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股票市場的價格經常劇烈變動,使投資者面臨的股票價格風險日益增加。股票價格風險主要有兩種;①某種股票價格漲落的風險。這種風險一般可通過投資多樣化來分散,即同時投資幾種股票以期某種股票價格的下跌帶來的損失可通過另外幾種股票價格上漲所得的利潤來彌補。②整個股票市場價格漲落的風險。這種風險用投資多樣化來分散,僅適用於資本雄厚的大公司,大多數資力微薄的小投資者卻無能為力,這無疑將影響中小投資者的積極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應運而生。在總的市場看漲時,可以買進股票指數期貨,而市場看跌時則可以出售。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於 1982年2月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農產品交易所問世,採用美國證券交易所價值線混合指數為標准。同年4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採用標准·普爾混合指數開展指數期貨業務。同年5月,紐約期貨交易所採用紐約證券交易所混合指數也開展了指數期貨業務。此後,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成為金融期貨市場上最熱門和發展最快的一種期貨交易。香港期貨交易所也於1986年5月6日開始辦理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業務。
2. 股指期貨的發展歷程
自1982年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推出價值線指數期貨合約後,國際股票指數期貨不斷發展,是金融期貨中歷史最短、發展最快的金融產品,已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中最有活力的風險管理工具之一。本世紀70-80年代,西方各國受石油危機的影響,經濟活動加劇通貨膨脹日益嚴重,投機和套利活動盛行,股票市場價格大幅波動,股市風險日益突出。股票投資者迫切需要一種能夠有效規避風險實現資產保值的手段。在這一前景下,1982年2月24日,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第一份股票指數期貨合約----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同年5月,紐約期貨交易所推出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期貨交易。
1982年--1985年 作為投資組合替代方式與套利工具。在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之後的三年中,投資者改變了以往進出股市的方式----挑選某個股票或某組股票。此外,還主要運用兩種投資工具:其一,復合式指數基金(SyntheticIndexFund),念消即投資者可以通過同時買進股票指數期貨及國債的方式,達到買進成分指數股票投資組合的同等效果;其二,指數套利(ReturnEnhancement),套取幾乎沒有風險的利潤。在股票指數期貨推出的最初幾年,市場效率較低,常常出現現貨與期貨價格之間基差較大的現象,對於交易技術較高的專業投資者,可通過同時交易股票和股票期貨的方式獲取幾乎沒有風險的利潤。
1986年--1989年作為動態交易工具。股指期貨經過幾年的交易後市場效率逐步提高,運作較為正常,逐漸演變為實施動態交易策略得心應手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通過動態套期保值(DynamicHedging)技術,實現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Insurance),即利用股票指數期貨來保護股票投資組合的跌價風險;第二,進行策略性資產分配(AssetAllocation),期貨市場具有流動性高、交易成本低、市場效率高的特徵,恰好符合全球金融國際化、自由化的客觀需求,為解決迅速調整資產組合這一難題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1988年--1990年股票指數期貨的停滯期。1987年10月19日美國華爾街股市一天暴跌近25%,從而引發全球股市重挫的金融風暴,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五」。雖然事過十餘載,對為何造成恐慌性拋壓,至今眾說紛紜。股票指數期貨一度被認為是「元兇」之一,但即使著名的「布萊迪報告」也無法確定期貨交易是惟一引發恐慌性拋盤的原因,金融期貨品種的交易量已佔到全球期貨交易量的80%,而股指期貨是金融期貨中歷史最短、發展最快的金融衍生產品。