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股票 » 股票型基金可以走短線嗎
擴展閱讀
誠意通今天股票行情 2025-05-17 11:07:02
奧克斯空調股票行情 2025-05-17 11:06:11
c9013 2025-05-17 10:58:08

股票型基金可以走短線嗎

發布時間: 2022-04-03 12:22:00

基金能像股票一樣炒短線嗎

申購確認後可以贖回。
基金申購一般T+1個交易日確認,T+2個交易日可查詢份額(部分QDII基金需T+2確認,T+3查詢); 交易日15:00之前購買算當天交易,按當日凈值成交;
15:00之後購買算下一交易日交易,按下一交易日凈值成交。

⑵ 為什麼基金必須長期持有,股票卻可以短線

大震盪使五成股民變基民 發現基金可攻可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14:42 人民網-市場報

有調查數據顯示:大震盪使五成股民變基民。《市場報》記者在中國工商銀行( 5.27,0.11,2.13%)看到一位正在准備開通「理財金賬戶卡」做基民的許先生,他告訴記者:「最近大盤『陰跌』,自己和周圍很多朋友雖然沒買垃圾股,可一周還是要損失20%左右的資本。這段時間來每天盯大盤盯得心驚肉跳的,快得心臟病了。而且這周很多專業人士預測大盤還會繼續跌下去,所以准備把一些賠得不多的股票賣掉,然後從股市撤資、申購基金了。」

股市的中線調整確立後,不少股民都像許先生一樣欲哭無淚。而看看他們周圍那些基民朋友們,手中的基金還在穩中小漲,這不由得使越來越多的股民產生了「改行」的想法。

基民劉女士年初買了華夏大盤精選,她告訴記者:「雖然上周它的凈值縮了8%,不過自己年初投入的10萬元,如今已經翻番了。」據了解:華夏大盤精選作為股票型基金中的領頭羊,以凈值增長109.46%的業績排名股票基金半年報中的第一。而同期不少在股海中撲騰的投資者都「嗆了水」,一些人的收益竟然歸零、甚至出現虧損。

記者在基金半年報中發現:雖然今年以來,基金的表現並不顯山露水,但自從「5·30」大跌後,基金可攻可守的優勢日益體現出來。看看半年報基金平均收益60%、有的基金甚至超過100%的驕人成績,穩穩當當、不用操心也能獲得可觀收益,確實是股市震盪開始以來基金的特別誘人之處。

上周把股市中全部資產拿出來投入基市的黎先生告訴《市場報》記者:轉了一圈,發現還是基金適合普通人。他給記者講了自己半年來的失敗經歷:「我在3月份看到很多股票短時間內都翻番了,可基金卻漲的很慢,很不甘心。所以就把大部分基金都贖回了,一頭沖進股市。」 他描述道:「自從炒股以來,每天早上9:30就開始像著了魔一樣盯大盤,中午收盤還有晚上回家都要把著電視看財經節目,把自己的正業都快荒廢了。」不過結局卻是「瞎忙活」!上周整理自己的賬戶時,黎先生發現:炒股的盈利竟然不到3成,而留在基金里一直扔著、從來就沒有看過的那一小部分錢,收益卻達到了7 成。於是,他毅然從股市撤退、回到基市。

中國銀行( 5.07,0.08,1.60%)東城支行的一位值班經理告訴《市場報》記者:今年的第一季度和二季度初,相當數量的基民嫌基金漲得慢,都贖回基金去炒股。但是經過股市震盪的洗禮後,他們紛紛發現還是基金漲得好,於是又轉回來當基民。其實業內人士都表示過: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與其去深不可測的股海中「搏傻」,不如買基金穩穩當當賺錢。而隨著機構投資者的日益成熟,基金確實是個人投資者最適合的投資品種。

