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全球為何氣候異常極端天氣頻繁出現
近百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
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體為上升
趨勢。全球變暖,使得全球降水量重新分
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既危
害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到人
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全球變暖的
原因有很多說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溫室效應說
1822 年,法國人 J?Fourier 首次把
地球大氣層比作「溫室」,1938 年,英國
工程師 Gallendar 提出人類活動和工業
發展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氣體不斷
加熱大氣,從而增強溫室效應。
地球大氣是多種氣體的混合物,其
中氮氣和氧氣佔了總量的 99%,但是起
到溫室效應的卻主要是一些微量氣體,
這些氣體對太陽輻射的主體部分——短
波和可見光吸收很弱,而對地面發出的
長波輻射吸收強烈。因此當它們在大氣
中的濃度增加時,大氣的溫室效應就會
加劇,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氣層下部的溫
度升高。這些氣體被稱為「溫室氣體」。近
百年來的氣候變暖被認為是二氧化碳等
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大幅度上升的
結果。
太陽變化說
俄羅斯著名天文學哈比布拉?阿卜
杜薩馬托夫最近提出一種人類活動產生
溫室氣體導致溫室效應相反的觀點:人
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幾乎不可能對全
球氣候產生影響,目前全球升溫的主要
原因,是由於太陽活動強度增加所導致
的。太陽輻射處於近千年來最強烈的時
期。瑞士和德國科學家聯合研究發現,太
陽輻射越來越強烈是導致近期全球氣候
變化的根本原因。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
太陽輻射強度一直呈現前所未有的急劇
上升趨勢。強烈的太陽輻射導致海洋表
面溫度升高,並產生大量溫室氣體。與海
洋表面上空的溫室氣體總量相比,人類
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是微不足道的,因
此通常意義的人類工業活動和全球溫室
效應之間的因果關系不能成立。全球升
溫早在工業革命前就已經開始。目前的
「溫室效應」理論看似合理,但缺乏確鑿
的科學依據。目前全球海洋表面溫度正
在變冷,這說明地球的溫度已經達到了
峰值。而且,對太陽活動的觀測顯示,太
陽輻射強度也正在趨緩,這種回落趨勢
將有可能導致全球范圍內的降溫。預測
2012-2015 年,全球氣溫將開始緩慢下
降,太陽輻射強度預期在 2040 年左右達
到最低點,嚴寒將不可避免的出現在
2055-2060 年前後。
宇宙射線說
科學家最近進行的一項實驗顯示,
在雲層形成的過程中,宇宙射線很有可
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也就意味著宇
宙射線對氣候的影響比他們以前所想像
的要大。宇宙射線是一種具有很大能量
的帶電粒子流,它源自恆星,不斷轟擊地
球。它能在大氣中產生帶電離子,這些離
子像一個個磁體,吸引水蒸氣凝聚,最終
形成雲。太陽磁場偏轉了宇宙射線撞擊
地球的方向,從而減少了雲量。雲層將太
陽光反射到太空,科學家認為這個過程16 /
起到很重要的冷卻作用。然而,如果在太
陽活躍期,太陽磁場將偏離更多本應轟
擊地球的宇宙射線的方向,因此將有更
少的雲層形成,從而導致更多的太陽輻
射到達地球表面導致地球增溫。
動物廢氣說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的題為《牲畜
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的報告中
指出:全球 10.5 億頭牛排放的廢氣是導
致全球變暖的最大元兇。因為牛群的屁
等排泄物會產出 100 多種污染氣體,其
中氨的排放量就佔全球總量的 2/3,而
氨正是導致酸雨的原因。此外,牛群在消
