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寫身邊的勞動者的故事300
嗯,如果想寫身邊勞動者的故事的話,那麼你要去實際了,他們的工作中體驗一下它都有什麼辛酸苦辣都是不一樣的,你可以體驗一下,就知道怎麼寫了,這樣寫的那種更加上課更加的讓人不理解
2. 關於勞動的名人故事
關於勞動的故事1:
克洛克的家境並不富裕,下課的時候在一家快餐店打工。起初老闆安排他專門擦桌子,他毫無干勁兒,當天就溜回了家。
克洛克向父親訴苦:「我的理想是做老闆,不是擦桌子。」父親沒有反駁他,而是叫他先把自家的餐桌擦乾凈。克洛克拿來毛巾,在桌子上隨意擦了一遍,然後看著父親,等他驗收。
父親拿來一塊嶄新的白毛巾,在桌面上輕輕擦拭了一下,潔白的毛巾立即臟了,分外刺眼。父親指著桌子說:「孩子,擦桌子是很簡單的活兒。但是你連桌子都擦不幹凈,還能做好什麼,憑什麼做老闆」克洛克羞愧難當。
克洛克回到了快餐店,他謹記父親的教誨,每次擦桌子都要准備5條毛巾,依次擦s遍,而且每次都順著同一個方向擦,為的是不讓毛巾重復污染桌面。
最終,克洛克得到老闆賞識留了下來,並接管了那家快餐店,做了老闆。10年後,他創立了自己的——麥當勞。
關於勞動的故事2:
在毛澤東住的院外有個小廁所。那裡以前一向由警衛班的同志打掃,但是一連很多天廁所總是在戰士們去之前就被打掃干凈了。戰士們心中很是納悶兒。
一個大雪過後的清晨,戰士們很早就起來掃雪。當警衛班長准備去掃廁所附近的積雪時,發現廁所外的積雪早被打掃完了。「是誰打掃的呢」大家估摸著,一時卻猜不出來。
忽然,班長聽廁所里有人說話:「你到爐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來,往廁所里撒一撒。」多麼熟悉的聲音阿,班長立刻就聽出了這是毛澤東同志和小岸英的對話。
原先,毛澤東同志為了培養岸英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特意和岸英一齊來打掃廁所。從這以後,警衛戰士們經常能夠看到一個小男孩打掃廁所,很少間斷過。
關於勞動的故事3:愛勞動的小猴
一隻小猴在自己的家門口種了一棵桃樹,期望在夏天能夠吃上甜甜的桃子。
小樹一天天長大了。有一天,小樹被風吹得東倒西彎。小樹痛苦地說:「小猴,快幫幫我,我要被大風吹倒啦!」小猴聽見了,連忙給小樹做了個支撐架。小樹最後在風中站穩了,感激地小猴說:「謝謝你,小猴!」
過了一段時間,桃樹身上又長了蛀蟲,小猴又立即把樹上的蛀蟲捉了個一干二凈。經過漫長的等待,盛夏來臨了,桃樹上長出了鮮美的桃子,讓小猴吃了個夠。
關於勞動的故事4:毛澤東學打草鞋
秋收起義後,毛澤東帶著隊伍上了井岡山。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井岡山生活十分困難。應對困難,毛澤東向紅軍指戰員發出號召:沒有糧,我們種;沒有菜,我們栽;沒有布,我們織;沒有鞋,我們自己動手編!