⑶ 要是買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是長期持有好呢還是走短線好

簡單地說,基金是由基金管理公司把投資人的分散資金募集到一起,投放到股票市場或債券市場,為投資人賺取利潤的一種專家理財。
而股票是由上市公司直接發行的,投資人可在證券營業部直接買入和賣出,由於我們普通投資人缺乏專業的技術和經驗,也欠缺靈通的消息渠道,對大勢難以做
出正確的判斷,很難在股市中取得收益。
基金和股票相比,前者風險小,而收益也少。股票收益大,而風險也大。總之,收益和風險是並存的。
如果你要投資基金,可持身份證到當地銀行辦理,在此提醒你,買基金不但不一定能賺錢,而且投資人還要在投資過程中承受市場風險和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風險。現在我國有50多家基金公司,良莠不齊,真正好的,能給投資人獲取收益的沒有幾家。不管能不能為投資人賺錢,這些基金公司都要每年在你的資金中提取4-5% 的各種費用。在投資中有兩點一定要注意:一、選擇業績好的基金公司,還要在這個好的基金公司里選擇好的基金品種,(每一個公司都有幾只基金),你可在新浪網上財經網頁里,找晨星開放式基金業績排行榜參考選擇。二、要選擇買入的時機,在股票市場低迷,投資人絕望悲觀的時候,那時的基金凈值低,有的甚至跌破面值。此時正是買入的好時機。還要選擇好的賣出時機,在市場人氣高漲,股指屢創新高市場上一片歡樂氣氛時,果斷地賣出。不要有貪心,只有這樣才能賺錢。
雖然說是專家理財,長期投資,如果你選擇不好基金公司和品種,以及買入、賣出的時機,照樣賠錢。
如果你不能承受風險,可以先買無風險的貨幣型基金,收益率大概相當於稅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等對基金充分了解後,再在適當的時機轉換成股票型基金或配置型基金。
買什麼樣的基金比較好呢?
你買股票型 的基金比較好。收益高。
上工行去買。
或南方穩健、易方達價值
開方式基金在結束封閉期後,就可以隨時申購,隨時贖回(隨定投或有特別要求的基金外)。
每個基金的申購,贖回費用不同,可參見各基金的相關介紹。
最低是的貨幣基金,免申購和贖回費,但收益也是最低的。
通常申購時分前端和後端。
前端在申購時一次性扣除申購費,贖回時不在扣除。
後端在贖回時根據所持基金時間長短,分別計算申購費和贖回費(通常5年以上可以免申購費,這就是所謂長期持有費用可以為零的道理)。
贖回費用也隨時持有時間越長,而費用越低,最低為零。
◇基金是有風險的
投資基金是有風險的。換言之,你起初用於購買基金的1萬元,存在虧損的可能性。基金既然投資於證券,就要承擔基礎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投資風險。
當然,在招募說明書中有明確保證本金條款的保本基金除外。此外,當開放式基金出現巨額贖回或者暫停贖回時,持有人將面臨變現困難的風險。
◇基金不同於儲蓄
由於開放式基金通過銀行代銷,許多投資人因此認為基金同銀行存款沒太大區別。其實兩者有本質的區別:儲蓄存款代表商業銀行的信用,本金有保證,利率固定,基本不存在風險;而基金投資於證券市場,要承擔投資風險。儲蓄存款利息收入固定,而投資基金則有機會分享基礎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上漲帶來的收益。
◇基金不同於債券
債券是約定按期還本付息的債權債務關系憑證。國內債券種類有國債、企業債和金融債,個人投資者不能購買金融債。國債沒有信用風險,利息免稅;企業債利息較高,但要交納20%的利息稅,且存在一定的信用風險。相比之下,主要投資於股票的基金收益比較不固定,風險也比較高;而只投資於債券的債券基金可以藉助組合投資,提高收益的穩定性,並分散風險
◇基金適合長期投資
有的投資人抱著股市上博取短期價差的心態投資基金,例如頻繁買賣開放式基金,結果往往以失望告終。因為一來申購費和贖回費加起來並不低,二來基金凈值的波動遠遠小於股票。基金適合於追求穩定收益和低風險的資金進行長期投資。

◇基金不是股票
有的投資人將基金和股票混為一談,其實不然。一方面,投資者購買基金只是委託基金管理公司從事股票、債券等的投資,而購買股票則成為上市公司的股東。另一方面,基金投資於眾多股票,能有效分散風險,收益比較穩定;而單一的股票投資往往不能充分分散風險,因此收益波動較大,風險較大。