化或反芻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甲烷,甲烷
的排放量佔全球總量 1/3,這種氣體暖
化地球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 20 倍。全球
10.5 億頭牛排放的二氧化碳佔全球溫
室氣體總排放量的 18%。這不但比其它
家畜動物要高出許多,甚至超越了人類
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飼養牛
群時需要燃燒燃料製造肥料,在此過程
中也會釋放出二氧化碳。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繁榮,人們每年
消耗的肉量和其它奶製品數量一直呈上
升趨勢。預計到 2050 年,全球肉類的消
耗量將會由目前的 2.29 億噸增加到
4.56 億噸。而奶產量也將從 5.8 億噸增
加到 10.43 億噸。這些迅速增加的牛群
所排放的廢氣直接導致了環境危機,如
海洋物種絕跡、沙漠擴大、水源污染等。
牲畜不僅產生溫室氣體效應,而且牲畜
飼養與森林爭地,更加導致有助於調節
氣候的森林面積減少,從而進一步加劇
了氣候變暖的趨勢。地球土地面積的
30%現在都被牲畜飼養業佔用。在全球可
耕地中,33%被用於種植牲畜飼料作物。
除非人類的畜牧過程有大幅改善,否則
隨著人類對肉品需求量的增加,這些牲
畜造成的全球暖化效應到 2050 年時將
會加倍。
對於全球變暖,科學家們很早就開
始在研究對策了。近年來,他們提出了若
干規模宏大且著眼於長遠的解決辦法控
制溫度的升高。
● 撐起「太陽傘」該方案設想在空
間建造「遮陽傘」,部分遮擋陽光,為地球
降溫。2006 年秋天,亞利桑那大學天文
學家羅傑?安吉爾提出了遮陽傘方案,設
想發射一種類似飛碟狀的航天器,在地
球和太陽之間,像一把傘遮擋住陽光,減
少太陽對地球的傳熱。安吉爾認為,該方
案所需技術如飛船技術、火箭技術及遮
擋材料技術均為成熟技術,可行性高。設
想中的這些接近平面的圓盤航天器每個
重量小於 30 克,直徑在 0.9 米左右,並
帶有 3 個起控製作用的小「耳朵」。火箭
每次發射約 80 萬個小圓盤,總共需要
16 萬億個小圓盤,也就是需要進行 2000
萬次火箭發射。安吉爾預計需要 2000 萬
噸材料來製作這些小圓盤,才可以形成
設想中的太陽傘,30 年內需要花費 4 萬
億美元甚至更多。
● 豎起「反射鏡」在空間安置一面
反射鏡,把部分太陽光集中反射到某個
局部區域,就能改變這個局部區域的氣
候狀況。例如,由於高空雲層能阻擋地球
向空間散發熱量,會使地球表面越來越
熱。人們利用空間反射鏡,把太陽光集中
反射到高空雲層上,讓雲層逐漸受熱而
散開,加快地表熱量的散失,降低地球溫
度。
製造和安裝空間反射鏡,在技術上
已不再是天方夜譚。1993 年 2 月 4 日,
俄羅斯科學家在「進步」號宇宙飛船上,
成功地進行了代號為「旗幟」的人造月亮
試驗,首次將太陽光反射到地球背陽的
一面。這為空間反射鏡的利用提供了很
大啟發。
製造「火山雲」十幾年前,菲律賓皮
納圖博火山爆發產生的火山灰遮擋了部
分陽光,地球溫度因此降低。一些科學家
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保羅?克魯臣等,提
議用人工產生的相同效果來抵消全球變
暖產生的影響。設想將大量的硫拋射到
高空,人為的在地球和太陽之間設置遮
擋物,減少太陽對地面的直射,以此降低
地面溫度。使用噴氣發動機、大炮或氣球
將硫帶入空中,可以減少太陽照射產生
的熱量,但卻增加了少量的硫污染。人造
火山和遮陽傘方案一樣,雖然降低了地
球的溫度,但都沒有減少空氣中的二氧
化碳,因此也不可能有效降低海洋的酸
度。科學家們還是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更
加高效的化學品,可以在發生緊急情況
時注入到大氣中。
● 設置「過濾器」開發一個可從空
氣中吸取二氧化碳的大型過濾器,使用
化學反應將碳從吸收材料中分離出來,
然後用特定工藝將二氧化碳轉換成可處
理的形式。這種空氣捕獲裝置需要大量
能源,需要安裝在 200 英尺高的塔頂上。
設想在風力資源豐富的地方安裝 10 萬
個這種裝置,使用風能作為能源。過濾器
的大小類似普通電視機,每年可從空氣
中吸收 25 噸二氧化碳。捕獲到的二氧化
碳被變成液態或氣態,使用管道傳輸。但
處理這些二氧化碳耗資巨大,也是當今
科技界面臨的一個大問題,目前人們能
夠想到的方法是將其掩埋在地下,如埋
在老油井或深埋海底。在科學意義上該
方案稱為「空中捕獲」,使用的裝置被稱
作「人工樹林」。
● 傾倒「紅鐵粉」該方案設想使用
管道向海里注入大量的水和紅鐵粉的泥
漿混合物。紅鐵粉傾倒入海洋中,生成浮