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全球證券市場的迅猛發展,國際投資日益廣泛,投、融資者及作為中介機構的投資怠行對於套期保值工具的需求猛增,這使得1988年至1990年間股指期貨的數量增長很快,無論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國家,股指期貨交易都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至1999年底,全球已有一百四十多種股指期貨合約在各國交易。 股指期貨的創新與推廣迅速在世界各國迅速發展起來,到80年代未和90年代初,許多國家和地信型區都推出了各自的股票指數期貨交易。1990年至今成為股指期貨蓬勃發展的階段。進入二十世紀90年代之後,關於股票指數期貨的爭議逐漸消失,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更為明智,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相繼推出股票指數期貨,使股指期貨的運用更為普遍。
股指期貨的發展還引起了其他各種指仔坦知數期貨品種的創新,如以消費者物價指數為標的的商品價格指數期貨合約、以空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標的的大氣污染期貨合約以及以電力價格為標的的電力期貨合約等等。可以預見,隨著金融期貨的日益深入發展,這些非實物交收方式的指數類期貨合約交易將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3. 什麼是 股指期貨(解釋)
基本概念
股指期貨的全稱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也可稱為股價指數期貨、期指,是指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的標准化期貨合約,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作為期貨交易的一種類型,股指期貨交易與普通商品期貨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徵和流程。
世界主要股指期貨市場簡介
標准·普爾500指數
標准·普爾500指數是由標准·普爾公司1957年開始編制的。最初的成份股由425種工業股票、15種鐵路股票和60種公用事業股票組成。從1976年7月1日開始,其成份股改由400種工業股票、20種運輸業股票、40種公用事業股票和40種金融業股票組成。它以1941年至1942年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 10,採用加權平均法進行計算,以股票上市量為權數,按基期進行加權計算。與道·瓊斯工業平均股票指數相比,標准·普爾500指數具有采樣面廣、代表性強、精確度高、連續性好等特點,被普遍認為是一種理想的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標的。
道·瓊斯平均價格指數
道·瓊斯平均價格指數簡稱道·瓊斯平均指數,是目前人們最熟悉、歷史最悠久、最具權威性的一種股票指數,其基期為1928年10月l日,基期指數為100。道·瓊斯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幾經調整,現在採用的是除數修正法,即不是直接用基期的股票指數作除數,而是先根據成份股的變動情況計算出一個新除數,然後用該除數除報告期股價總額,得出新的股票指數。目前,道·瓊斯工業平均股票指數共分四組:第一類是工業平均數,由30種具有代表性的大工業公司的股票組成;第二組是運輸業20家鐵路公司的股票價格指數;第三組是15家公用事業公司的股票指數;第四組為綜合指數,是用前三組的65種股票加總計算得出的指數。人們常說的道·瓊斯股票指數通常是指第一組,即道·瓊斯工業平均數。
英國金融時報股票指數
金融時報股票指數是由倫敦證券交易所編制,並在《金融時報》上發布的股票指數。根據樣本股票的種數,金融時報股票指數分為30種股票指數、100種股票指數和500種股票指數等三種指數。目前常用的是金融時報工業普通股票指數,其成份股由30種代表性的工業公司的股票構成,最初以1935年7月l日為基期,後來調整為以1962年4月10日為基期,基期指數為100,採用幾何平均法計算。而作為股票指數期貨合約標的的金融時報指數則是以市場上交易較頻繁的100種股票為樣本編制的指數,其基期為1984年1月3日,基期指數為1000。
日經股票平均指數
日經股票平均指數的編制始於1949年,它是由東京股票交易所第一組掛牌的225種股票的價格所組成.這個由日本經濟新聞有限公司(NKS)計算和管理的指數,通過主要國際價格報道媒體加以傳播,並且被各國廣泛用來作為代表日本股市的參照物。
1986年9月,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推出日經225股票指數期貨,成為一個重大的歷史性發展里程碑。此後,日經225股票指數期貨及期權的交易,也成為了許多日本證券商投資策略的組成部分。