⑷ 基金是做短線還是長線

偏股型基金並不適合做短線交易。
作為偏股型基金來說,進出手續費最低也要1.1%(申購費0.6%,贖回費一年內0.5%),如果做短線交易,不如直接炒股,或者在場內購買基金交易成本會更低。但最近2年有基金公司推出特殊的收費方式,短期買賣基金成本很低,比如廣發基金公司推出的C型收費模式。
無論交易手續費是高是低,這還是次要問題,主要是人的主觀判斷總會出錯。人幾乎不可能戰勝市場,每一次都准確的預測正確股市的走向是不可能的,短線交易頻繁的結果是多次小盈利,一次大虧損或者長期深度套牢。事實是以偏股型基金做短線交易的投資者幾乎都是這個結果。其實與炒股也相差不大,畢竟基金就是一些股票的集合。
偏股型基金正確的投資方式是長期持有,並且分批買入,特別是在下跌途中。這么做的潛在前提是承認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是必然規律,這樣長期持有才有堅持的意義。從概率上講勝算才會更大。在下跌途中買入也是為了降低平均成本,以便未來上漲獲得更多利潤。
如果沒有信心與耐心如此操作,建議還是不要選擇股票型基金作為投資對象。

債券型基金波動小,風險低,也是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積累一定的收益。
同樣不適合短期持有,這么做的意義也不大。
貨幣型基金無所謂長期持有或短期持有,因為這種基金幾乎不會發生單日虧損,作為一種現金管理工具,或者說儲蓄的替代品。只要存著就會產生收益,想用錢也可以隨時取出。

⑸ 股票型基金可以炒短線嗎

基金投資和股票不一樣,基金並不是短線投機品種,並不適合短期投資。
首先,基金交易成本較高;
其次,基金交易流動性低,不像股票當天賣出資金可用。
但是也有特殊情況,比如貨幣基金,它屬於短期理財品種,可隨意短期進出,我們能平時不用的閑錢用於投資貨幣基金,贖回也方便。
除此以外,其他類型的基金類型我們不建議短線操作。因為和炒股一樣,短線操作的投資者長時間維度來看賺錢概率很低。

⑹ 基金適合短線操作嗎

友邦華泰:投資基金要想獲得好的回報,其實和投資股票的原理是一樣的,就是低位布局、高位賣出。目前股市整體估值很低,是投資基金良好的時機。不過,市場的漲跌難以預料,即使股市從長期角度來看已經具備投資價值,也難免會出現暴漲又暴跌的情況,事實上,沒有任何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可以對短期的市場進行准
確的判斷,你也許在你認為的市場相對高點出場,但是後來出現市場的上漲幅度遠遠超出了你的預料。而這時,基金的投資者又面臨更高位入市的窘境。如果投資者對投資的基金進行短線操作、頻繁進出,還必然面臨著高額的手續費支出,股票基金的申購費一般在1.5%左右,一年以內的贖回費在0.5%左右,進出一次就要2%,頻繁交易的高額成本可想而知。
友邦華泰: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需要進行長線投資,在投資之前,投資者需要結合一下問題充分考慮自身的承受能力:您的收益目標?您能承受的虧損?您的投資期限有多長?用於投資的資金是否是閑置資金?是否已經留出資金以支付可能的支出,如購房、子女教育等?如果您在3-5年內本來就有大額開支的計劃,可以考慮購買貨幣型基金或債券型基金,以提高閑置資金的收益;如果是長期閑置的資金,可以考慮運用定期定額的辦法投資股票型基金,分享經濟發展的長期成果,這樣,就不至於出現被迫在低位贖回股票型基金的情況了。
友邦華泰:長期投資開放式基金,投資者獲取收益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凈值增長。由於開放式基金所投資的股票或債券升值或獲取紅利,股息、利息等,導致基金單位凈值的增長。而基金單位凈值上漲以後,投資者賣出基金單位數時所得到的凈值差價,也就是投資的毛利。而把毛利扣掉買基金時的申購費和贖回費,就是真正的投資收益。二是分紅收益。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基金契約的規定,基金會定期進行收益分配,這部分分紅也是投資者獲利的組成部分。

⑺ 基金可以炒短線嗎

基金不要炒短線,因為手續費用太高了,而且還不容易掌握漲跌,很容易虧錢。

在實際投資中仍有不少的投資者將基金當做股票一樣,短線操作頻繁買賣

但是為什麼監管部門以及一些負責任、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投資者都不建議短線操作,鼓勵大家長期持有。是因為他們不想讓大家賺錢?還是真正的為你著想呢?