一天,毛澤東望見半山坡的一間小茅屋前坐著一位白發老漢。走近一看,老人正在打草鞋。毛澤東高興地走上前去,笑著說:「老人家,我拜你為師來啦!」毛澤東坐在一旁仔細地向老人學習打草鞋,每個步驟、每個動作都默默地記在心裡。
不一會兒,一隻草鞋打好了。毛澤東學會了打草鞋,又一招一式地教給戰士們,給大家樹立了一個勤勞儉朴的好榜樣。少不勤勞,老必艱辛;少能服老,老必安逸。
關於勞動的故事5:白求恩製造「盧溝橋」
1938年1月,白求恩來到中國,就立刻趕往抗日前線的戰地醫院。當時,戰斗激烈,條件艱苦,前線醫院缺乏超多的葯品和醫療器械。
夜深人靜,白求恩又伏在他那張簡陋的工作台上反復思考著:醫療隊超多的葯物和手術器械要由牲口馱運。怎樣才能使葯瓶子不會撞碎或者打翻呢他為此熬了好幾個通宵,最後畫出了草圖,何工人民一齊製作。
白求恩笑著說:「一個戰地醫生,就應學會木工和鐵匠的收益,才能根據傷員的需要改善醫療設備。」很快,一種特製的簡易葯架子製成了,因為形狀像一座橋,白求恩詼諧地稱它為「盧溝橋」。
只有嗅到勞動葯味的滿足中,才能孕育出人生的樂趣。
3. 勞動者的感人故事
毛澤東的「責任田」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頑固派在陝甘寧邊區周圍修築了五道封鎖線,隔斷了邊區和外界的交通,使邊區的經濟發生了很大的困難。為了粉碎國民黨頑固派的經濟封鎖,黨中央發出了「自力更生」的號召,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在陝甘寧邊區開展起來了。
這天,警衛班的戰士們正在楊家嶺毛澤東住的窯洞附近召開生產動員會。會上,戰士們個個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幹一場,爭當生產模範。這熱烈的氣氛驚動了毛澤東,只見他快步從窯洞里走了出來。
「你們在開生產動員會,這很好嘛!」毛澤東來到了戰士中間,滿面笑容地說,「黨中央號召我們開展生產運動,克服眼前的經濟困難,減輕人民的負擔,我們可要帶好這個頭!」
毛澤東雙手叉著腰,環顧著兩旁的山坡,充滿信心地說:「楊家嶺上的土地足夠我們種植瓜果蔬菜了。我們還可以養豬,解決自己的吃肉問題。假如再能搞一個合作社,那我們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用發愁了。」說到這兒,毛澤東爽朗地笑了。
戰士們被毛澤東這么一說,彷彿看到了滿山滿坡菜綠瓜黃的豐收景象,於是群情更加激奮。大家圍在一起,出謀劃策,商量怎樣開荒種地,怎樣引水澆田,並決定幾天以後正式開工。
到了開工那天,天剛蒙蒙亮,戰士們就扛著钁頭下地了。戰士們經過毛澤東住的窯洞門口,看到裡面燈光仍然亮著,大家都知道主席又熬夜了,所以誰也不忍心去叫他。大家躡手躡腳地從門口走過,生怕打攪了主席,不料還是被毛澤東聽到了。沒一會兒工夫,只見毛澤東扛著钁頭找來了,他邊走邊說道:「不是說好了給我一塊地嗎?我的一份在哪兒呢?」
「主席,您考慮革命大事,非常勞累,這開荒種地的小事就不用參加了。您的活,我們加把勁就都完成了。」戰士們異口同聲地說。
「不行!不行!開荒種地是黨的號召,我也不應該例外。」
在毛澤東的一再堅持下,大家只好在臨河不遠處給他劃出了一畝來地。
毛澤東分到責任田後,對這一「爭」來的土地十分珍惜,只要一空下來,他就去挖地。戰士們發現後,一齊趕來幫忙,毛澤東總是堅持自己完成。他說:「你們有你們的生產計劃,我有我的生產任務,這塊地,你們挖了叫我挖什麼呢?別看我的年紀比你們大,我還敢與你們比一比,看誰的田種得好!」
此後,毛澤東硬是忙裡偷閑,一钁頭一钁頭地把地挖好,又壘了一個小水壩,將河水引到地里。不久,地里便栽上了黃瓜、辣椒和西紅柿。毛澤東又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施肥、鋤草,蔬菜越長越茂盛。
一份汗水,一份收獲。夏天到了,毛澤東田裡的西紅柿結得又紅又大,辣椒又尖又長,黃瓜沉甸甸地低垂著頭,個個頂花戴刺的,真是誘人極了。人們每走過這里,都禁不住要停下腳步稱贊一番。
毛澤東親手開荒種田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延河兩岸,軍民大生產的勁頭更足了。
毛澤東教岸英掃廁所
1937年,毛澤東同志帶著兒子岸英在延安鳳凰山某地居住。當時岸英只有十四五歲。