香港恆生指數
恆生指數是由香港恆生銀行於1969年11月24日開始編制的用以反映香港股市行情的一種股票指數。該指數的成份股由在香港上市的較有代表性的33家公司的股票構成,其中金融業4種、公用事業6種、地產業9種、其他行業14種。恆生指數最初以 1964年7月31日為基期,基期指數為100,以成份股的發行股數為權數,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後由於技術原因改為以1984年1月13日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975.47。恆生指數現已成為反映香港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的主要風向標。
基本特徵
1. 股指期貨與其他ke..com/view/10574.htm金融期貨、商品期貨的共同特徵
合約標准化。期貨合約的標准化是指除價格外,期貨合約的所有條款都是預先規定好的,具有標准化特點。期貨交易通過買賣標准化的期貨合約進行。
交易集中化。期貨市場是一個高度組織化的市場,並且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期貨交易在期貨交易所內集中完成。
對沖機制。期貨交易可以通過反向對沖操作結束履約責任。
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每日交易結束後,交易所根據當日結算價對每一會員的保證金帳戶進行調整,以反映該投資者的盈利或損失。如果價格向不利於投資者持有頭寸的方向變化,每日結算後,投資者就須追加保證金,如果保證金不足,投資者的頭寸就可能被強制平倉。
杠桿效應。股指期貨採用保證金交易。由於需交納的保證金數量是根據所交易的指數期貨的市場價值來確定的,交易所會根據市場的價格變化,決定是否追加保證金或是否可以提取超額部分。
2. 股指期貨自身的獨特特徵
股指期貨的標的物為特定的股票指數,報價單位以指數點計。
合約的價值以一定的貨幣乘數與股票指數報價的乘積來表示。
股指期貨的交割採用現金交割,不通過交割股票而是通過結算差價用現金來結清頭寸。
股指期貨與商品期貨交易的區別
標的指數不同。股指期貨的標的物為特定的股價指數,不是真實的標的資產;而商品期貨交易的對象是具有實物形態的商品。
交割方式不同。股指期貨採用現金交割,在交割日通過結算差價用現金來結清頭寸;而商品期貨則採用實物交割,在交割日通過實物所有權的轉讓進行清算。
合約到期日的標准化程度不同。股指期貨合約到期日都是標准化的,一般到期日在3月、6月、9月、12月等幾種;而商品期貨合約的到期日根據商品特性的不同而不同。
持有成本不同。股指期貨的持有成本主要是融資成本,不存在實物貯存費用,有時所持有的股票還有股利,如果股利超過融資成本,還會產生持有收益;而商品期貨的持有成本包括貯存成本、運輸成本、融資成本。股指期貨的持有成本低於商品期貨。
投機性能不同。股指期貨對外部因素的反應比商品期貨更敏感,價格的波動更為頻繁和劇烈,因而股指期貨比商品期貨具有更強的投機性。
·股票指數期貨產生的背景和發展
隨著證券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機構投資者的成長,市場對規避股市單邊巨幅漲跌風險的要求日益迫切,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理論工作者,對推出股指期貨以規避股市系統性風險的呼聲都越來越高,決策層也對這一問題極為關注。那麼我國當前推出股指期貨時機是否成熟?股指期貨的推出對證券市場有何影響?如何設計我國的股指期貨合約?從本期起,本版特開辟「股指期貨研究」專欄,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歡迎對股指期貨感興趣的業內外人士參加討論,共同為推動我國股指期貨的研究開發獻計獻策。
同其他期貨交易品種一樣,股指期貨也是適應市場規避價格風險的需求而產生的。
二戰以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股票市場取得飛速發展,上市股票數量不斷增加,股票市值迅速膨脹。以紐約股票交易所為例:1980年其股票交易量達到3749億美元,是1970年的3.93倍;日均成交4490萬股,是1960年的19.96倍;上市股票337億股,市值12430億美元,分別是1960年的5.185倍和4.05倍。股票市場迅速膨脹的過程,同時也是股票市場的結構不斷發生變化的過程:二戰以後,以信託投資基金、養老基金、共同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取得快速發展,它們在股票市場中佔有越來越大的比例,並逐步居於主導地位。機構投資者通過分散的投資組合降低風險,然而進行組合投資的風險管理只能降低和消除股票價格的非系統性風險,而不能消除系統性風險。隨著機構投資者持有股票的不斷增多,其規避系統性價格風險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