下面我從基金的交易費用、份額確認的時間和短線操作的難度三個方面來說明

第一:費錢
基金的申購和贖回都是需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而且收取的申購贖回費是遠遠高於股票交易的費用的。基金的申購費一般為1.5%,持有不足7天贖回費1.5%,這樣一來一回不管有沒有賺到錢都需要收取3%的高額手續費了,1萬塊的話,300元的申購贖回費就沒有了。

部分人就會說現在申購費都打一折了,持有超過7天贖回費不會那麼高?

即使現在大部分的互聯網基金銷售平台申購費打一折,也要0.15%,持有期超過7天,也有0.5%,合計申購贖回費0.65%也遠遠高於股票交易的費用。

還有一部分會說場外申購贖回費用高,我可以在券商平台場內買賣基金啊,場內交易基金的費用與股票交易費用差不多啊?

但是在場內交易的基金數量是遠遠少於場外申購的基金數量的,並不是所有的基金都可以在場內交易的,像ETF、LOF、封閉基金才能在場內交易,而且在場內交易價格是實時變動的,有買在高點和溢價風險。

第二:費時
在場外申購贖回基金都是需要一到兩個交易日來確認的,一般都是T+1或T+2確認份額,贖回資金需要在確認份額後的也需要一到兩天才能到賬。這樣一次申購一次贖回中間就白白佔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

你無法決定基金申購贖回以什麼價格的凈值成交,因為基金申購是採用金額申購,份額贖回,按照未知價原則成交,即在申購和贖回時,都不知道基金的當天凈值,15點前提交的申購和贖回申請,都是按照收盤後當天的基金凈值一個價。

如果你在某日盤中看見行情大漲就提交贖回申請,而到了收盤行情回落,你贖回基金最終價仍是當天收盤後的基金凈值,並不是你在盯盤是大漲時的基金凈值。

第三:費精力
在國內的資本市場主要以個人投資者(散戶)為主,幾乎每個投資者都幻想並且認為自己有與其他普通人不同的超能力,能夠精準的擇時,低買高賣,不斷的波段操作,從而在短時間內實現暴富,人生達到財務自由。

再加上互聯網媒體對於某些從十幾萬資金炒到幾個億身家的游資大佬發家史過度的宣傳,使大部分人都無法認清事實,長期堅持的持有是件反人性的事情。

如果你剛開始投資,身邊有經驗的朋友告訴你不要短線操作,要長期持有的投資理念,你會覺得他怎麼那麼傻,甚至會認為他在妨礙你去賺錢。特別是你剛第一次超短線賺到錢的時候,你自己的信心迅速膨脹起來,覺得股票市場對你來說,就像印鈔機一樣不斷為你送錢,但其實你離虧錢的道路也不遠了。

但事實上連最專業的基金經理都放棄擇時交易,而我們一個普通人沒什麼都不懂卻不斷熱衷於擇時短期交易買賣。每個人都想精準的高拋低吸,享受每次上漲帶來的收益,躲過每次下跌的虧損,吃完每個波段的收益,但是這絕對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

頻繁的買賣操作也會花費你個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你一個普通上班族要上班和照顧家庭,空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你還不如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多花時間在家庭和提高自己能力方面。

在我國公募基金行業,基金賺錢,但基金持有人不賺錢,屬於一種普遍的存在現象。即使一隻業績表現再好的基金也無法保證一直往上漲,不下跌。而散戶總是管不住手,喜歡頻繁交易,在市場高點的時候沖進來買入,一下跌馬上割肉贖回,這樣再好的業績表現也無法保證賺錢。

「長期持有+不要追漲殺跌」這兩個原則已經在過去反復被驗證,擇時做不好往往就成了「追漲殺跌」,而長期持有的同時,規避了頻繁交易和追漲殺跌的可能。

高拋低吸這樣聰明的錢我們賺不到,那麼我們可以傻一點,在熊市低點買入,長期持有等到牛市贖回,看起來很簡單,但需要強大的投資心理,這是省心省力的必勝策略。

⑻ 基金 適合做短線操作嗎

基金是絕對不能短線操作的,因為手續費相對來說是比較貴的。如果你想短線操作,為什麼不去操作手續費相對低很多的股票。不過不管是基金還是股票,你真正短線操作的時候,相信你的這1萬塊用不了多久就變成5000或3000了,因為自從有市場以來,短線操作的一直都是1勝2平7負。先掂量一下自己有沒有成為那1勝的福報,如果沒有把握,就一定要老實。

