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地圖和巴拿馬運河示意圖 哪個比例尺大為什麼
世界地圖和巴拿馬運河示意圖 哪個比例尺大?為什麼?
巴拿馬運河示意圖比例尺大。
同樣大小的鴨圖幅,范圍大的比例尺小,范圍小的比例尺大。
世界地圖范圍大,巴拿馬運河示意圖 范圍小,所以世巴拿馬運河示意圖 比例尺大。
㈡ 巴拿馬運河在哪裡
介於北美大陸和南美大陸之間的中美地峽,原來像一條天然的大壩,橫卧在兩大洋之間,隔斷了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水上來往。過去,輪船想要從地峽東岸駛往地峽西岸,必須向南繞過南美洲南端的麥哲倫海峽,要航行1萬多千米才能到達。20世紀初,在這里建成了一條著名的人工運河。這就是巴拿馬運河,它把太平洋和大西洋溝通起來,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水橋」。
巴拿馬地峽狹窄而彎曲,在它的東西兩側,分別有一列西北—東南向的山脈,它們的末端錯開著形成一個缺口,寬度67千米,占據其間的是坡度陡峭的圓丘,最高點的海拔不過87米。地峽的東西兩岸,景色顯然有別,面向加勒比海的東岸,雨量豐沛,滿布著蔥郁的熱帶雨林;面向太平洋的西岸,雨量顯著減少,出現的是半落葉森林,有的地方,甚至代之以熱帶稀樹草原。
在西班牙殖民主義者於1500年10月根據哥倫布制定的路線第一次到達巴拿馬地峽之前,這里是印第安人休養生息的樂園,他們是這里的真正主人,辛勤勞作,產生了相當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學會了算術,知道了如何建造吊橋和鋪路,創造了古老的巴拿馬文化。
巴拿馬運河歐洲殖民主義者給巴拿馬人民帶來了浩劫,大批印第安人被殺或當牲畜一樣赤身裸體地被牽到市場上出賣,大量財富被搶掠,殖民主義者的「文明」給印第安人帶來了災難和毀滅,同時也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斗爭此起彼伏,連綿不斷,長達3個多世紀,直到1821年11月28日,巴拿馬擺脫西班牙殖民主義的統治獲得獨立,並加入了玻利瓦爾在1919年建立的大哥倫比亞。
由於巴拿馬地峽處於兩大洋的戰略地位,西班牙在1814年就提出了開鑿運河的設想,但沒有付諸行動。後來,美國排除了其他國家在巴拿馬的勢力,於1902年向哥倫比亞政府提出開鑿運河和永久租借運河兩岸各三英里的無理要求,遭到了哥倫比亞國內人民的強烈反對,議會拒絕了美國的要求。但是,在1903年11月3日,當巴拿馬宣布從哥倫比亞獨立後不久,首任總統阿馬多率領一個代表團前往美國訪問,美國收買混進新政府充任巴拿馬駐華盛頓公使的布諾瓦里亞,搶先草擬了運河條約,並在11月18日阿馬多總統到達華盛頓前2小時,由美國國會通過了這個條約,造成了既成事實。在美國的壓力下,同年12月2日,巴拿馬給美國永久佔領、使用、控制運河區的權利,美國像主權所有者那樣,在運河區擁有一切權利、權力和權威,而美國為此僅僅付給巴拿馬1000萬美元的所謂代價,並規定9年後每年再付款25萬美元。
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千米,河寬91~304米,水深13~26米。雖然太平洋位於大西洋的西面,但是溝通兩大洋的運河並不是東西走向。自太平洋通過運河到大西洋時,輪船反而自東南向西北航行。當船到達大西洋岸時,它的位置反而比在太平洋岸時更偏西了。這種有趣的現象是因為巴拿馬運河附近的地峽基本上成西南—東北走向。
巴拿馬運河不是一條海平面式的運河。除兩端一小段外,大部分的運河河段的水面高出海面25米,船隻通過運河好像越過一座水橋,必須在靠近入口處經過三道水閘,升高25米,然後在靠近出口處再經過三道水閘下降到海面的高度。這種運河叫水閘式運河。
巴拿馬運河為什麼不修成海平面式的,而修成水閘式的呢?原來巴拿馬地峽是愈向北愈狹窄,每天漲潮時,海面上升的幅度很大,約達7米;高潮時,太平洋的水位要比加勒比海岸的水位高出5~6米。在這種情況下,就是採用海平面式的運河,也必須在它的兩端修建水閘,來調整水位,否則在漲潮時,船隻是很難通過運河的。
巴拿馬運河航行設備齊全,晝夜均可通航,四五萬噸級的船隻在運河中能夠暢通無阻。通過運河的時間一般需15~16小時。運河的開通使兩大洋沿岸航程縮短了5000多千米。例如,從美國紐約到日本橫濱,經過巴拿馬運河比繞麥哲倫海峽,航程縮短5320多千米;從紐約到加拿大西部的溫哥華,可縮短1.25萬多千米。據統計,每年有60多個國家的1.5萬多艘輪船通過運河,不愧是「大洋之橋」。
㈢ 巴拿馬國家在世界地圖的位置
巴拿馬國家在世界地圖的位置位於中美洲。
巴拿馬共和國,簡稱巴拿馬。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國家,總面積為75517平方公里,首都巴拿馬城。
巴拿馬東連哥倫比亞,南瀕太平洋,西接哥斯大黎加,北臨加勒比海。國土呈S形連接北美洲和南美洲,巴拿馬運河從北至南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有」世界橋梁」的名稱。巴拿馬國土面積為75517平方公里,國土長度是772公里,寬則在60至177公里之間。海岸線長2988公里,陸界線長555公里。在經緯度上,巴拿馬在北緯7°至10°之間,西經77°至83°之間。
(3)巴拿馬運河地圖擴展閱讀
1501年,巴拿馬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12月28日宣布獨立,並加入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31年大哥倫比亞解體後,成為新格拉納達的一個省。1903年獨立,成立巴拿馬共和國。巴拿馬中央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1999年12月31日美國將巴拿馬運河所有土地、建築、基礎設施和所有的管理權都交還給巴拿馬。鑒於重要的地理位置,巴拿馬經濟的重點是服務業,以金融、貿易和旅遊業為主。金融業和轉口貿易發達,並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