股票交易方式也在不斷地發展進步。以美國為例:最初的股票交易是以單種股票為對象的。1976年,為了方便散戶的交易,紐約股票交易所推出了指定交易循環系統(簡稱DOT),該系統直接把交易所會員單位的下單房同交易池聯系了起來。此後該系統又發展為超級指定交易循環系統(簡稱SDOT)系統,對於低於2099股的小額交易指令,該系統保證在三分鍾之內成交並把結果反饋給客戶,對於大額交易指令,該系統雖然沒有保證在三分鍾內完成交易,但毫無疑問,其在交易上是享有一定的優惠和優勢的。與指定交易循環系統幾乎同時出現的是:股票交易也不再是只能對單個股票進行交易,而是可以對多種股票進行"打包",用一個交易指令同時進行多種股票的買賣即進行程序交易(Program trading,亦常被譯為程式交易)。對於程序交易的概念,歷來有不同的說法。紐約股票交易所從實際操作的角度出發,認為超過15種股票的交易指令就可稱為程序交易;而一般公認的說法則是,作為一種交易技巧,程序交易是高度分散化的一籃子股票的買賣,其買賣信號的產生、買賣數量的決定以及交易的完成都是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撐下完成的,它常與衍生品市場上的套利交易活動,組合投資保險、以及改變投資組合中股票投資的比例等相聯系。伴隨著程序交易的發展,股票管理者很快就開始了"指數化投資組合"交易和管理的嘗試,"指數化投資組合"的特點就是股票的組成與比例都與股票指數完全相同,因而其價格的變化與股票指數的變化完全一致,所以其價格風險就是純粹的系統性風險。在"指數化投資組合"交易的實踐基礎上,為適應規避股票價格系統性風險的需要而開發股票指數期貨合約,就成為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看到了市場的需求,堪薩斯城市交易所在經過深入的研究、分析之後,在1977年10月向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提交了開展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的報告。但由於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與證券交易委員會關於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管轄權存在爭執,另外交易所也未能就使用道.瓊斯股票指數達成協議,該報告遲遲未獲通過。直到1981年,新任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席菲利蒲.M.約翰遜和新任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約翰.夏德達成"約翰遜—夏德協議",明確規定股指期貨合約的管轄權屬於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才為股指期貨的上市掃清了障礙。
到1982年2月16日,堪薩斯城市交易所開展股指期貨的報告終於獲准通過,24日,該交易所推出了道.瓊斯綜合指數期貨合約的交易。交易一開市就很活躍,當天成交近1800張合約。此後,在4月21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推出了S&P500股指期貨交易,當天交易量就達到3963張。日本,香港、倫敦、新加坡等地也先後開始了股票指數的期貨交易,股指期貨交易從此走上了蓬勃發展的道路。目前,股指期貨已發展成為最活躍的期貨品種之一,股指期貨交易也被譽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最激動人心的金融創新"。
4. 股指期貨
一。股指期貨的概念
中國代表股指期貨價格指數期貨,股票指數指的是標准化的期貨合約的標的物,雙方商定了具體的未來的日期,按照預先確定的股票價格指數交易相關指數的大小。點擊看詳細股指期貨的交易單位等於標的指數乘以每點的交換價值的價值。直接報道當股指期貨行情,最小價格變動往往是一個特定的指數點來表示標的指數值。由於股指本身並不具備在任何形式的物理存在,所以股票價格指數是基於現金結算結束交易。在現金結算,持有至到期日尚未清算反轉的基礎上,較上一交易日結算價與利潤和損失的計算量的最終結算價格之間的差額的買家和賣家,通過借記卡或信用卡合同自動失效保證金賬戶結算交易記錄兩部分。點擊看詳細股指期貨是為了滿足人們控制股市風險,尤其是需要所產生的系統性風險。股票價格指數已經能夠避免股票交易的風險,主要是因為在變化的股票價格指數代表的方向和整個股市的價格變動水平,而大多數股票價格變化的是滬指在相同的方向。因此,在反向操作的現貨市場和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市場和β系數的調整,我們可以抵消股市的風險正面臨著。
中國
兩個。股指期貨