游生物,吸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每 1 噸
鐵可以將 10 萬噸碳從空氣里吸入海洋。
有科學家認為該方案可行,但也有科學
家認為該方案可能產生生態破壞餘波。
小規模試驗確實顯示出有一定作用,浮
游生物利用鐵進行光合作用,從空氣中
吸取溫室氣體,並且生長迅速,在海里形
成了一層厚厚的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海
藻。但是大規模使用該方法可能會帶來
不良生態後果。
氣候變化需要國際合作,需要有對
長期目標以及行動框架的共識。《聯合國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以及
一系列夥伴關系和其它做法也都為國際
合作提供了基礎。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雖
然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有很多,但
是,都是和人類息息相關的,要再這么下
去的話,那些幻想中的災難將會離我們
越來越近。
Ⅱ 這幾年全球氣候異常代表著什麼
首先溫室效應加劇,環境遭到破壞,但我覺得是我們比以前敏感了,過於關注
Ⅲ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全球天氣異常
科學家認為,以往的氣候變遷可能與地球軌道的緩慢變化有關,這種軌道變化可能是由於太陽系其他行星的引力擾動所致,它改變了太陽輻射能量的地理及季節分布,長時期的日射率變化會影響冰原的形成與融化,進而影響海流循環與大氣環流;此外,日射率也會影響植物、岩石與土壤及海洋對二氧化碳及甲烷等溫室氣體的吸收與釋放,進而導致氣候的改變。
然而,過去100多年來的全球氣候變暖主要與人類活動有關,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量燃燒煤、石油、天然氣以及森林採伐,每年空氣中增加大量二氧化碳。這種氣體能夠吸收熱輻射,導致「溫室效應」,使地球散發到太空的熱量比從太陽吸收的熱量要少,結果使得全球天氣越來越炎熱。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不久前發表的一份報告,僅在20世紀,地球平均氣溫就上升了大約0.6℃,其中主要發生在近30年。1992年以來,全球氣溫平均每年增高0.02~0.03℃,海平面增高約1~2mm。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可能達到70厘米,這是由於全球變暖導致地球冰原融化帶來的後果。
可喜的是,近年來這一問題已引起全世界公眾的關注。在2007年印尼巴厘島舉行的全球氣候變化國際會議上,各國政府一致決定要立即採取措施,阻止氣候進一步變暖。
Ⅳ 全球氣候問題有哪些
氣候到底是怎樣變化的,其驅動機制是怎樣的,目前科學界還沒有定論,真在研究之中,因為有個時間尺度問題,歷史上曾經有過比現在溫度還高的時候。但是從短時間尺度上來講,近些年全球平均氣溫是升高了,就是所謂的全球變暖了吧
Ⅳ 全球氣候異常的現象
極端強降水(暴雨、洪澇);
極端強降溫(暴雪、大風、沙塵暴、冰雹、乾熱風、乾旱)
氣溫突然高突然低
西南高溫少雨
發生罕見特大秋冬春連旱
東北、華北發生近40年來罕見持續低溫災害
北半球多國最近遭遇歷史罕見酷熱,一些地區的氣溫更打破多年歷史紀錄
Ⅵ 近幾年來,世界各地頻繁發生氣候異常現象
世界各地頻繁出現沙塵暴、酸雨、氣候變暖等氣候異常現象,大部分是我們人類不保護環境造成的。
如:位於南半球的秘魯,是世界上產魚的大國之一。這個國家的魚粉產量佔世界首位。這是由於秘魯沿海存在著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不斷地從深層向海面涌升,能把海底豐富的磷酸鹽類和其他營養成分帶到海洋上層,成為眾多魚類的生活區域,自然也就變成了聞名於世的秘魯漁場。如果這支上升流減弱或是消失,赤道附近的暖流就會侵入,引起秘魯沿岸海域水溫升高。這種現象,大約每隔幾年就會在聖誕節前後發生一次。當地居民把這種暖流的季節性南侵,以及由此引起的異常現象稱為"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聖嬰"的讀音,每當這種現象發生時,不僅給秘魯沿岸帶來災害,也給全球氣候造成異常。一些地區暴雨成災,洪水泛濫;而另一些地區則久旱無雨,農業歉收。海洋學家把這種全球氣候異常與厄爾尼諾現象聯系起來研究,發現它們之間有著很緊密的關聯。全球氣候異常的前兆,往往可以從上年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中找到線索。
