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不是讀後感)四百字左右
達.芬奇十四歲那年,到佛羅倫斯拜著名藝術家弗羅基俄為師。弗羅基俄是位很嚴格的老師,他給達.芬奇上的第一堂課就是畫雞蛋。開頭,達.芬奇畫得很有興致,可是以後第二課,第三課,......老師還是讓他畫雞蛋,這使達.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雞蛋,有甚麼好畫的?有一次,達.芬奇問老師:「為甚麼老是讓我畫雞蛋?」老師告訴他:「雞蛋,雖然普通,但天下沒有絕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個雞蛋,角度不同,投來的光線不同,畫出來也不一樣,因此,畫雞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練到畫筆能圓熟地聽從大腦的指揮,得心應手,才算功夫到家。」
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很受啟發。他每天拿著雞蛋,一絲不苟地照著畫。一年,二年,三年......達.芬奇畫雞蛋用的草紙,已經堆得很高了。他的藝術水平很快超過了老師,終於成為偉大的藝術家。
達.芬奇在學畫時,曾隨老師安希莫尼湖寫生,為一間教堂繪畫一幅名叫《基督的洗禮》的油畫。到了希莫尼湖,老師突然病倒了,沒有辦法,只好讓達.芬奇代為完成油畫剩下的部分。當油畫全部完成後,教堂的人看到這幅畫,不禁贊嘆說:「好極了!這幅畫畫得實在太好了,尤其是這一部分。」教堂的人用手指指著畫的左下角,而這一部分,正是達.芬奇代畫的。
㈡ 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告訴們什麼道理
1,孰能生巧。每個成功的背後都是要比別人花更多的努力的。
2,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看樣子就會不同。我們畫畫時就應該象達芬奇說的那樣,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一個物體,不僅要畫物體的外部形態,還一個深入地研究物體的內部結構,只有這樣才能扎扎實實地打好畫畫的基本功,為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3,做事要有耐心和毅力,打好基礎,才能取得成功。
(2)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擴展閱讀:
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
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一位卓越的畫家。他從小就很有繪畫才能,於是,在達·芬奇長到14歲的時候,父親送他到義大利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委弗羅基奧為師。
弗羅基奧,不僅懂繪畫,也懂雕刻。跟著弗羅基奧學繪畫,第一課便是畫蛋。老師拿來一個雞蛋,往桌子上一放,吩咐他照著畫,然後便去做自己的事了。剛開始,達·芬奇還挺聽話,照著雞蛋認真地畫,可沒過多久,達·芬奇就不耐煩了,他對老師說:「老師,為什麼總要我畫蛋啊?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畫完呢?」老師嚴肅地對他說:要先學好畫蛋,因為這是熟練手法和筆法的基本功。要畫好蛋,就要認真地觀察它,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畫它。」
聽了老師的話,達·芬奇低下了頭,他知道自己錯了。從那以後,他再沒有急著要畫別的東西。他全神貫注地,日復一日地去觀察桌子上那個平平凡凡的雞蛋,從前面、後面、左面、右面等不同的方向去觀察。日子一天天過去,達·芬奇的畫本上畫滿了大大小小的,形狀不同的圓圈圈。老師對他的刻苦鑽研精神很滿意,對他贊不絕口。達·芬奇畫雞蛋用的草紙,已經堆得老高了。
有了堅實的基礎,達·芬奇的繪畫水平也如虎添翼。一次,老師讓達·芬奇在自己的作品《基督愛洗圖》上畫一個天使。達·芬奇拿起筆來就畫,只三筆兩筆,一個可愛的小天使就躍然紙上了。看著學生有如此好的技藝,弗羅基奧笑了。從那時起,弗羅基奧毅然棄筆,不再繪畫,只搞雕刻去了。
經過長期艱苦的藝術實踐,達·芬奇終於創作出《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許多名畫,成為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