由於巴拿馬的建立和貿易都和美國有重要關系,巴拿馬從1907年開始使用美元作為流通貨幣,本國貨幣為巴波亞,與美元等值並同時在境內使用,是世界上第一個除美國以外使用美元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
㈣ 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白令海峽、格陵蘭島在地圖哪裡
蘇伊士運河在非洲大陸和西奈半島之間,連接地中海與紅海。
㈤ 巴拿馬運河地理位置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位於美洲巴拿馬共和國的中部,它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運要道。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千米,水深13米~15米不等,河寬150米至304米。整個運河的水位高出兩大洋26米,設有6座船閘。船舶通過運河一般需要9個小時,可以通航76000噸級的輪船。
巴拿馬運河的開鑿過程是一段不平凡的歷史。多少年采,帝國主義一直試圖控制拉美國家,包括這些國家的主權領土、能源、交通等。處在這一地區的巴拿馬共和國曾經就是一個受到擴張、侵佔的國家,巴拿馬人民在歷史上受盡帝國主義的奴役與壓迫,巴拿馬運河就是最好見證。
巴拿馬運河地理位置示意圖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地處北美洲與南美洲的交界處,地區優勢明顯,左臨太平洋,右臨大西洋,最寬的陸域寬度只有80多千米。這一切使得巴拿馬成為溝通兩大洋的理想之地。早在16紀,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就曾下令進行巴拿馬運河開鑿的測量與調查。到了1879年,在法國巴黎召開了審查巴拿馬運河問題的國際代表會議,決定由法國政府全面負責進行開鑿運河。1880年1月1日,法國的"全球巴拿馬洋際運河公司"宣布正式開工挖鑿巴拿馬運河。然而,因流行病的發生、蔓延以及財政上的重重困難,挖鑿工程終於在1889年停頓。在以後的時間里,美、英、法三國圍繞著巴拿馬運河的開鑿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逐。1901年,美國迫使英國就範,締結了《海一龐斯福特條約》,同時廢除了1850年簽訂的保證兩國對巴拿馬運河擁有平等權的《克萊敦一布爾尼條約》。美國從此獲得了開鑿、經營和管理巴拿馬運河的特權01903年,在美國的策劃下,哥倫比亞共和國巴拿馬地區的一些人發動政變,宣布成立巴拿馬共和國。同年11月18日,美國與巴拿馬簽訂了不平等的美巴條約,規定了美國以一次償付1000萬美元和9年後付給年租25萬美元的代價,取得永久使用巴拿巴運河區(約14.74萬公頃)的權利。除了這一權利之外,美國還得到修建鐵路和設防駐軍的權利。
在法國原先開鑿運河航道的基礎上,美國又繼續投資了3.87億美元,僱傭了數十萬人挖鑿運河。在整個挖鑿施工過程中,來自世界各國的勞工,其中包括許多中國勞工,都為開鑿巴拿馬運河付出了血汗。當時的勞工們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勞動,曾先後有7萬名巴拿馬和其他國家的勞工死亡。巴拿馬運河於1914年竣工,1915年通航,1920年起運河成為國際通航水道。由於巴拿馬運河的開通,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的航程比原來縮短了5000千米至10000千米。現在,每年大約有1.2萬至1.5萬艘采自世界各地的船舶經過這條運河。
巴拿馬運河通航以來,美國一直控制著運河航行等各個環節。直至今日,管理運河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巴拿馬運河管理委員會",委員會的總負責人由美國人擔任,副手是巴拿馬人,運河的全部引航員由美國人充當。
為了奪回運河的管理權,巴拿馬人民不斷進行英勇斗爭。 1946年1月9日,巴拿馬曾爆發了震驚世界的反美愛國斗爭。在巴拿馬人民堅持不懈的反抗與斗爭下,美國政府終於和巴拿馬政府簽訂了《巴拿馬運河條約》。根據這個條約,美國應在1999年前把巴拿馬運河及運河區全部歸還巴拿馬,美國駐扎在運河區16個基地的軍隊將全部撤走。運河收回後,巴拿馬政府將另外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統一處理運河事務。
參考資料:http://www.kepu.com.cn/gb/earth/ocean/exploit/exp210.html
㈥ 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路線圖
就是這個地圖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㈦ 哪裡有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地形圖
http://www.scitom.com.cn/museums/ocean/resource/res103_03_01_pic.html
http://www.365out.com/Photo_Viewer.asp?UrlID=1&PhotoID=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