在毛澤東住的院外有個小廁所。這里以前一直由警衛班的同志打掃,可是一連很多天廁所總是在戰士們去之前就被打掃干凈了。戰士們心中很是納悶兒。
一個大雪過後的清晨,戰士們很早就起來掃雪。當警衛班長准備去掃廁所附近的積雪時,發現廁所外的積雪早被打掃完了。「是誰打掃的呢?」大家估摸著,一時卻猜不出來。忽然,班長聽廁所里有人說話:「你到爐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來,往廁所里撒一撒。」多麼熟悉的聲音啊,班長立刻就聽出了這是毛澤東同志和小岸英的對話。
原來,毛澤東同志為了培養岸英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特意和岸英一起來打掃廁所。從這以後,警衛戰士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小男孩打掃廁所,很少間斷過。
4. 關於勞動者的故事
毛澤東的「責任田」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頑固派在陝甘寧邊區周圍修築了五道封鎖線,隔斷了邊區和外界的交通,使邊區的經濟發生了很大的困難。為了粉碎國民黨頑固派的經濟封鎖,黨中央發出了「自力更生」的號召,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在陝甘寧邊區開展起來了。
這天,警衛班的戰士們正在楊家嶺毛澤東住的窯洞附近召開生產動員會。會上,戰士們個個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幹一場,爭當生產模範。這熱烈的氣氛驚動了毛澤東,只見他快步從窯洞里走了出來。
「你們在開生產動員會,這很好嘛!」毛澤東來到了戰士中間,滿面笑容地說,「黨中央號召我們開展生產運動,克服眼前的經濟困難,減輕人民的負擔,我們可要帶好這個頭!」
毛澤東雙手叉著腰,環顧著兩旁的山坡,充滿信心地說:「楊家嶺上的土地足夠我們種植瓜果蔬菜了。我們還可以養豬,解決自己的吃肉問題。假如再能搞一個合作社,那我們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用發愁了。」說到這兒,毛澤東爽朗地笑了。
戰士們被毛澤東這么一說,彷彿看到了滿山滿坡菜綠瓜黃的豐收景象,於是群情更加激奮。大家圍在一起,出謀劃策,商量怎樣開荒種地,怎樣引水澆田,並決定幾天以後正式開工。
到了開工那天,天剛蒙蒙亮,戰士們就扛著钁頭下地了。戰士們經過毛澤東住的窯洞門口,看到裡面燈光仍然亮著,大家都知道主席又熬夜了,所以誰也不忍心去叫他。大家躡手躡腳地從門口走過,生怕打攪了主席,不料還是被毛澤東聽到了。沒一會兒工夫,只見毛澤東扛著钁頭找來了,他邊走邊說道:「不是說好了給我一塊地嗎?我的一份在哪兒呢?」
「主席,您考慮革命大事,非常勞累,這開荒種地的小事就不用參加了。您的活,我們加把勁就都完成了。」戰士們異口同聲地說。
「不行!不行!開荒種地是黨的號召,我也不應該例外。」
在毛澤東的一再堅持下,大家只好在臨河不遠處給他劃出了一畝來地。
毛澤東分到責任田後,對這一「爭」來的土地十分珍惜,只要一空下來,他就去挖地。戰士們發現後,一齊趕來幫忙,毛澤東總是堅持自己完成。他說:「你們有你們的生產計劃,我有我的生產任務,這塊地,你們挖了叫我挖什麼呢?別看我的年紀比你們大,我還敢與你們比一比,看誰的田種得好!」
此後,毛澤東硬是忙裡偷閑,一钁頭一钁頭地把地挖好,又壘了一個小水壩,將河水引到地里。不久,地里便栽上了黃瓜、辣椒和西紅柿。毛澤東又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施肥、鋤草,蔬菜越長越茂盛。
一份汗水,一份收獲。夏天到了,毛澤東田裡的西紅柿結得又紅又大,辣椒又尖又長,黃瓜沉甸甸地低垂著頭,個個頂花戴刺的,真是誘人極了。人們每走過這里,都禁不住要停下腳步稱贊一番。
毛澤東親手開荒種田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延河兩岸,軍民大生產的勁頭更足了。
毛澤東教岸英掃廁所
1937年,毛澤東同志帶著兒子岸英在延安鳳凰山某地居住。當時岸英只有十四五歲。
在毛澤東住的院外有個小廁所。這里以前一直由警衛班的同志打掃,可是一連很多天廁所總是在戰士們去之前就被打掃干凈了。戰士們心中很是納悶兒。