中國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交易所產生的由來正式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股指期貨以來,全球股指期貨的不斷涌現,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基準指數。點擊看詳細著名的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合約有:S&P 500股票指數,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票指數,KCBT價值線綜合平均指數的股票,CBOT主要市場指數。
中國
三。在香港聯交所,恆生上市的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期貨:海外中國股票指數期貨
中國擁有在國際市場上,目前四家中國股指期貨中國企業指數期貨和中國股指期貨在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上市交易,新華富時A50指數期貨在新加坡交易所,以及即將到來的中國滬深300指數期貨。 1. H股指數期貨(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期貨)點擊看詳細H股指數期貨於2003年12月8日通過香港聯交所推出,該指數包含32隻成份股。每個點是值得50港元,根據指數位7400點計算,港幣37萬的合同價值。 2.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期貨,點擊看詳細香港聯交所2005年5月23日推出的富時中國25指數期貨及期權。每個點是值得50港元,根據指數計算12000點,港幣60萬元合約價值。 3.美國股票指數期貨CBOE中國點擊看詳細2004年10月18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電子交易市場推出了中國第一個股指期貨產品的美國股市。根據中國指數CBOE中國股指期貨標的指數的編制是平等的,成分股20.每個點是價值100美元,根據指數點360分,36000美元合同計算的市值指數。 4.新加坡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點擊看詳細包含50家最大的公司中國A股市場市值,許多國際投資者該指數被視為對中國市場的准確的衡量指標。每個點價值10元,按照5100點指數點計算,價值約5萬多美元的合同。
中國四。股指期貨等金融期貨的股指期貨
中國
1.常用功能的基本特徵,商品期貨合約,點擊看詳細規范:標准化的期貨合約在價格確定,期貨合約的所有條款都預定好,具有標准化的特點。期貨交易通過標准化的期貨合約。點擊看詳細交易集中化:期貨市場是一個高度組織化的市場,和嚴格的管理制度,期貨期貨集中之內完成。點擊看詳細對沖機制:期貨由相反的合規責任結束套期保值業務。點擊看詳細無每日負債結算制度:在日常交易中,交易價格是根據結算為每個成員的保證金賬戶,以反映投資者的利潤或虧損的日期進行調整。如果價格不利於改變投資者持有的位置的方向,結算後的一天,投資者必須保證金,如果保證金不足的投資者可以強制平倉頭寸。點擊看詳細杠桿效應:利用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由於需要繳納保證金的數量是基於開放式指數期貨來確定的市場價值,交易所將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化,來決定是否追加保證金或是否可以提取超額。 2.股指期貨持有的股指期貨,點擊看詳細標的物為特定的股票指數,該指數點報價單位數的獨有的特性。點擊看詳細合約價值一定的貨幣和股票指數行情倍頻的產品代表。點擊看詳細指數期貨結算現金結算,而是通過結算現金結算地位的差別,但不關閉的股票。
中國五。功能
股指期貨
中國1.套期保值:是指投資者買入或賣出股指期貨合約,從而補償因所帶來的現貨市場價格變動的實際損失。套期保值主要分為以下五種股票:點擊看詳細多頭套期保值:如果人們願意購買的股票購買的股票在未來規定的時間,你可以利用股指期貨合約來對沖建立股指期貨合約多頭上漲(不利的市場走勢朝著他的方向),在股價與收益的股指期貨合約後,對現貨市場高價購買虧損彌補。點擊看詳細空頭套期保值:如果股東預測未來利率上升,從而導致股價下跌,您可向股指期貨合約現在是出售給其長期持有的股票與期貨市場的盈利來對沖彌補現貨的空頭股票頭寸的損失。點擊看詳細流通跨期對沖:指同時賣出兩個不同月份股指期貨合約和購買採取不同月份之間的差異優勢是與期貨交易獲利相反。在跨期交易中,投資者重點是本月的區別。點擊看詳細跨期套保的問題:當一個公司發行股票,通常由投資銀行代理經銷委託。例如:信託投資銀行發行股票的公司,股票的投資銀行財團臨時組織,再賣給投資大眾的鴻溝。財團發行公司一般凈發行價格保證,或者使促進銷售存貨點的最大的努力,所以這個問題也有一定的風險。為了減少風險,可以利用股指期貨來對沖通脹。點擊看詳細跨市場套期保值:股指期貨作為整個城市的投資者在兩個不同的期貨市場在同一時間兩個類似股指期貨的交易方向相反,把它們之間的差別優勢這為符合條件的李某。 2.推測,點擊看詳細買空 - 買入股指期貨合約:投機者買入股指期貨合約的目的,是利用產生的利潤的價格波動。當投資者預測股指上漲,所以買了股指期貨交割月合約,一旦預測准確,股市上漲到一定高度,他把先前買入賣出股指期貨合約,即低買的時候價格和銷售的價格高,投資者可以通過獲得的利潤之間的差異所帶來的價格變化。點擊看詳細短 - 賣出股指期貨合約:投機者賣出股指期貨合約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由於價格變動和利潤。投機者預測股指期貨價格將下跌,他預先賣出股指期貨交割月合約,一旦預測准確,之後股市下跌,然後他以前賣期貨合約,然後買了,賺2後的利潤合同。
