拋單通通接走。這種先拉高後低位掛買單的手法,常會顯示內盤大、外盤小,達到欺騙投資者的目的,待接足籌碼後迅速繼續推高股價。\x0d\x0a 5、股價已上漲了較大的漲幅,如某日外盤大量增加,但股價卻不漲,投資者要警惕莊家製造假象,准備出貨。 \x0d\x0a 6、當股價已下跌了較大的幅度,如某日內盤大量增加,但股價卻不跌,投資者要警惕莊家製造假象,假打壓真吃貨。 \x0d\x0a\x0d\x0a莊家利用叫買叫賣常用的欺騙手法還有:\x0d\x0a 1、在股價已被打壓到較低價位,在賣1、賣2、賣3、賣4、賣5掛有巨量拋單,使投資者認為拋壓很大,因此在買1的價位提前賣出股票,實際莊家在暗中吸貨,待籌碼接足後,突然撤掉巨量拋單,股價大幅上漲。\x0d\x0a 2、在股價上升至較高位置,在買1、買2、買3、買4、買5掛有巨量買單,使投資者認為行情還要繼續發展,紛紛以賣1價格買入股票,實際莊家在悄悄出貨,待籌碼出得差不多時,突然撤掉巨量買單,並開始全線拋空,股價迅速下跌。\x0d\x0a\x0d\x0a委託以賣方價格成交的納入「外盤」;委託以買方價格成交的納入「內盤」。 \x0d\x0a「外盤」和「內盤」相加成為成交量,分析時由於賣方成交的委託納入「外盤」,如「外盤」很大意味著多數賣的價位都有人來接,顯示買勢強勁;而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如「內盤"過大,則意味著大多數的買入價都有人願意賣,顯示賣方力量較大;如內外盤大體相當,則買賣方力量相當。 但事實上內外盤之比真的能准確地反映股票走勢的強弱嗎?莊家既然能做出虛假的日 線和成交量,難道就做不出虛假的內外盤?所以關於內外盤的細節,我們還有仔細研究的必要。 經常看盤的朋友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某隻股票在低位橫盤,莊家處於吸籌階段時,往往是內盤大於外盤的,具體的情形就是莊家用較大的單子托住股價,而在若干個價位上面用更大的單子壓住股價,許多人被上面的大賣單所迷惑,同時也經不起長期的橫盤,就一點點地賣出,3000股5000股地賣,市道特別低迷的時候還見到一兩百股的賣單,此時莊家並不急於抬高價位買入,只是耐心地一點點承接,散戶里只有少數人看到股價已無深跌可能,偶爾比莊家打高一點少量買入,才形成一點點外盤,這樣一來就造成主動性賣盤遠大於主動性買盤,也即內外盤比較大,這樣的股當時看起來可能比較弱,但日後很可能走出大行情,尤其是長期出現類似情況的股值得密切關注。 但如果股價經過充分炒作之後已經高高在上了,情形就恰恰相反,盤中買單要較賣單大,莊家用大買單趕著散戶望上沖,他一點點地出,出掉一些後把價位再抬上去,其實是原來的大買單撤了又高掛了,看起來像是大家奮勇向前,其實是散戶被人當過河卒用了。偶爾有跟庄的大戶一下子把底下的托盤給砸漏了,我們才會看到原來下面的承接盤如此弱不禁風,原因就是大家都被趕到前面去了,個別沒買上的恐怕還趕緊撤單高掛,大有不買到誓不罷休的架勢,底下其實並沒幾個單子了,莊家只好盡快補個大單子頂住。這個時候的外盤就遠大於內盤了,你說是好事嗎?短線跟進,快進快出可能還行,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套進去,讓你半年不得翻身。上面提到的是莊家吸籌和出貨時的兩種典型情況,當時內外盤提供的信號就與我們通常的認識相反,所以看待首先要做的是搞清楚股價處於什麼位置,在沒有前提條件的情況下來單純地分析根本就得不出有意義的結論。\x0d\x0a當然很多時候股價既非高高在上也不是躺在地板上不動,而是在那上竄下跳走上升通道,或走下降通道,或做箱形振盪,或窄幅橫盤,這些時候又如何來判斷內外盤的意義呢? 當股票沿著一定斜率波浪上升時,在每一波的高點之前,多是外盤強於內盤,盤中常見大買單層層推進或不停地有主動買盤介入,股價在沖刺過程中,價量齊升,此時應注意逐步逢高減磅,而當股價見頂回落時,內盤就強於外盤了,此時更應及時離場,因為即使以後還有高點,必要的回檔也會有的,我們大可等低點再買回來,何況我們並沒有絕對的把握說還會有新高出現。後來股價有一定跌幅,受到某一均線的支持,雖然內盤仍強於外盤,但股價已不再下跌,盤中常見大買單橫在那,雖然不往上抬,但有多少接多少,這就是所謂逢低吸納了,此時我們也不妨少量參與,即使萬一上升通道被打破,前一高點成了最高點,我們起碼也可寄希望於雙頭或頭肩頂,那樣我們也還是有逃命的機會。