一個大雪過後的清晨,戰士們很早就起來掃雪。當警衛班長准備去掃廁所附近的積雪時,發現廁所外的積雪早被打掃完了。「是誰打掃的呢?」大家估摸著,一時卻猜不出來。忽然,班長聽廁所里有人說話:「你到爐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來,往廁所里撒一撒。」多麼熟悉的聲音啊,班長立刻就聽出了這是毛澤東同志和小岸英的對話。
原來,毛澤東同志為了培養岸英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特意和岸英一起來打掃廁所。從這以後,警衛戰士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小男孩打掃廁所,很少間斷過。
5. 寫一名勞動者的故事的作文
我邊喝著飲料邊探出頭四下張望: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有的西裝革履,文質彬彬,卻大嚼著一根油條,與同伴還嬉皮笑臉;有個高高的中學生模樣的人,手裡把玩著溜溜球,一副「專業人士」的樣子……看來大家都很愜意,五一可真是個好日子。
可就在這人人輕松開懷的日子裡,傳來了一陣掃把聲:「唰啦,唰啦……」低頭一看:哦,是一位清潔工,操著一把硬硬的掃帚,正在把地上散落一地的葉子小心翼翼地收攏。見這一幕,我便在陽台饒有興致地觀察起她來。她是位女清潔工,只有三十歲左右,本應滿頭青絲,可她的頭發卻隱隱約約透著白雪的痕跡;她的皮膚也不是很白,土黃土黃的,由於風吹日曬,一定很粗糙;她的衣著也是「農家婦女」類的,絲毫看不出城市那光鮮亮麗的氣息。雖然她看起來很笨拙,可事實並非如此:她一手的掃帚飛快的舞動,不一會,她駐足地方周圍那醜陋的污染便聚在一起,另一手的畚斗也湊上來,裝下了垃圾,一個轉身,垃圾就乖乖地去了「天堂」。我正為她的敏捷叫好,不料,一陣風吹過,樹葉又掉了下來,伴隨著樹葉到來的還有一袋居民垃圾,還有一個青年的「雪碧」飲料瓶。唉,這辛苦才掃干凈的地被破壞就在一瞬間,可惜呀!我看著別人不屑一顧的神情,真想批評批評,再讓他們嘗嘗勞動成果被破壞的滋味。可看看清潔工,她只是無奈地搖搖頭,又開始做起了她的工作。
清潔工,城市裡的一份子,風吹,日曬,依舊守在城市,可別人不屑一顧,還把他們專注的神情傳為笑談:「掃垃圾都那麼專業!」他們也不想想,沒有了他們——清潔工,城市將會變成怎樣?清潔工,身邊的勞動者,我們應該尊敬,值得尊敬!
6. 勞動者的故事
毛澤東教岸英掃廁所:
1937年,毛澤東同志帶著兒子岸英在延安鳳凰山某地居住。當時岸英只有十四五歲。
在毛澤東住的院外有個小廁所。這里以前一直由警衛班的同志打掃,可是一連很多天廁所總是在戰士們去之前就被打掃干凈了。戰士們心中很是納悶兒。
一個大雪過後的清晨,戰士們很早就起來掃雪。當警衛班長准備去掃廁所附近的積雪時,發現廁所外的積雪早被打掃完了。「是誰打掃的呢?」大家估摸著,一時卻猜不出來。忽然,班長聽廁所里有人說話:「你到爐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來,往廁所里撒一撒。」多麼熟悉的聲音啊,班長立刻就聽出了這是毛澤東同志和小岸英的對話。
原來,毛澤東同志為了培養岸英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特意和岸英一起來打掃廁所。從這以後,警衛戰士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小男孩打掃廁所,很少間斷過。
勞動價值:是由人類自身機體所產生的,是人的勞動能力的價值體現,是由人在勞動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顯然,人類機體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生活資料的消費,人的勞動能力的形成、維持與發展,必須以消費一定數量、一定質量、一定形式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為前提。一般情況下,人在勞動過程中所付出的勞動時間越長,勞動強度越大,勞動復雜度越高,為補償這些勞動耗費所需消費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量就越多。
7. 一個普通勞動者的故事有哪些
