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市跌 那麼錢到哪去了 股市漲 錢從哪裡來
股市是個零和的 游戲,即多少錢被賺了就有多少錢陪,一般來說機構數量少但他們掙的多,比如一個機構掙100塊,那就有其他的人總共陪100塊,因為散戶的資金少,所以就得是大量散戶的小額陪換來了少數人的大量賺。
這個陪和賺是通過資金的流動來完成的,而這個零和也不是指的是短期的時間,而是長期的資金流動。如果是短期的話那像01到0405年的大熊市那錢都到哪了,在長期的牛市熊市交替中,造就了人的賺人的陪,而賺的錢數等於陪的錢數,總得來說還是那句話股市錢的來源去處是通過長時間的資金流動來實現的。
㈡ 股票的錢都跌到哪裡去了基金凈值有沒有謊報的可能
1、是整體市值的縮水,錢其實是一個再分配過程,上升期賺得錢,下跌階段還回去;
2、謊報可能很小:
1)基金現金在銀行託管,證券在券商處託管,凈值是根據這方面計算的;
2)基金和指數完全正相關,在加上你買基金是約定倉位不能低於60%,這幾天大盤指數這樣下跌,基金不大跌倒是不正常;
3、基金並不是發財捷徑,前兩年的好日子是偶然而不是長期的,否則大家不都發財了嗎?這不合邏輯;
4、投資是很難的事情,當你知道那種方式不錯時,其實那種方式已經失效;
5、今年經濟風險很大,大家需要多保持現金配置;
6、選擇前瞻和專業的投資機構是未來投資盈利的關鍵,建議大家關注股權投資私募基金;
㈢ 資金大量流入股市造成股價大跌,除去稅收,那這些錢去哪裡了
這個問題,好。
1、主要資金流:就是在股民中間轉來轉去。股票漲,是老手賺新手的錢,莊家賺散戶的錢。股票跌,散戶賠錢,莊家賺錢。
2、次要資金流:被莊家拿走了,比如融資、增發、分離債、權證的發行和行權。
3、資金價值:填充了上市公司的業績,增加了它們的市值。
㈣ 基金、股市暴跌錢被誰賺走了
可以這么理解:
1. 一個國家,剛剛建立股市,這時股市裡一支股票都沒有。可以看過股市中的資金是0。
2. 第一家公司開始在股市中發行股票。比如公司A發行100股,每股1元。有2個人認購新股,每人認購50股。--股票實際上就是一個持有憑證,沒有成本。但是認購股票的人是要付錢的,所以相當於這2個人,每個人白送了公司A 50元錢。
3. 這時可以看作是股市中的資金是100元。
4. 10個公司相繼發行股票,每個公司都是發行100股,每股1元。假設也都是每個人認購50股。
5. 這時股市的總資金就是1000元了。這時共有20個人擁有股票。
6. 假設現在沒有公司發行新股了,而還有很多人想買股票。這20個人就把股票以每股2元賣給另外20個人。於是前20人每人賺50元。
7. 這時所有股票的單價就是2元,於是股市中的資金量就變成2000元了。憑空增加了1000元。
8. 假設現在突然大部分人又都不想買股票了。於是這20個人只能把股票以每股1元賣給另外20個人。於是這20人每人虧50元。
9. 這時所有股票的單價又是1元,於是股市中的資金量又變成1000元了。憑空蒸發了1000元。
10. 假設這時突然發生經濟蕭條,這10個公司都破產了,公司所有資產全部賠光。公司只要一破產,公司的股票就會退市。相當於股票這個持有憑證無效了。那麼這最後持股的20個人就相當於賠光了。股市現在資金又是0了。
為什麼一開始會有人給公司白送錢?是因為公司必須給持股人定期分紅,即把公司的利潤分一部分給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紅的收入可能會遠超過認購股票的支出。
為什麼有時會有很多人想買股票?是因為多數人認為公司會越搞越好,少數人認為公司會越搞越差。反之亦然。
這個理解非常簡單,主要是沒有把投機思想包含進來,但是對理解股市應該是有幫助的。
㈤ 我們買的基金股票大跌,錢都去哪裡了
當股市大跌時,買股票的投資者的錢主要流向以下幾個地方:
1、大股東減持。
上市公司大股東往往非常清楚自己股票的實際估值,當他發現股價漲得有點離譜了,市場出現亢奮情況,大股東很可能在二級市場上減持手中股票。大股東持股的成本很低,他們在二級市場上幾十元錢的拋售,由散戶們接盤。隨後股市下跌,蒸發的市值就是大股東減持籌碼,兌換成現金的錢。
2、投資者或大戶
在股市低位提前布局,現在股市漲到頂部區域,他們覺得後市上升空間已經不大,風險卻在悄悄來臨,他們就要及時兌現賬面上的浮盈,在兌現浮盈之前不能算是賺錢,而是把籌碼拋給下家之後,這類先知先覺的投資者算是落袋為安。而股市的市值蒸發,主要也是被這部分群體帶走的。
3、機構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不斷進行逼空式上漲,把自己手中的券商股、大金融股、白酒股、科技股等都拉至高位,而散戶投資者悉數進入接盤,機構投資者就可以高價出貨,降低倉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講,A股若是下跌,市值都被主力機構高位出貨後變成現鈔,放入囊中的錢。
(5)基金股票跌的錢去了哪裡擴展閱讀:
股市的市值增加原理
股市有了賺錢效應後,社會各路資金都紛紛入市炒股,還有外資QFII、RQFII等對沖基金入市,大量外圍資金入市買股票,從而把股票的價格給推高了,當股票價格被推高後,再乘以總股本,就是個股的市值了。而A股的總市值就是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的數量乘以當前的股票價格得出來的數據。
而當股價或股市將要下跌之時,往往是散戶進場,機構投資者離場。於是,散戶們把資金投進股市買股票,但同時,必然會有另外一方把手中的股票買給,就把錢給提走了。
散戶投進去的錢當然不會消失,只是被其他人帶離了股市,而散戶進場後持有原先上家的股票,恰巧遇到股市大跌,散戶手中的股票的價值也就這樣縮水了。
㈥ 股票虧掉的錢去哪裡了
其一,交易成本:印花稅收: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從普通印花稅發展而來的,是專門針對股票交易額徵收的一種稅,目前採用的是徵收1‰的單邊印花稅;券商收益:也就是傭金,每家券商針對不同投資者給的傭金費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此外,還有支付給證券登記清算機構的過戶費,支付給基金的管理費等。
其二,「大小非」們:「大小非」。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由於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以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大非」「小非」往往可以利用股民的錢在高位套現離場。
其三,上市公司:公司上市啦!向股民籌錢,向股民集資,我們公司的前景很好,快來買我們的股票吧。這些年上市公司已經從股民身上捲走了好幾萬億的人民幣了,想要回來是不太可能了。
其四,投資高手:賺錢的「投資高手」多數是掌握市場信息者,比如證券公司的管理人員,操盤人等。他們會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暗渡陳倉」,最終讓錢落到自己的腰包。而游資、熱錢,由於這部分資金較大,在某些程度上有能力左右股價。其五,個別散戶散戶也是能掙錢的,在股價下跌前及時退出,不可不說真是人生贏家啊。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上,也是出現過好幾個從幾萬元到上億資產的民間股神的。
㈦ 股票型基金虧了的錢去哪裡了
哪兒也沒去,蒸發掉了,證券市場是一個風險巨大的地方,大型機構照樣會賠錢,一般散戶就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