⑼ 基金適合做長線還是短線

長期投資不等於長期捂和不動!切不可盲目相信長期持有
請看我的一篇文章:
基金:波段操作PK長期持有
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在唱著「同一首歌」:「基金是長期投資工具,不必在意短期的漲跌,不能像股票那樣頻繁進出,否則不但花了手續費,還會買個樓頂價,賣個地板價。只有長期持有才會獲得豐厚收益。」許多理財師也加入了合唱隊。
然而,這一理念在實戰中受到了無情的沖擊和挑戰。王先生在2007年6月5日買了易基價值成長基金,在同年10月16日收益率達到50%,本想「高位賣出,獲利了結」。銀行理財師告訴他,基金要長期投資,於是就繼續持有。一年後的2008年6月5日, 收益率降為16%,經過了2008年連續大跌的折磨,到年底虧損了25%,好不容易到今年2月26日盈利34%。他深有感觸地說:「不看形勢盲目長期持有,決非明智之舉。如果當時在高位賣出,低位再買進,收益要高得多。」
有王先生這樣的經歷和教訓的基民大有人在。在07年10月上、中旬買進基金捂著不動到現在,已經持有兩年多,不算短期了吧,但絕大多數人仍然虧損。從目前股市形勢看,到年底也未必扭虧為盈。持有三年多,依然是虧損!
只要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基金不失為大眾長期投資賺錢的理財品種。但是「長期」是一個模糊概念,究竟多長算長期,沒有明確的界定。長期投資也決不是買了基金後長期持有不動。投資成功的辦法只有一個:低價買入,高價賣出,此外再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賺錢。如果已達到預期收益,股市即將進入下降通道,就應該適時清倉,獲利了結。要是買進後股市一蹶不振,按照事先設定的「止損點」贖回,可以避免虧損繼續擴大。如果這時堅持長期持有,只會使收益付諸東流或虧損越來越多。在趨勢向上時,即便短暫回調,也不能輕易撤出,損失盈利機遇。對買進後表現差的基金,應該及時調倉。
長期持有還是波段操作,歷來就是兩種相輔相成的操作方法,並不存在矛盾,更不是相互排斥。僵化地堅持哪一種操作方法不符合辯證法,都是不明智的,應該是有機結合,互為補充,靈活運用。正確的長期投資理念應該是「長期投資的心態+適度的波段操作」,即在堅信證券市場存在長期投資價值的前提下,通過階段性調整的方式提高收益率。在合適的時候投資合適的基金,其投資行為連接起來,最終就是真正的長期投資。單純強調買了捂著不動的長期投資,貶低、排斥波段操作,是對投資者的誤導。
當然,在一般情況下,基金不宜頻率進出,以免既浪費了手續費,還可能喪失了上漲帶來的收益。事實上只要稍有基金投資經驗的都明白這個道理,用不著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傳。一味僵化教條地強調長期持有,無視趨勢,說什麼「長線是金」,貶低甚至排斥波段操作,違反了投資基金賺錢的客觀規律,對收益極為不利。
有的理財師說:「股市行情難以預測,專業人士尚且看不準,何況散戶?波段操作說來容做起來難,十之八九會做反。投資考驗的是耐力和持久力,不能急功近利,還是長期持有為好。」這又是一種偏面的論調。短期股市行情固然誰也難以准確預測,但是中期趨勢還是可以掌握的。例如自2007年10月16日起一路下跌,到2008年2月就應該看出弱市格局,如果這時再一味宣傳「長期持有」,未免有故意誤導之嫌。
波段操作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波段轉換,利用基金轉換功能在股市轉呈明顯弱勢時,把股票基金轉換為貨幣基金,優點是時間短,T+2就可以再買進其它基金,缺點是只能在同一家基金公司轉換;二是贖回後再申購,優點是可以買其它公司的基金,缺點是在途時間長,一般股票型基金需要T+5到T+7才能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