快遞員王中斌:節假日是最忙的時候
昨天上午8點,中通快遞公司的王中斌將分好的快遞包裹裝到了電動車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今天他的派送量是73個。
在太乙路旁的一個小區里,王中斌按送貨單約定爬上了5樓給一位客戶送貨,過了一會兒,又抱著大盒子下了樓:「客戶說剛剛出去度假了,人家讓節後送。」接著,在另一個小區門口,由於對方沒有在快遞單上標清楚門牌號,小王一邊給客戶打電話,一邊為下單貨物做准備,10分鍾後才聯繫上客戶。
下午1:30,西安市的最高氣溫是31℃,王中斌已經送了38個包裹,在這個過程中,他沒有進食也沒有喝水:「如果去吃飯,包裹就沒人照看了。喝水也不行,一是時間緊,二是找不到廁所。所以,我的吃飯時間基本就是下午4點左右。時間長了就習慣了。」
小王今年28歲,在干快遞的這一年時間里,他幾乎沒有回過家。「快遞行業沒有節假日的說法,如果我們休息了,客戶的包裹怎麼辦?而且每個節假日,都是我們最忙的時候。」
汽車修理工黃永鋒:讓送修車輛「歡快」地跑起來
汽車修理工是一個特殊的工種,工人們平日里鑽車底、上車頂,還要經常放棄休息日,24小時隨叫隨到,為的就是保障各類車輛的安全運輸。4月29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環城西路的一家汽車修理公司,該公司汽車維修高級技師黃永鋒正在認真地對損壞的徐工重型卡車進行「手術」。
「天天吃灰塵,天天吸油煙,天天穿臟衣。」黃永鋒向記者介紹,今年9月就滿52歲的他,已在汽車維修崗位工作了30個春秋。
黃永鋒一邊介紹,一邊檢查車輛的發動機、燈光和輪胎等部件。除了扳手等工具外,他還隨身帶著一把錘子,仔細敲打每一顆螺絲,每一節鏈條,從敲擊聲來判斷設備有沒有問題,仔細地檢查每一個汽車零部件。「每次把一個個故障排除掉,讓送修的車輛都能『歡快』地跑起來,我從心裡感覺特別有成就感。」他笑著說。
餐廳領班丁斌庫:讓更多的人吃得安全滿意
丁斌庫干餐飲服務行業已經四年了,每年「五一」幾乎都在崗位上度過,特別是升成領班後。「既然選擇了服務行業,就應選擇奉獻。」他說。中午12點,酒店兩層樓的45張桌子基本已經坐滿了。
據店員說,很多「回頭客」會帶著自己的親朋好友來吃飯,而且指明是小丁的客戶。對此,小丁靦腆地笑說:「有付出就會有回報的。要贏得顧客,首先要端正好自己的態度,服務好顧客。你服務得好,人家都看在眼裡。雖然累點,但是通過我們的服務,能讓更多的人滿意,心裡就覺得挺踏實。」
保育員張媛媛:願「殘缺」的幼苗得到更多關愛
一位孩子開始啼哭,她趕緊拿來奶瓶,一邊喂,一邊輕輕地拍著;過了一會兒,孩子停止了哭鬧,漸漸安睡。她動作麻利地給孩子換了尿布,並給孩子蓋好棉被……
保育員媽媽張媛媛面帶慈母般的笑容,重復著她26年的「習慣」動作。1986年,20歲的張媛媛走進西安市兒童福利院的大門,當上了保育員,一干就是半輩子。目前,張媛媛所在的班有93名0到2歲半的孩子,90%都是殘疾及患有各種先天性疾病的兒童。
張媛媛說,「孩子們在這里快樂成長,是我們最欣慰的事情。我更希望社會和愛心人士多關注、關愛這些『殘缺』的幼苗。」
中醫大夫黃博:盡力盡力再盡力
黃博畢業後,進入了西安市中醫醫院,現在他是急診室的一名大夫。和許多仍在工作的勞動者一樣,今年的「五一」期間,他需要值班。「醫院不能按照國家的作息制度走,如果都放假了,病人看病怎麼辦。」
在黃博的病人中,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所以,黃博的看病進度很慢。「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想像著醫生的職業很輕松,無非就是『救死扶傷』。真正進入這個行業才能體會到『救死扶傷』的真正含義。」黃博說,「我們除了是醫生,有時候要扮演心理輔導者,甚至是子女。像這些年紀大的病人,他們中的很多人只聽醫生的。這個時候家屬就會和我們提前溝通,讓我們替他們去給老人做工作。所以,對待這些病人,我們醫生要耐著性子,告訴他病情、飲食、用葯、注意事項等等,事無巨細。將心比心,人家來看病,等於是把命託付給你了,你要做的,只能是盡力盡力再盡力。」
和時下的年輕人不同,26歲的黃博說他最喜歡的休閑活動是釣魚,「如果下著小雨,我可以在水塘邊坐上兩個小時,靜下心來想一些事情。」黃博還喜歡去圖書館或者書店,看些醫學書籍,隨時學習。