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拉里·芬克的「璞玉」成才
一家萬億美元的新金融巨頭的董事長——拉里·芬克真值得為他的超人智慧慶賀一番。而又有誰會想到,這個撼動整個華爾街的計劃卻是拉里開車離開曼哈頓前往新澤西的路上突發奇想得到的。而之後的僅僅五個星期,這個想法就成為現實。一個天才的意念,總是能使巨大的財富接踵而至。
說起黑岩公司,即便你登陸到公司網站,那寥寥數頁的介紹,也實在很難令人感受到這是一家通過債券、股票、組合投資以及房地產投資形式,在全球管理著 4527億美元資產的美國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而另外,該公司還提供風險管理服務和財務顧問服務,可謂是華爾街上頗能夠呼風喚雨的一家巨無霸機構。
自1999年黑岩公司實現IPO以來,其股價上漲了10倍。根據彭博的統計數據,黑岩公司的股票年收益率竟高達45.3%。在黑岩公司上市12年後,《財富》雜志終於給予其罕見的高度評價:「它恐怕是華爾街過去10年中最大的成功」。芬克輝煌的業績使他一度成為摩根士丹利前任首席執行官裴熙亮(Philip J. Purcell)的可能繼任者,而事實上約翰·麥克(John Mack)回歸大摩擔任CEO,背後也是芬克在不倦地穿針引線。周旋於大摩、美林這樣的超重量級選手之中的黑岩公司,猶如前拳王泰森等的經紀人唐金一般游刃有餘,買進拋出,賺取著巨大的收益。
可是在芬克年幼的時候,父母對他的期望值其實並不高,父母親總認為他沒有哥哥斯蒂夫·芬克聰明。很小時,芬克就在其父親的鞋廠里做幫工。在取得加利福尼亞大學MBA學位之前,芬克的夢想一直都是從事房地產金融。一位教授無意間的推薦,使他順利進入了當時的地區投行第一波士頓(First Boston)。
第一波士頓逐漸識出了芬克這塊「璞玉」,並很快就讓他挑重擔並屢屢晉升。之後他又被調到了固定收益證券部門,負責當時還很新興的分期貸款抵押債券 (MBS)。短短的四年時間里,芬克把這個產品變成了第一波士頓的拳頭產品,並帶來了每年100萬美元的收益,在當時這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了。1985 年,拉里再接再厲共贏利230萬美元,1986年第一季度就贏利130萬美元。一時間,拉里成了第一波士頓的超級賺錢機器,並由此成為第一波士頓歷史上最年輕的合夥人,當時他只有28歲。
正在他春風得意之時,命運女神跟他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美國利率的突然走低,使得芬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1986年第二季度芬克的投資倉位就損失了100萬美元,懊悔的他痛苦地說道:「我們太冒險了,我恐怕該被炒魷魚。」
資本市場上的小金童突然間失去了頭上的耀眼光環,而第一波士頓此後對他過於苛刻的指責也使拉里痛心疾首,「我此前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第一波士頓,但我不會原諒他們突然間對我的全盤否定,並忘記了我曾為他們帶來了多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