5. 中國的股票和期貨,分別開始於哪一年,立法於哪一年
我國最早的證券交易市場是清朝光緒末年(1891年)由上海外商經紀人組織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眾業公所」,在這兩個交易所買賣的主要是外國企業股票、公司債券,中國政府的金幣公債以及外國在華機構發行的債券等。
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是1918年夏天成立的北平證券交易所。1920年,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得到批准成立。
天津證券交易所在1952年關閉,舊中國的證券市場相繼消失。
1990年12月和1991年6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我國證券市場正式形成。(著重記住幾個重要的時間和重的事件)
十幾年來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特點:(市場、發行、投資者和監管四個方面)
1、市場發展日益規范有序
(1)發行制度由審批制過渡到核准制;
(2)股票發行方式不斷改進;
(3)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逐漸規范。
2、證券發行規模逐年擴大,品種結構日趨合理
到2000年為止,我國發行的證券品種已涵蓋了股票(A股和B股)、基金、 國債、企業債券、可轉換債券等。
3、機構投資者的隊伍逐漸壯大
(1)證券公司;
(2)證券投資基金。
1999年11月國務院頒布《證券投資者基金管理暫行辦法》,開始大力培育證券投資基金。1998年3月,首批證券投資基金正式運作。(記住時間及其事件)
(3)其他機構投資者
從2000年9月8日開始,我國任何企業都可以投資於證券市場。1999年9月8日,中國證監會下發通知,明確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和上市公司這三類企業可以進入證券市場進行投資。(三類企業入市)
4、監督手段法制化
1993年4月22日,國務院頒布了《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
1994年7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了《中國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1999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正式實施。
參考資料:《證券市場基礎知識》教學輔導
6. 股指期貨是誰發行的
股指期貨不是誰發行的,而是作為期貨交易的一種類型,股指期貨交易與普通商品期貨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徵和流程。 股指期貨是期貨的一種,期貨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
股指期貨(Share Price Index Futures),英文簡稱SPIF,全稱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也可稱為股價指數期貨、期指,是指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的標准化期貨合約,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到期後通過現金結算差價來進行交割。
7. 請教關於股指期貨,諸如道瓊工業指數、恆生、日經的相關知識
直接用英文學又何妨?
8. 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市場是哪個
1982年,第一張股指期貨合約在美國堪薩斯城誕生,標志著涵蓋貨幣、利率及股票衍生品的場內金融衍生品體系在美國得以完整建立,期貨市場最終實現了從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的革命性轉變,金融期貨的誕生成為現代金融的一個標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