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國初期,五五年授銜的上將是多少他們的名字和簡歷請介紹一下
五五年授銜的上將是55人,分別是:
1、蕭克,時任國防部副部長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
2、李達,時任國防部副部長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
3、張宗遜,時任副總參謀長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
4、李克農,時任副總長兼外交部副部長。
5、王震,時任副總長兼鐵道兵司令、政委。
6、許世友,時任副總長兼南京軍區司令。
7、鄧華,時任副總長兼沈陽軍區司令。
8、彭紹輝,時任副總長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
9、張愛萍,時任副總長。
10、楊成武,時任副總長兼北京軍區司令、防空軍司令。
11、韓先楚,時任副總長。
12、李濤,時任總參謀部三部部長。
13、傅秋濤,時任總參隊列部長。
14、王平,時任總參動員部長。
15、呂正操,時任總參軍事交通部長。
16、傅鍾,時任總政治部副主任。
17、肖華,時任總政副主任兼總幹部部副部長。
18、甘泗淇,時任總政副主任。
19、宋任窮,時任總幹部部副部長。
20、賴傳珠,時任總幹部部副部長。
21、洪學智,時任總後副部長。
22、周士第,時任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軍外訓練部長。
23、郭天民,時任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軍事出版部長。
24、周純全,時任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
25、楊至誠,時任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
26、陳再道,時任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兼武漢軍區司令、湖北軍區司令員。
27、陳奇涵,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
28、王宏坤,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
29、蘇振華,時任海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30、劉亞樓,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
31、劉震,時任空軍副司令。
32、陳錫聯,時任炮兵司令。
33、韋國清,時任駐越南軍事顧問團團長,公安軍副司令。
34、陳士榘,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司令。
35、陳伯鈞,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副院長。
36、鍾期光,時任軍事學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37、宋時輪,時任總高級步校校長。
38、朱良才,時任北京軍區政委。
39、董其武,時任69軍軍長。
40、唐亮,時任南京軍區政委。
41、葉飛,時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兼福建軍區司令。
42、楊得志,時任濟南軍區司令。
43、王新亭,時任濟南軍區政委代司令員。
44、黃永勝,時任廣州軍區司令。
45、李天佑,時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兼廣西軍區司令。
46、陳明仁,時任55軍軍長。
47、賀炳炎,時任成都軍區司令。
48、閻紅彥,時任成都軍區第一副政委。
49、謝富治,時任昆明軍區司令兼政委。
50、陶峙岳,時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
51、烏蘭夫,時任內蒙古軍區司令、政委。
52、周桓,時任沈陽軍區政委。
53、楊勇,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
54、李志民,時任志願軍政委。
55、趙爾陸,時任二機部長。
⑵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十大將、十大上將的個人簡歷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了軍銜制。在中南海懷仁堂,毛澤東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帥軍銜;周恩來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將軍銜。中國軍隊著名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將由此確立。(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
十大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賀龍、陳毅、劉伯承、羅榮桓、聶榮臻、徐向前、葉劍英
十大大將: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度、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57位上將如下:
正兵團級35名:張宗遜、宋任窮、趙爾陸、蕭克、王震、許世友、劉亞樓、鄧華、楊得志、王宏坤、李克農、李達、楊成武、李濤、蕭華、甘泗淇、賴傳珠、陳奇涵、宋時輪、蘇振華、陳錫聯、陳士榘、王新亭、謝富治、葉飛、黃永勝、朱良才、楊勇、傅鍾、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陳明仁。
副兵團級19名:周純全、陳再道、彭紹輝、陳伯鈞、張愛萍、傅秋濤、韓先楚、唐亮、洪學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劉震、楊至成、王平、鍾期光、郭天民、韋國清、呂正操。
准兵團級1名:賀炳炎。
無軍隊級別者2名:烏蘭夫、閻紅彥。
(2)張宗遜簡歷擴展閱讀:
大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軍銜之一。
1955年9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授予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等10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授予55人上將軍銜,授予175人中將軍銜,授予801人少將軍銜。1965年軍銜制被取消。1988年恢復軍銜制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再設大將軍銜。
上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種軍銜等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度中最高的軍銜等級。
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授銜,授予55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之後又增加兩位,總共57位,稱為開國上將 ,此時上將位於大將之下、中將之上。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消軍銜制度,後於1988年恢復,有152位高級軍官警官被授予上將軍銜,此時的上將位於一級上將之下、中將之上。1994年取消一級上將後,上將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最高軍銜。
網路-十大元帥
網路-十大大將
網路-上將
⑶ 開國上將簡歷
1、許世友
許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窪。1955年許世友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並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
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副主任。
1985年10月22日16時57分,許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歲。
2、韓先楚
韓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紅安縣(原黃安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首任軍長,原中央軍委常委,福州軍區原司令員,蘭州軍區原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86年10月3日,韓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歲。
3、呂正操
呂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名呂正超,字必之。奉天省海城縣(今遼寧省海城市)人。
1923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任東北軍第五十三軍連長、營長、少校副官隊長,第一一六師參謀處長,六四七團、六九一團團長。
1933年參加熱河抗戰。1936年組織「東北武裝同志抗日救亡先鋒隊」,任總隊長,參加「西安事變」。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冀中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冀中軍區司令員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區總指揮部副總指揮。1943的任晉綏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副部長、代部長,中央軍委軍事運輸司令員,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2009年10月13日,呂正操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他是最後一位逝世的開國上將。
4、周士第
周士第(1900.9.9—1979.6.30),廣東樂會(今海南瓊海)人。192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革命生涯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獨立團第1營營長、團參謀長、代理團長、團長,第25師師長,第18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司令員等職。
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長征、百團大戰,指揮晉北戰役,協助徐向前指揮晉中戰役、太原戰役,參與指揮扶郿戰役和秦嶺戰役,連續解放漢中、廣元、劍閣、江油、綿陽等40多座縣城,參與指揮抗美援朝戰爭防空作戰。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9年6月30日於北京病逝,享年79歲。
5、韋國清
韋國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廣西東蘭縣人。是中國共產黨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著名軍事家。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2月參加著名的百色起義,1934年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為建立皖東北和鞏固發展津浦路東地區抗日根據地發揮了重要作用;
淮海戰役中參加了圍殲杜聿明集團的作戰;建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主持全軍的政治工作。
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6歲。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許世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先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呂正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士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韋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