通過研究大量觀測數據,海洋學家得出結論:厄爾尼諾現象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產物。
經過進一步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不久,還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拉尼娜現象緊跟厄爾尼諾的步伐,不過它的作用幾乎與厄爾尼諾相反,在剛剛飽受乾旱的土地上潑下傾盆大雨,使洪水泛濫成災。使原本雨量充足的地方烈日當頭,乾旱無雨。經過研究證實,厄爾尼諾是一個循環中暖的部分,拉尼娜是一個循環中冷的部分。
2015年冬季在中國出現的大規模寒潮就是強烈的厄爾尼若現象導致的,目前在全世界關於厄爾尼若現象的形成原因還沒有明確的定論。
Ⅶ 氣候異常說明什麼
是對氣候正常相對而言的。所謂氣候正常,是指氣候的變化接近於多年的平均狀況,比較合於常規和較適宜於人類的活動和農業生產。異常:是不經常出現的,如奇冷、奇熱、嚴重乾旱、特大暴雨、嚴重冰雹、特強台風等。它對人類的活動和農業生產有嚴重的影響。
氣候異常:
位於南半球的秘魯,是世界上產魚的大國之一。這個國家的魚粉產量佔世界首位。這是由於秘魯沿海存在著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不斷地從深層向海面涌升,能把海底豐富的磷酸鹽類和其他營養成分帶到海洋上層,成為眾多魚類的生活區域,自然也就變成了聞名於世的秘魯漁場。如果這支上升流減弱或是消失,赤道附近的暖流就會侵入,引起秘魯沿岸海域水溫升高。這種現象,大約每隔幾年就會在聖誕節前後發生一次。當地居民把這種暖流的季節性南侵,以及由此引起的異常現象稱為"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聖嬰"的讀音,每當這種現象發生時,不僅給秘魯沿岸帶來災害,也給全球氣候造成異常。一些地區暴雨成災,洪水泛濫;而另一些地區則久旱無雨,農業歉收。海洋學家把這種全球氣候異常與厄爾尼諾現象聯系起來研究,發現它們之間有著很緊密的關聯。全球氣候異常的前兆,往往可以從上年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中找到線索。
通過研究大量觀測數據,海洋學家得出結論:厄爾尼諾現象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產物。
經過進一步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不久,還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拉尼娜現象緊跟厄爾尼諾的步伐,不過它的作用幾乎與厄爾尼諾相反,在剛剛飽受乾旱的土地上潑下傾盆大雨,使洪水泛濫成災。使原本雨量充足的地方烈日當頭,乾旱無雨。經過研究證實,厄爾尼諾是一個循環中暖的部分,拉尼娜是一個循環中冷的部分。
Ⅷ 全球氣候異常變化成因是什麼,會有怎樣的影響
這種氣溫變化主要是由於大氣污染所導致的,比如人們日常扔掉的塑料垃圾或者是排放的尾氣,時間長了會導致全球氣候越來越暖,從而導致冰川消融,最後可能會有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
Ⅸ 為何全球的天氣都這么異常
英國的氣候變暖學家和作家Mark
Lynas認為,全球氣候正在因為氣候變暖而越來越不穩定。"整個世界肯定是在變得越來越暖和,但是同時,因為海洋溫度的上升,也使得空氣的流動更活躍,造成氣候越來越不穩定。"極端氣候是氣候波動的一部分。氣候波動中既有溫和的變動,也有極端的變化。極端的並不常見。其中有的來勢很猛有的溫和些,而我們這里主要看猛烈的極端氣候。它們是非常非常罕見的,一般每50年或60年才發生一次。極端氣候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大氣的變動。首先,天氣沒有一天是一樣的,比如台風,如果氣壓大,
那你就會遇到台風。去年在孟加拉
3000人死亡於11月的台風。今年冬天
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地方更冷了,比如在歐洲。比如去年歐洲的冬天是歷史上最冷的冬天之一,但是今年可能更冷。關於極端氣候跟氣候變化的關系,我想說,你不能把這兩個事情直接聯系。因為全球變暖的影響不是孤立的,而是長期的。但是在另一方面,科學家預計全球變暖將引起更多的極端天氣。這些極端天氣不是只有酷熱之類,而是也包括雪災、極冷的天氣。因為氣候變暖的含義是改變現有的氣候條件,這些變化包括更冷和更熱。
www.fangyou-s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