上面是指股價運行在上升通道中的情況,而股價運行在下降通道中的情況恰恰相反,只有在較短的反彈過程中才會出現外盤大於內盤的情況,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內盤大於外盤,對於這樣的股,我們不參與也罷。至於箱形振盪股,由於成交量往往呈有規 律的放大和縮小,因此介入和退出的時機較好把握,藉助內外盤做判斷的特徵大致和走上升通道的股差不多。窄幅盤整的股,則往往伴隨成交量的大幅萎縮,內外盤的參考意義就更小了。因為看待內外盤的大小必須結合成交量的大小來看,當成交量極小或極大的時候往往是純粹的散戶行情或莊家大量對倒,內外盤已經失了本身的意義,虛假的成分太多了。\x0d\x0a另外有兩種極端的情況就是漲停和跌停時的內外盤。當股價漲停時,所有成交都是內盤,但上漲的決心相當堅決,並不能因內盤遠大於外盤就判斷走勢欠佳,而跌停時所有成交都是外盤,但下跌動力十足,因此也不能因外盤遠大於內盤而說走勢強勁。\x0d\x0a總而言之,內盤和外盤的大小對判斷股票的走勢有一定幫助,但一定要同時結合股價所處的位置和成交量的大小來進行判斷,而且更要注意的是股票走勢的大形態,千萬不能過分注重細節而忽略了大局。\x0d\x0a\x0d\x0a 技術分析系統中經常有「外盤」、「內盤」出現。以賣方委託成交的納入「外盤」,是主動性買入,顯示買勢強勁,用紅色顯示,是人們常說的搶盤;以買方委託成交的納入「內盤」是主動性賣出,顯示賣方力量強勁,用綠色顯示,是人們常說的拋盤。\x0d\x0a 「外盤」和「內盤」相加為成交量。人們常用「外盤」和「內盤」來分析買賣力量那方占優勢,來判斷市勢.但有時主力利用對沖盤來放煙幕\x0d\x0a\x0d\x0a---------------------------------------------------------------------------------------------------------------------------------------\x0d\x0a\x0d\x0a委比是指委託買入總手數與委託賣出總手數之差除以委託總手數的比值。\x0d\x0a\x0d\x0a公式:委比=(委託買入總手數-委託買出總手數)/(委託買入總手數+委託買出總手數)\x0d\x0a\x0d\x0a正數表示委託買盤大於委託賣盤,想買的人多;負數表示委託賣盤大於委託買盤,想賣的人多。當然,這只是一般情況,有時莊家為操盤需要,會刻意作盤,想拉升時故意讓委比時負數;想打壓時故意讓委比是正數。\x0d\x0a\x0d\x0a委託以賣方成交的納入「外盤」,委託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外盤」和「內盤」相加為成交量。分析時,由於賣方成交的委託納入外盤,如外盤很大意味著多數賣的價位都有人來接,顯示買勢強勁;而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如內盤過大,則意味著大多數的買入價都有人願賣,顯示賣方力量較大。如內盤和外盤大體相近,則買賣力量相當。 \x0d\x0a\x0d\x0a買一、買二、買三、買四、買五、賣一、賣二、賣三、賣四、賣五 \x0d\x0a 買股票的價格如果和賣的價格不同,就成交不了。這時候,有一堆人在等著買,一堆人在等著賣。他們都給出了自己委託的價格。 於是就讓他們排隊。出價最高的買者,和出價最低的賣者,有最優先的權利。然後依次排隊。 \x0d\x0a\x0d\x0a 這些價格中,買和賣兩個最接近的價格,買的就叫買一,賣的就叫賣一。比買的低一點排在第二的價格,就叫買二。同樣,排隊在賣的裡面比賣一高點的就是賣二。 \x0d\x0a\x0d\x0a 例如,某個股票買一的價格是10元,賣一的價格是 10.01元。這個價格後面還跟了一個數,就是現在開價買或者賣的手數(一手等於100股) \x0d\x0a\x0d\x0a 這時候,除了出價10元的人以外,還有出價9.99元的人,就排隊在買二的隊伍裡面等著買。同樣的,出價10.02要賣的人就排隊在賣二裡面。 \x0d\x0a\x0d\x0a 當然,買一和賣一總是差一點點。如果誰都不讓步,大家就僵持著,成交不了。這時候,一旦有買的人出價等於賣一的價格,就成交了,這種稱為外盤;或者,有賣的人出價等於買一的價格,也能成交,就叫內盤。 \x0d\x0a\x0d\x0a註:買賣最少是一百股的整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